“共享員工”+返崗包車+穩崗補貼 政府“掏腰包”企業“加速跑”

記者 楊友藝 王俊 實習生 周紅梅

3月12日上午11點,位於弋江區的蕪湖天海電裝有限公司的線束車間裡人影攢動。組裝流水線上,面對不同顏色、不同規格的線束,頭一天上崗的任婷婷正專心地對照圖紙開展操作。她的胸前佩戴著桔色的“培訓生”徽章,“之前,我是為休閒食品做包裝的。聽說這個廠子很缺人,就到這裡上了崗。我是蕪湖人,廠子離家近,很方便。”

記者在車間裡看到,流水線上還有不少和任婷婷一樣佩戴著“培訓生”徽章的年輕面孔。他們有的和任婷婷一樣認真看著圖紙操作,有的還不時小聲請教著身邊穿工服的老員工。公司副總經理時景立介紹說,他們都是廠裡為了實現全面復工復產請來的80名“共享員工”。“他們過去都是從事餐飲、或休閒食品加工的,現在這些產業是淡季。於是,我們就在人社部門的幫助下將他們招聘進廠,彌補因為疫情影響而導致的人員缺口。為了讓他們儘快適應環境,廠裡進行了10天的崗前培訓,今天是他們頭一天上崗。”

望著這些年輕人認真工作的模樣,時景立覺得心裡踏實了些。就在1個小時前,他才從藍領公寓回來。在那裡,從天海廣西柳州分廠調來的75名員工乘坐的“點對點”返崗包車剛剛到達蕪湖。小區門口,弋江區人社、科技、衛生和所屬社區代表和時景立一起為外來員工進行了體溫測量、健康登記等手續,並一一發放了疫情防控告知書。時景立告訴記者,“自從復工以來,廠裡特別缺人手,這次多虧了弋江區人社部門,幫我們聯繫了包車還承擔了所有費用,給廠裡又送來了75名裝配熟練工。其他部門也都給予企業各種各樣的支持和幫助。我們很感激。”

記者瞭解到,受到疫情的影響,企業復工的時間與往年相比推遲了不少。手握大量出口訂單的天海在復工後明顯感受到了工期帶來的巨大壓力。“合同期是固定的,本身復工就晚了,加上人手不足,壓力確實很大。”時景立說,以往企業最忙的時候有1800名一線工人同時生產,而今年2月中旬復工時,工廠一開始約有600名工人,還不到三分之一。招人成了促進企業復工達產的頭等大事。在人社等部門的指導下,企業和人才網等展開合作,大量吸收本地居民就業,開闢“共享員工”通道,同時發出“點對點”返崗包車,吸納老員工。目前,蕪湖天海的員工數量達到了近1000人,比復工伊始增加了近一倍,復工率達到85%。“有了人,流水線就能轉起來!我們一定能把今年頭兩個月落下的生產任務給搶出來!”

據悉,為了將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弋江區人社部門連日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如對疫情期間企業每新增一名員工給予1000元/人的新增崗位補貼,對裁員率低於4.5%的企業給予每名參保員工200元的穩崗補貼和2019年全年失業金總額50%的返還。同時,做好“點對點”用工服務,對需要返崗包車的企業,由人社部門對包車費用進行補貼,對接各有關部門,幫助企業做好來蕪人員的健康登記等服務。用周到貼心的“軟服務”和“真金白銀”的“硬政策”支持轄區企業復工復產,穩崗達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