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鲁迅文集之头发的故事——一条辫子引发的深思


浅谈鲁迅文集之头发的故事——一条辫子引发的深思

图片素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


双十节(民国时期的国庆节),纪念革命胜利的节日,因为革命胜利而受惠的民众对于这样的纪念却敷衍了之,各家派出一个懒羊羊的大汉半撅半举一面斑驳陆离的洋旗,以敷衍要求挂旗的警察,到了晚上忘了收旗的更是比比皆是,一直挂到第二天早上,他们忘却了纪念,纪念也忘却了他们,人们的无情和敷衍让N先生想起当年那些为了革命而失去性命的,在狱中受尽酷刑而死的,远走他乡最后杳无音讯的革命人,往事一幕幕加上如今人们的种种做法更让N先生因为不堪回首而成了忘却纪念中的一员。

随后N先生以自己的为视角讲起了他颇为得意的往事,N先生认为古代华夏人对于头发的保护并没有达到以命相抗的地步,相比于砍头和宫刑,就算是剃光头发的刑罚也不算是什么了,而到了大清朝却变了,"留发不留头"成了当时统治阶级奴役汉人的手段。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因为不留辫子被杀者不计其数,太平天国,“长毛造反”留了辫子的人又成了罪人,因为辫子被杀的被灭门的更是不计其数,N先生作为早年出国留学的受到外国思想的影响的留学生,私自剪掉了辫子,因此被监督遣返回了国内,而监督最后也被留学生邹容剪了辫子,邹容也因此被遣返,最后邹容因为搞革命死在了牢记。

浅谈鲁迅文集之头发的故事——一条辫子引发的深思

图片素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


回国几年后,N先生来到上海找工作,为了行事方便买了一个假辫子,但奈何还是难以以假乱真,索性不再掩饰,买了个手杖,谁敢骂他,他就打谁,直到打的不敢骂了为止。这让N先生想起了早年出国留学看到的一个日报上的新闻,一个在中国和南洋游历的本多博士,别人问他,你不懂中国和南洋话,连交流都困难,怎么游历?本多拿起手杖,说到"这就是我的话"。这个报道让当时的N先生极度的气愤,到如今却又说明了当时本多博士所言非虚。

N先生对民众的奴性看的更加的透彻了,而在当地做学校监学期间发生的事,让N开始怀疑剪辫子是否"值得",当年N先生剪辫子无外乎是觉得方便,但却收到了周围无数人的疏远和防范,同事怕遭他牵连,唯恐避之不远,官僚防之如防火,生怕他惹出什么乱子,当N先生的学生问他可以不可以剪辫子的时候,N脱口而出"不行!",明明剪辫子是一件好事,N先生因为自己的经历告诉学生"犯不上",最后还是没能成功阻止,随后剪辫子如传染病一般扩散,师范学堂的六个学生因为剪辫子而被开除,直到后来革命成功才被消去了犯罪的烙印,甚至于女生当时因为剪短了头发连嫁人都嫁不出去。她们被开除了又能干什么?搞革命没武器,去工厂工读却没有工厂。

N先生甚至觉得做这些改变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为了给后代的"黄金时代"创造条件,明明没有伤害到任何人,却把自己的额头上贴上"蝮蛇"二字,引来乞丐的打杀,N先生彻底放弃了,从当年出国学习先进思想的海归人士,从主动改变,到变成了一个怀疑改变,到最后觉得这种改变没有任何意义的人。

浅谈鲁迅文集之头发的故事——一条辫子引发的深思

图片素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


奴性,一个始终贴在国人身上的标签,用一个通俗易懂的话来解释,就是"不打不动",不管你为这类人牺牲了多少,为这类人做了多少努力,都是枉然,除非用皮鞭驱赶他向前,不然他们无论如何都懒得向前挪动一步。而这种奴性在当时几乎充斥在每一个民众身上,双十节对他们来说是没有什么意义的,革命成功对他们来讲也不过换了一个管理他们的主子而已,清初民众因为抗拒留辫,经历了无数的屠杀,偏偏200多年后,又因为抗拒剪辫而辱骂和疏远甚至迫害那些剪了辫的人,兜兜转转,又一个轮回。

奴性让这些民众习惯了被压迫,反而把那些想帮他们拉出压迫的人当成蛇蝎,奴性更让这些民众只着眼于眼前,考虑是否改变时,往往先考虑自己会有什么好处,N先生作为接受过先进思想熏陶的人,他深知革命成功的来之不易,也痛恨外国人对国人的歧视,但也未能逃离这个怪圈,从先觉得方便而剪辫,到最后因为吃亏而反对剪辫,他在控诉着这些奴性的民众时,何尝又不是在控诉着自己。

如果说愚昧和麻木是旧时代的产物,那奴性又何尝不是迈向新时代的绊脚石。

下一期:浅谈鲁迅文集之风波——一条"无头"消息看尽“牛鬼蛇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