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摩納哥王妃的奧斯卡影后和希區柯克的《後窗》

1

摩納哥王妃格蕾絲

成為摩納哥王妃的奧斯卡影后和希區柯克的《後窗》

1954年,被譽為希區柯克最佳懸疑片的《後窗》問世。第二年,在第27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中,該片榮獲最佳導演、最佳劇本、最佳攝影、最佳音效四項大獎。

在這部電影中,格蕾絲·凱利再次讓人見識到了什麼叫美麗和高貴。她也憑藉此片,獲得當年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最佳女主角。

這是格蕾絲第二次和希區柯克合作,第一部是1954年的《電話謀殺案》,最後一部是1955年的《捉賊記》。


在大師希區柯克的電影世界,鮮有女星入得他法眼,更沒有人可以三次擔當女主,格蕾絲是唯一一個。

格蕾絲生於1929年,正值美國大蕭條時期,如果不是家境富有,她也許挺不過那些艱難的歲月。

她最終還是忤逆了父親的意願,考入戲劇學院,並最終成為一名“戲子”。


成為摩納哥王妃的奧斯卡影后和希區柯克的《後窗》

1954年,作為十八線小明星的她出演《電話謀殺案》,片酬只有1.4萬美元。這部一直備受希區柯克詬病的電影,最大的收穫就是:終於找到了夢幻女主角!

外表冷豔,內心火熱,美麗大方,端莊奔放。完美!

《後窗》的上演,更是令格蕾絲大放異彩。希區柯克用絕美的鏡頭360度無死角地展現這位女神的美麗、優雅、端莊和高貴,同時,一顰一笑,韻味十足,熱情似火。

不僅服裝美輪美奐,造型冷豔而不失性感,導演還特意給格蕾絲很多特寫,簡直寵愛到了極限。

電影看上去是以傑弗瑞為主角,在我看來,真正的主角是格蕾絲。因為男主一直要躺著,角色表演受到限制,也沒有什麼變化,反倒是格蕾絲性格和認知都發生了較大變化,愛上冒險、大膽無畏,從一個千金小姐成長為“福爾摩斯”的助手。


成為摩納哥王妃的奧斯卡影后和希區柯克的《後窗》

1955年,年僅26歲的格蕾絲憑藉《鄉下姑娘》中的精彩演繹,摘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是當時最年輕的奧斯卡影后。

正當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希區柯克帶格蕾絲去摩納哥拍戲,據稱這是他幾十年電影事業中最後悔的事。


因為在摩納哥,格蕾絲邂逅摩納哥王子,並墜入愛河。經過半年的鴻雁傳書後,摩納哥王子來到美國,登門求婚。


一直反對女兒演戲的父親十分滿意,婚事很快就定了。


1956年,格蕾絲息影,隨即嫁入王室,成為摩納哥王妃。

那年的婚禮是當年全球最轟動的事件之一,佔據了各大媒體的頭條,被稱為世紀大婚!

成為摩納哥王妃的奧斯卡影后和希區柯克的《後窗》

成為摩納哥王妃的奧斯卡影后和希區柯克的《後窗》

格蕾絲為摩納哥王子生下三個孩子,兩女一男。

後來,希區柯克兩次力邀格蕾絲出演他的電影(《群島》和《豔賊》),儘管後者十分心動,可因為家庭和身份問題,最終未能如願。

因屢次“騷擾”格蕾絲,希區柯克的電影在摩納哥被禁止放映。

1982年9月14日,格蕾絲在摩納哥發生車禍,墜入山崖,香消玉殞。當年來此拍片時,她就曾走過這段崎嶇的山路,還抱怨過如此糟糕的路況會讓人喪命,沒想到,一語中讖。

有人說,格蕾絲嫁入王室後過得並不快樂,兩人的結合更多的是名與利的聯姻。在坊間,她的死亡也被冠上了謀殺的陰影,撲朔迷離。摩納哥王子雖然有婚外情,此後卻並未再婚。

2014年,妮可·基德曼主演的《摩納哥王妃》公映,電影將格蕾絲進一步美化了,她拒絕再度出山演戲,為的是家和國。

2

西方電影排名第20作品《後窗》

成為摩納哥王妃的奧斯卡影后和希區柯克的《後窗》

《後窗》是一部經典驚悚片,延續了希區柯克一貫的風格,沒有一絲血跡卻讓人魂飛魄散。

也許,我再也無法找到觀看《精神病患者》時那種驚恐而迷惘的感覺了,因為那時年紀還小,還不懂什麼叫做驚悚。而當這個詞成為流行詞,非主流變成主流,“驚悚”已經不再是驚悚。

君不見,如今的恐怖片除了以血腥、暴力、色情為佐料外還有什麼呢?頂多是再添一勺子宗教或者科幻因素罷了。像《鏈鋸殺人狂》那樣嗎?讓割下活人的肉放在天平上,以免天平失去平衡而引爆炸彈?像《撕裂人》那樣被外星生物寄生成為生吃活吞人類的禽獸?像《殭屍玩過界》那樣一接吻兩隻嘴巴就粘在一起,再一鬆開整個臉都血肉模糊……

還是像《驚聲尖笑》那樣吧,將驚悚包裝成搞笑,一切就都簡單了。何必穿上骷髏服半夜跑出來嚇人呢?當然,也能把小姐姐嚇得躲進懷裡。

驚悚片應該像希區柯克那樣,注重細節,節奏恰當,驚悚而不噁心,恐怖而不灰暗,驚悚得讓你享受,飄飄欲仙。

成為摩納哥王妃的奧斯卡影后和希區柯克的《後窗》

《後窗》指涉了偷窺這一人類最原始的慾望之一。如果,你手頭什麼都不能做,只能往窗外看,同時又不受干擾,那麼你很有可能會這樣做下去,更要命的是,你會逐漸從中找到樂趣。

因為偷窺別人等於閱讀故事,別人的活生生的故事就擺在你的面前,你隨便享受吧。美國是一個對偷窺或者監視控制比較嚴格的國家,不僅從道德上有約束力,從法律上也有明文規定。

但是,有時候,偷窺並非一定是大逆不道,儘管導演最後還是讓主人公受到了懲罰——摔斷了另一條腿。於是,觀眾跟著鏡頭跟著那個記者,一起進入了偷窺者的角色和偷窺的行動中。

隨著劇情的進行,觀眾也不知不覺地會被鏡頭引導,鏡頭吊足了觀眾的胃口,使得觀眾早已從心理上已經認同了記者的偷窺,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的偷窺。以至於到後來,那個記者拿出專業器械——望遠鏡或者高級攝像機進行觀察,都看起來順理成章。

因為鏡頭告訴我們,對面樓上有個推銷員有殺妻分屍的嫌疑。其實在記者沒有說出來這些之前,觀眾已經預料到了。結果,為了讓偷窺繼續合法合理地進行下去,導演讓推銷員變得越發可疑。


成為摩納哥王妃的奧斯卡影后和希區柯克的《後窗》

如果,偷窺只是針對推銷員這一家,那麼這個故事就缺乏彈性,它還需要調節。於是,鏡頭為我們呈現了多個角色的故事和多種層面的人生,簡直是社會的萬花筒。

比如,芭蕾舞女演員庸俗而多情,情人換了一個又一個,但她最愛的還是財富;音樂家從孤獨落寞到賓客滿鵬,他的藝術之路走的非常艱辛,而其彈奏的曲子是那麼的動人。

比如,來度蜜月的小兩口從第一天到來拉下窗簾後就很少拉開窗簾,而唯有的那幾次拉開時便已經顯露出兩人之間有了小小的摩擦,其中有一個鏡頭:新郎站在窗口抽菸,屋內妻子嬌滴滴地喊他回去,這也很有意味啊。

成為摩納哥王妃的奧斯卡影后和希區柯克的《後窗》

還有,一樓那個單身女人,她缺乏的是精神而不是男人,她自愛自憐,自我欣賞,有精神分裂的影子……就是在這種種紛繁蕪雜的人生萬花筒中,推銷員成為記者觀察的主要對象。

這裡面從藝術到物質,再從肉慾到精神,樣樣俱全。觀察者自己同樣也有故事,記者及其女友兩人之間的愛情分明就是孔雀女和鳳凰男的故事,傑弗瑞屌絲逆襲,富二代美豔小姐姐投懷送抱,屌絲都不要,那就只能再摔斷你一條腿了。

兩人相互較量又相互妥協,最終格蕾絲“愛上冒險”,竟然隻身闖入推銷員的室內進行調查,經過驚心動魄的鬥爭總算安然無恙。

成為摩納哥王妃的奧斯卡影后和希區柯克的《後窗》

最後的鏡頭便是,女子看到記者熟睡,便將手中記者推薦自己看的冒險雜誌偷偷換成自己喜愛的時尚雜誌。兩個人之間的感情通過諸多細節表現的十分微妙,而這個女子更是顯得無比的可愛,有一種單純但是又機智能幹的潛質,當然端莊的外表下,掩飾不住的火辣性感。這是希區柯克最想要的效果。

這裡面故事套故事,鏡頭套鏡頭。記者所偷窺的對象是一種層面,而站在記者角度上又是一個層面,我們面對記者的偷窺又是一個層面,三個層面獲得了協調統一,因為三個層面都是站在同一個道德、法律的立場上進行衡量的,所以才會使偷窺獲得了收獲——破獲一樁謀殺案,也使偷窺者受到了象徵性的懲罰。

用卞之琳的詩來說就是: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最後,就用劇照再來欣賞一下格蕾絲有多麼美吧!


成為摩納哥王妃的奧斯卡影后和希區柯克的《後窗》

成為摩納哥王妃的奧斯卡影后和希區柯克的《後窗》

成為摩納哥王妃的奧斯卡影后和希區柯克的《後窗》

成為摩納哥王妃的奧斯卡影后和希區柯克的《後窗》

成為摩納哥王妃的奧斯卡影后和希區柯克的《後窗》

成為摩納哥王妃的奧斯卡影后和希區柯克的《後窗》

成為摩納哥王妃的奧斯卡影后和希區柯克的《後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