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彗星来的那一夜》:一顿令人颠覆认知的晚餐

今天,小编想为你们推荐一部烧脑片《彗星来的那一夜》,一部靠对白撑起的剧情,却极度烧脑,细节扣的好强,值得反复回味,是一部值得反复揣摩反复观看思考的好电影。影片的主题是关于你和你自己,或者说和另一个可能存在的你之间的冲突和斗争。同是,这部片子使用了量子力学的多重宇宙诠释的设定,将多个平行世界集中在一栋房子处发生相干。

电影《彗星来的那一夜》:一顿令人颠覆认知的晚餐

其实,这部电影大致情节我都有看懂,但是很多细微的剧情脑子都跟不上,在网上查了其他的解析之后才理了个清楚。故事发生在彗星来的那一夜,若干个平行时空的交汇导致了一系列奇奇怪怪的事情。电影中的八个主人公原本在聚会,随着一次停电之后,奇奇怪怪的事接连发生了,他们发现在他们现在所处的世界,有另一个,两个,若干个他们。

电影《彗星来的那一夜》:一顿令人颠覆认知的晚餐

但电影全部看懂需要一个极其强烈的逻辑,电影中的很多不起眼的小细节其实都能揭示很多平行空间的转换,然而当观众突然意识到:“噢,原来他不是原来的那个他了啊”,然后再仔细一想,会觉得细思极恐。要不是提前看了影评,科普了薛定谔的猫,平行世界,估计会被这个电影看懵吧。

电影《彗星来的那一夜》:一顿令人颠覆认知的晚餐

而且我还看出了恐怖效果。这种电影,真正让人感到毛骨悚然。特别是电影看到最后,你会意识到一开始的部分伙伴就已经不是这个世界的,更是细思极恐。这电影导演从开头就下了很多心思,大家真的很用心看的话,会十分惊喜,细节处理非常厉害,小到一个裂痕,感受到电影每一次看都会有新发现的幸福感满满。

电影《彗星来的那一夜》:一顿令人颠覆认知的晚餐

例如,影片开头十分钟左右的叨叨真的让人很没有耐心,但自从停电那一刻开始,可以说就是全程高能剧情了。女主悄悄退出房间,迷茫又绝望时响起的bgm-Galaxies和shape of my heart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电影中可能的确有好多错过的小细节,不过我不是考究派,也没管那么多,看解析时说到窗外的绿色荧光棒还是瘆了一会儿。

电影《彗星来的那一夜》:一顿令人颠覆认知的晚餐

其实,在电影中,一开始就有平行时空,还是彗星经过创造的平行世界(个人倾向于后者),因为根据电影中采用的理论:薛定谔的猫在打开后分成了多世界理论,在相关因素褪去后会“退相关”,也就是彗星来之前没有平行世界,彗星走之后留下了平行世界当然走了后的平行世界不再相干。但这样也很奇怪,形成的各个平行空间有不同的人生,不可能在那一瞬间就形成好,说明之前就存在的,那这么说回来其实一开始就有.....不,说明一开始是“胶着”状态,也就是猫是处于半死不活状态。

电影《彗星来的那一夜》:一顿令人颠覆认知的晚餐

而且,每一刻的你都是胶着状态,你可以走向更好,也可以保持平庸,更甚走向更差,只是彗星来的那一刻把你的状态散开来了......也不对,猫的死和活是一个时间点的问题,但人的现在处于什么样子是一个时间段的问题,这么说回来还是回到了平行时空一开始就是有的,只不过彗星来了导致交汇了,彗星走了就又分开了。当然,只不过这个想法和电影里给我们的理论不太一样。

电影《彗星来的那一夜》:一顿令人颠覆认知的晚餐

除此之外,这部作品在我来看有很多值得推荐的地方,从表现方式到剧情的构思都表现出这是一部‘’有想法”的电影作品这部成本只有5万美刀的科幻片,利用拍家庭录像的方式拍了一个看似格局很小,但是在内核上却非常硬的内容。这一点也让人不得不佩服这部电影的导演兼编剧兼演员詹姆斯·沃德·布柯特,电影中充斥着各种细节,又利用好平行世界的理论大胆创作,可以说把平时世界的设定发挥到淋漓尽致,也让烧脑电影爱好者大呼过瘾。

电影《彗星来的那一夜》:一顿令人颠覆认知的晚餐

但《彗星来的那一夜》绝不单单是一个科幻烧脑片,他里面还包含着生活的梦想、复杂和残酷,也告诉我们没有任何一种生活(平行世界)是完全美好的。刚开始看这部电影的朋友可能会觉得故事线比较乱,但是只要抓住艾米丽了这个人物就可以了,只有她是没有变得。

电影《彗星来的那一夜》:一顿令人颠覆认知的晚餐

有时候人遇到似曾相识的场景、事件,某些事你记得发生过了别人都不记得,有时候丢三落四,东西凭空消失又突然出现……也许就是万千平行世界偶然发生的联系。换言之,在这个世界遭受了不幸的人,在另无数个世界,都还活着。因为我们总是难免陷入与自我意识发生冲突的局面中,总是难免陷入对自己生活多种可能的幻想中。

电影《彗星来的那一夜》:一顿令人颠覆认知的晚餐

我觉得,看完《彗星来的那一夜》真的细思恐极,平行世界爱好者不要错过。我听说这部电影很久,这是第一次看,也是第一次了解“薛定谔的猫“,“相干效应“这些概念。从而更加相信了平行世界的存在。每天每时每刻不同的选择,都在创造新的平行世界和新的“我……”。

电影《彗星来的那一夜》:一顿令人颠覆认知的晚餐

所以,我到底是不是“我”,我所处的环境是不是我原本所在的“空间”,还是不知不觉已经被换掉了?如果轻而易举地接受了多世界的设定,导致看完了之后有些懵:所以这个电影就是为了解释这个理论吗?可能是阅读理解做多了,什么事都想升华一个主旨,寻找一个意义。

电影《彗星来的那一夜》:一顿令人颠覆认知的晚餐

整体上来讲,电影《彗星来的那一夜》会颠覆你所有的世界观,电影仅由八名演员、一栋别墅以及导演的脑洞组成。在导演的采访稿中有一句话最为惊喜:你所认为的所有不合理都是我和工作人员一年以来的刻意为之。该片引进了量子力学以及薛定谔之猫的理论等。如果你是第一次看,最开始的十几分钟可以说是无聊至极,你会认为在停电之后才是正片的开始。

电影《彗星来的那一夜》:一顿令人颠覆认知的晚餐

可是当你第二次看时,会发现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就是至少三个空间拼接。而各个空间的衔接越到影片后部越松散,因为你不知道在那个世界究竟有多少个空间。而在影片结尾,女主角选择杀死那个在温暖和谐空间的自己,自己作为替身在那个空间继续活下去。影片虽然有着悬疑的外套,可最后要讨论的还是人性本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