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中医只摸脉不看舌苔?

花好花开花好月圆


中医号脉只是跟病人看而已,真正有名的中医看病 望诊就能确诊,我一个朋友给人看病每天200人左右,他说靠把脉根本来不及,患者往跟前一座,手搭脉上药方就开出来了,无论你化妆多厚根本不影响他望诊,你走路,说话的气息都是判断你病情的依据,所以把脉跟西医让你去做检查一样只是再确诊一下而已。



亿豪财商俱乐部


聪明的医生不看舌苔,从望诊看气色已经八九不离十,再问饮食起居,有何表现,听说话的声音,已经掌握病情,再切脉确定病因。就可以开方下药了,这是经验。我可以不客气的吹一下牛,介绍一下自己的经历,是实际例子。

二十多年前我在自家中医研究所坐诊时与徒弟聊天,大约上午十点左右,从窗外看到一对年轻男女,犹犹豫豫的奔研究所来,徒弟问我说来患者了,我说她们不是看病来的,是找我切脉的,应该是让我切脉看是不是怀孕了,徒弟说真的吗?我说一会她们进来你就知道了。说话功夫,二位年轻人进入诊室,还没等我开口,女孩就问:号脉能看出是否怀孕,(我徒弟暗自举大拇指)。我说能,女孩把手伸过来搭在脉诊上,切了一会,我告诉女孩的确怀孕了,可能是男孩,两位年轻人非常高兴,给我钱我没有收,我告诉女孩生孩子后不要忘了我就行了。

那么为什么有的中医只摸脉不看舌苔呢,事实上有必要看舌苔的一定会看,没必要看舌苔的四诊就可以了,况且中医以四诊为主,舌诊为辅。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中医只摸脉不看舌苔的缘故,希望对你有帮助。


石玉峯


中医“望闻问切”的基本功,是用于从患者那里获取到准确的关于身体健康状态的信息,然后再依此下决定开方子治病。从信息决策学的角度,只要医生所掌握的信息足以准确判断病人的问题,就不必做一些冗余的事来耽误时间了,能够直接解决问题,为什么还要绕弯子呢?经验和能力强的中医,他观察病人信息的方法可能是不拘泥于基础的“望闻问切”逐一进行,也许从患者入门时的一个侧影,或者逐渐走近的脚步声,他已经对情况有了大致的判断,然后再摸脉验证一下,那么问题已经了然于胸,所以就可以省去下一步了。不过初入医道者功力不足,切不可任意模仿,否则可能判断不准而殆误病人。

从逻辑学的推测,如果有的中医中摸脉而不看舌苔,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这个医生只会摸脉而不会看舌苔,不过从情理上和法理上分析,这种事怕是在正规医院中不存在,这种明显不合格的中医,怎么可能有执业资格给人看病呢?

所以我摒弃第二种推测,给出你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为你遇到了一个中医高手,他能够以更简便的方法洞悉病况,所以不需要看舌苔就能够给你看病!


珑荃堂


摸脉是装模作样的 根本摸不出什么来。当然 如果一个人快死了 就能摸出来了 因为已经摸不到了。有良心的中医会告诉你 摸脉是做给你看的 其实是望问切 也就是像算命先生的察言观色。至于中药 不给你开毒药就行了 反正中药其实就是安慰剂 你以为吃了药 病就好了。


lujing2


中医也发很多派系,其实就是专业的知识文化 不一样,中医中药,不管是医,还是药都非常多,学全面的比较少,知识面不一样,见解就不一样,所以有论辩,最好各科综合研究,一起开发,互补,不排挤


用户4854879194582


还有更厉害的,压根不要把脉,也不知道舌苔为何物,只是打量病人一番,就知道此人得什么病。相信大家对他不陌生,他就是著名的神医——扁鹊。

古语有云“望而知之谓之神;切而知之谓之巧”,也就是说,通过把脉而得之病情的医生,不算厉害的医生,只是个“笨郎中”。但奇怪的,现在中医真正会打脉,却成为稀罕物。可见中医传统断代有多么严重!


把脉得知病情的原理是什么?


中医将人体看做是一团由阴阳之气汇合的集合体,正常人气血运行有序,而患者因气机受阻,就会将病情反映在输送精微物质的经脉上,也就是说,所谓经脉就是输送营养的管道,一旦身体出毛病,就会将情况反映在经脉上。比如伤风感冒多浮、洪、数脉,因病在表;而内科疾病,多沉、迟、芤脉。


可以这么说,中医郎中实际好比一个“看水表”的工人,通过触碰手腕处的寸、关、尺来把握各脏腑的病情。

看舌苔,相对而言,起步时间要比脉诊要晚,虽然汉末张仲景提过它,但真正受到重视,则是宋元时期。


等到了明清时期,由于“温病学”兴起,舌诊就成为医生辨别患者病情必不可少的诊法之一。至到现在,让患者普遍产生一个错觉,好像医生只打脉,不关注舌诊,就显得此人不专业。


虽然中医有“望、闻、问、切”四诊法,实际在临床运用上,每个医生都会根据实际需要,而着重选择合适的诊法,有些偏重把脉,那么望诊的时间就没那么长;若发现患者得是“温病”,那么他花在舌诊的时间,就会比把脉的时间要长。

因温病,看舌苔,判断舌质的颜色,润燥程度是判定病情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线索。


总结下,为何有些医生只把脉而不看舌苔,无非是他通过望诊,觉得舌诊相对而言不那么重要,于是就把工作重心用在把脉上。


本草百晓生


中医讲究的是望闻问切"四诊法"来诊断疾病。

望:是观察病人的发育情况、面色、舌苔、表情等;

闻:是听病人的说话声音、咳嗽、喘息,并且嗅出病人的口臭、体臭等气味;

问:是询问病人自己所感到的症状,以前所患过的病等;

切:是用手诊脉或按腹部有没有痞块。

以上我们叫做四诊。

如果你所说的只摸脉,那他只用了其中一个,看舌苔是"望"中的其中一点,如果医生已经通过他的三诊了解病人的情况,如果技术过硬,经验丰富,那不看舌苔也可以;如果没有,那对病人的整体身体状况了解的不够详细,这样开出来的药方也可能不全面,这样的中医就是我们所说的"庸医",你可以不找他看病。


ICT视界


一个严谨的医生是不会单靠一种方法去收集资料的,脉诊只是收集资料的一种方法,好的医生其实在病人出现在自己面前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对病人的听和望,以及看似不经意的问。脉诊当然是很重要的一步。四诊合参之后才可以准确辩证,然后确定诊断和用药方案。真正的临床单靠脉诊是无法完全判断疾病属性的,所以望舌是很重要的!不望舌的大夫也许已经通过你的气色声音姿势等等资料加上脉诊做出了他认为正确的诊断,可能凭经验有把握才舍弃了望舌。但不管怎样,不折不扣的认真仔细的完成四诊,是一个好的医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对自己对病人都是必须的!


墨缘55913876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中医药學神奇,藏医药神奇,,,,金水木火土相辅,。此疫麻杏甘石湯热竹叶,肺与腸相乘,清血腸毒三草泻之,,,。


用户7180843545088


这有什么奇怪的?有些“中医”连脉也不摸直接给你开药,只要你别忘了付钱就行了。也许有些病医生不需摸脉呢,也说不定。

不单是中医,西医大夫也有这样的,你说“大夫,我发烧了”他就给你开退烧药,你说“大夫我胃疼”他就给你开止胃痛的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