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乍暖還寒”,愛車和我們一樣,也都開始迎接春天,擁抱陽光。前段時間,有些心細的小夥伴在檢查車況的時候,發現了“機油增多“、“機油乳化”的情況,不由得心裡一驚,大呼“什麼破車呀“……
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車叔得告訴大家,其實這事兒在車界已經見怪不怪,算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機油增多、乳化總是靜悄悄地來,靜悄悄地走。春冬之際呼吸道疾病頻發,愛車也會出現點“異象”,隨著氣溫逐步升高,往往也就沒多少人提了,今天車叔就跟大家好好聊一聊這個現象。
先了解一下機油增多、乳化
這一段內容適用於汽車“小白”,老司機對機油肯定不陌生,機油是發動機的“血液”,起到潤滑、降溫、密封、防鏽、清潔等作用。機油有個合理範圍內的消耗量,以及變質、更換週期,大家平日換機油的時候,可以通過機油尺,看到機油量遠在最高刻度值之下,並由於混入鐵屑等雜質,機油變黑,這些都是正常現象。更通俗的說,機油本身就是一種消耗品,就如同汽車玻璃水一樣。但與玻璃水不同的是,機油不論你開不開車,在到達一定期限和里程後都必須更換。
機油增多指的是,檢查機油尺時發現機油量超過最高刻度值,而且一般還能聞到汽油味,此時機油已經被稀釋。機油乳化指的是,機油蓋或者機油標尺出現乳狀液體沉積,一般是水分進入機油。機油增多、機油乳化往往同時出現,除開小概率質量問題,機油增多、乳化基本是由自然因素形成,正常用車後它又消失了。
(機油增多)
(機油乳化)
低溫環境、冷啟動會造成機油增多、乳化
除開有人惡意搞破壞等人為因素,不然機油增多最常見原因是“發動機溼壁”,即噴入汽缸的汽油霧化不徹底,汽油蒸汽在汽缸壁冷凝成油滴,加上未燃盡的液態燃油一同被機油環刮到下曲軸箱(油底殼),進而混入機油(聞到汽油味的原因),造成機油液麵高度高於正常值——“機油增多”。
那為什麼會出現“發動機溼壁”?
實際上,汽油的粘度、著火點、凝結點等理化特性直接受溫度影響。冬季氣溫低,發車前如果要是用手摸發動機都是冰冷的,短途駕駛會導致發動機暖機慢,沒有及時達到和保持最佳工作溫度,加上現在的車普遍注重燃油效率,噴射壓力大,就會出現汽油霧化不徹底,沒有充分燃燒,由於溫度不夠,凝結的燃油也不能蒸發成氣體通過PCV閥進入進氣歧管,最後就會被活塞環刮到油底殼,和機油混合在一起。
原理雖然很深奧,但解決起來也很簡單,問題的關鍵在於暖機,氣溫自然升高、拉拉高轉速,發動機溫度上來了,汽油也就燃燒就充分了,也不會混入機油之中。之前愛車長時間停放,偶爾開車也一般在附近短途買買菜,經常沒有拉高轉的機會,發動機還沒達到最佳工作溫度就已經抵達目的地,因此機油增多就更容易出現。
那為什麼會出現“機油乳化”?
至於機油乳化的原因,其關鍵在於機油的水分從哪裡來,拋出直接向機油口加水的人為失誤,無外乎空氣中的水分和冷卻液中的水分。
發動機熄火後冷熱交替,空氣中的水蒸氣冷凝在機油蓋上,這是造車機油乳化的一種成因。還有一種小概率情況,本身發動機的潤滑系統和冷卻系統是獨立、分開的,因為質量問題,發動機某些零部件產生裂紋,冷卻液的水進入到機油中。
發動車輛,發動機工作溫度上來後,機油溫度也會隨之上升,不知你是否見過剛熄火時機油口裡沸騰的機油,那時不管是哪裡來的水分,都統統給蒸發了。當然要是氣溫比較低,冷車一段時間後,機油乳化又會出現。
發現愛車“中招”了怎麼辦?
首先不要驚慌,解決機油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讓發動機暖機充分,發車前多預熱一下,現在全國大部分地區交通已經解禁,沒事上高架、封閉道路、快速幹道跑一跑,也可以順便轟一轟積碳。實在放心不下,那就把車開到4S店,讓專業人員作一番檢測,他們還有可能給你做個免費換機油什麼的增值服務。
注意,萬一氣溫也升起來,用車強度也保證了,但問題依然,那就保不準是產品設計或製造工藝的缺陷,果斷找廠商,這對於他們非同小可。
車叔總結
如今,部分車友已經養成了仔細檢查車況的習慣,還是值得車叔肯定的,一些神經大條的車友也不見得能注意到,畢竟也不影響正常使用。我們要相信,人類有著近150年的汽油發動機研發史,不敢說達到完美無瑕的地步,但針對機油的應用還是相當成熟的。天氣太冷,人在外都難免掛個鼻涕,愛車受冷還不動,也難免跟往常有點不一樣。
閱讀更多 汽車點評AC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