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蕴章曾把鲁迅书法批评得一无是处,称其不是书法家,有无道理

文·段宏刚

1945年出生于天津一个书香门第的田蕴章,幼承家学,长期研习欧楷,把欧楷写得中规中矩,很有现代“馆阁体”的风范,田蕴章跟弟弟田英章的楷书形态,被当代书法爱好者捧为“田楷”,大有比肩古代大师的架势。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田蕴章就成为国内书坛很有影响力的人物。在书法领域,他一手搞创作,一手钻研理论,用创作践行理论,反过来又用理论指导创作,并且出版了《九成宫醴泉铭探源》、《欧楷解析》、《墨海双帆》等多部专著,一时获奖无数,风光无限。

田蕴章曾把鲁迅书法批评得一无是处,称其不是书法家,有无道理

鲁迅先生

同时,他还潜心授课,为大众讲解在书法创作中如何用笔,如何安排章法和营造气韵,为书法的普及教育做出了较大贡献,因为这些,他在大众心目中一直拥有良好口碑。

他用几十年时间在书坛积聚的旺盛人气,放眼当今书坛,很少有人匹敌,因此,他有了“当代正统派书家代表人物”之一的美誉。

他开办的《每日一题每日一字》书法讲座栏目,影响力同样不容小觑,在广大书法爱好者心目中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这档栏目里,他不但亲自示范怎么写好字,还给大家解答一些关于书法理论知识的疑问,同时还品评一些名家的书法作品。

田蕴章曾把鲁迅书法批评得一无是处,称其不是书法家,有无道理

鲁迅书法

他品评名家名作,最有代表性的无疑是对鲁迅先生的评价。

他原话这样说:鲁迅的字看起来挺好,但不属于书法的范畴,因为没有笔法和章法可言,因此,鲁迅称不上是一位书法家。

此言一出,立马在文化圈炸开了锅,即使对“田楷”死心塌地的爱好者,也觉得他说得太过分,完全就是信口开河,借助鲁迅来炒作自己。

要评价一个人的书法好坏与否?主要基于三个准则。

一是看他的书法传统素养怎么样?也就是看他的传统功底是否深厚。

二是看他有没有做出创新?

三是看他写字时在线条里有没有融入自己的真性情?

田蕴章曾把鲁迅书法批评得一无是处,称其不是书法家,有无道理

鲁迅书法

从第一点来看,鲁迅先生具备深厚的“碑学”书法传统功底,这源于他一生经手过6000多幅碑帖拓片,通过欣赏、临摹、揣摩,极大地开拓了视野,达到了熟能生巧的地步,并领会了“碑学”书法雄强刚健、朴厚豪放的“壮美”风格,在书法创作时,鲁迅完全可以做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写出的字,自然具备深厚的传统功底和美学素养。

如果鲁迅没有经历过这些磨练,田蕴章如此评价鲁迅还说得过去,但鲁迅完全下足功夫磨练过,这样说显然是不尊重事实。

鲁迅的书法有没有创新呢?答案是肯定的。

田蕴章曾把鲁迅书法批评得一无是处,称其不是书法家,有无道理

鲁迅书法

鲁迅的字体,在结字上以欧楷为根基,在保持雄浑、大气、庄重的格调上,同时又融入篆书、隶书、章草的笔意,催生了一种刚柔并济、潇洒疏朗、飘逸自然、天真烂漫的审美趣味,最终形成了强烈的个人风格。

从清末到民国,是“碑学”书法引领审美潮流的时代,诞生了吴昌硕、于右任、康有为等“碑学”大师,即使把鲁迅的字体跟这些大师比较一番,鲁迅同样拥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即书法线条中展现出来的强烈的“书卷气”。

鲁迅毕竟是文化修养十分深厚的大作家,身上具备与生俱来的君子风度,同时,他还是一位至情至性的人,在书法创作中,他能把这种温文尔雅的风度和刚正不阿的真性情,自然而然地凝注在笔端,流淌在线条里,营造出一种傲气和骨气,这是假装不来的,是对“书如其人”的最直接的表露。

田蕴章曾把鲁迅书法批评得一无是处,称其不是书法家,有无道理

田蕴章

尤其在一些信札中,鲁迅只要拿起毛笔,完全可以做到信手拈来、随心所欲,这时的他,已经不是在写字了,而是用笔挥洒自己的真性情,其线条内柔外刚,有时如天女散花,光彩夺目,有时如飞瀑直下,气势如虹,有时如绵里藏针,蓄势待发,有时如汪洋大海,给人宁静致远、辽阔空旷的感受。

鲁迅的书法,耐看耐品,是性情的艺术化,更是艺术的性情化,完全达到了化境,是需要仰望的大书法家,在近现代书法史里必定会占据一席之地,怎么形容他的书法风格都不为过。

田蕴章曾把鲁迅书法批评得一无是处,称其不是书法家,有无道理

田蕴章楷书

况且,鲁迅一生并没有立志要做一名书法家,书法在鲁迅的人生规划里,远远排在写作和做学问之后,这就更衬托了鲁迅在书法上的伟大。如果鲁迅认真对待书法,把书法当作一门正事来做,完全可以成为跟吴昌硕、于右任、林散之等大师并驾齐驱的书法巨匠。

反观田蕴章的楷书,完全就是现代“馆阁体”的翻版,工于设计而疏于创作,工于对外形的雕琢,而疏于对内美的锤炼,空有形而无神采,如同印刷体。他用这样的创作水平和固化的审美思维,去评价鲁迅先生的书法没有笔法和章法,不觉得自不量力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