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讓我們認清在死亡的邊陲掙扎,需要極大的勇氣

本部電影榮獲豆瓣9.0的評分,幾乎每個走出電影院的人都會流淚,是場人性的救贖,救人救己。

“其實只有一種病,就是窮病”,這句話貫穿了整部電影,也是底層勞動人民的現狀,如果他們得了重病,恐怕也只有等待死亡的降臨。《我不是藥神》由真人真事改編,確實有很多群體吃不起有效藥,為了吃藥,吃垮了整個家庭,並且負債累累,窮是底層人民的硬傷,他們只有健康,才能活下去。每件事物都有他的陰暗面,而我們大部分是接觸不到的,只有切身體會了才能懂吧。法律無情,人有情,程勇被押送到監獄的路上,有人們為他送行,有人為了他而失去生命,這是人間的情感,每個人都是有心的,他給底層人民送去了光明,是他們心中的“藥神”,是他給了人們第二次生命的機會。有的人活著,便已經竭盡全力了,他們無法決定生存的家庭,也無法決定病魔的降臨,擁有的便只有堅強的意志力,靠著信念活著。

《我不是藥神》讓我們認清在死亡的邊陲掙扎,需要極大的勇氣


打擊從來都是一波一波來的,在連續性的打擊裡,人們想到的只有自己,所有的起因都是因為缺錢。父親生病急需高昂的手術費,兒子不想出國留學卻沒有住的地方,出租屋的費用沒有繳清導致房子被封,所有的事情接踵而來,程勇沒有選擇的餘地,只能通過違法犯罪獲得大筆的金錢。在印度代理商問程勇時你要當救世主時,程勇說:“我不要做什麼救世主我要賺錢”,在現實面前,人不得不低頭,他不是什麼救世主,他只是一個代理商,也有自己的家庭、事業、孩子,過著所有普通人的生活,上有老下有小都等著他一個人去養活,他是一位好兒子,好父親,身上所剩無幾的三百六十元,全部用來給兒子買鞋,即使自己身無分文,他無法向兒子說自己已經沒有錢了,因為他是一個父親,要擔當起這個責任,有句古話說:“苦什麼不能苦孩子”,父親用他的方式愛著我們,一個人抗下生活的重擔,我們生活在溫室裡,他們在外面接受大風大浪的洗禮,父愛如山,不善言辭且內斂。他也是一位好兒子,獨自一人照顧著病床上的老人,為年邁的父親餵飯,為父親想辦法籌錢,冒著坐牢的風險,有多少人可以做到,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可是他照顧父親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有事情都不一定是絕對的,實踐檢驗真理。

《我不是藥神》讓我們認清在死亡的邊陲掙扎,需要極大的勇氣

一個人違法犯罪,害得不是自己,而是一個家庭,家中如果頂樑柱沒了,房子也就跟著坍塌了。面臨著張長林的告發,警察的拘捕,他不得不放棄這份危險且高薪的工作,因為他有一個臥病在床的老父親,還有一個年紀尚幼的孩子,“我又不是病人,我上有老下有小,我進去了,他們怎麼辦”,對啊,他又不是病人,怎麼能才能感同身受呢,他是個人,不是神,也要養家餬口,其實他沒有多愛錢,當初也只是因為老父親的病迫在眉睫,現在手術結束了,他也要回歸平常的生活。人都是自私的,沒有人替他想過,如果被抓捕了,他的家人怎麼辦,你們是有藥了,可是讓他一個人擔著這麼大的風險,值嗎?所有人都只會怪他不救病人的命,可是怎麼救?有的人連五千的藥都吃不起,“窮”病該怎麼救,程勇步入這個行業是因為窮,病人來買仿製藥也是因為窮,因為貧窮而相遇,患者為了活命,程勇為了救命,大家同病相憐。每個人都有家庭,有時候人就是為了家中的人而活著,為了家人而努力生活。

《我不是藥神》讓我們認清在死亡的邊陲掙扎,需要極大的勇氣


“四萬塊一瓶的藥,我吃了好幾年了,房子吃沒了,家也吃垮了,你們把他抓了,我們就沒法活了,誰家還沒個病人呢?你能保證自己一輩子不生病嗎?我想活著,我不想死……”,有的人只是想活著,想竭盡全力的活著,命就是錢,錢就是命,太多的人吃不起天價藥,有多少人,聽到四萬塊一瓶的藥,就放棄治療,甚至割腕自盡了,中國人窮人居多,他們病不起,一個月花費四萬,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天價,三年吃掉一套房並不誇張,生老病死是所有人都會經歷的,但不是所有人都治得起,一旦生了大病,所有的壓力都在一個家庭身上,賣房、借錢、貸款只為挽救一條生命,它不只是電影,無時無刻不在現實中發生著。在醫院可以看得更為直觀,有人在各個小角落抽菸,眉宇間透露著愁容,有人在手術間外焦急的等待,撥打著電話籌錢,這就是現實生活的點點滴滴,眾人皆苦,冷暖自知,現實很殘酷。電影《起跑線》裡有一句臺詞:“窮人是沒有資格大喜大悲的”。只有低頭苦幹,才有出路,才有經濟來源。面對疾病的來臨,他們低三下四的去借錢,原本意氣風發的男兒,卻被生活壓的喘不過氣來,任生活肆意蹂躪著。

《我不是藥神》讓我們認清在死亡的邊陲掙扎,需要極大的勇氣

為了救人而違法有什麼錯?法大於情,還是情大於法,一直存在著議論。劇中程勇為了讓患者吃到便宜的特效藥,不為了利益,只為讓窮人也可以好好的活著,不惜觸碰法律,如果他不這麼做,有多少像呂受益一樣的人,因為吃不起正版藥割腕,受著化療的痛苦維持著短暫的生命,原本正是男人的大好青春,他卻躺在病床上,望著沒有希望的明天,過著日復一日痛苦的日子,熬著病痛的折磨,等待死亡降臨。

程勇每個月即使賠付十幾萬,也依然去做著這份危險的事情,他不依靠這個賺錢,也不為了名氣,只為讓他們活著。程勇於情他沒有做錯,於法他進行了犯罪。諾華製藥廠也沒有錯,他是站在資本主義的角度,需要去為公司製造盈利,他們為了研究出格列寧付出了太多的成本,甚至是幾十億美金,所有的付出不能因為仿製藥而付諸東流,所有人都在抱怨藥成本高,可是付出的代價是我們所不能想象的,是因為諾華製藥廠,白血病這種致命的病種才可以像高血壓一樣依靠藥物得到控制。有太多法大於情的事情了,大家都沒有做錯,法律也沒有,但如果用情感制約法律,那恐怕世界早已經天翻地覆了,人是有情感的,但違法犯罪就是錯誤的行為,法律保護著人民的利益,如果大家都去購買仿製藥,便沒有人再會去研製新的藥種,受害者還是人民群眾。

《我不是藥神》讓我們認清在死亡的邊陲掙扎,需要極大的勇氣


藝術來源於生活,但未必每次都高於生活。《我不是藥神》裡的原型名叫陸勇,劇中的程勇是為了金錢而驅動的,陸勇確是為了幫助吃不起藥的窮人,從始至終沒有想過牟利,他也是一位慢粒白血病人,吃了兩年的天價藥,花費了將近60萬人民幣,生病以後,陸勇建立了一個群聊,裡面有一包多號人,只有兩個人吃得起這個藥,一位是他,一位是杭州的病友。一次巧合的機會,陸勇在網上看見了一篇韓國病友的帖子,從印度買到了格列衛的仿製藥,藥效和正版的格列衛相識度99.9%,而成本價只要3000元。後來他通過渠道購買了印度仿製藥,以身試險之後發現各項指標都很正常,這藥確實可行之後,才推薦給群友們,因為印度放棄了藥品化合物的知識產權保護,所以有許多小作坊就開始做仿製藥了,有人說印度是窮人的藥房,所有吃不起的正版藥,都可以在印度找到盜版,價格也是天壤之別。後來陸勇被起訴涉嫌代購未經中國認證許可的印度仿製藥,被檢察院起訴銷售假藥罪,和劇中相反的是,1002名患者在聯民書籤字為他聲援,說陸勇“使更多患者獲得了自救路徑,從而逐步走出人生災難深淵”,他才是真正的藥神,

徐崢對陸勇說:“這部電影的小人物的部分屬於我,英雄的部分屬於你”,他是大多數慢粒白血病人的救星和英雄。

《我不是藥神》讓我們認清在死亡的邊陲掙扎,需要極大的勇氣

英雄不是生來就是英雄,他們揹負著大多數人所不敢做的事情,冒著風險前行,他們也只是普通人,這個世界也正需要這些英雄。“窮”病是沒法用藥物治療的,得通過勞動的雙手,和智慧的大腦來“治療”,通過合法手段擺脫底層階級,

生活給我們什麼,就得接著什麼,無法選擇和逃避,但是生命的意義我們可以選擇,我們無法選擇疾病,但是我們可以選擇怎麼活下去。沒有人是一帆風順的,生活苦澀且帶著甜味,有時候甜味就藏在苦澀裡面,經歷過絕望才能絕處逢生。別放棄自己,別放棄生活,有這麼多人還在生命的邊緣痛苦的掙扎,你認為不好的生活,正是別人夢寐以求卻得不到的東西。

《我不是藥神》讓我們認清在死亡的邊陲掙扎,需要極大的勇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