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貨幣與齊國的市場經濟學

現代經濟學認為:市場通常組織經濟的一個好方法。

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國富論》中提出商品的生產與需求被一隻‘看不見的手’所指引,並最終達到合理的平衡值。

價格被認為那隻最重要的、看不見的手‘來指導經濟生產與交易,

一個商品的價格提高,商家為了逐利就會增加供給;價格降低,商家就會減少供給,自由市場經濟派認為:中央計劃經濟之所以失敗,是因為計劃經濟,價格不是供需決定的,而是由中央少數計劃者決定的,而這些中央計劃者,對成千上萬的商品,既無興趣,也無能力獲得準確的供需信息。

但成千上萬的商品價格,由成千上萬的製造者和消費者自行確定是可行的,因為他們是供需最直接的參與者,對供需信息高度敏感。

市場組織和價格理論被認為是西方現代經濟學的核心基礎,是西方對現代社會的獨有貢獻,而中國古代是沒有這些思想的。

事實上,相比於亞當斯密,中國古人對市場經濟和價格理論早有明晰的認識,併成功的運用到國家的生產組織中,這個古人就是管仲。

管仲、貨幣與齊國的市場經濟學

齊國的市場經濟學

管仲生活於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的春秋時期,比亞當斯密早了超2000年。

管仲在幫助春秋首霸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過程中,充分運用市場組織生產,增強齊國財富;充分實踐價格理論,調節供需,調配物價,為齊國對外戰爭募集軍備資源,達到了極高的水平。

一次,齊桓公對管仲說:農夫生產糧食,工匠打造戰車和兵器,女工紡織衣服,這都物資都是維持國家運轉所必須的;現在如果我設立官辦企業,砍伐樹木開墾土地,鼓爐鑄鐵大練鋼鐵,命令農夫、工匠和女工為國君工作,這樣不用徵稅就可以保證財貨充足,可不可以。

管仲說:不可以,徵發人民背井離鄉,強迫他們為國君工作,而非為自己謀利,我想他們一定心生怨恨,生產積極性降低,而一旦國家有戰事,他們又會因心懷怨恨而臨陣倒戈。不如把這些事交給民間經營,鼓勵他們生產糧食、兵器和衣服,計算這些商品的盈利,百姓分七成,官府分三成。國君再用價格控制這些商品的供給,提高價格,百姓就會奮力生產聽君主擺佈了。

這就是管仲提倡用市場組織生產,而非國君計劃生產的直接證明。

用貨幣打敗奸商,用價格槓桿齊國

同時,管仲還提倡用齊國獨有的鹽、鐵和高檔紡織品,換取黃金、珠玉等貨幣,再用貨幣(相對高價)吸引楚國的皮革和木材(製造戰車和盔甲)、晉國的糧食、秦國的戰馬等戰備資源匯聚到齊國。

這裡,管仲非但鼓勵對外貿易,還強調了貨幣和價格的重要性。

在《管子·輕重乙》中,管仲基於春秋時期,交通運輸極其不發達的事實,提出國君徵收實物,靡費太多,距離國都數百里:徵收1鍾糧食,路上竟然要消耗掉10鍾糧食,得不償失,且邊境諸侯將成為受君之怨民,很快會離心離德,分離出去。

所以,為了降低國君徵收財貨和百姓之間交易的成本,應該統一使用更輕便易攜的貨幣;把貨幣作為商品交易的媒介,把貨幣價格作為衡量商品的價值尺寸。

管仲在《揆度》中說:五穀者,民之司命也;刀幣者,溝瀆也;號令者,徐疾也。

意思是:糧食,是人們生命的主宰;貨幣,是物資流通的媒介;號令(政策),是控制經濟輕重緩急的。

更人話的翻譯就是:國君要牢牢掌握貨幣發行權和解釋權,國君通過貨幣購買百姓手中的糧食、戰車、服裝等必備物質,同時用專營的‘鹽鐵’等戰備物資,強化國君貨幣的信用(只有手中有國君認可的貨幣,才能購買鹽、鐵),而國君通過一系列輕重緩急的政策,來掌控貨幣、物資在國君、商人與百姓之間的流通,以及各自掌握多少。

如何理解輕重緩解政策呢?這裡舉一個管仲的實踐案例:

齊桓公又一次對管仲說:“曲防戰役時,百姓是向商人借債來供給國家軍費的,我想替他們出錢償還,該怎麼辦呢?”

管仲回答說:“請您下令:凡是擁有100張以上百姓債券的商人獻馬一匹,十日內交齊,無馬者可以向國家購買。

因為時間有限,商人們紛紛搶購,馬價大升,上漲幾十倍,就這樣齊國官營的馬匹還沒有離開馬槽,得到的金錢就足夠償還商人了。

通過這一次緊急獻馬,齊桓公和管仲,人為調節供需,運用價格槓桿,達到了為百姓減輕負擔的目的。

這種利用政策輕重、時間緩急、季節變換等契機,掌控經濟的做法,被稱為輕重之術。

管仲還通過糧食供給多時,官府低價購買;然後在災年糧食緊缺時,平價銷售或借貸給百姓,建立了最早的糧食儲備制度。

管仲、貨幣與齊國的市場經濟學

用市場經濟調節東周國際糾紛

在國際關係中,管仲利用輕重之術,成功為周天子要來了各個諸侯國、拖欠多年的會員費。

東周時期,周天子威嚴掃地,下令向各國徵收財貨,都不得諸侯響應。

齊桓公向管仲討教方法,管仲說:“長江、淮河之間,出一種三條脊梗直貫到根部的茅草,名叫‘青茅’。

請周天子的官吏把菁茅產地的四周封禁,並看守起來,如果人數不足,齊國士兵應該增援。

而周天子每過一段時間,都要在泰山祭天,在梁父山祭地。

這是極重要的一件事情,各國諸侯也都想參加,畢竟是與天溝通,能夠增加他們統治的合法性。

於是,天子向四方諸侯下令:凡隨從天子在泰山祭天、在梁父山祭地的,都必須攜帶一捆菁茅作為祭祀之用的墊席。不按照命令行事的不得隨從前往。

於是,天下諸侯便都載運著黃金爭先恐後地奔走求購;江淮的菁茅價格上漲十倍,一捆可以賣到百金。周天子大賺特賺,把7年諸侯們沒有上交的會員費,一下子補齊了。

不動一刀一兵,既讓周天子得到了實利,又讓各個諸侯國心甘情願,用市場經濟調節國際糾紛,管仲的輕重之術可謂妙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