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給孩子餵飯,家長“放手”是對孩子好,還是對家長好呢?

通常,“放手”在大家的認知裡肯定是對孩子好。其實,“放手”是對家長更好,這既能緩解家長的焦慮又能改善親子關係。


反之,“不放手”可能導致孩子不聽話、不理你、叛逆……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發展有可能會受到不良影響,但也可能不會,甚至有可能發展得更好,只是通常和“不放手”的父母所期待的結果不一樣而已。


反而是父母因為“不放手”而長期被弄得焦頭爛額很難受,最後還很失望。所以,實際上因為“不放手”而真正“受害”的人,其實也還是家長!

  • 人物介紹:
  • 我:全職媽媽
  • 老公:心理諮詢師
  • 五斤:哥哥 幼兒園大班
  • 六月:妹妹 兩週九

放棄是需要勇氣的

不知從何時起,還是他其實一直就是這樣,用“不吃飯”來威脅我、懲罰我。

3.9號這天,他再次挑戰我。我決定放棄餵飯。

對一個媽媽來說,放棄是需要勇氣的。

放棄意味著我放棄了對自己行方便。

喂他吃飯,對我來說省心、省時。我喂多少,他吃多少,飯量由我控制、時間由我決定,既快速又幹淨。

放個動畫片,保證他乖乖坐著,我只要在自己吃飯的同時,順便動動手填鴨就可以了,而他眼睛盯著電視之餘只需張張嘴。

天生他就不是吃貨,而妹妹是!

妹妹就是天生的吃貨!從一歲多會動手開始,就一定要自己餵飯,現在兩歲多已經筷子用得溜溜的,還經常喂哥哥吃飯。

一想到哥哥吃飯,我的心就累。他很聰明,知道我操心他每頓吃多少,這個成了他讓我屈服的籌碼。

他把吃飯變成了我的事情,而不是他自己的事情。所以他動不動就以“不吃飯”來懲罰我。現在我把他的事情還給他。

讓他知道,他不吃飯是在懲罰他自己,和我無關。

當我徹底放棄“替他吃飯”的那一刻,我整個身心都輕鬆了。我真的做到了,曾經我認為我肯定做不到!

我是一個“滿分”媽媽,什麼都替他做了。是我不能獨立,而不是孩子不能獨立。因為孩子獨立,就意味著我孤獨……

一個合格的媽媽,是“六十分”媽媽,而不是“滿分”。作為父母,我們是真心從孩子的角度出發,還是從我們自己的角度考慮呢!?


放棄給孩子餵飯,家長“放手”是對孩子好,還是對家長好呢?


我的身體又不是你的,我又不是機器

3.11 放棄餵飯第三天

在我看來,他好好吃飯絕對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他需要一個過程,我也需要一個過程(一個考驗我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我要忍受他各種不靠譜的吃法:一頓只吃幾口魚不吃飯、光吃稀飯不吃菜、一頓飯吃兩個小時、面吃一半打一地、幾天一口青菜不吃……

這天,他又提出一個更不靠譜的想法:“媽媽,我覺得自己餵飯太累了,我想一天只吃一頓飯。”

不靠譜也得有個讓人忍耐的極限,我拒絕了。

他義正言辭地說:“我的身體又不是你的,我又不是機器!憑什麼聽你的!”

牛逼吧!這麼小,已經有了青春期叛逆思維,甚至一些大人一輩子都活不成他這樣。

我答應了。但開始擔心他的身體。

他爸爸借古人來安慰我。

最近,他為了拍節目,整理出了公元三世紀80後的一系列牛人,有四個皇帝、兩個基督徒、四個知識分子以及兩個和尚。

其中,很明顯是兩個和尚吃的最少,早餐簡單應付,然後“過午不食”,基本算是一天只吃一頓了。可是他們的壽命卻比其他“佼佼者們”長壽得多!而且也很健康!

聽完,我的心有了些許的安定,但我又開始焦慮他吃飯看電視的事情。

我歸因他嫌吃飯累,是因為吃飯影響了他看電視。在剛和五斤協商好一天吃一頓的情況下,我又打起了要取消他吃飯看電視的念頭。

之前給吃飯開後門,是我覺得看電視方便餵飯。如今,我放棄餵飯,我也可以收回我開的後門了。

他爸爸嘆息,我是一個徹頭徹尾只從自己角度考慮的媽媽。

當我需要為自己行方便的時候,就完全沒想到要考慮“對錯”,怎麼方便怎麼來;不需要對自己行使方便時,便開始特別來勁地談論“對錯”、後門怎麼能開?

而且,既然我和五斤已達成了協議,那是否能履行承諾,等行使完協議再考慮別的心思呢?

所幸的是,還好這個協議行使到下午三點半就結束了。

小朋友求著我要吃飯!!!

此時我高高在上地開始談條件:

  • 1、一天要吃三頓,而不是一頓。
  • 2、從下頓飯開始,過點沒吃完,就說明看電視影響你吃飯,那麼以後吃飯都不許看電視。

他心甘情願、祥和地同意了。


放棄給孩子餵飯,家長“放手”是對孩子好,還是對家長好呢?


踐行諾言,禁止吃飯看電視

3.12午飯,放棄餵飯第四天。

難以想象,對於天生不是一個吃貨來說,吃飯是有多困難的一件事。

更難以想象的是,作為一個媽媽竟然不敢實施她和孩子事先已協商好的約定。

我作為一個大人,被孩子牽著鼻子走。完全根據孩子的態度決定事情,稍微一心軟,可以視之前的約定為無物。

看著他有一搭沒一搭地吃飯,眼睛盯著電視看不停。我就像熱鍋上的螞蟻,焦躁不安……

有時,我真的很無助,完全把教育這件事情依賴在他爸爸身上。我已經失去了自己思考的能力,總想從他身上追根究底地問出答案。

在餐桌上,我再次問老公,對於五斤吃飯看電視該怎麼辦?

他跟我說,我太小心翼翼了,如果我想知道關了電視他會不會吃飯,只有我做下去才知道,我不做永遠都不知道,只會停留在想象上面。

可是,不是我不想,是我不敢!

此時,我會特別關注在“對錯”上。我如果強硬地把他電視關了,對他會不會不好?原因是,我剛剛試探過五斤,我試圖關電視時,他反應激烈。

但當我意識到我必須關他電視時,我突然想起了之前和他的約定:如果不好好吃飯,過點沒吃完,就說明看電視影響吃飯,那麼以後吃飯都不許看電視。

約定都能忘,說明我潛意識裡對於他自己吃飯的這件事上,是有多麼的心不甘情不願。

既然我記起了約定,便不能再給自己找藉口了。我給了他一次機會:以我吃完為準,我吃完時如果他還沒吃完,那就以後吃飯都不準看電視!

有意思的是,當我抬出之前的約定來說話時,五斤非常理性的同意了。

果真,我吃好時,他還沒吃完。那麼,從晚飯開始,禁止吃飯看電視。


放棄給孩子餵飯,家長“放手”是對孩子好,還是對家長好呢?


把“主動性”還給孩子

3.15 放棄餵飯第七天

不知道為什麼我這麼在意孩子吃飯的多少。然而,我自己並沒有努力在食譜上進行優化,家裡有五斤外公掌勺,我自然默認了廚房是他的天下。

甚至我一丁點兒也不想在倆孩子吃上動腦筋。

我爸對我的評價是:“她哪有那麼勤快!別人家的媽媽都是怎樣…怎樣…給孩子弄好吃的。”

婆婆也時不時在我面前提起,她以前是怎麼變著花樣,給我老公小時候做好吃的。

我想說,其實我也是個吃貨,我也好想每天有人變著花樣給我做好吃的。可一旦有人替代了我的職責,就激發不出我一丁點兒的主動性。

這種“自然退化”,在我父母不在我這幫忙時是不會出現的。事事靠自己的時候,就自然得負起全面照顧家人的責任來。

這時的主動性不需要激發,會自然而然地氾濫。

這就讓我想起了“放手”。在吃飯這件事情上,我想把主動性還給五斤。

我不知道他什麼時候才能好好吃飯(是我定義的好好吃飯)。

至少,禁止吃飯看電視後,經過前天一天的“幾乎不吃”到昨天的“吃得不錯”。總算,事情開始有點好轉……

可是,我高興得太早。

當五斤今天又開始消極反覆後,我並沒有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放手”。

“放手”並不是不管孩子死活。“放手”更多地是一件心理上的事情,形式上是“不管”了,但心理著急擔心,那還是沒放手。

我依然不能放下心中的焦慮,極力勸說他吃飯。只是我並沒把這種“負面”情緒發洩到他身上,而是使了巧勁,用沙漏來限定吃飯時間,從而激勵他吃飯。

在這個過程中,五斤說了一句:“你看,你還是很關心我。”

可能是出於新鮮感的激勵,今天成功了。

但我知道,我仍然在真正“放手”的路上……


放棄給孩子餵飯,家長“放手”是對孩子好,還是對家長好呢?


我們不要做個“打壓者”,而是做個“維護者”

通常,“放手”在大家的認知裡肯定是對孩子好。其實,“放手”是對家長更好,這既能緩解家長的焦慮又能改善親子關係。

反之,“不放手”可能導致孩子不聽話、不理你、叛逆……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發展有可能會受到不良影響,但也可能不會,甚至有可能發展得更好,只是通常和“不放手”的父母所期待的結果不一樣而已。

反而是父母因為“不放手”而長期被弄得焦頭爛額很難受,最後還很失望。所以,實際上因為“不放手”而真正“受害”的人,其實也還是家長!

放手不僅體現在吃飯上,還體現在任何一件屬於他自己的事情上。比如:做作業、穿衣、學習……

“當你把事情還給他的時候,你不僅能解決他吃飯的問題,甚至還能提高他的智商水平和道德水平。”

這個話不是我說的,是老公說的。

他發現五斤在這麼小的年齡,就出現了通常要在15歲之後才會出現的道德水平,就是“我命由我不由天”(後習俗水平)的品質。

通常9歲以前的孩子都是以受不受懲罰(前習俗水平)來判斷對錯,而五斤卻是以最基本的人性原則,即“我的感受”來辨別事情的對錯。

既然孩子已經擁有了這麼天然的好條件。那麼,作為家長的我為什麼要做個打壓者,而不是維護者,去幫他維持住他那份本心呢?


放棄給孩子餵飯,家長“放手”是對孩子好,還是對家長好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