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石敬瑭被称为儿皇帝?

WINtheword


有儿,就有父。石敬瑭被称为儿皇帝,自然就有被称为父皇帝的,那这父皇帝是谁呢?那就是辽太宗耶律德光。

那石敬瑭为何会被称为“儿皇帝”呢?

其实,石敬瑭被称为“儿皇帝”这怪不得别人,完全是他自己自愿的。



石敬瑭,一个连其姓都让人猜不透的开国皇帝,北宋大文豪欧阳修说石敬瑭“其姓石氏,不知得其姓之始也”,就是不知道他为何要姓石。而另一位北宋宰相薛居正却说石敬瑭“本卫大夫碏、汉丞相奋之后,汉衰,关辅乱,子孙流泛西裔,故有居甘州者焉”,说他是春秋时卫国大夫石碏、汉景帝时丞相石奋的后代。

当然不管他是谁的后代,如若不考虑他之后的某些让人不齿的作法,他却是一位骁勇善战的悍将。后唐庄宗李存勖能开创后唐基业,石敬瑭功不可没,后梁贞明二年(916年),与后梁大将刘鄩一战,若不是石敬瑭在关键时刻率几十位亲军抵挡住刘鄩的突然袭击,李存勖此战能不能活下来都将是个未知数。而后,刘鄩能被李存勖打的大败,这其中石敬瑭可谓是居功至伟,若不是石敬瑭率领左射军遏制住了李军败退的颓势,李存勖又何来之后的大胜。



此后,李存勖能够灭后梁,并岐国,灭前蜀,得凤翔、汉中及两川之地,成就“五代领域,无盛于此者”的宏图霸业,石敬瑭居首功。

再之后,石敬瑭又辅佐李嗣源登上帝位,是为明宗。在与庄宗李存勖争夺皇位的过程中,石敬瑭多次帮助李嗣源力挽狂然,最终让明宗击败庄宗,由此坐上了那九五之尊的大位。

可以说,作为辅佐两位帝王登基的石敬瑭,他的实力绝对是不俗的,所谓“致庄宗一统,集明宗大勋”,在五代这乱世,若要排出一个名将榜,石敬瑭虽说不是最顶尖的,但绝对是榜上有名的,至少能进入前15的行列。



凭借着这等不世之功,石敬瑭的权力也是越变越大,最终官至郓州节度使,赵国公,掌控后唐河东地区,成为割据一地的土皇帝。由此,随着石敬瑭权力越来越大,他的权力欲也是随之越变越大,他不再甘心于自己只是一个土皇帝,他想做一个真正的皇帝,一个开国皇帝。

当然,如若石敬瑭只是单纯的想做皇帝,这无可厚非,毕竟在那个乱世,只要有能力,无论他是何种身份,是贵族也好,还是奴隶也罢,他都有机会做皇帝,吴越开国皇帝钱镠不就是一个贩卖私盐出生,因此想当皇帝,这件事的本身并没有错。

但是,与其他五代开国皇帝不一样的是,石敬瑭并非是想完全借助着自己的实力去开创不世之功业,他想的是借助外来的力量来帮助自己去打造出一个王国,而且他要借助的力量,还是一个对中原虎视眈眈的少数民族政权,这就是契丹(辽国)。



当时,为了获得契丹的支持,石敬瑭是无所不用其极,不但自愿割让关乎着中原王朝绝对安全的燕云十六州,而且还自愿以“论父子之义”,即称契丹国主为父,自己为子。想想看,契丹国何曾受到一个中原王朝的国主如此的“礼遇”呢?只要帮助石敬瑭,契丹不但能得到燕云十六州那广阔的中原土地,掌控着中原王朝的命脉,而且还能让一个中原王朝的国主认为父,试问契丹岂能会拒绝呢?



最终,石敬瑭在契丹的帮助下,得以建立后晋,由此石敬瑭也遵循了自己的承诺,割让燕云十六州,然后认契丹国主为父。

而这就是石敬瑭为何会被称为“儿皇帝”的原因,一个原因认他国君主为父的皇帝,不称他为“儿皇帝”,还能称什么呢?


澳古说历史


石敬瑭这个人有一身的好武艺,也读过不少兵书。他父亲还曾是李存勖手下的一员 大将,所以他很受李存勖的赏识,而且在朝廷当上了大官。李从珂和石敬瑭原来都是唐朝的大将,但是关系一直不是很好。

当李存勖死后,李从珂当上了后唐的皇帝,就把石敬瑭调到山东去做官。石敬瑭不服 气,想以武力对抗朝廷,李从珂立即派兵将他包围。 石敬瑭一面迎战,一面派人向北方的契丹国国王耶律德光求援。

耶律德光本来就想进人中原发展势力,一看这是个好机会,就出兵帮助石敬瑭,打退 了后唐的军队。石敬瑭得救以后,带领部下将领出城来拜见耶律德光。耶律德光拉着石敬瑭的手,跟他叙起父子故情谊来了。虽然石敬瑭比耶律德光还大11岁,但他却装得特 别孝顺的样子,处处讨好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考虑了好几天后,对石敬瑭说:“凭你的相貌和气量,足够做皇帝了,我要立你为天子。”于是石敬瑭被立为“大晋皇帝”。耶律德光又 说:“是我把你立为皇帝的,从今我把你看做儿子,你要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我。

我们之间就是父子关系了!”石敬瑭高兴得不得了,便决定把雁门关以北的幽州、蓟州等16个州白白地送给契丹 国,而且每年还赠送大量的布匹、丝绸、钱财。 石敬瑭称呼比他小得多的耶律德光为“父皇帝”,自称“儿皇帝”。

自从幽、蓟16州被割让以后,北方几个少数民族先后把这片土地当成根据地,出兵侵 犯中原。前后几百年里,给中原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石敬瑭建立的晋朝(为了区别于前朝的东晋与西晋,历史上把这个晋朝称为“后 晋”),也只存在了11年就灭亡了。


热血方圆


清泰三年(936年)九月,契丹国主耶律德光率军进入大梁,两个月后,33岁的耶律德光册封原后唐河东节度使44岁的石敬瑭为儿皇帝,国号晋(史称后晋)。石敬瑭也奉国书,敬献幽云十六州为大辽属地,称大辽为上国,奉耶律德光为奉大辽皇帝耶律德光为父皇。

自此,石敬瑭开创了有史以来最为屈辱的时代,这在两宋时期体现的最为明显。那么为什么石敬瑭会在割让幽云十六州之后又自称儿皇帝?契丹为什么会容忍在它的大辽之内出现一个国中之国?那为什么契丹又出兵将后晋灭掉?到底两人达成了什么协议迫使割据一方的幽州也臣服于契丹?

其中的缘由还要从后唐末帝李从珂进攻驻守在太原的石敬瑭时说起。

清泰三年四月(936年),后唐末帝李从珂三路大军围剿石敬瑭,摆在石敬瑭面前的有三条路。一、弃守河东(今山西)如新州刺史卢文进故事叛入契丹。二、向北方霸主契丹遣使,奉上重金力邀契丹派兵救援而自保。三、借助契丹武力入主中原,称帝。

史书记载,石敬瑭在进行抉择时,是经过大范围的商讨的。

大部分的朝臣的意见是第二种,敬献重金邀好契丹,求其派兵救援,如果战事顺利则顺势而发,入主中原,进驻大梁,进而灭除后唐李从珂的后唐,建立万世基业。

石敬瑭当时并没有表态,而是将心腹桑维翰和刘知远招来密谈,决心割让疆土幽云十六州,祈求契丹发大军直接参战,灭掉李从珂。

桑维翰和刘知远的态度是支持的,但是对于石敬瑭讲述了自己的看法,觉得石敬瑭的自称儿皇帝的做法太过,有失体统,但是不反对割让幽云十六州。

《旧五代史•晋高祖本纪》:“刘知远谏曰:'称臣可矣,以父事之太过。厚以金帛赂之,自足致其兵,不必许以土田,恐异日大为中国之患,悔之无及。'敬瑭不从。”

《旧五代史•汉高祖本纪》:“帝(刘知远)劝晋高祖举义,赞成密计,经纶之始,中外赖之。”

于是石敬瑭坚持让桑维翰秉持这个底线和契丹进行商谈。可是这里面却存在一个问题,幽云十六州中,最大也最重要的是如今的北京即幽州,其节度使为赵德钧。

虽然石敬瑭的职务为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判六军事,可石敬瑭的势力范围仅限于山西。出了山西,其号召力几近于无。这就意味着,石敬瑭所说的割让,就是一个口头支票。

当时,整个华北在名义上隶属于名义上的皇帝李从珂,他的帝位来自于后唐闵帝李从厚的征讨大军的拥立,李从珂给予的承诺为人人有赏,最少的且没有丝毫作为的黄门宦官也有10缗钱,官位按口述得以任命。

”应顺元年(933年)三月,潞王(李从珂)悉敛城中将吏士民之财以犒军,至于鼎釜皆估直以给之。“

本来唐朝末期已经是藩镇自立林立的时代,李从珂的做法更是助长了这一现象的蔓延,疯长。

"帝(李从珂)乃召将士慰谕,空府库以劳之,许以平凤翔,人更赏二百缗,府库不足,当以宫中服玩继之。军士益骄,无所畏忌,负赐物,扬言于路曰:'至凤翔更请一分。'"

石敬瑭委任桑维翰为专使觐见耶律德光,碰到了幽州节度使赵德钧。

赵德钧的目的显而易见,趁李从珂和石敬瑭互掐,借助契丹实力,自立门户。

石敬瑭和赵德钧的相继来访,使得耶律德光感到此次事件非比寻常,有意无意让双方注意到彼此的存在。

具体的商谈已经不得而知,但史书记载了耶律德光的最后态度。

“清泰三年七月(936年),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为其主(李从珂)所讨,遣赵莹因西南路招讨卢不姑求救,……时赵德钧亦遣使至,河东复遣桑维翰来告急,遂许兴师。”

清泰三年九月,耶律德光按照约定一路南下,一举击溃了李从珂围困太原的张敬达和杨光远军。(张敬达是令人敬佩的。光远等劝敬达出降,敬达曰:“吾有死而已。尔欲降,宁斩吾首以降。”杨光远、安审琦杀敬达以降。上闻敬达至死不变,谓左右曰:“凡为人臣,当如此也!”命以礼葬。)

石敬瑭与耶律德光在太原城下终于会面。

“帝(石敬瑭)出北门见契丹主,契丹主执帝手曰:'恨会面之晚。”

至于石敬瑭,史书是这样记载的。

旧五代史:“(两人)因论父子之义。”

新五代史:“敬瑭夜出北门见耶律德光,约为父子。”

十一月,石敬瑭和耶律德光约定的内容大致展现出来。

”帝(石敬瑭)言于契丹主,愿以雁门已北及幽州之地为寿,仍约岁输帛三十万,契丹主许之。“

石敬瑭的出现,完全将历史改写。

不复以往汉唐时期,万夷来朝的盛况。

石敬瑭为了个人利益出卖了国家、民族、百姓的权益和幸福,造成了中原国家忙于应付来自北方的入侵,直至两宋蒙元相继灭亡,大明建立才堪堪将幽云收回,时间已经过去了420年。

后晋建立后,凡是契丹国内的王公贵族召唤石敬瑭,石敬瑭便立刻遣使进贡,根本不敢错过,奴颜媚骨已深入其灵魂之中。


唐代丹药


诚邀。石敬瑭真可谓是标准的“千古罪人”。

一,算起来,石敬瑭也是唐末的老人了,娶了李嗣源的女儿,标准的驸马爷。而后又参与了李克用,李存勖的“梁晋争霸”,后来被封为“赵国公”。

但是,后唐皇帝不信任他,而石敬瑭也不甘心一辈子当打工仔。于是,这位沙陀族的胡人动起了小心思。

他在等机会:等李嗣源死。

二,老天爷很给石敬瑭面子,公元933年,李老板还真嗝屁了。接下来继位的李从厚根本搞不定局势,于是石敬瑭不负众望的除掉了大舅哥李从厚。投靠了李从珂,但是人家新老板并不信任石敬瑭。甚至,把石敬瑭当成最大的威胁。

要不是媳妇求情,石敬瑭也就跟着老丈人去另一个世界了,如果这样也是极好的。

可是,石敬瑭没死,而且把石敬瑭调离河东,此举无疑是放虎归山。

三,于是接下来的故事就简单了,石敬瑭韬光养晦,卧薪尝胆终于跟老板李从珂反目了。可是,自己依然打不过李从珂,怎么办呢?

自然是寻找外援,是啊,他想起了契丹人,于是向耶律德光求救,干了一件臭名千古的事情:割让燕云十六州,并认贼作父自称儿皇帝。

这件事给历史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从此失去了燕云十六州的天然防护,使得中原地区洞门大开。北方蛮族进入中原如无人之境。整个宋代也没能收回燕云十六州。一直到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才回收。而此时已经是公元1368年。

所以,石敬瑭是整个华夏文明的千古罪人。



鬼谷子智囊团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皇帝堪称臭名昭著,他将战略要地割让给契丹人,甘做契丹人的“儿皇帝”,许多人提起他便会咬牙切齿,史学家认为他是千古罪人。而这位无数人唾骂的“汉奸”,就是石敬瑭。

石敬瑭本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皇帝的女婿,但他引契丹人灭亡后唐,建立后晋,以儿国自称,并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人。正是由于石敬瑭这一系列出卖国家民族利益以换取个人利益的行为,让他被钉在耻辱柱上。不过,历史上真正的石敬瑭,真的是彻彻底底的“汉奸”吗?

严格意义上来讲,石敬瑭其实不是汉人,他出身沙陀族。在五代十国时期,国家陷入分裂,军阀割据,就连许多汉人都对神州陆沉忽视不见,却指望一位沙陀人肩负起守卫汉族的责任,确实有些强人所难。

抛开石敬瑭之后所做的事情不谈,他的能力其实非常出众。石敬瑭年少时就成熟稳重,沉默寡言,喜欢读兵书,非常崇拜名将李牧与周亚夫,并学习他们的用兵之道。时任代州刺史的李嗣源对石敬瑭非常器重,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并将他调到军中,统领自己的嫡系部队。

在战场上石敬瑭骁勇无比,他追随李嗣源南征北战,还曾在乱军当中救出被困的李嗣源。除此以外,石敬瑭还经常在李嗣源面临政治难题时为他出谋划策,替他解惑。之后,正是在石敬瑭的拥护下,李嗣源顺利登基,是为明宗。在当时北方面临众多威胁,契丹、突厥人时常来犯,需要一位大将镇守,朝廷讨论再三,最终决定派遣石敬瑭担任河东节度使。在临行前,石敬瑭与明宗都泪流满面,足以可见此时他们的感情还是十分深厚的。

李嗣源去世以后,李从厚登基,但他最终败给了李从珂。石敬瑭对于两人本就没有什么感情,不存在支持谁的问题,因此当李从厚失败以后,石敬瑭将李从厚俘虏,并将他献给李从珂。李从珂杀掉李从厚以后却没有感激石敬瑭,反而觉得石敬瑭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一直想将他杀掉。石敬瑭在河东寝食难安,当他得知李从珂要先发制人攻打自己以后,他知道自己不是对手,于是便与契丹勾结。

石敬瑭为得到契丹人的支持,甘做“儿皇帝”,并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人。石敬瑭卖国求荣、认贼作父的行为让许多人痛斥,就连他的亲信刘知远都劝说道:“称臣可矣,以父事之太过,厚以金帛赂之,自足致兵,不必许其土田,恐异日大为中国之患,悔之无及。”(《新五代史》)然而石敬瑭不听,为将李从珂灭掉,他已经不择手段。

最终,后唐被石敬瑭引着契丹人灭掉,石敬瑭建立后晋。称帝以后的石敬瑭立刻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并自称儿皇帝。自此,中原王朝彻底暴露在契丹人的马蹄下,这也为北宋的覆灭埋下了伏笔。其实石敬瑭引契丹人灭后唐有被逼无奈的缘故,不过他出身并非汉人对于中原领土也并没有什么故国情结,他当儿皇帝割让燕云十六州不过是出于对于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考虑。所以与其说他是汉奸倒不如说他是乱世之中的投机分子。


历史战争


历史上曾有一个人,他年轻的时候,雄才大略能征善战、智谋广远;前半生跟随主人四处攻伐征讨,立下不少奇功;后半生却活在屈辱的阴影中,死后仍然要替宋朝背锅1000年之久。从藩镇割据势力,一路做到藩王,最后建立后晋政权。此人便是后晋太祖石敬瑭。

但凡懂点历史的朋友,或多或少都会听说过石敬瑭,华夏文明的“汉奸”“走狗”“儿皇帝”“无耻”等等,好像一切卑劣的行为和词汇,都可以用来形容分石敬瑭。站在客观的角度来看,“卖国”“无耻”的两顶帽子,实在有点冤枉石敬瑭。为什么说石敬瑭冤枉呢?

原因一 人家不是汉族人,哪来“汉奸”的说法

话说石敬瑭是沙陀族人,人家跟汉族人没有半点关系。与其说石敬瑭是“汉奸”“卖国贼”,不如说石敬瑭更是个外来侵略者。“汉奸”是什么,它必须以“汉人”为基础,才有可能成为汉奸。石敬瑭作为沙陀族人,与辽朝契丹人的关系更近,他们属于同根共源。所以说,石敬瑭联合辽太宗耶律德光围剿幽云十六州的赵德钧和赵延寿父子,人家属于族人结伴“打鼓草”抢掠汉地。何况幽云十六州没有在石敬瑭手里,赵德钧才是幽州节度使,所谓的“汉奸”一词,实在太不恰当。

原因二 “儿皇帝”辈分上合情合理

很多人骂石敬瑭的无耻,主要是因为石敬瑭认比自己小10岁的耶律德光做爹。谁家里还缺爹,没事跑人家门口管人叫爹。认爹是个很重要的事,作为石敬瑭和耶律德光都是当时社会上有头有脸的人物,肯定不会做出落下口舌的事情。

很巧的是,石敬瑭认耶律德光做爹没有任何辈分上的争议。为什么这么说呢?后唐庄宗李存勖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约为兄弟,李存勖的干儿子李嗣源,李嗣源的女婿是石敬瑭;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儿子是耶律德光。所以,石敬瑭管耶律德光叫声叔父没有任何问题,谁让人家耶律德光“萝卜长坑里,位正”呢。虽然耶律德光小,石敬瑭这声叔叫定了。

原因三 石敬瑭的无奈与宋朝的无能

就算是正常人也不会无缘无故地想着遗臭万年、遭人唾弃,何况石敬瑭也不是昏庸的人。石敬瑭他有苦衷,唐末帝李从珂总是对石敬瑭不放心,三天两头便要敲打石敬瑭,这让石敬瑭整体活在恐惧之中。有一次,石敬瑭的老婆回娘家给李从珂祝寿,宴会结束后,李从珂的老婆急着赶回家。李从珂醉醺醺地说道“汝归甚急,莫欲与石郎反也”。石敬瑭最后忍无可忍,毅然决然走向推翻李从珂的道路。凭借他自己的力量实在有限,只好寻求耶律德宗的支持。

另外,石敬瑭的头衔是宋朝人给封的。宋朝300年,所有帝王最大的愿望都是拿回幽云十六州。特别是宋朝建立不久,更是经常发动对辽的作战。由于宋军无能,每次出兵失利,众人为了给自己开脱,就一起骂石敬瑭,都怨他,要不是老儿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我大宋军队也不至于如此狼狈。

最后要说的是,历史不能随波逐流地附和,要有自己的见解,要深入地去读历史,用客观公正的文献,建立自己正确的历史观。


读史汇


五代十国时期,朝代更替频繁,皇帝也换的频繁,石敬瑭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登上历史舞台的,开始了他的统治。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石敬瑭为了当皇帝主动认契丹皇帝为父,割让幽云十六州,乞求契丹出兵帮助他对付后唐,因此觉得他是一个卑躬屈膝,卖地求荣的人,不仅自己没有尊严,也让汉族同胞没有了尊严。

石敬瑭在后梁时期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驻守太原,尽管当时并没有明确反对篡位的李从珂,但是他从心里不认同李从珂。在长期不信任下,李从珂首先发难,派遣张敬达,杨光远率部队15万进攻太原,石敬瑭的军力显然打不过李从珂,因此不得不向契丹求助,契丹部队助其解围。

契丹灭了后唐,协助石敬瑭建立了后晋,主导了后晋取代后唐的过程,契丹从后唐军队中拯救了石敬瑭,后晋与契丹的关系是附属国与宗主国的关系,石敬瑭与契丹皇帝是臣子与君主的关系,尽管后晋名义上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是契丹的附属国,尽管石敬瑭是名义上的皇帝,实际上是臣子。


读史能明鉴


石敬瑭(892—942年),五代时期后晋开国皇帝。其又名石绍雍, 太原沙陀族人。据史书记载,石敬瑭年轻时朴实稳重,性严肃而不苟 言笑,喜欢阅读兵书,偶像是战国名将李牧和汉代名将周亚夫,他后 来在晋王李克用的义子李嗣源帐下当兵。

时值乱世,战乱频繁,石敬 瑭因为作战勇猛,屡屡冲锋陷阵,因此战功卓著。 一次他还因为作战 有功而受到当时的晋王李存勖的格外嘉奖,李存勖“拊其背而壮之”, 由此他更是声威大震,在军中可谓名噪一时。

他还数次解救其主子李 嗣源于危急之中,从而得到器重,逐渐成为李嗣源之心腹。李嗣源遂 把女儿永宁公主嫁给了他,并让他统率“左射军”的亲兵

当李存勖死后,李从珂当上了后唐的皇帝,就把石敬瑭调到山东去做官。石敬瑭非常不满,想通过武力与朝廷对抗,李从珂立即派兵将他包围。石敬瑭一面迎战。一面派人向北方的契丹国国王耶律德光求援。



耶律德光本来就想进入中原发展势力,一看这是个绝好的机会,不容错过,于是就出兵帮助石敬瑭。将后唐的军队击退。石敬瑭得救以后,带领部下将领出城来拜见耶律德光。耶律德光拉着石敬瑭的手,跟他叙起父子的情谊来了。虽然耶律德光比石敬瑭要小11岁,但石敬瑭却装得特别孝顺的样子,处处讨好耶律德光。耶律德光考虑了好几天后,对石敬瑭说:“你气度不凡,完全有资格做皇帝,我要立你为天子。”于是石敬瑭被立为“大晋皇帝”。耶律德光又说:“你能够当上皇帝。全都是因为我的帮助,从今往后我把你看做儿子,你要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我。我们之间就是父子关系了!”



石敬瑭不但不觉得羞耻,反而以此为荣,他决定把雁门关以北的幽州、蓟州等16个州白白地送给契丹国,而且每年还赠送大量的布匹、丝绸、钱财。石敬瑭称呼比他小得多的耶律德光为“父皇帝”。自称“儿皇帝”。


自从幽、蓟16州被割让以后,北方几个少数民族先后把这片土地当成根据地,出兵侵犯中原。前后几百年里,给中原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石敬瑭建立的后晋,也只存在了11年就灭亡了。


小闲在苏州


唐明宗病死后其子李从厚即位,即唐愍帝。愍帝素与明宗养子李从珂有矛盾。公元934年发生兵变,将士们杀了愍帝,拥戴李从珂做了后唐皇帝,称唐末帝。

  石敬瑭是唐明宗李思源的女婿,也就是李从厚和李从珂的姐夫,李从珂即位后一直对石敬瑭心有余悸,两人互相猜疑。公元936年,石敬瑭据晋阳反叛。李从珂派了几万人马进攻晋阳。石敬瑭抵挡不住,就向契丹人求救,并向契丹国主耶律德光表示,愿意拜耶律德光为父,答应在打退唐军之后,将雁门关以北的燕云十六州献给契丹。耶律德光早就想向南扩张土地,听到石敬瑭的优厚条件,立刻出动5万精锐骑兵援救晋阳。唐军腹背受敌,被打得大败。

 耶律德光来到晋阳,石敬瑭亲自出城迎接,卑躬屈膝地把比他小10岁的耶律德光称作父亲。耶律德光正式册封石敬瑭为大晋皇帝。石敬瑭立刻按照原来答应的条件,把燕云十六州送给了契丹。

  石敬瑭在契丹的支持下,带兵南下攻下洛阳。唐末帝在宫里放起一把火,举家老少投火自杀,后唐灭亡。石敬瑭在汴京正式做了中原皇帝,国号晋,史称后晋,他就是后晋高祖。石敬瑭对契丹国主耶律德光感恩戴德,每向契丹上奏章时,把契丹国主称作“父皇帝”,自己称“儿皇帝”。其实按辈分来讲石敬瑭并不吃亏,因为他是李思源的女婿,李思源是李克用的养子,李克用和耶律阿保机是拜把子的兄弟。而耶律德光是阿保机的儿子。因此耶律德光和石敬瑭也是名义上的叔侄。


步鸣


石敬瑭,即后晋高祖,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本是沙陀人,从小就沉默寡言,喜欢读兵法书,而且非常崇拜战国时期赵国名将李牧和汉朝名将周亚夫。隶属李克用义子李嗣源帐下,当时后梁朱温与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争雄,石敬瑭冲锋陷阵,战功卓著。后唐末帝李从珂即位后,石敬瑭时为河东节度使,双方互相猜忌。清泰三年,石敬瑭起兵造反,随后在契丹援助下,石敬瑭称帝灭后唐,定都汴梁,改国号为“晋”,史称后晋。

石敬瑭会遗臭万年,主要与他造反并称帝这件事的过程有关,当时他为了实现自己的一己之私,实现自己打败后唐的军事目的,向契丹借兵灭后唐。石敬瑭为了让辽太宗耶律德光出兵攻打后唐,他不惜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并且向契丹称臣,甚至认比自己年轻的耶律德光为父!当时石敬瑭45岁,耶律德光只有34岁,如此厚颜无耻的皇帝,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连他的军事盟友刘知远也说:称臣可矣,以父事之太过。厚以金帛赂之,自足致其兵,不必许以土田,恐异日大为中国之患,悔之无及。

最终结果如刘知远所料,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的做法,对后世带来的影响也极为深远,直接导致以后黄河以北、以东地区的北方土地几乎无险可守,袒露于外族的威胁之下,为后来四百余年间契丹、女真、蒙古族南下入侵中原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石敬瑭虽然在契丹的相助下,很快取得了后唐的江山,建立了后晋,自己当上了皇帝。然而,他这个皇帝却当的并不舒坦,他不仅要称比自己小11岁的耶律德光为父皇帝,甚至连辽国贵族,只要石敬瑭的礼数稍有不周,人家就能大发雷霆,他还得弯腰低头去赔礼道歉。

而石敬瑭却是典型的“家里狠”,他在契丹人面前点头哈腰的,在自己国内却霸道的很。在石敬瑭称帝之前,不管是他自己还是治理地方政务,都很节俭。等他做了皇帝之后,就开始大肆敛财,大造宫室,极尽奢侈,同时他还把搜刮来的财宝拿去孝敬他的辽国主子。建国之初,首都定在洛阳,后来石敬瑭嫌其破旧,就迁都汴州,将汴州升为东京开封府。

北宋史学家薛居正在《旧五代史》里说,石敬瑭是太原人,而且是春秋时卫国大夫石碏、汉景帝时丞相石奋的后代,汉朝衰亡,关中京城动乱,其子孙后代流浪漂泊西部边远地区,定居甘州。若他真是石门之后,那他这番作为,岂不是有辱祖宗?而他自幼崇拜的李牧与周亚夫,难道不以此为耻吗?

当年李嗣源对他很器重,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还让他统领自己的亲军精锐骑兵“左射军”,号称“三讨军”,视他为自己的心腹爱将。后来在和后梁大将刘鄩对阵交战时,李存勖被刘鄩袭击,是石敬瑭率领十几名亲军驰入敌阵,东挡西杀,左冲右突,遏止住了后梁的攻势,掩护李存勖后撤,石敬瑭由此而名声远扬。那时的石敬瑭身上,骁勇善战,你很难想象,他会成为日后的儿皇帝。

千百年来,石敬瑭这个名字一直被钉在耻辱柱上,他在屈辱中当了七年的儿皇帝,面对国内的不断叛乱,权臣刘知远的威胁,外加辽国不断施加的压力,终于在忧郁之下,一病不起,结束了他短暂的皇帝生活。而他曾将燕云十六州拱手献给契丹人,使中原门户大开,失去了北方屏障,令整个中原无险可守,造成中原百姓随时都会面临游牧骑兵南侵的这一后果,无论如何,他都会招来后世史书的唾骂,遗臭万年!正如薛居正所言:决鲸海以救焚,何逃没溺;饮鸩浆而止渴,终取丧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