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生傳奇,反清、抗法、抗日,成為後世敬仰的民族英雄

人的一生可以有很多種活法,有的人一輩子逆來順受,掙扎於生活的低層,有的人自甘平庸,終老一生,但有的人起於低層,不屈服於命運的安排,奮力拼搏,最終活出了精彩的人生。

他一生傳奇,反清、抗法、抗日,成為後世敬仰的民族英雄

1857年,年滿20歲的劉永福,面對貧苦的生活,發出了“大丈夫不能為數百萬生靈造福,已覺可羞,況日夕啖稀粥以充飢,尚不能繼,又焉可鬱郁久居此乎!吾當出而相機作事耳!”的感慨。

於是,他與哥哥和一眾窮鄉親們,一同外出參加了農民軍,加入了天地會,開始了自己佈滿艱辛,又充滿傳奇的的一生。

生於道光十七年(1837年),廣東欽州古森峒小峰鄉(今廣西防城縣內)的劉永福,八歲起就開始在田間勞動,十二歲在船上作船工。由於社會黑暗,低層老百姓生活艱辛,又加之天災頻發,雖然劉永福一家人辛苦勞作,仍食不果腹。

咸豐四年(1854年),劉永福家一連三喪。八月喪母,村人湊薄棺下葬;十一月父病故,用床板作棺安葬;十二月叔父貧病交加而去世,家裡木板也沒有了,只得用草蓆裹葬。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能夠活下去,也為了能夠為生民立命,劉永福參加了天地會,走了反抗清廷的道路。

農民軍的日子也很苦,經常風餐露宿,處處還要逃避清軍的圍剿,但劉永福不怕苦,作戰勇敢,還有謀略,受到了農民軍首領的賞識,成為旗頭。

同治五年(1866年),劉永福在歸順州(今廣西靖西縣)安德北帝廟成立了黑旗軍,在部屬的擁戴下,劉永福成為領袖。

雖然黑旗軍成立了,但生存環境依然惡劣,沒有絲毫的改變,在清軍的圍剿下,不得已,劉永福率領黑旗軍進入越南境內。

時值越南募勇,為了生存,劉永福率二百多黑旗軍投營效力,幫助越南政府剿匪,逐漸站穩了腳跟。

此時的劉永福還沒有表現出要成為一代名將、民族英雄的跡象,離他所要實現的理想還相距甚遠。但一切都在於選擇,而選擇也決定了是成就偉大還是渺小。

1873年冬,法軍侵略頭目安鄴領兵侵略越南,很快就攻陷了河內、海陽、寧平、南定四省,接著向北圻進軍。越南王請求劉永福黑旗軍支援,北圻越督統黃佐炎,急往保勝,請求永福共同抗法。

劉永福沒有絲毫的猶豫,因為在他心裡造福生民,抵禦外辱的初心沒有變。

他立即統率兩千多人馬,日夜兼程,抄小路,走捷徑,直達河內城外,行程數百里。

1873年,l2月21日,安鄴親率“遠征軍”出城向黑旗軍挑戰。劉永福先令黑旗軍佯裝撤退,誘導法軍進入了“口袋陣”。安鄴狂妄之極,士氣鬆散。劉永福身先士卒、一馬當先,揮刀直衝敵陣,槍炮聲殺聲震天。安鄴見勢不利,慌忙棄隊策馬逃竄。安鄴在羅城堤壩上逃命掉進坑裡,他打完了手槍裡的子彈,成為甕中之鱉,隨後被一刀砍掉了腦袋。

他一生傳奇,反清、抗法、抗日,成為後世敬仰的民族英雄

這一仗,黑旗軍大獲全勝,殲滅法軍和偽軍各數百人,繳獲了大量軍械,史稱羅池大捷。越南朝廷為表彰劉永福和黑旗軍的軍功,提升他為三宣副提督。越南人民讚頌黑旗軍是“北圻長城”。

在亞洲驕橫慣了的法軍,怎麼也想不到安鄴會敗的如此之慘。

1882年,法國向越南增兵,交趾海軍艦隊司令李威利率領法軍二千多人攻佔南定,再率400多“海上陸戰隊”大舉北犯 ,揚言要為安鄴報仇。

適逢劉永福回國返鄉探親掃墓,在得到越南王密旨後,火速趕回保勝。

在獲知法軍動向後,劉永福即命先鋒營部署在河內城外東北二里紙橋小鎮據守。

在法軍出動後,先鋒營兵分三路,設置伏擊點,對法軍進行了伏擊。他們還將豬血塗滿身,偽裝成橫倒下或伏或臥的姿態。待法軍將近時,他們一躍而起,勇猛衝殺,法軍死傷慘重。李威利慌作一團,在逃跑時被黑旗軍將士一刀斃命。

劉永福率領黑旗軍激戰了三個小時,全殲法軍,殺死法軍軍官30多人,史稱紙橋之戰。此戰也一舉創下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例,再次沉重打擊了法國殖民主義者的囂張氣焰。

此戰,為黑旗軍贏得了“北沂長城”的讚譽,為劉永福贏得了“劉大將軍”的稱號。

此後,劉永福還率黑旗軍在懷德、丹鳳等地抗擊法軍,都取得了勝利。

他一生傳奇,反清、抗法、抗日,成為後世敬仰的民族英雄

劉永福和他的黑旗軍,成為法軍的“苦主”,甚至連,法國強迫越南當局簽署的《順化條約》中都明確提出,要求越南當局責令劉永福退兵。

光緒九年(1883年)底,法國侵略軍六千人進攻駐守越南山西的清軍營地,挑起了中法戰爭,清政府被迫向法國正式宣戰。

由於劉永福在與法軍鬥爭中的彪悍戰績,清政府封劉永福為記名提督,讓劉永福率黑旗軍配合清軍的作戰。

光緒十年(1884年)十月,黑旗軍在左育與法軍交戰,陣斃法軍眾多,獲得京板船五十餘艘及軍械、旗幟等。

光緒十一年(1885年)正月十六日,法軍六千人再次猛攻左育,戰鬥持續到十七日,黑旗軍憑著月色夜戰,予敵軍極大打擊,共殲法軍三千多人,取得了左育之捷。

光緒十一年(1885年)二月七日,法軍六千人向臨洮發動總攻,黑旗軍會同滇軍誓死抵抗,殲敵千餘人,有力支援了老將馮子材在東線的勝利進軍。

中法戰爭的巨大勝利還直接導致了法國內閣的垮臺。法國無奈向清政府提出了議和,腐敗無能的清政府也認為“乘勝即收”是求和的好機會,於是下令停戰,還與法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法新約》,使法國不勝而勝,中國不敗而敗。

後來,劉永福統領黑旗軍及隨軍家屬撤回雲南文山,他被清政府補授為閩粵南澳鎮總兵,後又署理碣石鎮總兵。

劉永福,一個被清軍圍剿無奈避走越南的農民軍將領,因為在民族大義面前的果斷選擇,最終以勝利者的姿態,光榮的迴歸了。

他一生傳奇,反清、抗法、抗日,成為後世敬仰的民族英雄

1894年,中日爆發了甲午戰爭,清政府將當時任廣東南澳鎮總兵的劉永福調到臺灣駐守。次年4月,清政府向日本求和,割棄臺灣,全國各族人民強烈反對,劉永福被推為大將軍,繼續抗日。劉永福態度鮮明地表明,“保護萬民,保守疆圉為念”“在臺一日,當盡一日之心”。

劉永福率領黑旗軍和臺灣抗日義軍,在新竹、大甲溪、八卦山、曾文溪,以沿途河流、崇山峻嶺為自然屏障,先後多次重創日軍。

後日軍不斷調集艦船和士兵,加大對劉永福的圍剿,加之清政府為“免與日軍再起爭端”,對劉永福的抗日鬥爭不予援助,使得劉永福彈盡糧絕,只好乘夜退出,內渡大陸。

劉永福嘆道:“我軍堅守數月,屢挫敵鋒。前方將士鬥志昂揚,而餉械奇絀,坐失時機,真令英雄氣短,如之奈何?”

英雄的劉永福與黑旗軍,面對清政府的軟弱與無能,只能強忍悲痛撤離臺灣,但他們可以昂首挺胸的離開。

要知道,劉永福領導黑旗軍和抗日義軍與日軍奮戰五個月,殲滅日軍三萬二千多人,比甲午海戰、陸戰中日軍傷亡總數還多一倍!

劉永福對腐敗無能的清廷投降賣國行徑早已心懷不滿,遂萌發了革命念頭。

1904年,劉永福在廣州養病期間,對革命思想有了越來越深刻的認識,逐漸從從同情支持革命轉而為積極參與革命。

他多次保護革命黨人,在辛亥革命爆發後,不顧年邁體弱,與留粵的革命黨人聯絡,積極響應革命,還出任廣東省民團總長,節制廣州十數萬民軍。

1917年元月9日,劉永福走完了他傳奇的一生,在在欽州老家逝世,終年80歲。

獲悉他去世的消息,時任民國政府大總統的黎元洪發出唁電:“欽州淵亭,國之宿將。遽聞溘逝,駭悼殊深。”國務會議還決定將他生平事蹟付國史館立傳。

他一生傳奇,反清、抗法、抗日,成為後世敬仰的民族英雄

縱觀劉永福的一生,可謂波瀾壯闊,雖起於低層,但心懷壯志,反清、抗法、抗日,參加革命黨,用自己的浴血奮戰,為國家、民族贏得了尊嚴,是中華民族之光,值得後人永遠的紀念、追思與緬懷。

1.《劉永福評傳》

2.《抗法名將劉永福》

3.《碧血黑旗劉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