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戲諸侯(二)棋局 禍起蕭牆

危機在夷王的兒子厲王在位時達到高潮。這一次對周王朝的挑戰來自東南方向。鄂侯(今南陽盆地)在商朝時期就已經是和周文王平起平坐的“三公”之一,進入周代後依舊是南國最強大的諸侯,有著“馭方”這樣尊貴的頭銜。但這位南方諸侯的首領卻聯合山東地區的東夷、淮河流域的淮夷發動了對成周的全面入侵,不但東方的諸侯無力阻擋,派去抵抗的成周八師和西六師也紛紛落敗,入侵者逼近與洛邑咫尺之遙的伊洛流域。最後由朝廷重臣武公派遣驍將禹率領自己的私家部隊戰車一百乘和一千步兵才出奇制勝,俘虜了鄂侯,解除了洛邑受到的威脅。這次軍事行動挽救了成周的危局,因此武公得到了厲王賜予的大量田產,禹則得到了玉器和銅器作為獎賞。但與此同時,王師都無法擊敗的敵人卻被一位貴族的私家武裝所制服,肯定給厲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烽火戲諸侯(二)棋局 禍起蕭牆

自西周中葉之後,不但諸侯尾大不掉已經成為普遍現象,甚至齊國這樣與周王朝關係極為密切的諸侯國也居然誅殺天子冊立的國君,並舉兵抵抗討伐的王師。而且就是在王畿之內,王朝的高級官位也成為貴族們的私物而代代傳承,如金文中所見的周氏、召氏、畢氏、南宮氏、史氏、虢氏、毛氏、微氏、井氏、榮氏等,他們或世代出任軍事長官,或壟斷祝、史、卜、樂官員,或連續幾代出任卿士,乃至三公中父子兄弟相繼出任者亦不少見。而為了獲取他們的支持、獎勵他們的功勳,一代代周王又不斷地把田產、屬民、財寶賞賜給他們,如克一次就得到了七處地方的多片田產。如南宮家族一次就得到了17個家族的屬民,包括1709名男丁。隨之而來的則是渭河流域周王直屬的領地一點點落入貴族們的手中,而厲王被群起而攻之的理由竟是他禁止貴族們繼續侵蝕王室的土地與山林,他希望貴族們至少要向王室繳納一定數量的稅賦,當然也包括他曾如大簋蓋和吳虎鼎所記載的那樣,多次將貴族的領地賜予其他官員以提高自己的權威卻不給予足夠的補償。


貴族和國人的怒火最後在一位大人物的領導下被點燃了,他就是國人暴動的真正主角——共伯和,在金文中則被稱作“伯龢父”。從元年師兌簋上的記載中可以得知這位來自衛國的大貴族曾擔任宗周禁衛部隊的指揮官,而在國人暴動之後他則被貴族和國人們擁立攝行天子事,在師毀簋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銘文:“惟王元年正月初吉丁亥,伯龢父若曰”,而根據金文的習慣,只有天子發號施令時才能用“若曰”,這正符合了古本竹書紀年中“厲王既亡,有共伯和者攝行天子事”。而正統的周天子厲王則被放逐到彘地(今山西霍州),並最終客死他鄉。儘管共伯和的權力可能還受到周公和召公等大家族的制約,但周王朝自誕生之日起第一次出現天子被武力推翻的局面,無疑已經敲響了這個王朝的喪鐘。

厲王二十九年(公元前828年),遭放逐14年的厲王結束了其悲劇的一生,共伯和再也沒有了攝政的名義而退位還政,在周公和召公的支持下厲王之子靜(即宣王)繼位。宣王繼位後表現出了非凡的政治智慧,他非但沒有與這位將自己的父王推翻、流放的政敵發生衝突,而且與之始終保持了良好的關係。多年後,當這位叱吒風雲的大貴族去世時,我們從師釐簋中得知器物的主人釐穿上隆重的喪服將共伯和去世的消息報告給周宣王,而不管此時的宣王是何等複雜的心情,都表示了足夠的重視,並給予了釐厚重的賞賜。

新王的沉穩、寬厚和睿智,給了走在衰落歷程中的西周王朝最後一分希望。

宣王四年(公元前824年),宣王派蹶父出使韓國(位於冀北平原),旨在恢復與東北諸侯的聯繫。這次外交努力是成功的,韓侯覲見周宣王,不但得到了豐厚的賞賜,而且娶了蹶父的女兒也就是厲王的外甥女為妻(出自《詩經·韓弈》)。

烽火戲諸侯(二)棋局 禍起蕭牆

p

宣王六年(公元前822年),宣王御駕親征,太師南仲和皇父追隨,出動大軍聯合山東諸侯發動了對淮夷的大規模進攻。戰線一直逼近到淮河流域南部,曾屢次進犯成周的徐戎被重創,不得不臣服“。四方既平,徐方來庭”(出自《詩經·常武》)勝利之後,曾對宣王有擁立之功的召公虎受命治理南國。“式闢四方,徹我疆土”(出自《詩經·江漢》)。

宣王五年,宣王親征西戎,尹吉甫率軍將已經打到涇陽的敵人趕回太原。“薄伐玁允,至於太原”(出自《詩經·六月》)。

宣王六年,宣王派出七千軍隊支援秦人,秦仲的5個兒子奉命討伐西戎,將其逐出犬丘,秦仲的長子因功被封為西垂大夫(即後世所稱的莊公)。

宣王七年(公元前821年),宣王將自己的舅舅、即申侯之子分封於鄂國故地南陽盆地為申伯,“登是南邦,世執其功”(出自《詩經·崧高》)為了與原本的申侯相區別而被稱作南申,此舉明顯是為了遏制楚國。同年,宣王命卿士仲山甫出使齊國,不但結束了自夷王時代以來與齊國的敵對關係,而且在齊地修築城池,加強了東方的防禦力量。

宣王八年(公元前820年),武公朝覲宣王,帶來了兒子括和戲,宣王干涉魯國的君位繼承,將戲立為武公的世子。儘管宣王二十一年(公元前807年)括的兒子伯御殺死了懿公(即原來的世子戲),但宣王三十二年(公元前796年)王師討伐魯國,處死了伯御,再次維護了王室的權威。

宣王九年(公元前819年),宣王在成周召開了諸侯大會,自西周中葉以來逐漸尾大不掉的諸侯們紛紛趕來朝覲天子,中興氣象一時無兩。

棋局:禍起蕭牆


然而一種可怕的力量卻在慢慢的滋生,不但讓宣王中興的努力化為烏有,而且最終顛覆了整個王朝,那就是在三代歷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西戎。這個分佈在從河套平原到河湟流域的西北民族,並非如人們通常所認為的那樣屬於遊牧民族,而和周人一樣同樣掌握著青銅冶鑄技術和戰車戰術,並可能是興盛於商末周初的鄂爾多斯青銅文化的繼承者。至少在西周滅亡之前,他們還是和周人一樣為農耕畜牧混合社會。

烽火戲諸侯(二)棋局 禍起蕭牆

周人的先祖很早就與西戎接觸,並且有過長期的政治同盟與婚姻關係,在西周王朝諸侯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姜姓集團便來自西戎。然而由於滅商之後周人把大批貴族、國人派往東方封邦建國,大半兵力也集中於成周,周戎之間的關係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成康之際許多西戎部落便已叛服無常,但總體來說是安定的。這種微妙的關係在穆王十二年被打破,穆王發動了對玁允的擴張戰爭,雖然俘虜了5位戎王,戎人被迫遷往太原(今寧夏固原),但卻導致了周戎間原本就很脆弱的臣屬關係的破裂。直到幾百年後,在《國語》中東周的史官還在批評穆王此舉造成“自是荒服者不至”。

此後周戎之間便開始了百年的持久戰。

懿王二十一年,虢公率領周軍北伐犬戎,戰敗逃還。

夷王七年,虢公率西六師征伐太原之戎,追擊戎人直到俞泉,俘虜上千匹馬。

厲王十一年,西戎攻克犬丘,秦人的母邦大駱之族被滅。

烽火戲諸侯(二)棋局 禍起蕭牆

厲王某年十月,當週人困於國內的內鬥與南國的叛亂時,西戎發動了對成周的入侵。戎人接連佔領了京地和筍地,俘虜了兩地的民眾。厲王連忙命令武公派兵抵禦,武公派出年輕的將領多友,周軍和戎人在漆地相遇,經過激烈的戰鬥,殺死戎兵二百餘人,俘獲戰車一百多輛,解救了筍地的周人。接著在龔和世周軍連敗戎人,最終在楊冢重創入侵者,並解救了京地被俘的周人。周軍通過艱苦的戰鬥獲得了勝利,但僅是一場防禦戰的勝利,並且這次戰鬥對西戎的打擊也是有限的,因為共伯和攝政的第二年,玁允又一次發動了入侵,一度進入鎬京的郊區。

宣公初年雖然接連取得對外戰爭的勝利,但是西北邊境的局勢依舊十分緊張。宣王五年的戰鬥中雖然周軍最後取得勝利,但西戎軍隊已經推進到離鎬京僅有40公里的地方。從金文資料中我們還知道在一次戰鬥中當週軍追擊西戎時,對方不但能集結援軍反過來追殺周軍,還能同時從另一個方向同時出兵入侵宗周。隨著宣王后期周天子力量的再度削弱(如宣王二十一年魯國的叛亂,宣王二十九年不籍千畝),西戎給周人的壓力再次加大:

烽火戲諸侯(二)棋局 禍起蕭牆

春秋時期地圖


宣王三十三年(公元前795年),周軍再次征伐太原之戎,以失敗告終。

宣王三十八年(公元前790年),王師聯合晉國討伐條戎、奔戎,大敗而回。

宣王三十九年(公元前789年),王師討伐姜戎,在千畝大敗而回,連從南方調來的軍隊也全軍覆沒。

宣王四十一年(公元前787年),王師被申國打敗。

面對沉重的邊境危機(甚至一度已經逼近鎬京郊區),已經進入暮年的宣王已經不堪重負,儘管他有過料民於太原的努力,但終究無力迴天,反而因錯殺大夫杜仲而讓朝廷更加離心離德。宣王四十六年(公元前782年),這位生不逢時的偉大君王結束了其46年的漫長執政期,帶著對王朝命運的不安離開了人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