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獵往事 第二章:禍起蕭牆

努爾哈赤的這種權力制衡方案,有利有弊,它變相迫使其它兒子,為了自保,轉而抱團取暖,聯合起來反對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

當時多爾袞和多鐸一個九歲,一個八歲,只是柔弱少年。努爾哈赤死前,已經將鑲白旗旗主杜度調到鑲紅旗,準備把鑲白旗留給多爾袞掌管。但努爾哈赤剛死,這些兒子就開始內勾外聯、勾心鬥角,覬覦並意圖爭奪皇位。由於當時尚處年幼,小哥仨無力對抗這些兄長,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在爭奪皇位的鬥爭中失敗,母親烏拉納喇氏阿巴亥失勢後被殺殉葬。

多爾袞雖然沒得到皇位,但保住了自己統領的十五個牛錄,並依附在兄長阿濟格的旗下,保存了實力。反而是實力倒數第二的正白旗旗主皇太極被擁戴當了皇帝,而且皇太極趁機奪了鑲白旗,讓自己的兒子豪格擔當鑲白旗旗主,為了名正言順當皇帝,皇太極又把正白旗和鑲白旗先後改名,稱為正黃旗和鑲黃旗。

雖然皇太極登上了皇位,但當時的正黃旗和鑲黃旗由於實力最弱,所以皇太極不能為所欲為,為了壯大自身實力,壓制住手握兵權的其它兄弟,雄才大略的皇太極不但沒有殺掉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反而極力拉攏他們,爭取為自己所用。因為這三兄弟統領的正黃旗和鑲黃旗實力最為強大,尤其是多鐸繼承了父親的大帳親軍之後,成為實力最大的正白旗主,但他當時還只是一個十一歲的孩童。

後來皇太極找藉口,先後殺掉了鑲藍旗主阿敏和正藍旗主莽古爾泰,吞併了正藍旗,將正藍旗和自己的正黃旗混編後再一分為二,組成新的正黃旗和鑲黃旗,由自己親自統領。從中還分出一部分牛錄給自己的兒子豪格補充實力,豪格的鑲黃旗也被改名為正藍旗。

為了鞏固皇位,皇太極對正白旗和鑲白旗採用分化、瓦解的手段,先是廢掉年長而且戰功高的阿濟格旗主,用十四歲的少年多爾袞擔任鑲白旗主,等多爾袞和多鐸長大成人以後,又將正白和鑲白旗混編,以多爾袞作正白旗主,多鐸作鑲白旗主。正白旗和鑲白旗當時的實力在八旗裡分列第二位和第一位。

皇太極死時,他和他的兒子豪格一共有一百一十七個牛錄,在八旗中佔據了最大的勢力。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則擁有九十八個牛錄,是八旗陣營中的第二大勢力,老代善(兒子嶽託死後,代善轄下擁有兩紅旗)和濟爾哈朗則有九十六個牛錄,屬於八旗中間的牆頭草、中間勢力。

鑲藍旗的轄區主要分佈在內蒙古烏蘭察布盟東部,始建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幟顏色是藍色鑲紅而得名,鑲藍旗屬於下五旗序列,由諸王、貝勒和貝子統領。清末時,下轄八十七個佐領的兵力,制下旗兵有二萬七千餘人,人口約為十三萬人。

八旗主力是以騎兵為主,士兵分為馬兵、戰兵和守兵,八旗子弟從十歲開始,每三年參加一次考試,達標為守兵,有軍餉,三年後參加晉級考試,依次進階為戰兵和馬兵。

父親年輕的時候,長得是相貌堂堂,英氣逼人,又憑一身好武藝,積累軍功做到了馬軍佐領的軍職。在二十歲那年,他娶了一位青梅竹馬的女子,二人夫妻恩愛。二年後生下了我。在一次外出征戰期間,旗主的兒子看上了我的額吉,強行把她搶入府中欲行非禮,我額娘性情剛烈,誓死不從,最後用剪刀自盡。等到我父親征戰歸來,知道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他一怒之下,虐殺了旗主兒子,為我額娘報了仇。

父親揹著當時只有二歲多的我逃離旗部,輾轉避禍,躲開了旗主多路殺手的追殺,一直逃到了小興安嶺深山之中,從此,我父子二人就在小興安嶺深處一個叫靠山屯的村落隱姓埋名。

父親後來又娶了一個蒙古族的女子,平常他就靠上山打獵謀生,把打回來的獵物和毛皮,用來與屯裡的鄉親換些家常用品,隨著我漸漸長大,父親把他的一身武藝傳授給我,就這樣,我們在小興安嶺腳下安居下來,靠著一身捕獵本事,漸漸成為遠近聞名的獵戶世家。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