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鴨子征戰飛蝗”,學點批判性思維

視點 | 辨析”鴨子征戰飛蝗”,學點批判性思維

最近,熱門的新聞除了有關新冠肺炎的,還有一系列關於蝗蟲的新聞傳播甚廣,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三條消息是:《4000億蝗蟲即將抵達中國》《10萬隻鴨子被部署到中國新疆邊疆應對》和《10萬隻鴨子出征巴基斯坦滅蝗》。

這三條新聞都衝上了新浪微博的熱搜,數以萬計的人參與討論。但是隨著後續新聞跟進,追問進一步的細節,卻發現並非事實。蝗災嚴重確有其事,但是“4000億蝗蟲”的數字卻缺乏可靠出處,鴨子大軍也是“紙上談兵”,編得有鼻子有眼的“10萬鴨子大軍大戰4000億蝗蟲”彷彿是網絡時代的“關公戰秦瓊”。

有關“鴨子征戰飛蝗”的一系列“新聞”,新奇甚至離奇,一時間讓許多人信以為真。其實,這倒是一個很好地訓練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案例。白紙黑字並不代表不可置疑的正確,一定要在腦子裡多打幾個問號。

首先,學會區分觀點和事實。

比如,看到“10萬鴨子大軍大戰4000億蝗蟲”這樣“驚悚”的標題,就要問自己:

這是真的嗎?作者的觀點是什麼?文章中的事實能不能夠證明他的觀點?新聞的五要素齊全嗎?

一篇正規報道起碼要包括新聞五要素即5個W,分別為何時(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何因(why)、何人(who)。我們用這五要素來鑑定,馬上就能識破“鴨子軍團在邊境聚集、預備抗擊蟲群”的視頻不是真實的新聞。因為既沒有說明視頻是由誰拍攝的,也沒有具體時間、地點,只是三段視頻的拼接:一段飛蝗、一段鴨子過馬路、一段鴨子過橋洞,這完全是看圖說話啊,這些視頻並不能夠證明中國鴨子是要去大戰非洲蝗蟲。

视点 | 辨析”鸭子征战飞蝗”,学点批判性思维

其次,要問問廣為傳播的信息有什麼可信依據嗎?證據的可信度足夠權威嗎?

比如,蝗災可以在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官網找到詳細的介紹,2020年2月11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向全球發佈了沙漠蝗災害預警。中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也於2020年2月26日在官網發佈了關於切實做好2020年沙漠蝗相關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據FAO判斷,此次沙漠蝗災,因初期控制不力,可能會延續到2020年6月,屆時蝗群規模可能增長至當前的500倍。

但無論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官網還是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都沒有說有“4000億蝗蟲即將來襲”。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援引專家的話說,儘管沙漠蝗侵入我國境內成災的風險較低,但也要提前做好防禦準備。防禦措施包括“加強監測、做好治蝗藥劑、設備、資金和人員的儲備和準備工作,及早落實備好防蝗飛機等事宜。”——沒有鴨子什麼事。至於“鴨子援巴滅蝗”,巴基斯坦方面專家組回應說,“目前在巴基斯坦不適合採用鴨子滅蝗這一技術,化學農藥和生物農藥的噴灑更有利於緊急治理巴境內的大面積蝗災。”

那“鴨子治蝗蟲”從科學上講是可能的嗎?學生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生物知識。用雞鴨等生物防治蝗蟲是中國歷史上就有的方法,但主要是針對蝗蟲的幼蟲,對會飛的蝗蟲就乾瞪眼了。更專業一點的還可以學習到成年蝗蟲和幼蟲不同,成蟲體內有苯乙腈,這玩意兒有刺激性氣味,會抑制禽類的進食慾望。當受到天敵攻擊時,蝗蟲會將苯乙腈進一步合成氫氰酸(氫氰酸屬於劇毒類,二戰中納粹德國常把它作為毒氣室的殺人毒氣使用),鴨子吃得越多就死得更快。

视点 | 辨析”鸭子征战飞蝗”,学点批判性思维

第三,保持開放性,多角度求證信息的可靠性。

這次的蝗災還不能說是謠言,只能說是信息報道的偏差。比如說蝗災是真的,但是“4000億蝗蟲”卻是來自不準確的推算,而且沒有得到權威渠道的證實。再比如《10萬隻鴨子出征巴基斯坦滅蝗》這條新聞有可能是記者的信息理解偏差。中方某大學的研究員證實了有巴基斯坦大學和他聯繫建立合作,巴方想派博士來華學習鴨子治蝗技術。因此更可靠的情況可能是兩個大學之間的學術合作計劃,還沒有到十萬鴨子雄赳赳飛過喜馬拉雅山的地步。

视点 | 辨析”鸭子征战飞蝗”,学点批判性思维

今天是高度依賴網絡的時代,鋪天蓋地的信息每天像潮水一樣湧來,如何篩選信息實際上是一個人重要的學習能力,這就離不開批判性思維。

视点 | 辨析”鸭子征战飞蝗”,学点批判性思维

在《批判性思維:帶你走出思維的誤區》這本書裡有一章專門講了如何判斷信息的可信度,比如對媒體的報道要保持質疑。比如要看這個斷言的來源是有關利益相關方還是和利益無關方的,我們一貫的思維、信念、希望、擔憂、期望以及我們的背景信息,也會影響我們的觀察和判斷。網絡是個雙刃劍,既讓不實信息傳播更快,也讓我們更快查實信息。只要我們對信息保持冷靜理性,擯棄盲從,不要見風就是雨,多問幾個為什麼,多動動鼠標,多角度查證,甚至多等一天,讓子彈再飛一會兒,就能看到糾正偏差的更多信息。

審核:王飛

视点 | 辨析”鸭子征战飞蝗”,学点批判性思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