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深入地系统地学习一个育儿体系?你的践行如何?

于爸的育儿经


关于育儿,我目前没有深入一个体系去学习,零零碎碎的读过一些书,也买来了一些书但还没有开始读。

目前贯彻的育儿宗旨就是:给她无条件的爱!让她有足够的安全感!培养她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

犯错的时候,不把错误放大化,根据她的情绪反应,做出安抚或者讲解的动作,如果情绪特别难过反抗,会先抱着安抚,什么都不说,等她平复后再沟通……如果她的情绪没有那么反抗,会用叙述的语气,把犯错的来龙去脉陪她一块儿阐述,有时候她不明白我的很多词汇是什么意思,但是会知道,自己错了,妈妈在和她沟通……

每天晚上睡觉前,读绘本和睡前聊天,是必须有的项目,读完绘本,关灯,搂着,然后说:咱俩聊聊天吧……小家伙会开心的回应:好!

然后,把一天当中,她表现好的地方说出来,表扬她!她会很开心!再然后,把一天当中表现不好的地方也说出来,并告诉她正确的做法!

我家女儿马上3岁,这个年纪的小朋友对很多好吃的东西基本没有抵抗力,但是我发现她能够延迟满足自己想要吃好吃的能力,说能力可能有点儿大[捂脸]

举个栗子:想喝酸奶,但是,因为刚刚吃过饭,我会告诉她,你刚刚吃过饭,过半个小时后,再来喝酸奶,她会特别乖的说好,然后过一会儿,会再次询问,我现在可以喝吗?如果时间允许,我会让她喝,不允许,她也会再次等待(但不会频繁的问)对于糖果也是,买了糖果,如果时间地点都不适合吃,她会耐心等到可以吃的时候再吃!而且不嗜糖,从来没有因为糖果和我提过任何要求,有了就吃,没有从来不闹着必须去买!(这点要感谢绘本大卫,大卫的牙齿坏了特别多,我都会告诉她是因为大卫糖吃多了,所以牙齿才会坏掉)这点,我真的很欣慰,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给她无条件的爱,让她心里特别有底气,才会不在这些事情上用撒泼打滚的方式回应我,当然也可能跟孩子性格各方面有关系,但是,我依然会保持住我目前对待她的方式,而且会随着她的成长,成长我自己!

我深刻的理解,原生家庭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有多重要!所以,在养育我的女儿这方面,我坚持用不吼不叫的方式来对待她,给她充裕的安全感,我相信,我给她的无条件的爱,能在她的心里幻化成她的自尊,并且能够提高她的自尊水平。


桃夭小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的教育的周期很长,不能单靠猜测和经验,需要系统地学习。

2014年,结合我近30年的教育教学经验,以nlp为支撑,自主开发了《NLP智慧家长》课程,课程共4天,已在全国各地培训了数万人。



范老师家教智慧


大宝三岁,我才开始研究育儿方面知识,当然之前也有关注 ,但更多的是喂养方面的。很多东西就是这样,当你深入了解时,才明白“养育”这个词的含义。个人觉得三岁之前,更需要关注生活饮食、作息方面的习惯培养,还有规则意识,这几个方面做到后,留意专注力培养。很多专注力不太好的孩子 ,饮食作息规则相对都不是太好。现在二宝三岁半,我已经开始让她慢慢接触识字,数数。整体给人感觉比大宝规矩很多,接受能力也强很多。


杭州卷毛兔妈妈


如果父母能找到一种方式,让孩子以最快乐、最有趣的心态,去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孩子和我们,都会收获一个高质量的人生。养育,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人生旅途!

所以我们父母要学习,学的是如何做父母,如何做智慧的父母!在孩子面前树立榜样。

学习正是为了知道自己的无知,同时在养育的旅程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总之,就是要给孩子树立榜样,同时培养小孩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进取心、同情心

良好习惯。让这六点成为孩子人生旅程的支柱,将来孩子就可以成长为人格完整的社会人。



山卡卡的梦


很高兴邀请回答问题。

我没有高深的理论,但有实用的方法。也没有狼爸虎妈的怒吼,但有宽容谅解和叮咛。

我的育儿理念是先要开发脑力增强记忆,要配合五感岁练天赋。视觉型,听觉型,触觉型的孩子各有差异,配合说书,图像或手动体验,就能发挥最大的学习效果。

第二,要如何去践行呢?我分享一些经验给你,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1.让每个孩子都快乐的成功的长大。

2.宝宝需要拍拍,抱抱,走走。

3.别把宝宝关禁闭。

4.宝宝哭闹时要用爱的催眠曲。

5.宝宝从出生就追寻妈妈的影子,需要妈妈关爱的眼神。

6.别让孩子赢在起跑线,输在终点,有时过早上学不一定是好处。

7.帮助孩子大脑开发,多讲故事。每个孩子都是语言和音乐的天才,抓住宝宝最佳学习时期。

让宝宝用画说故事,画画是儿童的另一种语言。

我是两个孩子的宝妈,通过亲身感受,分享给你,希望一同学习,做个优秀的妈妈。


东北小妞在台湾


我一半靠阅读育儿书籍,一半靠自己思考总结。

育儿书籍我读过不少,其中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正面管教》、《父母效能训练》、《你的N岁孩子》系列、《新父母学校》、《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等等。

还有许多一下子不记得书名了。

这些育儿书籍,重要的是学习领会书中的一些科学理念,其中的一些方法包括案例,是无法生搬硬套在自己的育儿过程中的。

我喜欢孩子,因此经常会反思自己在育儿中的一些行为,也会观察孩子的表现。我依次来作为与孩子融洽相处的依据。

我觉得家长自我反思和总结对于养育孩子更加重要。每天发生的事情,有很多突发性和偶然性,需要父母随机应变,解决问题。

我在有了孩子之后,通过综合育儿书籍的知识,加上自己的实践总结,确立了几个原则。

  • 了解孩子

  • 理解孩子

  • 尊重孩子

  • 呵护孩子

  • 和孩子一起成长

了解孩子,就是要通过阅读和观察了解孩子的每一个阶段的特征,了解孩子的特殊性。

理解孩子,就是要发自内心接受孩子在每个阶段的正常行为,不要因为不了解而控制不住情绪。

尊重孩子和理解孩子的意思差不多,不过更强调的是尊重孩子作为家庭成员的平等身份,人格上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不能以身份压人。

呵护孩子更强调的是作为父母的使命和责任,要明确将孩子抚养长大是不可推卸的一份伟大的事业,父母应该在孩子成年之前,呵护孩子健康成长。

和孩子一起健康成长,说的是父母应该学习如何做一名合格爱之更好的父母。父母不需要取得什么资格证就当爹妈了,但是父母的角色,有高低好坏之分,我们都想做好父母,要做好父母,就要好好学习,不断学习,要和孩子一起成长。


纳兰明心


对于这个问题我来谈谈自己的经验。我是因为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才走上了学习的道路。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才深深地知道,孩子所有的问题都是提醒父母需要成长的!所以从这一点上说,我非常感谢孩子给我提供的这个机会。让我有一种重生的感觉!

从我自己的学习经历来说,要不要系统的去学一个体系,都是因人而异的,看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你很想一门深入的去学一个体系,那么就去学吧,如果这是你的兴趣和爱好的话。

但如果你想通过一门深入的学习一个体系来养育自己的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碰上理论无法联系实际的情况,可能你会越学越害怕,越学越不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入手去改变。

所以我说孩子的问题是提醒我需要成长的,但这个成长不只是提醒我缺失了育儿知识,而更重要的是提醒我看到自己的人生有很多需要去完整的部分,比如说去修复我跟原生家庭的关系,修复我跟爱人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去修复我跟自己的关系,当把这一切的关系都调整好以后,孩子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现所有育儿和亲子养育的知识都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因为当你看见自己你就可以看到孩子,同时也可以看到其他周遭的人。所有知识的运用都是“看见”和“关系”作为一个最重要的基础。





家庭教育岛


首先系统的学习就很难做到,有些人说孩子的起跑线从肚子里面就开始了一点不假。光说胎教就是一大堆要做的功课。宝宝出生后跟着慢慢的早教就开始了,孩子的吃喝拉撒包括玩各种学习、培训和习惯养成。这还不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父母也要与时俱进,不仅要学习老人好的经验,自己还要继续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知识。践行中更是不得了,别人家的孩子更不能套用到自己孩子身上,孩子的性格以及环境差异化都需要改变。一句话慢慢学习⋯


麦芽糖vlog


看你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说实话,如果你是准备向育儿方面的工作发展,我是支持你深入系统的学习育儿领域知识,同时,有很多育儿专家或教育家,他们提出的很多论点和观点对你的事业会有很大帮助的,而且他们会用专业的视角结合实际例子分析,比你闭门看多少书的效果好。

但是,如果你仅限于为了更好的教育你自己家孩子,我是觉得完全没有必要,我曾经买了很多育儿的书輯,也经常看育儿知识讲座,但是后来我发现,世界上没有相同的树叶,同样,世界上没有相同的孩子,每个孩子的特质、气质、个性都是不一样的,与其在千万个大道理里找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不如和孩子一起成长,一点一点的发现观察,一起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是你们迈向共同进步。

还有,所谓“践行”不就是实际生活吗?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这是很多教育家终身追求的目标,但是,理论并不等同于实践,有的时候理论有可能只是纸上谈兵,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无论你是教育者还是育儿达人,理论知识只是装备,锦上添花,真正践行的还是自己实际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知识与能力的积累。

在育儿这条路上,践行实际,若是遇到问题,首先应该考虑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先从自身出发找问题,自己处理的方法是否恰当,还要考虑孩子的特性、深处环境、多方面分析,力求及时挽救问题。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不是你给他画上什么就是什么,而是他在你的启发下创造出什么,这张纸上就有什么,你觉得呢?



熊妈熊孩儿


有几个阶段的感悟分享如下:

怀孕期间的妈妈,一定要树立你好,孩子才会更好的心态,不要过于焦虑;

孩子1~3岁期间,母亲的亲身哺育和最大限度的陪伴会让后期的亲子关系更加康健和轻松;

孩子3~6期间,建议多一些放养,“玩着长大”不仅会让亲子时光更加有滋有味,不至于陷入煎熬,对孩子健康、阳光的性格养成也至关重要;

6岁以后的学龄阶段,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有意识的锻炼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呵护好孩子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之心,往往比填鸭式的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应试教育”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