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于謙原來是個“油娃”,還原於謙父親“王老爺子”的身份之迷

在郭德綱和于謙的相聲演出中,也常調侃到于謙的父親,曾說到他父親是“八大胡同的董事長、又或是某富翁、京八爺、北京於八爺、愛新覺羅·筐”等等

,網上流傳關於相聲演員于謙父親的身份很多,“王老爺子”、“某高官”、“某董事”及“包工頭老總”、“武術家”、“考古學家”、“老西醫”、“北京八爺”、“蒙古海軍司令的親家”等等,看著可都是非常闊氣的身份,聽得觀眾們都差點相信了。

咦!于謙原來是個“油娃”,還原於謙父親“王老爺子”的身份之迷

作為一個石油人有必要深入還原一下,于謙父親“王老爺子”的真實身份,真是不求真不要緊,咦!原來於謙也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石油娃,有著和油二代一樣的經歷。于謙的父親——於老爺子真名叫於莊敬是個老石油、老專家,老一輩的石油工作者,退休前是大港油田總地質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並享有國務院“有突出成就專家”稱號。

咦!于謙原來是個“油娃”,還原於謙父親“王老爺子”的身份之迷

一、我是小小石油娃, 美麗的油田是我家。 接力棒,手中拿,誰也沒我志氣大

石油人如一群遊走的部落,跟隨石油的流動尋找、遷徙、留守;再尋找、再遷徙、再留守,于謙的父輩也是如此。上世紀六十年代是一個火紅的年代,石油娃是那個年代的記憶,生在油田長在油田,跟著父母轉戰南北,哪裡發現了大油田,哪裡就匯聚著天南海北的石油人,父母是60年代的年輕人,是油田會戰的主力軍,他們沒有休息日,好像打了雞血,無法很好的照顧到孩子,有條件的幾乎都送回到老家交與父母帶。1969年于謙在北京積水潭醫院出生,出生不滿百天的時候,媽媽翟顯華就隨原石油部機關下放到湖北五七幹校。母子再相見時,于謙已經一週歲了。隨後,翟顯華也調到大港油田。於莊敬和夫人常年在各大油田奔波,幼年的于謙就在姥姥和五個姨身邊長大。這樣的經歷和大多數那個年代的石油娃一模一樣。

油田長大的孩子也許都知道《石油娃》這首歌,歌詞寫道:

我是小小石油娃, 美麗的油田是我家。

接力棒,手中拿, 誰也沒我志氣大。

我是小小石油娃, 天大困難也不怕。

一二一,大步跨, 艱難險阻都不怕。

所以,一般油田長大的孩子都留在了油田工作,正如於謙的兩位兄長一樣。于謙在家排行老三,也可能由於長期生活在北京的姥姥家,加上上中學的時候學習成績不理想,選擇了戲曲學校相聲班,加入北京市曲藝團。1995年,于謙考取了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為自己開闢了另一條藝術之路。

二、”我當個石油工人多榮耀,頭戴鋁盔走天涯“,於莊敬的青年時代

于謙只是個引子,我們要說的主要人物是于謙的父親。“我當個石油工人多榮耀,頭戴鋁盔走天涯。”為了祖國的發展,石油人奔赴最艱苦的地方,常年遠離家鄉和親人,用汗水和辛勞譜寫奉獻之歌。就是于謙父親那個年代石油人的寫照。

于謙父親——於莊敬出生於1934年,祖籍陝西藍田,西北大學石油和天然氣勘探專業畢業。4年的功課壓縮至兩年,就是為了讓這批學子能儘快投身到火熱的生產實際中去。西北大學地質學系創建於1939年,是我國設立最早的綜合性大學地質學系之一。西北大學地質學系資源勘查工程(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專業培養了新中國第一批石油地質專業人才,被譽為“中華石油英才”的搖籃”。

筆者查詢到裡面都是響噹噹的人物。

咦!于謙原來是個“油娃”,還原於謙父親“王老爺子”的身份之迷

西北大學56屆地質系校友

畢業後,於莊敬被分配至克拉瑪依礦務局,1956年,新疆還沒通火車,從蘭州坐車過去要七天時間,沿途還有土匪搶劫,需要解放軍一路護送過去。“克拉瑪依”系維吾爾語“黑油”的譯音,得名於市區東角一座天然瀝青丘--青油山。1955年10月29日,克拉瑪依一號井出油,發現了克拉瑪依油田。1958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克拉瑪依市,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直轄市。

上世紀50年代的新疆,條件異常艱苦,油田的工作人員不僅要面對物質條件的極端匱乏,而且要經常面對死亡的威脅。當時,在採油廠工作,經常要值夜班,巡視野外的油井。由於工作努力,表現突出,於莊敬於1959年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咦!于謙原來是個“油娃”,還原於謙父親“王老爺子”的身份之迷

上世紀60年代的克拉瑪依

三、“哪裡有石油,哪裡就是我的家”,於莊敬的工作簡歷

1956年,從西北大學畢業分配到克拉瑪依礦務局,後任採油二廠地質師;1965年,調到剛成立的石油部勘探開發研究院,擔任院地質所西北組的組長;1968年,被下放到大港油田,並被一擼到底,成了一名採油工,分管一口油井。忙了十幾年的於莊敬一下子成了閒人。1970年,生產逐步恢復,採油廠啟用於莊敬,讓他擔任生產組副組長;後任大港油田指揮部地質研究院生產科長。1975年,華北石油勘探部發現了我國最大的碳酸鹽巖油田,由此而拉開了石油大會戰的序幕。1976年,於莊敬被調任華北石油會戰指揮部地質處副處長,後升任副總地質師。1990年,大港油田產量下降,於莊敬臨危受命調回大港油田任總地質師,與同事齊心協力將大港油田產量恢復上去。1998年,於莊敬退休定居在天津大港。

咦!于謙原來是個“油娃”,還原於謙父親“王老爺子”的身份之迷

中國油氣田開發志-大港油氣區卷三2

四、“我是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於莊敬的科技成果

幾十年的專業工作,於莊敬在油田開發和地質生產上可是非常的資深,是這方面的專家,更為我國石油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中國,不少油田經歷在短暫的青春澎湃之後,便進入艱難負重的中年時代。而克拉瑪依油田卻是一個例外,被人稱為“60歲的青春油田”。克拉瑪依油田內有一些青春常在的區塊,比如57歲高齡的七東一區,這個老當益壯的油區,至今依然是上產的主力區塊。於莊敬提出打破常規的新方案,實行弧形注水,而同為試驗區的七東二區,仍用蘇聯專家制訂的行列注水方案。取得的效果是,七東一區的含水率控制在了20%以內,採出程度也達到了20%,這比一般油田6%的採出程度要高得多。當時的全國最好水平,所以成了典型。

咦!于謙原來是個“油娃”,還原於謙父親“王老爺子”的身份之迷

中國石油大港油田公司

1970年,大港油田生產逐步恢復,於莊敬擔任採油廠生產組副組長,在瞭解到大量一手資料後,提出“遵循油田開發規律”等一系列建議,為油田的良性發展鼓而呼。

1990年9月底,56歲的於莊敬放手一搏,作為大港油田總地質師在基層與部門間奔走,找到問題的癥結,制訂新的開發方案來消除油田過度開採和不當注水兩大弊端。於莊敬的方案產生了效果,油田產量爬出低谷後一路攀升。

退休後,當顧問、編叢書,一直忙到70歲,我才真正有了自己的閒暇。

咦!于謙原來是個“油娃”,還原於謙父親“王老爺子”的身份之迷


咦!于謙原來是個“油娃”,還原於謙父親“王老爺子”的身份之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