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眠夜!美股再遭熔斷,短期A股操作如何應對?


本文重點

新股申購:開普雲(新股申購:787228)

A股大勢研判:市場持續探底,還需做好防守

行業熱點:零售: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20.5%,餐飲消費同比增速接近腰斬

港股動態:港股再度下跌,謹慎應對波動

A股大勢研判

市場持續探底,還需做好防守

在消息面上,多空因素交織,市場情緒多變。短期來看,市場或仍將震盪探底,過早進行抄底或者一味做多相對贏面較小,因此,還需做好防守,等待恢復活力。有條件的投資者,可以賣高就低進行配對交易,並採用期權、兩融等衍生品,進行風險對沖。海外方面,美股再現“黑色星期一”,標普500開盤即觸發本月第三次熔斷,道指暴跌近3000點,創史上最大單日下跌點數。

市場回顧

受利好提振,昨日兩市小幅高開,然而反彈未能延續,隨後除石油、基建股外行業板塊幾乎全線下跌,元器件、通信設備等科技股成下跌重災區,加重悲觀情緒,個股跌多漲少,賺錢效應較差。滬指高開低走,午後加速跳水,收出實體長陰,說明壓力不小。從走勢來看,市場略帶恐慌,暫無企穩跡象。一方面,外圍形勢複雜,推升避險情緒,另一方面,市場缺乏明確方向,且無持續熱點。從交易角度看,仍要做好防守。在此背景下,採取中性策略,控制回撤風險,優勢較為突出。

海外方面,美股再現“黑色星期一”,標普500開盤即觸發本月第三次熔斷。截止收盤,道指暴跌近3000點,創史上最大單日下跌點數,標普500指數跌11.98%,納斯達克指數跌12.32%。波音跌近24%,領跌道指。蘋果跌近13%。

市場研判

過去一週,海外股市、大宗商品暴跌引發熱議。從表面看,是受疫情影響,但脆弱是本質,背後是經濟、債務問題所帶來的困擾。為應對危機,美聯儲以及各大央行紛紛降息對沖,然而市場反應平淡。究其原因,全球經濟增長面臨至暗時刻,即便是零利率、甚至負利率也已失去彈性,貨幣傳導鏈條變得愈發脆弱。總體來看,海外不確定性仍存,可能還有擾動增大短期變數。不過,中美利差擴大是最大安全墊,從長期看,國內貨幣政策有更大發揮空間,支持股市、債市向好,因此逢低配置即可。

外圍股市走弱,帶來持續擾動,但調整的實質走在A股之後。其實,即使沒有外部衝擊,A股也存在壓力,而外圍的失控,間接放大波動,因此上漲的可能性被大幅壓縮。短期來看,市場波動較大,尚在左側階段,缺少回升契機。操作上,對配置型資金,可嘗試性低吸,但要控制節奏;對交易型、有條件的資金,採取中性策略,有助於降低風險,減少淨值波動(瞭解和使用期權工具,歡迎詳詢平安證券服務人員)。不能參與期權、及融券業務的投資者,也可利用配對交易,針對手中持倉,與場內的股票進行階段替換,加強組合收益。

後市策略

在消息面上,多空因素交織,市場情緒多變。短期來看,市場仍將震盪探底,過早進行抄底或者一味做多相對贏面較小,因此還需做好防守,等待恢復活力。

A股熱點行業解讀

房地產:前2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和商品房銷售額同比雙下降,短期仍需謹慎

零售:

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20.5%,餐飲消費同比增速接近腰斬。國內疫情逐步好轉,促銷費政策有望推動增速回暖

農林牧漁:兩部委聯合出臺政策鼓勵生豬養殖,產能恢復仍需較長時間,豬價或將維持長期景氣

有色金屬:現貨白銀昨日午後直線下挫,刷新2018年11月以來新低

汽車:銀輪股份:擬向特斯拉供應汽車熱換模塊產品

醫藥:關注疫情對於醫療供給的衝擊,或將影響企業一季報並造成短期波動

電子:重慶電子製造龍頭企業筆記本電腦日產量創新高

1、房地產

國家統計局公佈2020年1-2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及銷售數據,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額同比降16.3%,新開工同比降44.9%;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降39.9%,銷售額同比降35.9%。

點評:截至3月8日全國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在建項目開復工率約58.2%,仍處於較低水平,預計短期開工端仍將承壓,2月項目開復工停滯也導致建安投資大幅下降,由於疫情導致銷售承壓,銷售回款的放緩及已開工未售庫存去化週期的拉長均將對房企形成制約,短期仍建議謹慎。

2、零售

2020年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20.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23.7%。

點評:由於疫情期間人們響應政府號召不出門、大部分餐飲門店停業,餐飲消費同比增速接近腰斬,除糧油食品生活必需品繼續維持高增速以外,大部分的消費品類均為負增長,尤其是黃金珠寶、汽車、家居等可選品類。必選消費表現好於可選消費。目前國內疫情逐步好轉,促銷費政策有望推動消費增速回暖。

3、農林牧漁

3月1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了《關於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生豬生產及相關產業的實施意見》。《意見》要求引導民營企業發展生豬生產及相關產業,促進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

點評:由於非洲豬瘟疫情導致行業產能去化嚴重,再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對生豬養殖業也帶來一定影響,近期政府出臺多項政策支持生豬生產及相關產業,以確保我國豬肉基本自給。從行業基本面來看,由於非洲豬瘟疫情短期內難以根除,行業產能恢復預計需要較長時間。行業供給預計將長時間處於緊張狀態,豬價有望維持長期景氣行情。同時,行業呈現規模化和集中度加速提升趨勢。

4、有色金屬

昨日下午16:00,現貨白銀直線跳水跌4.6%,逼近14美元/盎司關口,刷新2018年11月以來新低。

點評:倫敦白銀現貨自2月24日見高點18.94美元之後便開始下跌,至夜間22:00電,銀價跌至12.50美元,累計跌幅超過3%。其提前金價2周下跌,與美股下跌同步。白銀需求與供應密切相關,其工業需求佔比56%,其中電氣電子佔工業需求的42%。銀價大幅下跌,暗示市場對經濟悲觀預期。

5、汽車

銀輪股份公告:近期,公司全資子公司上海銀輪熱交換系統有限公司與特斯拉、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簽訂了產品零件或服務通用條款合同、產品定價協議,特斯拉將向公司採購汽車換熱模塊產品。

點評:公司與特斯拉簽訂協議,後續給特斯拉供應換熱模塊,體現了公司的產品競爭力,此前公司新能源換熱產品已陸續打入多家歐美汽車公司供應體系,此次與特斯拉合作是重大突破。

6、醫藥

上週周藥品註冊申請合計146項,其中化藥合計119項,生物藥及生物製品申請14項、中藥13項。

點評:按申報類別來看藥品補充申請64項、非補充申請中進口藥品合計18項(進口註冊10項+再註冊8項);國內新藥註冊申報28項、仿製藥申報10項。外圍疫情進一步惡化,多個國家確診例數呈現爬坡式增長。關注疫情對於醫療供給的衝擊,這可能對企業一季報產生影響,從而造成短期波動。

7、電子

近日,重慶西永微電園規模以上企業全部復工復產,廣達重慶製造基地筆記本電腦日產量達到14萬臺還創下歷史新高。

點評:1、廣達重慶公司是重慶電子製造業的龍頭,2019年進出口額位居全市第1、全國第11位。其有序復工一方面得益於我國重點城市疫情防控得當,另外一方面也得益於重慶擁有包括京東方在內的上下游一體化的筆記本電腦乃至電子產業的供應鏈。 2、電子產業正在有序復工,建議可逢低關注顯示面板全球龍頭公司和池模組供應商。

(平安證券財富顧問中心:李峰、趙迪、李人傑、丁寧、易佳平、崔威)


機構論斷

平安證券:1-2月份經濟數據點評:經濟陷入收縮,政策亟需發力

平安證券:海外宏觀點評:聯儲提前降息至零,短期加劇市場波動

平安證券:1-2月份經濟數據點評:經濟陷入收縮,政策亟需發力

【平安觀點】

1、受疫情衝擊,多項經濟數據增速轉為收縮

2020年1-2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為-13.5%,較2019年1-2月下降18.8個百分點。三大行業均出現下行,其中製造業下行幅度最大。具體來看,製造業工業增加值-15.7%,較2019年下降21.3個百分點。

1-2月固定資產投資下降24.5%,較2019年同期下降30.6個百分點。從三大分項來看,房地產投資-16.3%,較2019年同期下降27.9個百分點;製造業投資-31.5%,較2019年同期下降37.4個百分點;基建投資-26.9%,比2019年同期下降29.4個百分點。

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為-20.5%,較2019年同期下降28.7個百分點。1-2月網上商品和服務零售額同比為-3.0%,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為3%,增速遠高於整體社會零售品銷售增速。分行業來看,汽車消費下降幅度最大,仍是重要拖累。1-2月汽車消費增速-37%,除汽車外其他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為-18.9%。房地產相關消費跌幅基本在-30%,石油類相關消費跌幅在-26%,只有日用品類和和化妝品類跌幅相對較少,分別為-6.6%和-14.1%。

2、3月經濟數據將會反彈,但可能依然較弱

1-2月份經濟數據全面下滑,是全國人民在家隔離積極抗疫、經濟活動基本停擺導致。隨著國內疫情的好轉,我國復工復產積極推進,目前全國除湖北外的規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超過95%,中小企業開工率已達到了60%左右,當前的生產活動仍遠遠低於去年同期。隨著疫情在海外的蔓延,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大幅下降,這會給我國的出口和製造業投資進一步帶來下行壓力。預計3月份經濟數據雖然會有好轉,但同比增速難以實現正增長,不排除1季度GDP增速為負的可能。

3、逆週期調控亟需發力,結構工具和總量工具同等重要

本次疫情對中小企業的負面衝擊較大,中小企業是我國穩就業的主力軍,這需要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採取結構性的政策進行精準幫扶,定向貸款支持以及針對性的減稅降費,幫助中小企業積極復工復產。

在對中小企業精準幫扶的同時,也需要總量的政策工具發力應對總需求的下滑。在整個一季度裡3月份經濟總量的比重大概佔到約40%,1、2月份大概60%,全年穩增長的壓力依然較大。2020年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全年料將保持寬鬆,但要注意政策寬鬆的力度與市場的預期差。3月16日,央行平價操作MLF,利率沒有下調,這一方面體現了央行的定力,另一方面也說明央行珍惜未來貨幣政策正常化的空間,不願意搞“大水漫灌“。短期政策仍將繼續關注復工復產的進度、後續消費的回補程度以及海外疫情蔓延對全球經濟增長的拖累。除了貨幣財政寬鬆之外,我們仍可以期待準財政在基建端的發力,如政策性金融和特別國債;房地產需求端大幅放鬆的概率較小,但針對房企的融資政策有望邊際放鬆。

平安證券:海外宏觀點評:聯儲提前降息至零,短期加劇市場波動

【平安觀點】

北京時間3月16日早上5點左右,美聯儲宣佈下調聯邦基金目標利率100個基點至0.00%-0.25%;同時將還將銀行的緊急貸款貼現率下調了125個基點至0.25%;並推出7000億美元的大規模量化寬鬆(QE)計劃。

1、聯儲降息疊加QE4符合預期,但時點提前引市場爭議

美聯儲再次在非常規操作時間大幅降息100個基點至0.00%-0.25%;同時,還下調了銀行的貸款貼現窗口利率至0.25%,延長貸款期限至90天;將數千家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降至零。另外,美聯儲還將在未來幾個月購買至少7000億美元資產,由5000億美元國債和2000億美元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組成,允許銀行動用其資本和流動性進行緩衝。

事實上,市場此前對於美聯儲在3月18-19日舉行的議息會議上大幅降息100個基點的預期已達到70%以上。但是,令市場意外的是,美聯儲並未等到3月18-19日的計劃時間,而是選擇提前3天召開臨時會議進行降息,這也是月內美聯儲第二次召開臨時會議並採取緊急降息的操作,這在歷史上都是罕見的。與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應對相比,此輪美聯儲應對方式上幾乎一致,但節奏明顯加快。當前的基準利率水平已經達到了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的最低水平。

市場對與美聯儲月內連續兩次召開臨時會議並進行緊急降息和開啟QE4的反應存在分歧,但短期仍以偏空反應為主,這也可以從議息會議後美股期指大跌至熔斷可以看出。市場短期擔憂的來源有兩個方面:第一,若美聯儲當前出臺的措施並未有效支撐美國經濟,市場擔憂美聯儲常規工具的缺乏將導致未來可能到來的經濟下行期間美聯儲無法拿出更多的對策;第二,市場擔憂美聯儲緊急大幅降息的背後可能發現了債務危機爆發風險飆升的信號。在短期市場對美聯儲的擔憂升溫的背景下,美聯儲這一系列寬鬆支持政策在短期發生的功效恐相對有限。

2、鮑威爾否認進行負利率與資產購買,強調“流動性工具”的有效性

會後鮑威爾參加了新聞發佈會,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鮑威爾否認了美聯儲會針對疫情衝擊採取負利率,表示負利率並不適合美國。同時,還否認了會在股票、公司債等資產購買方面尋求法律支持。強調了當前釋放的“流動性工具”的效力和“美聯儲工具箱能量還很足”。另外,鮑威爾也表示原計劃於3月18-19日進行的常規議息會議將取消,下一次會議將在6月進行。

從鮑威爾的發言中可以看出,當前美聯儲對於負利率還是相對保守的,而QE4的規模短期也難以繼續提升,這次操作是屬於“一步到位”式的,之後需要等待疫情及其對經濟衝擊逐漸明朗化後再做下一步打算。

3、六大央行協調動作,加強提供美元流動性

值得注意的還有全球主要發達經濟體央行開始協調加強美元的流動性。加拿大央行、英國央行、日本央行、歐洲央行、美聯儲、瑞士央行聯合採取行動,通過長期的美元流動性互換額度安排來加強全球美元流動性。這是為了解決上週國際市場出現的美元流動性以及美債流動性緊張的情況而採取的應對措施。這將顯著緩和國際市場美元流動性的緊張程度。

4、美聯儲常規空間無多,進一步操作也存在掣肘

從美聯儲政策空間看,當前常規操作的空間所剩無幾。若經濟面臨新的下行風險,美聯儲在加大QE力度的同時,也有以下兩種選擇:負利率、股票ETF與企業債等資產購買。考慮到負利率下銀行體系利潤將受到嚴重侵蝕,且會對拆借市場帶來流動性衝擊,所以負利率不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很難實施。而《聯邦儲備銀行法》規定美聯儲不得采取股票ETF與企業債等資產購買等行為,這就導致美聯儲在進行上述資產購買之前,需要得到國會兩院的立法支持。在當前美國大選兩黨博弈升級的背景下,這很難做到。所以,美聯儲在當前“一步到位”的操作之後,很難再有進一步的非常規工具來進行應對。

5、全球央行寬鬆力度加大,匯市債市股市恐波動加劇

美聯儲將基準利率降至0之後,全球各大央行寬鬆力度也將加碼,但對於不同經濟體也存在不同的衝擊。對於其他發達經濟體而言,在支持美元流動性的背景下,由於歐日基準利率也降至0甚至以下,所以只要維持當前的寬鬆政策就可以給經濟提供充裕流動性。但是對於大多新興經濟體而言,如果跟隨美聯儲大幅降息,就可能面臨資本大幅流出的潛在風險;若維持利率不變或僅僅小幅降息,就可能導致資金套利以及匯率市場的顯著波動,甚至衝擊到貿易領域。就全球而言,美聯儲大幅降息至0將帶來市場的顯著波動,全球匯率、債券、股票市場的波動恐難以在短期消弭,波動加劇仍將是未來一段時間的常態。

6、警惕國際市場進入“危機模式”,資產配置維持“迴避高槓杆,追逐流動性”

國際金融市場從2020年2月23日從此前的“正常模式”切換至“避險模式”,而3月11日風險與避險資產齊跌則顯示出國際金融市場有從“避險模式”切換至“危機模式”的跡象。在美聯儲降息至0並進行QE4的當下,國際金融市場將加速進入“危機模式”,此時的資產配置應當遵循“迴避高槓杆、追逐流動性”的思路。

港股動態

港股再度下跌,謹慎應對波動

預計在外圍弱勢下,港股還將延續震盪行情,投資者仍需謹慎應對市場波動,操作上博奕短線超賣反彈需控制倉位參與,不適宜重倉博奕。

港股市場回顧

港股週一持續大跌。新冠病毒疫情在全球持續擴散,美聯儲突然宣佈減息一釐並啟動7000億美元量寬,恆指週一低開715點,上午跌幅曾最多收窄至401點,此後跌幅再度擴大,曾一度下跌1190點低見22842點。截至收盤,恆指收報23063點,下跌969點或4.03%;國指收報9227點,下跌422點或4.38%,大市成交1588.05億。港股通錄淨流入資金收縮至67.94億,其中港股通(滬)淨流入52.59億,港股通(深)淨流入15.35億。板塊方面,藍籌股幾乎全線下跌,手機設備股、半導體股、銀行股、保險股、中資電訊股、出口股、石油股、燃氣股、汽車股、醫藥股、博彩股跌幅靠前。

港股市場分析

美聯儲再次緊急降息,週日將利率降至零水平,進一步增加市場對經濟前景的擔憂,市場反應偏利空,港股週一跳空低開逾七百點,其後跌幅一度收窄,但國內首兩月經濟數據遜預期,加上人行新做MLF利率意外持平,A股高開後走弱,港股午後跌幅再度擴大,尾盤一度大跌1190點,重守二萬三關,最終收跌969點,險守二萬三點。

港股週一再度向下,考驗23000點關口支持,最終險守其上,但預計二萬三關口支持力薄弱,恆指上週五低位22500點水平仍有機會再受考驗,指數上方首個反彈阻力在24000點,恆指連跌過後9天RSI處於16的極度超賣水平,短線已累積較大超跌反彈需求。全球疫情風險尚未完全釋放,對環球經濟的影響仍有待評估,預計在外圍弱勢下港股還將延續一段時間的震盪行情,投資者仍需謹慎應對市場波動,操作上投資者博奕短線超賣反彈需控制倉位參與,不適宜重倉博奕。

新股申購

開普雲(新股申購:787228)

發行價格:59.26元

申購數量上限:0.4萬股

主營業務:研發數字內容管理和大數據相關的核心技術,為全國各級黨政機關、大中型企業、媒體單位提供互聯網內容服務平臺的建設、運維以及大數據服務。

【風險提示】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免責聲明】本資料為公開數據彙總整理的結果,可能存在不準確性,僅供參考。本資料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亦非作為出售或購買證券或其它標的的邀請。平安證券不對因使用本資料而導致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平安證券對本資料擁有最終解釋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