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遠了,那縷家鄉的炊煙


走遠了,那縷晚霞映照中的家鄉的炊煙。


我的家鄉,是江陽區石寨鎮的一個小村子,位於西、北兩面地勢較高的一塊丘陵地,村東的泊地面向瀘州。一條自西而東的無名小河,和著長長的村路,還有夕落的炊煙,在我的目光中蜿蜒。兒時記憶的暮色裡,夕陽美如畫,清風醉晚煙,小山村沐浴在溫暖輕柔的黃色調裡,寧靜、祥和。黃昏路上我看見過無數皺了臉疲頓的農人,那結束田頭農活扛著的鋤頭,輕輕把歲月一頁頁翻過。


走遠了,那縷家鄉的炊煙


走遠了,那縷家鄉的炊煙


炊煙下的房舍,多少農家母親正在灶膛前忙活,藍色火焰映著她的面頰,把愛固結在她的廚藝之中,那是農家母親虔誠的作品。多麼美好,母親重複做著平常的事情,但那寄託著無限的深情,凝聚了多少期盼的深情的眼眸。那炊煙是什麼?是家,是溫馨的家,是香甜的飯菜的味道;那炊煙,也是在召喚,召喚勞作了一天的大人,還有伴隨著出工勞作的孩子們,一進門就能吃到熱乎乎的飯菜。那時稚嫩的孩子們,下了學,還要隨大人下田地勞動,平秧田,鋤草,栽油菜,點麥子;挖土,打夯,插秧,割稻穗…… 真正力所能及地為家裡做些農活,減輕父母肩上的重擔。那些深入骨髓的記憶,艱辛而美好,會時時在心底撩起雲嵐,讓人心搖神蕩,意蘊悠長。


走遠了,那縷家鄉的炊煙


走遠了,那縷家鄉的炊煙


走遠了,那縷家鄉的炊煙


走遠了,那縷家鄉的炊煙


走遠了,那縷家鄉的炊煙


走遠了,那縷晚霞映照中的家鄉的炊煙,如一位匆匆的過客,漸行漸遠,留下了一片藍淨的天。那年月的炊煙,風情如韻,如夢如幻,在匆忙不迭的時光裡繚繞,沾溼了記憶,暈渲了華年,飄漾在家鄉的天際,浸染在村莊的柳林和暮色裡,叩響我心靈的門環。


走遠了,那縷家鄉的炊煙


白駒過隙,時代變遷。家鄉那縷晚霞映照中的炊煙,終如一首清麗的民謠,和著凝霜目輕回,入水翻石壁的返照,灑過每一個風輕雲柔的晨暮,縹緲似夢,遺落在歲月深處,已難再見。唯有那一抹淡淡的懷念,在每個晨炊晚宴裡,深藏了對你的不了緣;在我悠悠的思空裡,剪一段凝滯的時光,將你和蓴羹鱸膾淺醉……欣慰的是,隨著鄉村的發展,拆遷改造,村莊,田野,以及艱苦歲月傳承下的淳樸民風,親情,鄉情,並沒有隨著那縷炊煙,飄散,逝去,而依舊是在鄉人和離鄉人永遠的驕傲和愛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