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韓國居民已返滬——洋涇街道這樣結好最後一米的“閉環”

“居住於羽山路1445弄廣洋華景苑的一位韓國居民已返滬。”——3月15日晚22:56,洋涇街道崮一居民區王成書記接到了洋涇街道城運中心發來的信息。

平臺接到機場接送組信息後,第一時間告知居委、公安和衛生中心,通知大家及時趕到在入境人員小區,這一流程已成為洋涇街道現階段疫情防控期間的工作常態。

3月16日0時10分,返滬人員告知已經完成評估。那邊,韓國居民準備搭乘浦東新區班車返回小區。這邊,王成也毫無睡意,默默在心裡將所有的流程再走一遍。

0時50分,從機場大巴到達小區門口,疫情防控小組第一時間做好人員接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護人員也上門完成了醫學觀察評估,要求其做好居家隔離。

之後,王成又開始忙活開了——通知物業進行樓道消毒;安排居家隔離人員的快遞送達及生活垃圾處理事宜;告知樓組長和志願者啟動關心服務等……

發生在洋涇街道崮一居委的這一幕,正是洋涇街道立足社區服務,構築防疫閉環的縮影。為嚴防疫情輸入,不僅實現了從口岸入口管理到社區落地管理之間的防疫“閉環”,同時守住築牢“最後一米”。

一位韩国居民已返沪——洋泾街道这样结好最后一米的“闭环”

通過組建洋涇街道入境人員處置專項工作組,分成社區排摸指導組、入境人員接送組、環境衛生消毒組、志願者隊伍統籌組,通過各盡其職來結好安全“閉環”。

一位韩国居民已返沪——洋泾街道这样结好最后一米的“闭环”

在大數據信息基礎上,洋涇街道抓實抓細街區、樓宇、樓組疫情防控責任包乾、全覆蓋、地毯式做好境外回(返)人員信息排摸,確保底數清、信息明。特別是針對目前尚未返滬的外籍人士,通過微信電話等提前取得聯繫,提前做好返滬應對準備。

一位韩国居民已返沪——洋泾街道这样结好最后一米的“闭环”

為做好境外回(返)人員防疫服務,特別是外籍人士的,無障礙溝通是前提。街道多渠道發動、多語種兼顧,在較短時間內迅速組建了一支可提供英、日、韓、意大利語、西班牙語等多語種服務的志願者團隊。通過線上線下提供翻譯服務的形式,為轄區40個居民區、23個主要商務樓宇提供志願服務,協助居委工作人員、醫務人員開展疫情相關多語種宣傳、排查、服務保障等工作。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中文較好的外籍居民在居家隔離期滿後,也積極申請加入志願者隊伍,以行動回饋社區的關愛。

居民區、社區單位因地制宜製作針對境外回(返)滬居民的多語版服務卡,卡片一面印著關於做好自我防護、居家隔離的溫馨提示,一面印著各類服務電話、服務群二維碼和購物網站、APP等,為居民提供各類社區服務的便利。

同時,街道3支督查隊伍對照防疫工作要求滾動開展督查,對照洋涇街道疫情防控包乾責任督查細則,通過聽彙報、查資料、看現場等方式進行督促指導,及時發現問題、反饋問題、解決問題,確保巡視中發現的問題件件整改落到實處,全速、全力、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