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協同京津冀,關乎百年發展大計

京津冀協同發展轉眼已經六年的時間了,目前來看,在區域化發展的大背景下,京津冀三地的經濟、產業乃至社會都在發生顯著的變化和升級,可謂是各取所需。北京,北京為了更加符合首都功能,需要走輕量的、高質量的、綠色的、創新的發展之路,過去的“負重產業”需要疏解和承載,而天津和河北地區無疑成為最完美的承載地之一,這其中不僅是地緣優勢,同時還有文化、政策等方面的優勢。而天津作為北方的經濟中心,在多年來的實際發展中,顯然並沒有真正做大到與“經濟中心”相匹配,如何更好地加大經濟發展,成為天津的重要任務。而非首都功能疏解無疑為天津的發展帶來了紅利。最後是河北地區,河北地區更是如此,相較於北京、天津地區,河北地區的經濟、產業、基礎配套都存在顯著的差距,如何抓住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大機遇,實現河北地區產業和經濟的發展與升級,成為一次關鍵的選擇。更何況,河北地區的雄安已經成為新區、特區,成為首都全新啟航的“新兩翼”(另一翼是北京城市副中心)。


六年協同京津冀,關乎百年發展大計


目前,縱觀京津冀地區的經濟、產業和社會生活,我們看到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宏觀背景之下,都已經發生了明顯的改變。交通一體化、環境治理一體化、產業一體化等,都已經十分顯現。以產業一體化為例,在過去六年時間中,北京不斷加大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工作,根據相關統計數字顯示,在六年時間中,北京疏解和退出的一般製造型企業多達兩千七百五十九家,區域性低端市場達六百三十一家,物流中心一百二十二個。除此之外,不予辦理的工商登記業務也達到了兩萬兩千八百件!北京的首都功能疏解疏解,而天津和河北則希望承接更多的功能,以助推產業、就業、經濟等發展。為此在去年,京津冀三地的經信部門簽署了《進一步加強產業協同發展備忘錄》,意味著京津冀三地的產業協同發展走向了新的階段,特別是隨著一大批京津冀聯合共建的特色示範區的拔地而起,協同發展的腳步顯著加快,產業聚集效應更是在持續放大。

有人或許在想,非首都功能疏解給天津和河北,儘管能夠顯著地幫助當地的產業與經濟的發展,但是畢竟還是相對低端、一般的產業。但事實可絕非如此,其實北京不但將一般製造業和區域性市場向天津、河北等地疏解,在一些高新技術園區和創新平臺的共建上,北京也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輝煌的成果。其中,以北京的“高精尖”代表——“三城一區”為例,北京的一些高新技術園區除了在天津、河北地區共建“高精尖”園區之外,還有一個關鍵的點是不容忽視的,就是天津和河北地區是北京創新成果轉化的重點地區。比如根據相關統計數字顯示,在過去六年時間中,僅僅由北京流向天津和河北地區的技術合同成交額便高達一千零六十三億元!除此之外,僅僅是來自中關村的企業,在天津和河北地區設立的分支機構就超過了八千家!由此可見,京津冀地區的科創園區鏈已經在加快形成,不但幫助天津和河北地區產業的發展,同時也技術高度和含金量,重視著力發展高精尖技術產業。

那麼,經過六年時間的共同努力,京津冀地區的發展勢頭究竟怎麼樣呢?其實,數據最有發言權。比如根據相關統計數字顯示,在去年,京津冀地區的生產總值一共達到了八萬四千五百八十億元,相較於上一年同期增長超過百分之六。這其中,由於處於增速換擋期,北京的地區生產總值在去年達到三萬五千三百七十一億三千萬元,按照可比價格計算的話,相較於上一年增長超過百分之六。而天津地區的生產總值也達到了一萬四千一百零四億三千萬元,按照可比價格比上一年同期增長近百分之五。最後,河北地區近年充分抓住非首都功能疏解的紅利和東風,在產業、經濟方面的發展是有力的。去年,河北地區的生產總值也達到了三萬五千一百零四億五千萬元,按照可比價格計算的話,相較於上一年同期增長接近百分之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