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多鐘外語音頻她錄了40多遍,復旦志願者兢兢業業給社區當防控“翻譯官”

“別看只有短短一分半的音頻,但我前後錄了幾十遍,還找了韓國朋友修正語法錯誤。”復旦大學外文學院韓語專業的研一學生張慧潔說。

青年報記者 範彥萍

針對近期防疫的重點轉為防外源輸入,虹口區歐陽路街道未雨綢繆,考慮到居委一線可能面臨與外籍住戶溝通的語言問題,街道提前聯繫了復旦大學外文學院,希望能借助學院的專業優勢,為社區提供語言翻譯的技術支持。

學院黨組織在瞭解社區的需求後,立刻向相關翻譯專業的同學發出了倡議和招募,快速組建了一支由英、日、韓、法、俄語專業同學組成的防疫翻譯工作志願者隊伍,同時和街道共同搭建了一個防疫翻譯群,在第一時間瞭解社區語言需求,隨時提供強有力的語言溝通技術支撐。

“我們這次接到的是翻譯告知書和錄製音頻的工作,為了保證錄音中發音準確和流暢,錄音前就多次反覆練習,錄音的時候還是有很多不滿意的地方,一直錄了40多遍才挑出了自己比較滿意的版本。”復旦大學外文學院韓語專業的研一學生張慧潔是防疫翻譯志願小組的成員,雖然有過韓國留學經歷,韓語流利的她對需要翻譯的內容仍用上了十二分的謹慎和認真,為保證翻譯的準確性,還和韓國的朋友一起對翻譯內容進行討論和修改,以求能達到最精確的表達。張慧潔告訴記者,社區發來的告知書上有一些專業名詞,為了保險起見,她還去韓國網站上找內容,看有無相似的,進行對照。

日語專業研究生胡昊中則表示,為了儘可能將告知書翻譯得更貼切,他在日本網站上查閱了日本國內疫情的新聞報道、諮詢機構蒐集並翻譯的中國政府的一些公告、中國駐日本使領館的公告文件,並且運用在線日語語音語調展示工具,反覆練習,使錄音效果更加自然。

歐陽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在這次全國動員抗擊疫情的過程中,大學生志願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等待開學的日子裡,他們在做好自我防護的前提下,以多種方式參與到防控志願工作中去,有的錄製了加油鼓勁的視頻上傳到網上,有的製作了疫情防控宣傳漫畫發佈在網上,他們通過網絡將正能量傳遞給更多的人,而復旦大學外文學院的同學們雖身處浙江、江蘇、山東、安徽等全國各地,但在需要的時候,他們便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成為線上防疫保衛戰裡的一員。目前,已有英、日、韓這三種語言編寫的防疫宣傳工作的通知、告示書、調查表格,以及疫情防控相關知識,還錄製了告示書有聲版本,下發至各居民區,供有需要的居委使用,同時提供志願翻譯服務。

此外,為更好地助力社區防疫一線工作,復旦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語·疫”線上多語翻譯志願服務隊還編纂了《預診預判交流多語種口袋書(社區版)》,作為社區走訪問卷之用,目前已有英語、俄語、德語、法語、日語、韓語、西語、意大利語等8個語種版本。

青年報記者 範彥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