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多钟外语音频她录了40多遍,复旦志愿者兢兢业业给社区当防控“翻译官”

“别看只有短短一分半的音频,但我前后录了几十遍,还找了韩国朋友修正语法错误。”复旦大学外文学院韩语专业的研一学生张慧洁说。

青年报记者 范彦萍

针对近期防疫的重点转为防外源输入,虹口区欧阳路街道未雨绸缪,考虑到居委一线可能面临与外籍住户沟通的语言问题,街道提前联系了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希望能借助学院的专业优势,为社区提供语言翻译的技术支持。

学院党组织在了解社区的需求后,立刻向相关翻译专业的同学发出了倡议和招募,快速组建了一支由英、日、韩、法、俄语专业同学组成的防疫翻译工作志愿者队伍,同时和街道共同搭建了一个防疫翻译群,在第一时间了解社区语言需求,随时提供强有力的语言沟通技术支撑。

“我们这次接到的是翻译告知书和录制音频的工作,为了保证录音中发音准确和流畅,录音前就多次反复练习,录音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一直录了40多遍才挑出了自己比较满意的版本。”复旦大学外文学院韩语专业的研一学生张慧洁是防疫翻译志愿小组的成员,虽然有过韩国留学经历,韩语流利的她对需要翻译的内容仍用上了十二分的谨慎和认真,为保证翻译的准确性,还和韩国的朋友一起对翻译内容进行讨论和修改,以求能达到最精确的表达。张慧洁告诉记者,社区发来的告知书上有一些专业名词,为了保险起见,她还去韩国网站上找内容,看有无相似的,进行对照。

日语专业研究生胡昊中则表示,为了尽可能将告知书翻译得更贴切,他在日本网站上查阅了日本国内疫情的新闻报道、咨询机构搜集并翻译的中国政府的一些公告、中国驻日本使领馆的公告文件,并且运用在线日语语音语调展示工具,反复练习,使录音效果更加自然。

欧阳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这次全国动员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大学生志愿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等待开学的日子里,他们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前提下,以多种方式参与到防控志愿工作中去,有的录制了加油鼓劲的视频上传到网上,有的制作了疫情防控宣传漫画发布在网上,他们通过网络将正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而复旦大学外文学院的同学们虽身处浙江、江苏、山东、安徽等全国各地,但在需要的时候,他们便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成为线上防疫保卫战里的一员。目前,已有英、日、韩这三种语言编写的防疫宣传工作的通知、告示书、调查表格,以及疫情防控相关知识,还录制了告示书有声版本,下发至各居民区,供有需要的居委使用,同时提供志愿翻译服务。

此外,为更好地助力社区防疫一线工作,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语·疫”线上多语翻译志愿服务队还编纂了《预诊预判交流多语种口袋书(社区版)》,作为社区走访问卷之用,目前已有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日语、韩语、西语、意大利语等8个语种版本。

青年报记者 范彦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