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醫節」弘揚中醫,從紀念國醫節開始

今天是3月17日,中國國醫節。有些人也許是第一次聽說這個節日,但它的存在已經有了近百年的歷史了。


這個節日是專門為弘揚中醫傳承而設立的,我們今天就來一起了解下“中國國醫節”的前世今生吧!


「中國國醫節」弘揚中醫,從紀念國醫節開始


“中國國醫節”的設立還要追溯到上世紀二十年代,1929年,國民政府衛生機構的主管餘雲岫,在衛生部召開第一屆中央衛生委員會上提出:取消舊醫藥(那時中醫中藥被稱為舊醫藥),治病用藥不再使用中醫藥。


當時在醫學界引起了非常大的振動,大量的中醫藥人士紛紛抗議遊說,上海名中醫張贊臣主辦的《醫界春秋》為此以“中醫藥界奮鬥號”一刊發起了對取消舊醫藥的抗命。


1929年3月17日,葉開泰召開了全國中醫藥團體代表大會,大會成立了“全國醫藥團體總聯合會”,提出“提倡中醫以防文化侵略,提倡中藥以防經濟侵略”的主張,得到與會 15 個省 132 個團體的代表共 262 人的一致擁護。


「中國國醫節」弘揚中醫,從紀念國醫節開始

(《醫界春秋》雜誌主編,張贊臣)


迫於壓力,國民中央委員會最終於1930年5月7日舉行第 226 次政治會議上,正式確立了中醫藥的合法地位。


為了紀念這次抗爭的勝利,並希望中醫中藥能在中國乃至全世界弘揚光大,造福人類,醫學界人士將3月17日定為“中國國醫節”,上海便是“中國國醫節”的發源地


中國國醫即指中醫,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史書有記載至今,已有了上千年的歷史。


「中國國醫節」弘揚中醫,從紀念國醫節開始


中醫承載著中國古代人民同疾病作鬥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是通過長期醫療實踐逐步形成並發展的醫學理論體系,在漫長的歷史中,為中華民族的健康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中醫理論經過長期的臨床實踐,直到今天依然保持著自己的有效性,時至今日,中醫也依然在現代臨床診療中發揮著屬於自己的作用。


面對今年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憑藉自身的獨特優勢,中醫藥在抗擊疫情的戰場上大有可為。


「中國國醫節」弘揚中醫,從紀念國醫節開始

(援助湖北省醫療隊伍合影)


在此次疫情發生後,共有 330 多支醫療隊伍,超過 41600 人馳援湖北,其中就包括從全國中醫藥系統抽調的 3300 多名醫護人員,先後組建 5 批共計 757 人次的國家中醫醫療隊進駐。


在這次針對新冠病毒肺炎的診療中,全國各地積極納入中醫藥參與救治,推出了一系列有效方劑方藥,取得了良好療效。


截至3月初,在中國的確診病例中,中醫藥治療病例達 92.58% ,湖北一半以上確診病例都用中醫藥治療,在 4 省試點臨床觀察中顯示,中醫藥清肺排毒湯總有效率達 90% 以上


「中國國醫節」弘揚中醫,從紀念國醫節開始

(在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中醫熱敏灸療法)


以中醫治療為主導的江夏方艙,從2月14日開艙,到3月10日休艙,在 26 天運營中收艙人數 564 人,治癒 482 人,治癒率達到 85% 。82 人(含 14 名有基礎病)尚未達出艙標準而轉至定點醫院。更主要的是,江夏方艙是 16 個方艙醫院中唯一實現無人轉重症的醫院。


大量的一線救治實踐證明,在此次新冠肺疫情中,中醫藥的使用對於防疫有著很好的效果,中醫在面對現代疫情上依然煥發著活力。


「中國國醫節」弘揚中醫,從紀念國醫節開始


在十九大報告中,國家政府多次強調要堅持中西醫並重,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支持社會辦醫,發展健康產業。這是因為中醫藥學包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華文明的一個瑰寶,凝聚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博大智慧。


同時,中醫藥工作指示中也強調,要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加快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


在21世紀的今天,慶祝和紀念“中國國醫節”,不僅是為了紀念反對取消舊醫藥及全盤否定中醫藥的勝利,也是藉此弘揚及推廣中醫藥,鼓勵更多的人投身到中醫醫務工作中來,從而促進中醫各個學科的創新和發展,為中醫藥事業的建設和發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