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3《海上钢琴师》:我们和1900之间,隔着一条舷梯

电影《海上钢琴师》是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时空三部曲”作品之一,由蒂姆·罗斯主演,1998年10月28日在意大利上映,当时曾囊括了欧洲电影界多重奖项。

时隔21年后,这部影史经典的4k高清修复版,于2019年11月15日在中国大银幕上映,再次引发一波观影热潮,实现了从票房到口碑的双丰收,共有百万观影人参评,给出了豆瓣评分9.3分的好成绩。

影片讲述了一个弃婴的传奇人生:往返于欧洲与美国之间的“弗吉尼亚号”游轮水手丹尼,在头等舱的钢琴上捡到了一个被遗弃的男孩,他收养了这个男孩,并以新世纪开年第一天的数字“1900”作为他的名字。

1900八岁那年,老丹尼因为船上的一次意外去世。之后的某一天夜里,瘦小伶仃的1900在船上的那架钢琴琴键上,细弱的双手十指翻飞,展现了他无师自通的音乐天赋。


豆瓣9.3《海上钢琴师》:我们和1900之间,隔着一条舷梯


1900一生从未去过陆地,他在船上出生,长大,结识了唯一的朋友马克斯,遇见了让他心动的女孩,经历了二战的纷乱时期。

他惊人的音乐才华给每一位旅人带去过欢愉和感动,他声名大噪,却不肯走下船去,到更大的世界去追逐名利与荣华。

当“弗吉尼亚号”失去了航行功能,他选择和这艘游轮一起覆灭在海底,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虽然不是第一次看这部影片,但每次看完,内心都震撼不已,1900旷世的音乐才华,他孤独迷离的眼神,他时而婉转如诉,时而倔强桀骜的钢琴声,他放弃生命也要留在船上的决绝,他面对死亡时的从容与平和,一直在眼前挥之不去。

影片带给我的震撼,并不仅仅在于1900传奇的出身、经历和死亡的过程,而是他把自己短暂的人生,活成了如他演奏的音乐一般,那是一首既燃又爽、既悲壮又从容、既人人向往不已、又少人能及的生命之曲。

他从未去过陆地,却到达了真正属于他自己的远方,他的身体一直在海上漂泊,却获得了灵魂的安妥。名利与荣光他唾手可得,却比任何人都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


豆瓣9.3《海上钢琴师》:我们和1900之间,隔着一条舷梯


01

1900一生都待在“弗吉尼亚号”船上,但他的心却到达了别人无法到达的远方

1900所在的“弗吉尼亚号”是一条载客2000人左右的船,常年循环往复于大海相隔的两地之间,船上的人换了一波又一波,他们熙熙攘攘,各怀心思,却每个人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赶着奔向自己的远方。

远方在哪里,每个人心里都有属于自己的定义,去远方做什么,目的也都各有不同。

1900一直待在船上,他用钢琴声陪伴着每一位乘船的旅客,去到了他们想去的远方,而他自己活动的范围,不过是船头到船尾的距离。

他有的是机会下船,像所有人一样,去寻找和追逐自己的远方,超常的音乐天赋,让他比任何人都更具备得到更多的优势,但他最终却没有踏出那一步。

因为他知道,

他的远方其实就是波浪翻滚的大海,是载着他浮浮沉沉的“弗吉尼亚号”游轮,是船上那群虽然粗糙却陪他走过人生岁月的水手,更是那架钢琴,和只有在那架钢琴上才能演奏出来的美妙乐声

1900曾经是快乐的,年幼时,他第一次把一些字符连起来念,养父丹尼发出哈哈大笑声的那一刻;临睡前,丹尼告诉他,孤儿院就是一个把没有孩子的大人关起来的地方时;航船在海浪里颠簸的夜晚,和新来的小号手马克斯一起坐在琴凳上与音乐共舞时,每一次坐在钢琴前用心弹奏每一首曲子时……那些时候,1900脸上的笑意是真诚又满足的。

可那些快乐的时光,后来却也成了他眷恋和怀念的远方。

1900到最后都不肯下船,是因为他生命中的所有远方都在这条船上,彼岸即是此岸。

每个人从迈出第一步起,就代表着与原点的渐行渐远。因而,世界上最难抵达的远方,就是一个人出发的地方。

1900虽然一生都没有离开过船上,但他的心却抵达了真正属于他自己的远方,那是任何一个走南闯北的人,穷尽一生力量都难以到达的地方。


豆瓣9.3《海上钢琴师》:我们和1900之间,隔着一条舷梯


02

1900从生到死都住在大海上,他的身体始终在漂泊,灵魂却获得了安妥

随着航行次数的增加,听过1900演奏钢琴曲的人越来越多,他的声名也越来越响亮,以至于被奉为爵士乐创始人的黑人钢琴手杰利,专程来到游轮上,想要和他一比高下。

杰利狂妄自大,不管是面对采访他的记者,还是面对听他演奏的观众,都极尽炫耀和夸大他在音乐方面的才能,以及已经取得的成就。

当他把自己的才华附上虚名与浮利的标签时,就已经对音乐失去了起码的虔诚和敬畏之心。

他虽然来自陆地,但虚无缥缈的荣耀与盛名,却使他整个人好像都飘飘然的悬浮在半空。

有人就是这样,即便是拥有最华丽的衣装和最稳定的住所,但因浮华所累,心与灵魂却一直无所适从,始终在寻找中游荡。

1900不明白为什么杰利要与他“决斗”,但他不会把自己热爱的音乐当做追名逐利的工具。

所以,这场比拼,在还没开始的时候,就注定杰利已经输了。

1900没有家人,他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从他的养父死后,他在世上再没有可牵挂的人, 他的人生就像是经年漂浮在大海上的航船一样,仿佛是没有根的。

对于他来说,生命如同音乐一样,是孤独寂寥的,也是纯净纯粹的。

他在波澜壮阔的大海之上遗世独立,在无穷无尽的欲望之中纤尘不染,他为了热爱而热爱,为了热爱而演奏,他想表达的都在音乐里,想得到的也都在音乐里,音乐就是他的根,让他的内心无比安宁无比笃定。

他不为浮华所困,不被虚名所累,虽然身体一直在海上漂泊,灵魂却早已从热爱的音乐中获得了安妥。


豆瓣9.3《海上钢琴师》:我们和1900之间,隔着一条舷梯


03

1900伸手即可得的东西很多,但他比谁都懂得,对自己最重要的、和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

在航船被炸毁之前,马克斯到船上去找到了1900,再次劝导他下船,并向他发出了组建乐队的邀请。

两人之间有一段对话:

马克斯:这些年你是怎么过的?

1900:演奏音乐。

马克斯:战争期间也是么?

1900:是的,即使再也没有人跳舞,即使炸弹不断落下,我一直都在演奏。

那你呢?马克斯,你的小号呢?

马克斯:我很久以前就不吹小号了。不过现在,我又想重新开始吹了,我脑子里全是新点子,我们可以组成一个乐队,我们二重奏,一定会火起来。

马克斯·康恩是船上的一名小号手,他对音乐曾经也是一度怀着真挚热爱和满腔热情的。

最初来到船上应聘时,被告知他想要的岗位并不缺人,马克斯当即拿出他的“康恩牌”小号,吹奏了一首曲子,纯熟的演奏技巧加上激越昂扬的曲风,征服了船上的旅客和主考官,他顺利成为了船上的一名小号手。

三天后的一个海上暴风之夜,1900用音乐“治愈”了马克斯的晕船症,两人成了好朋友。

然而对于马克斯而言,对音乐的热爱终究抵不过常年在船上生活的枯燥乏味,以及繁华大都市的吸引,在多次劝导1900去陆地上追寻更多的荣誉和财富无果后,他一个人下船,奔向他心里更大更广阔的空间。


豆瓣9.3《海上钢琴师》:我们和1900之间,隔着一条舷梯


多年后,马克斯到一家乐器店想要卖掉自己的小号,拿了钱后又有些不舍,向店主要求用自己的小号最后再演奏一次。

由此可见,他下船后的生活并没有如当初所想的那么美好如意,若非生活窘困,又怎么会拿心爱之物去换取那几十美元,若非心头所爱,又怎么会在卖掉之后,踌躇着不肯离去,最终不顾有失体面也要向老板开口,讲出再演奏一次的请求。

在理想和现实两厢冲突下,人们往往会选择现实,这是人之本性,生存困境之下,要拿什么去坚持理想,保持热爱?

如果说马克斯当初上船,算是选择了理想,那么他的下船,其实是奔向了现实,卖小号是向现实低头的举动,而不舍又是对理想的放不下。

每一样都不想放下,其实又每一样都没能顾得上,顾此失彼,“顾”了就不觉得珍贵,“失”了又觉得可惜。


豆瓣9.3《海上钢琴师》:我们和1900之间,隔着一条舷梯


影片以小号手马克斯的视角讲述1900的故事,别具深意。

马克斯像极了我们自己和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不屑于自己的现在,却为了凭空想象出的未来而热血沸腾的人,也是在“上帝的那架无法弹奏的钢琴前,坐错了凳子的人。”

当被尘世的浮光掠影迷花了眼睛,被无穷无尽的欲望占满了心灵,我们总是想要的太多,以至于忘记了对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

而1900真正高明于每一个人的,并不单单是他的音乐才华,更是在名利荣光他都唾手可得的情况下,却比任何人都更加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对于自己最重要的,和什么才是自己最想要的。

在他看来,只有琴键是有限的,人才是无限的,无限的人在有限的琴键上演奏出来音乐的美好体验,才是无限的

不错,只要他肯迈下那条舷梯,等待他的是更大的名利,更多的掌声,和更漂亮的女人。

得不到的人永远趋之若鹜,但得到了又怎么样呢?想要的再多,心中总有一个无可替代的“唯一”,丢了这份“唯一”,得到的再多,也会在短暂的欢愉过后,陷入更大更深的落寞。

从始至终,1900想要的只有音乐,他在音乐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

而马克斯,他既想要坚持对音乐的热爱,更想要尘世的繁华无限,就如同我们,屡屡在梦想与现实之间举棋不定,徘徊又徘徊,每一样都想要,却注定每一样都拿不到。

欲念起时,烦恼便生了,有了烦恼,就会挤占了快乐的空间。只有在有限的欲望里,得到的快乐才是无限的。


豆瓣9.3《海上钢琴师》:我们和1900之间,隔着一条舷梯


04

我们和1900之间,除了音乐天赋,还隔着一条舷梯

1900最终没有下船,因为他不愿意费尽心力在无边无际、看不到尽头的城市里,为自己选一块土地,在无数条街道中选出一条路,在数不尽的漂亮女人中选一个更漂亮的,在高楼林立中选一座房子,在生命终结时,选一种死亡方式。

船上就是独属于他自己的全部风景,音乐给了他一切可能,世界再怎么芬芳多彩,在他眼里,也不过是“经过他的身旁”。

他最终选择在炸弹的烟雾弥漫中,与航船一起沉入海底。

当“弗吉尼亚号”这个承载的着他与音乐相逢相守的载体,因失去了生命力而即将倾覆于海底的时候,他的生命也随之一起燃尽了热情。

他因为音乐而生存,也因音乐而死消亡,他为喜欢的事而活,也为喜欢的事选择“让生命离开自己”。

1900对待生命的态度是勇敢热烈的,他活着的方式却是恬淡与安然的。因而他成为了每个观影人心中的传奇。


豆瓣9.3《海上钢琴师》:我们和1900之间,隔着一条舷梯


我们都沉沦在尘世最深的欲望之中,却寻寻觅觅渴望遇见最初自己,于是每每做着最徒劳的挣扎,得到的却是令自己最不满意的结果。

我们和1900之间,隔着的不仅仅是他惊人的音乐天赋,还有那条船上通往陆地的舷梯。它承载着的,是人性的明净淡泊淡与欲望欲念之间的徘徊和拉扯,我们因为太急着奔赴所谓的未来,总是迫不及待又毫不在意地把那条舷梯踏在脚下,却忘记了自己当初为什么出发。


文|叶子

图|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