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在宫廷:“以和为贵”的唐代茶文化与大乐至简的“十二和乐”

在我国历史上,历代朝堂一直奉行封建统治,等级制度森严,在文化上也表现出明显的等级分化现象。基于中国九五之尊的传统思想,形成了能够代表中国特色的宫廷文化,宫廷文化历经各朝积淀,其中以唐代宫廷文化发展最为鼎盛。

而茶叶作为我国历史文化上的另一典型产物,其蕴含的茶道文化也是相当深远和悠久的。而关于宫廷雅乐的发展可谓是波澜壮阔,以唐朝宫廷雅乐为例,唐代茶道的“和”文化在唐朝宫廷雅乐的体现,就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茶道在宫廷:“以和为贵”的唐代茶文化与大乐至简的“十二和乐”

中国传统文化之茶道文化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较为繁荣昌盛的时代,政治清明、经济发展飞速,形成了“开元盛世”的繁盛景象。同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着唐朝艺术文化发展到鼎盛时期,尤其唐代宫廷雅乐最为著名的唐朝宫廷文化的精华之所在,当时人称之为“十二和乐”。

茶道文化的演变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历经上下五千年的锤炼,最终形成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享誉中外的中华文化。简要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道、佛等多家思想为指导发展而成,其点睛之笔就在于中医文化和茶道文化,而我国茶道文化也是经历了一番演变和发展后形成的-在茶叶被发现的最初阶段,茶叶通常被用做医药和食品-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茶叶逐渐以饮品的身份出现在大众视野中,茶叶的喝法也实现了由煎茶、点茶到今天的泡茶的转变-喝茶这件事也不单单是人们日常的饮食习惯,而是被赋予了特殊的哲学意义,也就是今天所谓的茶道文化,我国的茶道文化在哲学思想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茶道在宫廷:“以和为贵”的唐代茶文化与大乐至简的“十二和乐”

唐朝茶道思想的形成及内涵

唐朝时期的茶道思想可以归纳为三大派系-修行派茶道主张以饮茶提高个人修为,品茗深思、参悟茶道,从身体到思想上真正实现了与茶的接触和融合,并最终升华到情感层次,追求“静”“和”及“包容”思想,表达出厌世、归隐的生活态度;茶艺派强调泡茶、倒茶、饮茶各个环节中技艺的重要性,从中映射出人文素养,体现了人们控制未知世界和事理的能力;风雅派茶道主要追求茶道中的艺术美,把饮茶作为一种艺术生活用于享受,掀起清新文艺之风-唐代经济繁荣昌盛,贸易活动络绎不绝,推动了茶业的迅猛发展。

但是,较为可惜的是,我国唐朝时期并未形成系统成熟的茶道思想-唐朝的茶道思想大致概括为“精”“净”“清”“简”四个字。“精”说的是茶的精致,唐朝人饮茶,从茶树的种植,茶叶的采摘、加工,茶水的煎泡以及茶具的选取,都要求达到极致,由此可见,唐朝人对饮茶的高度重视。

“净”意指干净、洁净,唐朝人十分重视茶的洁净,茶味要洁净,保持茶叶本身所具有的醇香,力求茶水清香绕鼻,回味无穷;再者,茶具也要保持洁净,唐朝人饮茶前都要进行洗茶具这一工序,确保茶之艺术不被破坏;最后,“净”字升华到茶性方面-在唐朝,茶是风雅高洁的代表,神圣而不可侵犯-茶道之“清”寓意茶之清香、茶境之清静、茶事之清雅、茶水之清爽。

茶道在宫廷:“以和为贵”的唐代茶文化与大乐至简的“十二和乐”

因茶之清,茶叶也成为历代文人骚客表以明志的象征物;茶水香远益清、茶香四溢,不似其他饮品般味道浓烈,其沉稳不张扬、不急不躁的个性,深得大家的喜爱,赋予其精简、淳朴的象征意义。

唐朝茶道文化之“和”

文化中国人历来追求“以和为贵”的思想境界,在历史文化的建设上也以此为原则,中国茶道文化的核心精神就是“和”,“和”文化在唐朝茶道文化中也最为典型。

首先,唐朝人喝茶,大家席地而坐,围坐一团,执茶掌杯,推心置腹,谈天说地,可以将世间琐事、长幼尊卑等都抛之云霄,大家以平等和谐的身份对立而坐,气氛和谐融洽,一团和气,有助于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此为唐朝茶道文化之一“和,唐朝人饮茶要静,喝茶人心无杂念,闭目深思,饱受茶香之熏陶,心静如水,真真正正实现心境与茶水的融合,全身心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体会自然环境的美妙,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此唐朝茶道文化之二”和,古人品茗,借以探索人生的哲学,茶水清静淡雅、囊括万物的特性,启发人性中淡泊名利、学会包容的心态,即“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此则为唐朝茶道文化第三“和,随着历史的推移,唐朝茶道的”和“文化也不断被弘扬和继承下来-到如今,”和“文化已经成为茶道精神的象征文化,成为各行各业争相实现的终极目标。

茶道在宫廷:“以和为贵”的唐代茶文化与大乐至简的“十二和乐”

唐代宫廷文化的典型代表一宫廷雅乐

宫廷雅乐的起源

宫廷雅乐可以说是历史上音乐领域中规模最庞大、布置最华美、也最具代表性的乐种之一-宫廷雅乐最先起源于西周时期确立的礼乐制度。自西周礼乐制度创立以来,音乐也被用作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宫廷雅乐是礼乐制度演化的新产物,主要是指各朝代在祭祀或重要国事举行时演奏的乐曲,宫廷雅乐端庄肃穆,是皇权尊贵的象征,且管理十分严苛。由于隋唐时期经济贸易的繁荣发展,为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创造了条件,因此,这一时期的宫廷音乐发展至其鼎盛时期,虽然宫廷雅乐制度,直至明清末期才得以废除-不过其形成的雅乐文化却一直流传至今,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

唐代宫廷雅乐的特殊性

唐朝的宫廷音乐分为雅乐和燕乐两种,前者是在祭祀及国典时演奏的音乐,较为正式严肃,后者才被皇族贵亲用于饮酒作乐,形式和花样更为丰富多彩,风格也更加自由洒脱-上文中提到的唐代宫廷雅乐发展到鼎盛时期的说法并不十分精确,确切地说,唐朝时期宫廷音乐的发展重心集中于燕乐,宫廷雅乐大致是从隋朝沿袭下来,稍加创新改造而成,并未重新建立唐朝自身的宫廷雅乐制度,但是为彰显帝王尊贵之意,唐朝时期对宫廷雅乐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宫廷雅乐也算是在隋朝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开启盛世之势。不同于隋朝时期的宫廷雅乐,唐朝对其宫廷雅乐的范围实施了扩展延伸,融入了唐朝自身的民族、文化及政治特色,后世称为大唐雅乐,另外,唐朝宫廷雅乐还把”文舞“、军中”武舞“等都囊括其中,开启了宫廷雅乐的新时代。

茶道在宫廷:“以和为贵”的唐代茶文化与大乐至简的“十二和乐”

唐代宫廷雅乐地位十分尊贵,祭祖时演奏雅乐,不仅要求朝臣们躬身行礼,就连位高权重的皇帝也要起身行礼,雅乐的风格成熟稳重,如果把唐朝的燕乐比作天真恣意的顽童,那雅乐就可以称得上是历经沧桑、处事不惊的老人了。不过,可惜的是,尽管唐代的宫廷雅乐发展到其最璀璨绚丽的时期,但是终将难逃昙花一现的厄运,宫廷雅乐自唐朝达鼎盛之势后,从此走向下坡,其在传统音乐文化的领域中的主导地位逐渐被俗乐所替代。

唐代宫廷雅乐建设

我国唐代没有重新设立宫廷雅乐制度,只是在原有隋朝宫廷雅乐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改造,不过,唐朝为完善宫廷雅乐制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即设立了专门的宫廷雅乐管理机构一唐代太常寺,作为唐朝宫廷雅乐的专管部门-太常寺内部又下设有太乐署、鼓吹署等机构,前者主要负责祭祀及国典时的雅乐表演、训练表演人员、研究谱写新乐谱,掌管有关宫廷雅乐的方方面面;鼓吹署的掌管范围主要集中于鼓吹乐曲,机构之中层层分级,部门之间各司其职,共同促进唐代宫廷雅乐的稳步发展。

茶道在宫廷:“以和为贵”的唐代茶文化与大乐至简的“十二和乐”

茶道文化在唐朝宫廷雅乐中的体现

茶道思想中的“和”文化在唐代宫廷雅乐的创作和建设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重要实例证明就是唐朝着名的“十二和乐,十二和乐是唐朝宫廷雅乐的典型佳作,其中包含有三十多种音色、音质、音性相通的乐曲,各曲调共同演奏,烘托出庄重高雅的氛围,十二和乐音调和谐、旋律平稳、高贵典雅,极富有皇室宗族显贵的地位象征意义。

“茶道”的思想在唐朝宫廷雅乐上的实例分析

至于茶道思想”和“文化在唐朝宫廷雅乐中的体现,自然不言而喻,从“十二和乐”这个称呼来看,就能略表一二,十二和乐的宗旨是追求乐曲与自然的结合,正如《礼记》中所记载的大乐与天地同和,既要求诸多乐器之间的磨合兼容,也需要雅乐演奏者的相互配合,更追求十二和乐曲调与天地自然的和谐共存。从唐朝宫廷雅乐的演奏风格和创作理念可知,唐朝君主想要一统天下,天地同和的决心和志向。

茶道在宫廷:“以和为贵”的唐代茶文化与大乐至简的“十二和乐”

茶道文化在唐朝宫廷雅乐乐器中的实例分析

如茶文化一般,除了歌颂茶水自身清静淡香的特性之外,还囊括有令人眼花缭乱、拍手叫绝的茶艺工具和文化,唐朝宫廷雅乐也是如此,一方面追求宫廷雅乐自身的完美,另外还需对雅乐的演奏乐器进行严格的挑选和审查-唐朝时期宫廷雅乐的乐器制作精美,工序复杂,不仅是乐器中的极品,拿来与那些精美的工艺品相媲美也是毫不逊色的,唐代宫廷雅乐对演奏乐器的重视,可谓是将茶道文化中的“精”思想发挥的淋漓尽致;另外,乐器流线型的设计,就不显其突兀,还有圆滑兼容之意,足以见唐朝人们对“和”思想的推崇。

结论

从中国传统茶道文化出发,以唐朝为例、层层剖析,深入研究其茶道思想及内涵,然后转入研究唐朝的礼乐制度,以宫廷雅乐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两者进行对比,探寻中国茶道文化与唐朝宫廷雅乐的内在联系,以茶道“和”文化为代表,浅要谈论了茶道“和”文化在唐代宫廷雅乐中的体现和应用,逐步探索多元文化的融合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