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中西方星空对比

提到西方的十二星座,大多数人都可以清楚无误的列出;但是说起中国的二十八宿,却鲜少有人具体了解;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差距?

仰望星空——中西方星空对比

就时间而言,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出土了一份17000年前绘制关于金牛座的壁画,早在4000多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时期,西方人就已经编制出了历史上的第一份星座表,此后不断完善,并经由希腊人之手在公元2世纪组成希腊神话中的48个星座,但是希腊人的星座局限于北方天空和赤道南北,相对于1928年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确立国际通用的88个星座几乎少了一半,而这少出的一半几乎全部为南方天空诸星座,直到16世纪,欧洲的探险家们,才将南方星空的信息带回欧洲;相对而言,中国的星官体系大约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比较系统完善,在受到道家“天人合一”影响的中国星占家们看来,天空中的星星也是和人间一样有着尊卑之分,他们从占卜预言的角度出发,设立不同的恒星组合,并称之为“星官”,其中比较著名“星官”当属北斗七星中的“文曲星”与“武曲星”。

仰望星空——中西方星空对比

国际通用星座图之北天星图

仰望星空——中西方星空对比

国际通用星图之南天星图

在中国古代,最高的统治者称自己为天子,而第一个大一统帝王嬴政统一后,雕制的传国玉玺正面也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可见,在中国古人看来,“天”主宰一切,即:顺天者昌,逆天者亡;然而上天又有好生之德,因此国乱民祸之前,“天”又会提前发出预警;这就是古人认为的:天垂象,见吉凶。中国历代王朝都设有专门的星占机构,他们的任务就是“序二十八宿,步五星日月,以纪吉凶之象,圣王所以参政也”;所以中国古代的星官和普通人没有关系,也从不会关心普通人;而西方的星座,更多具体的表现在对于个人命运的预见,如黄道十二宫就被赋予了对于个体的特殊的象征意义。

回溯历史的长河,我们会发现,最初的古人,不论东西方,都不约而同的将星点连缀成图案,但是随着历史的推进东西方文明在星空的划分和命名上显示出了强烈的文化反差;两汉已降,中国的星占家们几乎完全从实用的角度出发设立星官,而西方的观星者们则一直用他们的想象力描绘着天穹上的图案,即使到了今天,西方的星座骨架仍旧是象形的,而中国的星官则与星星连成的图案基本没有联系,星官的名称决定他们星占的含义。也正是这一文化差异,将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愈渐脱落到落后于世界的水平;因为中国的星官有固定的连线,虽然不同的时期会有一定的变化,但是一旦确定下来就不得随意更改;因此一旦确定并形成体系后就会趋于僵化,既然有用的占卜星官已经确定,那么没有被纳入体系的恒星自然就是无用之星,这样的僵局直到明清时期涌入的西方先进天文知识的压迫,才不得不做出改变。

仰望星空——中西方星空对比

北宋苏颂《新仪象法要》南方星官

仰望星空——中西方星空对比

北宋苏颂《新仪象法要》北方星官

附:

东方七宿(苍龙):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七宿(玄武):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七宿(白虎):奎、娄、胃、卯、毕、觜、参;

南方七宿(朱雀):井、鬼、柳、星、张、翼、轸。

仰望星空——中西方星空对比

四大神兽位置分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