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華新韻可以寫律詩,填詞嗎?為什麼?

姜除寒


既然是寫律詩,建議還是要嚴格遵守格律詩的規則,用平水韻;如果使用新韻,則就失去了律詩本來的味道和內質。

律詩和詞都屬於格律詩的範疇,所以必須要依照格律填詞,否則何言格律呢?

但在寫詩填詞的過程中,我們要知道格律詩的規則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及時是押韻,也有“例不十、法不立”的說法,唐詩宋詞中不合格律的詩詞比比皆是。

對於一首詩來言,內容和表達的立意才是關鍵,沒有好的文筆,再符合平仄、韻律也不能讓人稱頌和流傳,反之,好的內容即使不符合平仄也會打動人心。

超越平仄的是音律,超越音律的是內容,超越內容的是精神!

江上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這種詩的平仄和押韻都沒有問題,但何若“未若柳絮因風起”?寫詩的時候,要從立意下手,再去探究格律,否則就是一首格律打油詩。如果立意高遠,詩意動人,及時不合格律,別人也會從古詩中判別。

而且《平水韻》相比較《中華新韻》來言,並沒有複雜多少,除去入聲字的,其他和新韻也大同小異。而詩詞古代常用的入聲字,也就400個。把這些字打印出來,連背都不用背,瀏覽幾遍就能記住大概。真到使用的時候,查下韻書就可以了。

唐詩宋詞經過千年的流傳,已成為華夏文明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寶石,如果強行去把這顆寶石打磨,那寶石的光澤還會像以前一樣嗎?


雲隱


中華新韻是一個過渡,也可以說是“試水”。現在國家推行的是“中華通韻”。是由教育部牽頭立項,責成中華詩詞學會和北京的一些大學的學者、專家們研究通過的。中華通韻,就是要用於規範詩詞、戲曲等韻文創作,作為依據的。

韻書的制定歷來是國家行為!每個朝代的統治者,在社會進入穩定發展的時侯,都會根據時代語言的變化修訂韻書。那個用了很久的“平水韻”就是“禮部刊行…”如果是平水那個劉淵獨出心裁,他得讓人罵死!

由於,有不少人都用慣了“平水韻”,而詩詞的創作在目前又是民間行為,沒有列入教學。故此國家對新韻沒有硬性推廣,而是採用了“倡今知古、雙軌並行”的方式。但國家的用意是明確的!就是:大力提倡在詩詞、韻文創作時使用今韻(倡今)。而對舊韻有所瞭解即可(知古)。

教育部受國家委託牽頭立項,也說明今韻的重要性,今後如有必要,可能隨時會列入教學大綱。

語言是時刻變化的。音韻也必須隨著語言的變化而改變!這是歷史規律,任何人也阻擋不了!創作詩詞使用今韻,是明智之舉!



橡木桶61955766


問題:用中華新韻可以寫律詩,填詞嗎?為什麼?


前言

當然是可以的,現在中華詩詞學會已經在推行這個工作。很多學詩詞的朋友也是從新韻開始入門,規避了古韻押韻、入聲與今天生活語言不同的問題。

目前都很認可雙軌並行的方式,很多人作詩無非是抒發自己的性情,並不太想深入研究。所以,用什麼韻,都是看每個人不同的認識和選擇。

一、民國版《中華新韻》的三位主編

中華新韻在民國時期就已經有了,由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編寫,公佈於民國三十年十月,也就是1941年。書中介紹到:

查 審音正韻,代有官書,成文聲歌,取資統一。民元以來,未遑制定........本部特於民國廿九年七月廿六日召集“國語推行委員會”全體會議,議決推定黎錦熙、盧前、魏建功三委員準照國音編訂......

何為”代有官書“?據查隋朝開國20年,唐朝開國59年 年,宋朝開國77年,元朝開國53年,明朝開國8年,清朝開國75年,每個朝代都有自己本朝的韻書。不過這以前的韻書,大多是是《切韻》《唐韻》《平水韻》一脈傳承而來(元朝中原音韻不同)。 和《中華新韻》的現代拼音法有很大的不同。

《中華新韻》的編撰也並非空穴來風,三位主編黎錦熙、盧前、魏建功當時音韻學方面的傳統文化大師。

黎錦熙在1914年曾經擔任任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歷史教員。學生中包括誰大家應該能猜到。 1923年,兼任北京大學、燕京大學、北京女子師範大學等校的國文系教授.1949年,北京剛剛解放,黎錦熙就被主席指定和吳玉章、成仿吾、郭沫若、馬敘倫、范文瀾、沈雁冰7人組成“中國文字改革協會”(即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的前身)。

盧前,1922年,17歲的盧前為東南大學錄取, 他與唐圭璋、王駕吾三人是吳梅最得意的門生。可惜1951年就因病去世了。吳梅曾說:“餘及門中,唐生圭璋之詞,盧生冀野之曲,王生駕吾之文,皆可傳世行後,得此亦足自豪矣。“

魏建功,在三十年代發表了一系列研究中古韻書的論文。如《陸法言切韻以前的幾種韻書》、《唐宋兩系韻書體制之演變》等, 建國後,魏建功主持編纂了 《新華字典》。

書的扉頁有”吳敬恆題“字樣,吳敬恆應該是吳稚暉。 1919年起,吳稚暉開始主持國語統一籌備會(即後來的國語推行委會),他畢生致力於國音統一工作上,奠 定了民國時期推“語同音”的基礎。1953年在臺灣去世。

二、十八韻部

民國版《中華新韻》分了十八的韻部,書中介紹到:

中華新韻,分部十八,各別四聲,斟酌古今,權衡文質....

十八部有包括:

1.麻部、2.波部、3•歌部、4.皆部、5.支部、6.兒部、7•齊部、8•微部、9.開部、10.模部、11.魚部、12•侯部、13.豪部、14.寒部、15.痕部、16.唐部、17.庚部、18.東部。

三、2005年版《中華新韻》與《中華通韻》

中華詩詞學會在200年編撰了新的《中華新韻》,分十四個韻部,

一麻、二波、三皆、四開、五微、六豪、七尤、八寒、九文、十唐、十一庚、十二齊、十三支、十四姑。

2018年,受教育部委託,中華詩詞學會又制定了《中華通韻》 ,確定了《中華通韻》16韻方案:

一啊:a ia ua、二喔:o,uo、三鵝:e,ie,üe、四衣:i,-i、五烏:u、六迂:ü
七哀:ai,uai、八欸:ei,ui (uei)、九熬:ao,iao、十歐:ou,iu、十一安:an,ian,uan,üan、十二恩:en,in,un,ün、十三昂:ang,iang,uang、十四英:eng,ing,ueng、十五雍:ong,iong、十六兒(零韻母)er。

其實自民國的新韻出現以後,出現過很多版本的新韻,都沒有引起太大的波瀾。老街也寫過新韻詩,至於新韻的韻部從來沒有特意去學習過。只是用普通話押韻即可,不用查韻書,相對簡單多了。

但是從元朝開始,一直到清朝、民國、新中國,平水韻一直在詩人手裡薪火相傳,說明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太強。

結束語

古韻苦於背誦太難,連古人都常犯落韻的毛病,何況現代人呢。所以新韻受到很多人的歡迎。

老街一開始作詩,也是用新韻開始入門的。後來我發現欣賞古詩詞必須要懂古韻,加上自己作詩也喜歡有古意, 所以後來就堅持不用新韻作詩了。

至於詩友們用什麼韻,完全是自己的喜好 。

至今自己作詩仍然需要經常檢查韻表,雖然麻煩些,不過也早就習慣了。因為習慣與古韻,所以欣賞詩詞的時候, 反而簡單了很多。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怎麼不可以?主要是詩能達意。請看老夫所寫,

排律:桃花。

楚郡芸生冠鬧春,

荊江肺染病傷人。

衩裙路阻窗隔眼,

武警關封口息津。

半夏茯苓清肺雪,

黃芪敗醬洗灰塵。

齷齪萬起白宮事,

鬼孽一沾朗普身。

敵視中華呑惡果,

昏招美利獲仇名。

乾坤朗朗人花動,

社稷清清肺炎平!

注:詩中草藥可治肺炎。冠毒來源現已指向米國。




老張335536


《中華新韻》以今人之語,發當代之聲,是新生代詩詞愛好者的最佳選擇。

我收藏有從古至今的七八本各種韻書,也就是為了做工具書使用而已。閱讀古詩時若發現不押韻,就知道多半是碰上入聲字了,便去查閱韻書,使閱讀障礙迎刃而解。

懂《平水韻》者,並非就是具備了啥“深厚功力”,主要是背功好,且經常用而巳。所以我曾問用《平水韻》寫作的中青年詩人:你們可是個個記憶超群,能熟記《平水韻》中600多個常用入聲字?

偶爾寫詩的愛好者,甚至可用《新華詞典》代替《中華新韻》,以普通話讀音為標準創作詩詞即可。入門升級後若有興趣發展,再考慮配置韻書。

我在《悟空問答》發表的詩詞,都是採用《中華新韻》,在大眾平臺也無須標籤,因為人人都能看懂(我曾寫平水韻詩詞給人看,用了入聲字後,被指詩不押韻)。再次建議《平水韻》作品若在頭條發表,最好標籤註明,不然會造成廣大讀者的閱讀障礙。新韻則不必,沒有半點平仄音韻上的閱讀障礙。

《魚樂》

玲瓏山水美江湖,富貴龍宮養水族。

銀寶黃金沉底臥,紫霞紅日躍空浮。

龍晴人眼痴情滿,水草苔石醉意足。

魚樂誰說人不解,靈犀一點是通途。

.



默金cc


可以是可以就是太囉嗦了。毛主席詩詞用的是“十三轍韻”即“巧佳人扭捏出牆來東西南北坐”,每字一韻只有13個,簡單多了。我們也可以用,且學寫舊體詩詞,必學毛主席詩詞。



用戶58435540336陽城


用中華新韻,是可以寫律詩和填詞的。

首先,律詩和詞都是近體詩詞中的一種體裁。最大的特點就是有平仄要求。這一點,有別於古體詩。

其次,字的平仄,和發音有關係。中華新韻,是按照現代漢語的發音習慣,今四聲辨別平仄。最大的特點是沒有了入聲字。新聲古聲,只是語言體系不同而已。

第三,格律要求,是固定的框架。無論是用古聲還是今聲,框架都是固定不變的,也就是格律要求是不變的。

第四,是一些人擔心押入聲韻的詞牌怎麼處理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古人已經給出了答案了。學習詩詞的人都知道,入聲字在古漢語中屬於仄聲字。而定詞譜的時候,往往是按照平仄的相間規律定的。也就是說,古人是把入聲字當仄聲來定的詞譜。在一些押入聲韻的詞牌中,古人就有很多押仄聲韻的例子。因此,用仄聲韻替代入聲韻即可解決。

第五,詩詞的好壞,和用新韻還是舊韻沒有任何關係。

總之,用中華新韻寫詩詞,是完全可以的。無論是律詩,絕句,還是詞,都是可以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目前詩詞界有大量的人在用新韻創作。已足以證明,中華新韻是可以用來寫詩詞的。

附錄:

中華新韻(十四韻)

一、麻 a,ia,ua

二、波 o,e,uo

三、皆 ie,üe

四、開 ai,uai

五、微 ei,ui (uei)

六、豪 ao,iao

七、尤 ou,iu (iou)

八、寒 an,ian,uan,üan

九、文 en,in(ien),un(uen),ün

十、唐 ang,iang,uang

十一、庚 eng,ing(ieng),ong(ueng),iong

十二、齊 i,er,ü

十三、支 (-i) (★)零韻母

十四、姑u



千家詩詞


當然可以!填詞一般用詞林正韻。共十九部。寫律詩一般用平水韻。這都是唐人沿用至今。由於幾千年的語音變化,有些韻部在今天已經不那麼一致。所以:

我建議,功力深厚者可以用平水韻或詞林正韻,也可以用中華新韻。

但儘量注意韻母一致。中華新韻比較寬泛。同一韻部有些還是讀起來不押韻。詩詞最起碼的要求是壓韻吧。如果不押韻,能叫詩或詞嗎?

例如,中華新韻十一庚,庚字與風字同一韻部,但是讀起來就不壓韻。這樣情況應儘量避免!

詩詞界的大佬們,您們說呢?

歡迎關注和指正![玫瑰][玫瑰][玫瑰]

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風塵客123


當然可以。中華新韻是中華詩詞學會為促進聲韻改革和推行新聲韻,組織學者、專家編出新韻書。《中華詩詞》編輯部組織力量,對去年公佈的兩種簡表以及詩詞界傳用的幾種簡表,進行了分析、研究、比較和歸納,徵求了一些詩詞作者的意見,經過集體討論,整理出了《中華新韻(十四韻)簡表》(以下簡稱《簡表》)。他的韻部是根據普通話、同身同韻為依據,平仄原則是根據只分平仄,不辨入聲、多音字音隨義定,韻依音歸為依據編撰的。與舊韻書關係為倡今知古,雙軌並行;今不妨古,寬不礙嚴的原則。因為普通話為現今的主要語言,普通話沒有仄音,為了更好的發揚中國文化,制訂了新韻。如果要想更瞭解古詩詞,平水韻也是較好的選擇。



五一和五一家的神獸


應該是不可以的,律詩和填詞應儘量用平水韻。

“平水韻”是由其刊行者劉淵原籍為江北平水(今山西臨汾)而得名。 平水韻依據唐人用韻情況,把漢字劃分成106個韻部(其書今佚),是更早的206韻的《廣韻》的一種略本。每個韻部包含若干字,作律絕詩用韻,其韻腳的字必須出自同一韻部,不能出韻、錯用。 清代康熙年間,後人所編的《佩文韻府》把《平水韻》併為106個韻部,這就是廣為流傳的平水韻。

而中華新韻是以普通話為讀音的依據,以《新華字典》的注音為讀音的依據。將漢語拼音的35個韻母,劃分為14個韻部:麻波皆開微豪尤,寒文唐庚支齊姑。

為什麼說寫律詩填詞不可用中華新韻呢,因為韻部和平仄的規範是唐宋以來詩詞形成的一種約定俗成,在唐宋時期漢語的發音和現代普通話是有很大區別的,多數字和現在比同字不同音,而且在普通話裡面更是去掉了入聲字,變成只有四聲,即陰平、陽平、上、去四聲,唐宋時期漢字發音有陰平、陽平、上、去、入五種聲調,如果用中華新韻來創作律詩、填詞,將會缺少古味,變得不倫不類,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就是用清朝的劍斬明朝的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