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后原单位决定降薪,你会辞职吗?

海无名


看情况而定吧,现在特殊时期我们应该特殊对待吧,毕竟有一份好的工作不容易,再就业的话也会有风险!



我想变成云随风飘扬


【星雨观点】跟谁过不去,也不要跟钱过不去。因为没钱的曰子实在是不好受。

由于疫情,我们公司还没复工,但每天会安排一个人去值班。昨天正好是我值班,上班途中正好遇到了一个过去的同事。小伙子大学毕业后来我们公司工作,两年前跳蹧到市内一家规模较大的民企。正好路上遇到,虽是非常时期,但还是聊了一会。

他跟我讲了他的遭遇,应该与你提出的问题非常相似。去年底,他所在的公司因为效益不好,决定对企业的行政人员降薪。被降薪的人员虽然心存不满,但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也就忍了。可是小伙子年轻气盛,直接提出了辞职。本来想年后再去找一份工作,没有想到遇上了这场疫情。现在是没有了工资收入,天天在家干着急也没办法。

客观看待企业降薪。

记得过去有一个比喻,形象地把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比喻成“锅”和“碗”的关系,意思是锅里有,碗里才会有。就是说企业效益增加了,员工的收入才会有增加。

这次疫情对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很多企业至今没有复工。即使将来复工了,也会面临着缺资金、缺原材料、缺产品市场等问题。企业要想在短时间内摆脱困境、恢复正常发展,估计具有一定的难度,也需要一个过程。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宣布降薪,我认为对企业的这一行为可以理解。

企业面临困境,需要员工同舟共济。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是波浪式的。有顺境,也有逆境。

企业在发展顺风顺水的时候,增长快效益好,员工收入有提高,这种情况下员工自然高兴。但当企业出现了困难,生产经营停滞,经济效益滑坡的时候,提出给员工降薪,大多数员工都会很难接受和理解。这实际上就是常见的只能同甘不能共苦。

企业和员工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在企业出现困难的时候,员工应该多理解企业和老板的难处,积极为企业的发展出力,与企业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是接受还是直接走人?还是要取决于自身的态度和实力。

面对降薪,是接受还是直接走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你愿不愿意与企业共渡难关?如果愿意就接受,反之则走人。

一般来说,在以下几种情况下,都是会选择接受降薪而留下来继续工作,与企业共渡难关。

  • 在企业已经工作多年,有了较深的感情;
  • 感到这个企业工作的环境很好,对自己的现状也比较满意;
  • 认为企业虽然目前遇到了困难,但发展前景看好;
  • 自己觉得有个工作不容易,现在重新择业也很难,不想再折腾;
  • 自身条件一般,估计离开了也不会找到象现在的工作。

以上的这几种情况,应该都是会留下来继续工作。

2、如果自身不具备一定的实力,选择走人易,再想就业难。

可以预见,今年的疫情,必然会给就业带来较大的影响。

许多业内人士预测,复工后仍然会有一部分企业开工不足。

企业开工不足,必然会减少用工需求,客观上使求职增加了难度。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不是属于紧缺的专业人才,或者高技能的专业人员,或者熟练工人,估计会面临择业的困难。

总结:面对企业降薪,到底应该如何选择,建议还是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冷静分析利弊得失,慎重地做出选择。


星雨如风


我是小丸子,如果是我的话遇到复工后如果企业宣布降薪是选的接受还是辞职呢,说实在我已经遇到了,我们公司宣布2月份取消全勤奖,绩效奖以及各项补贴,七算八算的2月份就是少拿2000来块,但我还是接受了,因为我觉得吧!

换位思考一下,这在特殊时期双方相互理解下吧

说实话,因为疫情的原因企业或创业人士受的伤害还是蛮大的,就拿我有个亲戚来说,年前去外地拉了整整一车的水果回来,本来准备过年赚点钱,为此还请了二个人来帮忙做事,让想不到的是因为疫情的原因,还没等过年就启动了一级响应,最后他一狠心全部捐赠出去了。

这还只是个体户,而对于企业来说更是坚难的,现已经有企业坚持不住了选择了倒闭,所以如果2月份没有上班的话,降点薪就降点吧,毕竟“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公司倒闭可以重新找工作,可以工作就有那么好找吗?答案相信大家都有了吧,所以跟公司一起挺过来,也是不错的选择。

当然我不会掏心掏肺的为公司着想,因为尊敬是相互的

老板没有意务什么都考虑到员工的感受,自然员工也没有义务跟公司共进退,人情往来是相互的,公司对员工好,员工自然就会多为公司着想了,那些整天别的什么都不干只是想着怎么压榨员工的老板,谁还会留下来共进退呢。

我举个例子:我有个学弟以前上班的公司,那老板就是属于我开你工资了,那么你什么都得听我的,还会想办法怎么扣工资,后来那工厂因为路线起火了,烧了一仓库的货,老板希望大家先不要工资免费做一个月,看没人答应又说这个月工资不发后来几个月分月返见还是没人答应,最后又说延迟一个月发,还是没人同意,最后那老板说不愿意的全部走人,我学弟他们去申请了劳动仲裁拿回了工资以及赔偿。

所以员工怎么选跟公司自身有很大的关系,人是情感动物所以你对他人好,他人自然会回报的,一个企业关心体贴员工不是只能用钱,还有其他方面来入手,我就是因为我们公司很人性化,平时对我们都不错,所以愿意接受降职,跟公司共渡难关。

最后我做个总结:主要看公司对员工怎么,在那上班是否有归属感,以及待遇怎么,如果离开这去其他地方是否能找到更好的,最重要的即使辞职了一时半会也找不到工作,还不如留下共渡这个难关,阳光总在风大后。

我是小丸子谢谢你的阅读,希望可以帮到你,认同我的就给我点个赞加个关注 吧,谢谢了。


小丸子悟职场


对于我来说是选择接受!

这个里面关系到一个个人成本问题。它的决定因素可能和自己的家庭背景,年龄层次比较有关系!

我是在一家私人企业工作了12年的一位员工。在疫情没有爆发之前,去年10月份我提出过一次离职。那个时候信心满满,认为凭着自己的能力和经验可以找到一个比现在的岗位更匹配,薪资更优厚的工作,当然情况也正如我所预料一样。工作不难找,而待遇不理想。然后结合自己的自身情况,选择在这家企业继续留了下来。

首先是个人表现的考量。那如果企业都复工后,相信每一个私企都会有这样的一个类似情况出现的可能,如果我此时选择走人,那我必将面临着求职这件事情,而在求职的慢慢过程当中,还需要了解到每一家我所申请面试的单位,它们的背景条件和当前复工时候是否也有降薪的政策存在。因此我考虑更多的是自己现在在的这家企业里面的职业位置是否能够让我有效的去规避这样的降薪风险?以及我选择留下来接受降薪能够给企业带来的今后对我个人忠诚度的评估。

其次,同样我认为降薪政策在一家企业只是短暂的。也许仅仅就是这一个月给你的薪资降薪。但可能你收获的是类似于和企业和老板一同并肩,度过一个非常时期,拿出的是你对公司所做的一些努力和贡献。

第三,拿我现在的同事来看,有很多同事,非但不是在公司出现降薪情况的时候选择走人,而是在出现疫情时,当前公司需要召回一些同事,去奔赴一线抗击疫情,他们也毅然决然的积极的响应着。

所以我想,假如说个人情况、家庭背景比较优厚;或者在年前,就已经产生过要离职的想法;再或者你已经对这家公司不存在更多的追求和梦想。那就没有必要考虑太多,毕竟"做的不开心"和"钱不到位"是不想干的两个核心条件。

但对于我们来说,这样的非常时期出现的特殊情况,我想应该是有心理准备和心理考量,能够接受的。



菜神V5


从2月3日复工起到今天也有一个月时间了。

今天刚刚得知这个月奖金减少,忙碌了一个月到手的工资不足往日的一半。刚开始我是非常气愤的,不过和几个朋友讨论了一下现在的情况,发现公司发不出工资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毕竟在疫情这个难关面前,大家也都有难处。像我们公司这样还能保证员工的工资达到基本生活支出的不多了。

同样在疫情期间,如果辞职了,在企业还没有大面积复工的情况下,工作不是那么好找的。同样在疫情的影响下,也许有许多企业被迫倒闭,那样的话将会有大批的求职人员与你共同竞争。

总的来说,今年的就业形式非常的严峻,如果辞职一定要能保证自己有条退路。单位如果能保证三个月内将薪资调整回原来的水平,我还是不建议辞职的。


夜中梦话


昨天,公司发了1月份的工资,工资到账时我就看傻眼了。为啥比年前工资还少了30%,一开始以为是我表现不好所有给我降薪了。后来一问,所有人都是如此。

原因都可想而知,受疫情影响,公司延迟复工,损失巨大。目前虽已复工,但政府要求对所有外省人员都需要单独隔离14天后才能开始上班,而公司的省外员工多达35%,这样一来,公司损失更难挽回。

隔离14天加上春节假期,相当于1个月没上班,但工资仍然需要发,对于我们接近2万人的公司而言,仅工资都是一笔不小的资金。所以若不裁员就必须降薪。

那么,面对疫情过后的降薪,大家的态度是怎样的?

80%的同事:降薪是公司的无奈之举,想让公司活下去就必须采取的方式,我接受该方式。

这也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在该情况下,未采取裁员措施就已经不错了,若此时自己选择离职,则面临更大经济压力:

跳槽:竞争更大。此时跳槽的竞争者不仅仅是其他找工作的人,还有已在该公司的人,因为很多公司会选择裁员,那么公司还会拿你和公司的人对比,择优录取。

面试期长且无经济来源。有很多人在年前就已决定年后重新找工作,而经过这波疫情之后,需要找工作的人更多,那么你面临的面试期则更长。在漫长的等待中,你需要付房租、房贷等等。

综上,80%以上的同事认为此时离职非明智之举。

20%的同事:累死累活一整年,工资不涨反降了,当然得走。

该类同事觉得在过去的一年付出很多努力,却未得到相应的结果,所以选择离职。并且,在他们看来,还有如下原因:

1.若不加薪,导致员工离职,企业损失更大。

目前的岗位可以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但有人离职,则需要企业花费更多精力与金钱来招聘,这样的损失则会更大。因此这种报复式心理离职。

2.工资突然降低,心理落差大

以往只会涨薪,就算再差也不过不涨薪而已,但这次还降了30%,实在受不了。按按降薪后的工资,每个月房贷都不够还,基本生活都已得不到保障。

而我,选择的是继续在公司。不是公司没良心,而是公司想要活下去,就必须采取一定措施,也相信疫情过去后,公司会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结果。


Judy读书


任性一定要有强悍的实力做为后盾,说走就走的都不是一般人。在这场疫情之后,很多企业估计都会选择降薪作为减耗的手段,每个人面对降薪的态度一定也不同。我觉得还是根据自己条件来选择应对方法,理智才是职场人应有的态度。

不难想像,这次全国性的防疫工作结束之后,已经有不少企业倒下了。那些生存下来的公司为了持续经营下去,有一些一定会选择开源节流,而减薪必然成为不可避免的手段之一。

作为职场人员,听到降薪肯定第一反应就是吐槽,然后要么郁闷后接受事实,要么选择打包走人。对于降薪,我觉得首先要理智对待,接受也是想通后的接受,走人必须是理智下的选择。

要从更远的眼光看降薪。

我个人也曾遇到过降薪,是在08年金融危机时。公司宣布全体下浮薪资百分之十时,大家内心开始都不爽,但基本上都默默接受了。因为公司遇到暂时的难关,只要挺过去不倒闭,以后再次腾起,大家的收入肯定也会更次涨到更高。事实也证明了这一选择是对的,没多久金融危机过去,工资不但恢复原来水准,还每年涨一次薪。

在困难面前,如果能选择与公司同舟共济,这不失为一个稳妥的选择。虽然暂时降薪,但要明白企业可以得到长期生存,以后自己也可能得到更大的收获。

不要冲动地选择走人。

没有人愿意收入走下坡路,但遇到降薪不经大脑就选择离职是种鲁莽。尤其是在整体大环境不好的状态之下,冲动性辞职是给自己的生活挖坑。

降薪固然不爽,但我们首先要明白“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的道理,既然是因为整体形势而降薪,那么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日子一定也不会好过。我们听到降薪就走人,到了外面会发现求职的机会并不多,而且也很难找到工资满意的工作。

如果没有把握可以跳槽找到更好的工作,离职只会让自己的生活突然陷入混乱。一家人的衣食住行,房贷车贷孩子教育等各种帐单只会让你后悔自己的任性。

走人一定是理智下的选择。

非常之人方能行非常之事,我很佩服那些自信勇毅的职场人士,他们敢任性地跳槽。他们的离职往往都是自己清晰规划之下的选择,所以每次都能从容淡定地让自己更上台阶。同样,面对降薪,敢立马走人必须是经过分析规划的选择才算理智。

如果自己的技术能力确实在行业或职业范围中有很强的竞争力,降薪则是对自己职场发展的阻碍。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离开公司别谋高就。这个时候,我们也没必要有心理负担,离开公司是个人的职场选择。

总之,如果是那些家中有矿,或者实力过人的朋友,公司降薪当然无需忍受,可以选择立即走人。而对于有生活压力,并且技能不够出众的大多数人来说,要么接受现实,要么骑驴找马吧。

以上为个人观点,欢迎讨论留言。我是职场本纪,笃行职场十几年,关注我分享更多职场智慧。

职场本纪


很不幸,我们公司就选择了降薪!

我们的大的方向是

1、市场人员降薪4成,后勤和技术人员降薪5成,但绝不辞退员工,虽然固定工资有违政策和人性,所以,我们做了补充方案,那就是公司迅速敲定疫情阶段可以做的业务,并已经基本确定,并形成奖金方案。

2、宣布全员远程办公,同时工作时间调整为上午10点到下午4点,另外各部门安排1人在公司值班,确保有事情能有人;

总的目标是养活自己,待疫情一过,迅速发力市场。

公司降薪也是无奈之举

降薪,绝对是不得已的举措,吃老本活不了几个月;

我们知道,无论降薪是否顺利,对公司和员工双方都是不利的;就像身上有了伤口,伤口好了,也有伤疤;

降薪,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是非常受打击的,最终影响的是公司的短期的业务开展和公司长期的品牌形象;对员工的生活影响是最直接的。

但是如果不降薪,可以预见,公司近两个月就只能吃老本,这个是公司不愿意看到的;

现在能够做的就是希望员工能力理解公司的想法,大家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公司的主管人员,没有表示异议,全票支持

各部门主管,作为参与本次举措的决策人,在接受到此命令,无论心理想的是什么,都无条件执行,因为我们不仅仅是要出方案,还要去执行方案。

我本人作为管理人员,我很清晰的知道公司的状况是什么,也非常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生活和家庭将会面临什么,家人因为疫情降薪不得不降低生活开支的画面很自然地不断地出现在眼前,想着因为疫情自己的待遇不能够满足家人的开销,心情无比激动;

可是,工作仍旧得继续,做方案,与各级主管沟通,与员工沟通公司的情况,并听取员工的想法和意见。

因为公司的态度一直是非常透明公开的,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断听取了员工的建议,总体效果还是可以的。

公司的员工,刚开始是无法接受的,沟通后表示理解

对于损害自己利益的事情,没有人会第一时间就表示理解的,更不要说同意,这个是人之常情;

当主管人员先口头通知员工的时候,员工就在工作群发起了“抗议”,希望不要降薪;随后是希望降薪幅度小些,然后是部门主管甚至提出了对自己部门减员,保留在职员工的薪资不变或者小幅度调薪,等等等;

紧接着,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与员工进行了集中和一对一的沟通,这个沟通并不是强迫员工必须理解和支持,而是听取员工的想法和意见。友好的沟通,让员工更加了解了公司的情况,也提出来很多自己的意见。

最后,全员通过

通过沟通,公司决策层采取了一部分员工的建议,比如,公司疫情期间推行的项目的进项全部采取奖金制,盈利部分公司不留取一分钱,全部给到参与项目的员工。

就这样,公司最终也达成了降薪的目的,员工也在疫情阶段保证不失业,并且有收入保证,同时,公司也能在这个阶段保存了自己的能力,以便在疫情过后第一时间搏击市场。

【总结】

人的一辈子,哪能不经历什么风险,企业也是一样的。疫情给了我们很大的打击,但是也让我们更团结。

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这个社会将会更美好!


稚始栀终


“逢言职场说”观点:每个人都非常清楚自己所就职的企业状况,不管你在企业的时间长或短,能不能与公司一起长期发展下去,其实在疫情之前就有答案了。跟对老板和找对平台非常重要,就我个人而言,不管企业是否宣布降薪,至少三年内不会离开现在任职的公司。

一、公司的老板

  • 公司的领头羊很重要,老板是一个有战略、有格局、有思想、有能力、有大爱、愿意给员工机会成长和平台、尊重员工的人非常重要。

  • 相反,如果一个公司的老大、领路人,公司里什么大小事都亲力亲为的人,一直不给小伙们成长机会的人;公司不愿意花钱花时间给员工培训,薪酬福利5年了还没变化的,一个优秀的主管3年了在公司还没有晋升……那么这样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


我们的老板是前者这样一个人,在这家公司3年了,公司从几十个人发展成300多号人,老板是一个愿意带我们成长和进步的人。

二、公司的平台

1.企业的格局

马云老师曾经说过,员工离职无非是两个原因,钱没给够,心委屈了。

  • 一家企业的格局,往往就体现在对待自己的员工的态度上。但凡优秀的企业,一定主张员工第一,满足员工的发展需求、物质需求等,再去谈企业的蓝图。

  • 当企业的普通员工都对公司寒心了、不抱期望了,那么这家公司也差不多就这样了,就算死不了,也不会活得更好。

2.企业的各类系统体系是否完善

  • A.很多企业老板不愿意花钱让员工学习,成天在公司做些落后的、低效的内部管理培训,培训也不系统,就一些简单的业务知识,还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段时间就停止了。

  • B.薪酬福利体系不完善,老板一言堂,凭感觉和亲疏定薪,几年没有调薪;社保公积金等最基本的都没有,其他员工福利更是少之又少。

  • C.内部采购系统、财务系统混乱,没有制度,一天一个变化,全部老板娘说了算等。

  • D.公司的管理制度陈旧,办公、考勤系统不会升级网络化,依旧用着最传统的手签、指纹等。

3.企业文化及氛围

  • A.企业过分强调员工的付出、奉献,经常让员工看亮剑,写观后感……团队达成业绩目标了,随便发个10几块钱的小奖杯,其他啥也没有等。这样的老板只会画饼,从来不给员工切实的奖励。企业文化标榜奋斗者、亮剑精神,却从来是空谈。

  • B.企业氛围,一天到晚职场里,老板和高管大呼小叫;职场办公司隔断多,员工却少的可怜,一片寂静,鸦雀无声,远在5米外的同事连打电话都能听的清清楚楚的职场。

  • C.搞个员工活动,基本的费用支出都愿意给。比如有大领导和4-5个员工的生日会,搞个200块钱的蛋糕、零食,生日礼物是仓库剩余小物品。

  • D.同事关系相处不易,遇到事情都互相推诿;老员工不会真心教下属和新员工等。

4.企业晋升及发展空间

  • 公司组织架构稀松,岗位和管理人员断层,及其落后的招聘系统,老板依旧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按照他的规矩来招聘。

  • 入职公司以来,就是任职主管,公司5年了的优秀人员依然是个小主管,没有发展空间,薪酬只有稀少的工龄奖每年在递增。

如果你所在职的企业是上述这样(占比30%)的建议尽快离职,跟着这样的企业耽误青春和错过最好的进步成长期。反之,则会是一个较好的发展平台,好好把握,一起跟着企业发展。

有些企业老板平时就高高在上,不珍惜自己的员工,平时就这么多的问题。在疫情期间,凭什么让自己的员工跟企业一起互相理解,合作共赢?

目前我带的企业较少的问题,每个企业都多少存在问题,但是不会都体现在员工身上,至少要有一个好老板及一个好平台。

“逢言职场说”总结:综上,疫情期间,在企业面临困境的时候,最考验一个企业、一个老板的胸怀和格局,思想与为人处世之道。每个员工心理都有一杆秤,这些评判标准不尽相同,但是最起码是企业和员工的信任与尊重是必须的。所以企业、老板的正确价值观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影响和带动企业和员工一致向前发展,没有员工第一,合作共赢格局的企业,越来越难。

题主所说的情况我相信很多朋友的内心已经有明确的答案了。

最后祝福2020年每个好企业、好老板带领员工一起共度难关,一起成长进步。


以上是我对于问题的理解,给出个人观点,希望能够为你提供参考!如果对你有帮助,欢迎关注、转发、点赞~

我是@逢言职场说,跨境电商HRM,专注职场领域,分享实战职场干货、走心成长心得、职场进阶秘籍。

逢言职场


基于目前疫情的真实情况,如果企业选择不裁员的话,降薪可能是大多数老板会选择用来渡过难关的方式。毕竟裁员虽然不用支付工资了,但需要额外支付员工的赔偿,而且最关键的是重新培养一个员工的成本也是挺大的。所以,对于企业来说,降薪是一个相对比较好的解决方式。

那么,对于员工来说,企业给我们降薪了,到底是接受还是直接走人呢?公子认为你需要考虑好以下几个因素:

一、降薪的时间跨度

对于员工来说,谁都不希望公司倒闭,毕竟重新找过一份目前来看也是比较难的。而且是谁对公司都会有一些感情,不是到迫不得已,也没多少人真的愿意走的。所以这个时候究竟走还是留的关键就在于这次降薪的时间有多长。

如果企业只是因为短期的资金链问题而选择暂时降薪,比如一个月,两个月,可能大家也能接受。按照疫情的发展趋势,估计绝大多数地区4月份能结束,到时候企业就能够恢复正常的生产,员工也就能再拿到原来一样的工资了。

反之,如果企业降薪的时间过长,或者是已经有恢复的迹象但仍没有结束降薪的动作,那么留在这样的企业就要慎重考虑了。

二、企业的发展前景

没有谁的事业是能够一帆风顺的,企业也是如此,遭遇这种情况老板其实也承担了很大的压力。作为员工,其实这个时候是去是留主要在于所处企业的发展前景如何。越是困难时期,越是体现一个人的格局和眼界的时候。

如果企业本身处于朝阳行业,未来有着好的发展的趋势,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得失,而应该留下来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基础。

三、老板值不值得跟

马云曾说过,30岁之前,跟对一个好老板,比进一家好公司更重要。

许多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大概受学校教育惯性思维影响,成天想的是“怎么学到东西”,“怎么挣更多钱”,注意力都放在“事”上面。

但事实是老板才是是塑造你职业生涯的最重要的角色。搞不好,还能成为改变你人生的那个人,就像马云之于蔡崇信。

一个好的老板对我们来说有三个好处:

1.好老板会挑战你的极限,他们会帮助你勇敢地踏出舒适区,每当你完成一个他们交代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你的能力边界也就被扩大了。

2.好老板会发掘你的优势,他们知人善用,懂得用人唯才,这会大大帮助你塑造核心竞争力。

3.好老板训练你的“老板思维”,他会手把手教你看待一个问题如何从老板的角度出发,这会非常有利于我们开阔眼界和格局。

总而言之,好的老板就像是你的人生导师和贵人,这样的人值得你去追随,所以一时的困难我们也应该去共同承担克服才对。

当然,究竟是去是留,还有很多参考的因素,比如企业提出降薪后是否有后续的补偿措施,或者跟你自己的职业规划充不冲突等等。这个就需要员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进一步判断了。

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欢迎关注@焱公子,十年500强,专注写职场,每天与你分享职场干货与成长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