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树》,失衡OR成长,需要父母的智慧

读着《爱心树》,就自然的能想到孩子与父母,夫妻关系,朋友关系,在施与受之间,也在爱与被爱之间。每一个关系中是一起成长还是失衡,需要每个人自己的智慧。

家里语文时光|《爱心树》,失衡OR成长,需要父母的智慧

1. “来吧,孩子,爬到我的树干上,在树干上荡秋千,你会很快乐。”

大树和小男孩有一段快乐的童年记忆。但随着孩子变成少年,大树思想上还一直停留在和孩子小时候的快乐,没有和男孩一同成长;不了解男孩当下的心理需求,他们是不同步的,缺少彼此之间真正的交流,在小男孩说出迷茫困惑时,大树是一种强烈的补差心理,内疚自己没能为男孩分担,急他所急,所以大树就想一股脑地拿出自己的所有去帮他。

“把我的苹果拿去吧,孩子,把它们拿去城里卖掉你就会有钱,就会快乐了。”

钱=快乐,孩子在三岔路口时,大树没有给出一个正确的三观。

家里语文时光|《爱心树》,失衡OR成长,需要父母的智慧

2. 在孩子长大成人需要给妻子和将来的孩子准备房子时,他向大树询问能否给他房子给他帮助。大树说“我没有房子,但是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砍下来,拿去盖房。你就会快活了。”

大树在之前给予了有能力给予的苹果(钱财),可现在没有能力帮助,仍然不惜伤害自己的身体去硬抗,就不一定是真正的帮助了。还传递了错误的观念,有钱有房子就有快乐。当下父母有太多如大树般苦自己贴孩子的,让孩子变成了啃老族,缺失自主自立的能力,不努力的简单索取,也失去了奋斗的快乐。

3. 看着孩子扛走了所有的树枝,目送他离开

大树很快乐。大树一直很快乐,心甘情愿的付出和给予,因为有价值感所以大树感觉很幸福。说到付出的价值感,这也联系到管孩子的问题,提醒自己不要插手太多,适当放手,好让孩子慢慢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负责。

家里语文时光|《爱心树》,失衡OR成长,需要父母的智慧

4. 当孩子年纪大了回来的时候,是“心情也不好……需要一条船,想要离开这个地方。”

这里让孩子很不快活,是个伤心地。到年老了也还是没有找到快乐,可大树继续提供仅有的给予,让他砍断树干做船,而不是给予精神的交流,给予安慰和思考。人在迷茫失落的时候,遇上一个能点播你的人实在太重要了。大树显然不是智者,没有给出智慧的点拨,却给出了顺从。沉溺在一种近乎表演的自我付出中。男孩得到了大树简单直接的帮助,却也失去了反省自己,总结自己的机会。为什么是一个人回来,妻子呢?孩子呢?

不断索求,没有思考的人生,不是简单的离开伤心地就能重获快乐的,性格决定命运,同样三观也决定命运。

家里语文时光|《爱心树》,失衡OR成长,需要父母的智慧


5. 当年老的孩子再次回来,大树一开口便是“非常抱歉,孩子,我没有还说呢么可以给你的了。”

大树始终沉溺在付出中,却看不到孩子的容貌和心情。大树没有了苹果,纸条,树干,再也给不了什么了。自始至终说着“真是抱歉。”就算只剩下老树墩,也还是要尽量把身子挺高,让孩子坐在自己身上,能依靠自己。对于大树,好在他依然很快乐,自始至终的快乐。可当初快乐的孩子已是画面中那个佝偻着身体且悲凉落寞的老人了。

初看时,我赞美大树无私,博大;但一读再读后,这个被责难贪婪索求的孩子才是最惨的,白眼狼也必事出有因。看到这也提醒自己思考不要轻易去判定一个人,不轻易责难,不轻易赞美。

糖妈说:很多的父母成长课堂,都会强调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接受孩子。同时也会强调一个界限的问题,在充分信任孩子,理解孩子和无条件接受孩子的路程上,有一道非常微妙的防线,那么究竟这个线在哪里?线是什么样的?这是我们需要去探索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