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大跌引連鎖反應 中菁實業借“海鷗期權”解困

本報記者 王寧

部分復工復產企業,正嘗試運用衍生品工具,規避近期國際油價大幅波動風險。《證券日報》記者經多方瞭解,雖然國際油價大幅下滑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但部分加工型企業卻陷入了尷尬:一方面商品庫存大幅減值,另一方面則是下游接貨不暢。

中菁實業副總經理柴鐵松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國際油價大跌使得成本價格崩塌,但同時去庫存銷售不暢,產品價格大幅承壓,加之下游接貨能力差,經營風險愈發明顯。不過,由於在復產復工的初期便運用期貨和期權進行套期保值,公司設計的“海鷗期權”凸顯了衍生品風險對沖功能,利用大商所聚烯烴衍生品工具使其生產經營風險大大降低。

下游銷售端已受影響

截止到3月17日,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原油期貨4月合約已跌破30美元關口,報收於29.8美元/桶。多位產業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國際油價大跌的連鎖反應已傳導至中下游產業。

“國際油價在短短數日暴跌了35%-40%,這對於國內化工品產業影響是成本價格的坍塌。”柴鐵松告訴記者,目前已經影響到下游銷售端,加之國際疫情在本月開始發酵,公司出口土耳其的化工品已經發不出去了。

銀河期貨高級研究員童川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原油是所有油品、化工品的主要原料,受原油價格大跌影響,化工品定價中樞大幅下沉。在生產端,工廠同時經歷原料和產品的價格下跌,對於油化工而言,產品跌幅小於原料,則帶來理論利潤的增加,而對於生產同樣產品的煤化工(如聚烯烴、乙二醇)等,產品跌幅大於原料,則導致利潤大幅縮減。在貿易環節,價格暴跌使得貿易商手中商品庫存大幅減值,並在後續的接貨上存在更多不確定性。

《證券日報》記者瞭解到,國際油價下跌對國內生產影響較大。銷售方面,出口型企業存在銷售不暢問題,聚烯烴下游出口訂單基本沒有了;庫存方面,去庫存效果不好,產品價格持續承壓,很多化工品商品價格維持進一步下跌態勢。

具體來看,聚烯烴、PVC、苯乙烯價格所屬產業端不一致。聚烯烴下游是生活用品,需求較為剛性,特別是PP下游對應的是快餐盒、口罩等,部分細分下游市場需求較為堅挺;PE方面,目前進入農膜需求旺季,PE下游相對順暢,但對於PVC的下游來說,如管材型材受到房地產開發延後等影響較大。此外,苯乙烯下游需求更不樂觀,其對應的下游是汽車、家電行業,目前需求較差。

多位產業人士表示,目前化工品價格趨勢基本都是下跌為主,例如苯乙烯價格下跌最為明顯,聚烯烴下游相對較好,PVC價格已接近成本價。

巧用衍生品實現穩健經營

面對複雜的生存經營局面,企業紛紛尋求破解之法,而部分運用衍生品平抑風險的企業收效顯著,值得借鑑。

據瞭解,中菁實業在復產復工的同時,便進行了期貨套期保值,由於很多產品銷售不暢,在期貨市場進行了對應量的套保,同時,也作了期權保護,公司根據自身實際需要,設計了“海鷗期權”。

柴鐵松介紹說,今年受疫情影響,年後聚烯烴下游開工晚,聚烯烴產品銷售不暢,為了完成上游計劃,公司嘗試多種金融工具規避現貨計劃裸露風險。3月份,公司向上遊開單1000噸聚乙烯,同時採用期權進行套保,充分發揮期權由非線性收益結構帶來的保險功能。

“公司最初設計了多種庫存套保方案,比如買看跌、買看跌和賣看漲組合、熊市價差等,明確各自在套保過程中的優勢所在,並將各期權套保方案與期貨套保進行從實操過程到套保效率的全方面對比。”柴鐵松說,最後業務部門對各個期權方案所對應的後續盤面變動可能產生的套保結果,進行情景模擬後,決定採用海鷗期權組合對1000噸PE庫存進行套保,確保在一定安全邊際的區間內,利用期權組合以較低的成本對庫存做風險對沖。

據悉,海鷗期權組合得名於其期權組合到期收益曲線型似海鷗,也稱之為“三腿式期權組合”,是買看跌期權、賣看跌和賣看漲期權的組合,這個期權組合可以通過調節套保區間來使得期權組合成本達到零成本狀態。

中基石化研究部經理王林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當前化工品上游生產廠家都有一定的加工利潤,應抓住機遇,利用衍生品工具,鎖定原油對化工品的加工利潤,規避未來化工品價格進一步下探的風險;對於下游來說,特別是國內製品的價格下跌幅度明顯慢於原材料價格,因此應積極鎖定未來訂單,並利用當前較低的期貨價格,買入套保,鎖定製品加工利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