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臨沭縣:沂蒙革命老區再“革命”,“三化”破解糞汙處理難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3月17日訊(通訊員 英榮攀)農村“小廁所”關係“大民生”。自2015年起,臨沭縣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廁所革命”的號召,在農村紮實開展農村廁所無害化改造工作,全縣先後改造農村廁所8.28萬戶。廁所改好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在臨沭農村,由於近年來農民在家種田的越來越少,家中留守的大多都是老年人和孩子,廁所糞汙滿了沒有人抽,找人幫忙抽了也沒法利用,大多數都堆在村頭院邊露天存放,汙染了環境,浪費了資源,農民對改廁頗有怨言。針對這種情況,臨沭縣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結合當地實際,及時出臺措施,主動破解難題,通過推進糞汙處理加工統一化、糞汙銷售產業化、政府監管智能化等“三化”管理,實現了全縣廁所糞汙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的全流程再造,有效解決了農村改廁“最後一公里”問題。

集中科學高效,糞汙處理實現統一化

破解農村廁所“抽糞難”,臨沭縣拿出的第一招,就是統一集中收儲。臨沭縣經過科學論證,聘請第三方廁所管護公司,對全縣所有廁所的“抽糞”業務實施總承包,統一抽取,集中處理。並開發應用了信息化系統,對全縣改造的8萬多廁所進行統一編號,每個廁所自動生成一個二維碼,對應的是廁改戶的姓名、村莊、聯繫電話以及報抽報修情況等信息,改廁戶的抽糞需求可以直接通過撥打電話、掃描二維碼、微信公眾號一鍵提交、微信服務群等多種媒介提交需求,管護公司實時接收任務並及時處置。“用手機APP掃一掃二維碼,廁所清理問題就解決了,再也不用自己拿鐵鍁往外掏糞了。”臨沭縣玉山鎮湖子後村村民王建說,掃碼後可以線上預約清理時間,還可以看到歷次廁所清理時間等諸多信息,十分方便快捷。

為了對統一抽取的廁所糞汙進行科學處理,實現資源化再利用,臨沭縣通過測算,結合全縣農村改廁分佈情況,按照就近便捷的原則,在全縣規劃建設了6處糞汙預處理點,每個預處理點可覆蓋服務1.5萬廁改戶,每個預處理點糞汙年吞吐量達到6萬立方米,6處預處理點可完全覆蓋全縣所有8萬多廁改戶。每個預處理點都配套建設了農家肥生物菌堆積發酵廠棚、三級發酵過濾池、乾溼分離機、封閉式吸汙車和幹糞運輸車、裝載機等,從農戶廁所抽來的糞汙,就近運輸至預處理點,通過添加生物菌對糞汙進行發酵,7天即可完成發酵成熟過程,然後實施乾溼分離,生產成有機肥再進行銷售。

玉山鎮是臨沭縣第一個建設糞汙預處理點的鎮,該鎮建設的糞汙預處理點,糞汙處理能力不但覆蓋全鎮1萬多戶廁改戶,還可以對周邊養殖大戶產生的糞汙實施處理,全鎮71個自然村已實現對廁改戶從需求提交到分配處理以及糞汙去處進行全方位的管理監控,對預處理點、抽廁過程、糞汙去向實現了可追溯管理。“我們依託廁所改造的資源和優勢,對糞汙實施生物資源化處理,實現了預處理點糞水資源全部迴歸土地再利用,減少了化肥使用量,提高了農作物產量,走出了一條廢物再利用、資源再加工的新路子。”玉山鎮黨委書記劉崇寶說。

“通過生物菌發酵處理的糞汙,養分更加純淨,有機質含量高,通過我們檢測,砷、汞、鉛、鎘、鉻等重金屬殘餘含量極少,遠遠低於相關技術標準要求,是非常好的有機肥。”臨沭縣檢驗檢測中心檢驗員徐琳琳介紹說,“人們關注的糞大腸菌群數等技術指標經多次送檢,均未檢出,使用安全可靠。”

拓展產業鏈條,變糞為寶實現產業化

糞汙完成處理以後,最終流向哪裡?在臨沭縣,糞汙轉身就變成了寶。臨沭縣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把廁所糞汙生產有機肥與綠色農業種植、電商平臺推廣結合起來,依託糞汙處理點,簽約種植大戶,將處理合格的糞汙生產成有機肥,銷售給種植大戶用於生態農業種植,再通過電商平臺幫助種植大戶推廣銷售有機農產品,形成了“廁所革命+有機肥生產+生態農產品基地+電商推廣”的完整產業鏈條,形成了良性的生態綠色循環體系。

臨沭縣住建局局長尹相坤介紹說,按照縣裡的規劃,每個廁所糞汙處理點,可簽約2000畝的生態種植基地,主要以農業種植大戶為主,全縣6個糞汙處理點可輻射服務1.2萬畝農田。為提高經濟效益,縣裡還依託山東寶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電商推廣平臺,向全國推廣銷售生態種植基地生產的綠色產品,為廣大種植戶提高經濟效益。

陳泉江,臨沭縣玉山鎮人,來自山東建築大學的回鄉創業大學生,他畢業回鄉後,從“廁所革命”中看到了商機,及時註冊成立了山東寶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承包了全縣所有廁所的糞汙抽運加工業務,專職從事廁所糞汙抽取、加工、銷售,成為名符其實的“大糞倌”,對使用他們公司有機肥的種植戶,他回收全部產品並通過公司電商推廣平臺向全國銷售,年收入達50萬元。“我們目前簽約發展的種植大戶,產業涵蓋了茶葉、大豆、地瓜、花生、玉米等農產品,由於生物有機肥有機質含量高,生產出的茶葉等農產品品質好,價格高,收入隨之增加,像玉米等附加值低的農產品,我們公司通過再加工,生產成飼料以後再上平臺銷售,效果也很好。去年一年,我們電商平臺就銷售無公害生態有機肥30多萬噸,公司綠色農產品電商平臺的銷售額超過了260多萬元。”陳泉江說。

“我通過線上平臺購買了生物有機肥,應用到我的50畝茶園,不但產量比原來增產了30%以上,由於茶葉的品質好,以前每斤茶葉只能賣二三百元,現在賣到六七百元,價格也翻了一倍多,一年可增加收入20多萬元。”茶葉種植大戶趙勝談到從產業鏈中的收穫,十分高興。

信息資源共享,政府監管實現智能化

為做活糞汙資源化再利用這篇大文章,臨沭縣主動強化了政府監管作用,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開發了數字化信息監管系統,通過建立改廁信息資源庫,將全縣所有農村廁所改造數量、位置、類型、戶主等基礎信息以及專業管護隊伍、糞汙預處點、糞汙抽取次數、有機肥料銷售等信息錄入數字化監管平臺,通過自主研發的系統軟件搭建運行平臺,逐步形成了“接受請求/已經制定的計劃—安排人員處理(實時錄入數據)—糞汙處理(三級過濾、生物菌發酵)—糞汙利用(廁改戶自己使用/平臺使用/簽約種植大戶使用)—回訪反饋—信息系統化良性循環”的成熟體系,實現了對各類基礎數據和運行數據的實時監控、調度和自動分析,自動生成縣、鎮、村、戶四級後續管護臺賬,作為主管部門考核管護公司的監管依據和資金補助依據。此外,還可以對糞汙預處理點、抽廁過程、糞汙去向等進行可視化監管,實現了糞汙資源化利用產業的智能化管理。

為確保廁所糞汙抽取、處理等後續管護的規範化,臨沭縣還對廁所糞汙抽取、糞汙處理以及從業人員、車輛、收費、銷售等管理體制進行了流程再造,廁改戶層面上,每次花費10元錢就可通過平臺系統輕鬆享受報抽服務,超出的費用由政府給予補貼;鎮村層面上,通過設置系統管理員、建設預處理點,可以實現對轄區內所有改廁戶糞汙抽取、流向、處置的全覆蓋管理;縣級層面上,可以通過平臺系統對全縣所有改廁戶進行監管、調度和評估;管護公司層面上,通過人員、機械、車輛等投入,收取勞務費用,同時通過電商平臺開展肥料和農產品推廣銷售,獲取可觀的經濟收入。為確保廁所糞汙產業化發展事業儘快拓展,臨沭縣因勢利導,撥出100萬元專項資金,扶持陳泉江的寶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大力發展糞汙處理和資源化利用事業,在幫助他回鄉創業的同時,也解決了全縣改廁戶糞汙處理和生態環保兩大問題,實現了政府和創業者的“雙贏”。

臨沭縣立足廁所糞汙科學處理和資源化再利用,將“市場+”、 “智慧+”等先進運行模式與糞汙抽取、加工、銷售等陣地建設有機結合,形成了一套高效、便捷的智能化運行體制,符合農村改廁實際情況,容易推廣且運維成本低,並且使廁改產生的糞汙得到了高效的處理再利用,形成了完善的產業鏈條,為廁所革命在農村長久發展開創了一個成功範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