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以貌取人,出对联嘲讽书生,书生秒对下联,让乾隆自愧不如!

古语有云:“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尽管世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但真正有多少人敢保证,从没有过以貌取人的经历呢?平心而论,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颜值出众更容易被认可。

古代科举考试,整体而言比较公平,以分数高低择优录用,但在最后一关殿试的时候,排名全由皇帝说了算。

乾隆以貌取人,出对联嘲讽书生,书生秒对下联,让乾隆自愧不如!


会试成绩出来之后,有资格进入殿试的考生,几乎都是百里挑一的才子,满腹经纶才高八斗,才华难分伯仲。

对于皇帝而言,如何选择状元、榜眼和探花,其实也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所以难免会根据考生的相貌决定名次。

乾隆五十四年,乾隆感觉一书生外貌不过关,于是出对联嘲讽他,书生的下联让乾陵自愧不如。

乾隆以貌取人,出对联嘲讽书生,书生秒对下联,让乾隆自愧不如!


刘凤诰,字丞牧,出生于乾隆年间的江西萍乡。出身条件无法选择,刘凤诰早年命运坎坷,而且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病逝了,看着别人家的孩子都有母亲照顾,刘凤诰打心底羡慕。

母爱的缺失,并未让刘凤诰破罐子破摔,反而更懂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艰苦的生活使他更加珍惜时光,废寝忘食读书。

乾隆以貌取人,出对联嘲讽书生,书生秒对下联,让乾隆自愧不如!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刘凤诰吃了很多苦,经历太多磨难,但始终坚信未来可期,唯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自幼天资聪慧,加上勤学苦读,刘凤诰十来岁就中秀才,成为街坊邻居眼中的神童,假以时日,前途不可限量。

乾隆以貌取人,出对联嘲讽书生,书生秒对下联,让乾隆自愧不如!


乾隆四十四年,刘凤诰十八岁,到省城参加乡试,一举考中举人,可谓是少年得志。此后十年间,刘凤诰依旧保持举人的身份,不知是没有去参加会试,还是未能金榜题名,史书对此没有详细记载。

又过了十年,刘凤诰告别亲人,踏上追求梦想的道路,目的地是清帝国的京城。

乾隆以貌取人,出对联嘲讽书生,书生秒对下联,让乾隆自愧不如!


会试期间,刘凤诰差点提前出局,所为何事呢?原来,考试结束的钟声响起,别人都完成答题,唯独刘凤诰还未停下笔,急得满头大汗。

礼部尚书走到他旁边,准备按照规定收走试卷,当他看到刘凤诰工整的足迹,和带有补丁的衣服,礼部尚书心软了,特许他继续答题,并且亲自给他点蜡烛照明。

乾隆以貌取人,出对联嘲讽书生,书生秒对下联,让乾隆自愧不如!


几日后,皇榜张贴出来,刘凤诰榜上有名,也就是说进士及第了。不仅如此,他的才华征服了阅卷的几位大臣,获得殿试的资格,而且试卷被特意放在前面,以便于皇帝翻阅。

乾隆本身就是极具才华的皇帝,当他认真看完刘凤诰的试卷后,连连点头称赞,派人把刘凤诰叫来,相对于现在的求职面试。

乾隆以貌取人,出对联嘲讽书生,书生秒对下联,让乾隆自愧不如!


乾隆心想,如今正是用人之际,只要刘凤诰给他的第一印象过得去,即使不能入围前三甲,至少也会赐他不错的名次,以后升职加薪的空间比较大。

然而,看到刘凤诰的长相,乾隆瞬间变了脸,后悔召见他。原来,刘凤诰因小时候患过眼疾,没钱医治,导致一只眼失明,成了人们所说的独眼龙。

乾隆以貌取人,出对联嘲讽书生,书生秒对下联,让乾隆自愧不如!


场面略显尴尬,乾隆皇帝很为难,假如随便找个借口打发刘凤诰,肯定会被群臣议论,甚至背后说他这个皇帝太肤浅,竟然以貌取人;但如果让刘凤诰排名靠前,其相貌又不过关,实在难以抉择。

俗话说,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乾隆眉头一皱,脑海中想到一妙计。

乾隆以貌取人,出对联嘲讽书生,书生秒对下联,让乾隆自愧不如!


看着淡定自如的刘凤诰,乾隆张口说出一上联:

“独眼不登龙虎榜”;

刘凤诰又不傻,听出皇帝在嘲讽自己,言外之意劝他知难而退。人不可有傲气,但一定要有傲骨,刘凤诰不甘示弱,不假思索对出下联:

“半月依旧照乾坤”!

对仗极为工整,意境远超上联,甚至让乾陵自愧不如。

乾隆以貌取人,出对联嘲讽书生,书生秒对下联,让乾隆自愧不如!


乾隆作为一国之君,自诩十全老人,一向非常自傲,肯定不愿意就此罢手。紧接着,乾隆又出上联:

“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谁是摘星汉?”

难度比上一副对联更大。饱读诗书的刘凤诰,没有被对联难住,自信地给出下联:

“春牡丹,夏芍药, 秋菊冬梅,臣本探花郎。”

乾隆以貌取人,出对联嘲讽书生,书生秒对下联,让乾隆自愧不如!


乾隆龙颜大悦,彻底被刘凤诰的文采征服,钦点他为探花。

其实,乾隆不止一次用对联试探考生的才华。据记载,乾隆曾出过“烟锁池塘柳”的上联,包含金木水火土,至今没有人对出令人拍手叫绝的下联,你不妨试一试!

乾隆以貌取人,出对联嘲讽书生,书生秒对下联,让乾隆自愧不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