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食品安全背后,解析50年前森永毒奶粉事件

前段时间,孩子的学校食堂被卷入卫生安全问题的漩涡中,食品安全再度成为大众焦点。


日本食品安全背后,解析50年前森永毒奶粉事件


与此同时,一段3年前发布的《日本学校午餐》短片,在社交网络上走红,看过短片的人不禁感叹“这样的午餐文化值得称赞”。(详情可阅读:纪录片《日本的学校午餐》值得国人深思的饮食教育!)


在日本的商店里,如果你看上某种蔬菜,可以拿出手机,对准蔬菜标签上的二维码扫描一下,就可以查到它的品种、种植方法、以及栽培者的照片,在这样的食品追溯模式下,可以保证人们吃到安全放心的食材,这种可以追溯到生产源头的食品,在日本早已不是新鲜事物。事实上,为了吃到一口放心的食物,日本人曾经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道路,50年前,日本更曾深陷食品安全的困境,毒奶粉、含镉稻米、含汞鱼贝……其实我们的这个近邻,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曾经历了比“三鹿奶粉事件”更严重的毒奶粉风波......


日本食品安全背后,解析50年前森永毒奶粉事件


1955年6月起,日本西部各地的许多母亲都发现,自己的婴儿变得无精打采、情绪烦躁,伴随着腹泻、发烧、吐奶、皮肤发黑等症状。一开始,家长们以为是酷暑导致的身体不适,但是医生询问后发现了一个共同点:这些婴儿喝的奶粉,都是日本乳业龙头森永公司生产的,调查的结果令人震惊。原来,当时森永集团在加工奶粉过程中通常会使用磷酸钠作为乳质稳定剂,而其在德岛的加工厂使用的劣质磷酸钠混入了砷,也就是俗称的砒霜,这会对婴儿造成神经、内脏的严重受损。在8月末事件公开之前,已经有22名喝了毒牛奶的婴儿夭折,在事发之后的一年后,受害致死的婴儿达到了130名,12344人留下终身疾患。


日本食品安全背后,解析50年前森永毒奶粉事件


当时日本尚未发明冷藏罐车,牛奶运输过程中,容易变质腐化,而用劣质奶制成的奶粉,难溶于水。森永公司为降低成本,提高奶粉溶解度,便在奶粉中掺入含砒霜的催化剂,结果许多孩子在喝下这种含毒砒霜的奶粉之后,出现神经障碍、内脏受损等各类症状。


日本食品安全背后,解析50年前森永毒奶粉事件

图为森永奶粉中毒儿童守护会”会长冈崎哲夫


作为乳制品业的大户公司,森永打出的广告一直都是“最健康、最营养的婴儿奶粉配方”,此次毒奶粉事件一经曝出,摧毁了父母心中对其产品的信任,于是受害者家长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了“森永奶粉受害者同盟全国协会”。冈崎哲夫被推举为负责人,他的女儿百合子也是此次事件的受害者。“森永奶粉受害者同盟全国协会”就赔偿和善后问题同森永公司展开谈判。他们要求,森永公司负担治疗住院以及定期检查的费用;对后遗症进行补偿;一次性付清死亡婴儿家庭250万日元,重症家庭100万日元,中等症状70万日元,轻症30万日元赔款。


日本食品安全背后,解析50年前森永毒奶粉事件


为了调节矛盾,日本政府厚生省挑选了几位专家,成立了一个貌似持公允立场的第三方调查组织“西泽委员会”和负责赔偿问题的“五人委员会”,它们的经费是由日本乳制品协会支付的。经过“调查”,“西泽委员会”的专家们一致表示,此次中毒事件不必担心后遗症的影响,现在还在治疗的患者与砒霜无关,是其他疾病导致的。而“五人委员会”拿出的赔偿方案,还不及“森永奶粉受害者同盟全国协会”方案的零头:所有死亡者一律赔偿25万日元,生存者一律赔偿1万日元,这份政府明显袒护森永公司的赔偿意见书,遭到了“森永奶粉受害者同盟全国协会”的抗议与抵制。但即使“森永奶粉受害者同盟全国协会”以及各个受到利益侵害的消费者一再掀起舆论巨浪,他们的权益也无法得到进一步保障


1956年1月,在“森永奶粉受害者同盟全国协会”再三要求下,森永公司同意再次给受害婴儿体检,但要求必须到其指定的医院,否则费用概不负责。而在森永公司指定的医院,大部分接受体检的受害儿童父母,都收到了“完全康复”的体检结果证明。受害者家长们跑到冈山县卫生部门前静坐,给日本各大媒体写投诉书,但这些举动都毫无效果。受害者家长们再愤怒不满,对森永的抵制也毫无进展。当时正处在日本战败后的恢复期,普通民众都自求温饱,无暇顾及他人。随着维权活动参与家长逐年减少,日本媒体也选择保持沉默,不再刊登家长们的投诉书,公众对毒奶粉事件的关注逐渐走低。


日本食品安全背后,解析50年前森永毒奶粉事件


森永事件暂告段落,但层出不穷的公害事件让广大消费者感到不满,看到这样的社会现状,仅剩4名成员的“森永奶粉受害者同盟会”继续展开对“森永毒奶粉”受害儿童的追踪调查。继续为受害儿童奔走。也许谁都想不到,这将是一场长达10余年的艰难历程......


日本食品安全背后,解析50年前森永毒奶粉事件


由于对愈演愈烈的食品安全问题担忧,日本冈山县首先成立了“冈山药害对策协会”,以救援在食品安全事件中的受害者。冈崎哲夫等几位家长马上找上门来。在他们的推动下,冈山县对35名森永奶粉的受害儿童进行了身体检查。结果显示,这些受害儿童都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随即,大阪大学的丸山教授开始追踪调查,1968年,他发表了著名的“丸山报告”,证实了毒奶与后遗症之间的关系,引起了轩然大波。日本战后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抵制活动“抵制森永运动”就此开展了,与此同时,日本各地的受害者也开始纷纷向当地的法院起诉,将森永公司和当时的日本政府告上法庭。


日本食品安全背后,解析50年前森永毒奶粉事件


直到1973年,日本的终审法庭终于判决森永有罪,并需支付巨额赔偿,给予所有受害者终身照顾。这次判决后,森永每年都要支付超过10亿日元(约6000多万人民币)的赔偿金额,森永50多年来一直背着沉重的十字架,照料曾经的受害者。同年,日本颁布了第一部《消费者保护基本法》,这意味着日本开始将重心从发展主义转移到对消费者的保护上。曾经的森永公司占据日本乳制业首位,在“毒奶粉事件”之后,声誉一落千丈,至今也未能回归到曾经的鼎盛状态。


日本食品安全背后,解析50年前森永毒奶粉事件


时隔一年,《朝日新闻》又刊登了对“森永毒奶”受害儿童后遗症的追踪调查报告。对此事进行深度独家采访报道的两名《朝日新闻》记者说:“日本的媒体背叛了森永受害者整整14年,从人道与良心出发,我们有公开事实真相的义务。”


如今日本食品制造安全有序,但这背后所付出的代价,是上万的受害者以及家长同盟长期的坚守,是前人半世纪的血泪堆砌而成的。


食品安全多源于利益驱动,要斩断这一不良循环,靠的就是令人望而却步的惩罚性手段。有森永巨额罚款与世纪罪人的这一“前车之鉴”,在这种环境下,民间力量的觉醒,成为日本走出食品安全困境的关键因素。


在当时的日本社会,有这样一批具有主体意识的民间力量,无疑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最为直接的影响是一批消费者维权团体的出现。例如,1949年12月,关西主妇联合会成立,其活动重点是降低物价、驱逐黑市。在大阪,由于正常价钱在40日元的牛肉,卖到了250日元,当地主妇会发起“不买牛肉运动”,要求牛肉降价,否则便不买。这些活动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1957年2月26日,“全国消费者团体联络会”在东京召集主办了“全国消费者大会”,并发表了《消费者宣言》。从六十年代开始,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日本还涌现了各种社会实践和社会运动,如“生活者运动”、“有机农业实践”、“消费者与生产者经济合作运动”等等。


森永的问题解决了,并不等于它的问题不会在别人身上重演。由此,日本民间力量还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抛开大企业”的可能——建立一个消费者与小型专业生产者的紧密关系。


日本食品安全背后,解析50年前森永毒奶粉事件


以1976年成立的民间组织“四叶草合作联盟”为例,这是目前日本关西最大的一个有机食品生产、加工及配送的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合作网络,有4万成员。加入这个联盟的商户,基本都是无力与大企业进行竞争的散户、中小企业,运作方式大致可以概括为:农户和消费者通过申请成为该联盟会员,联盟旗下的农场负责收取附近农民会员产品,自己也生产一小部分,检验合格后,通过配送中心直接投递到消费者家中。它实现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直接对接。


这个生产网络是构建在信任和诚信基础上的,如果有商户想加入这个联盟,必须有联盟内部成员推荐,实际上就是需要有担保人,还有对其农场、车间的考察,甚至于对商户人格的考察也包括在内,同时,消费者随时可以造访任何一个生产者,了解这个生产的过程,甚至可以带着专家去,去查看土壤包括产品测验。即便出现了状况,消费者也能轻易地追溯到责任人。


日本食品安全背后,解析50年前森永毒奶粉事件


一旦成为了这个网络的会员,也就意味着,如果你不信任森永的产品,你可以完全抛开它,自己决定购买来自哪一个牧场的牛奶。民间组织还可以直接参与对商品的检测,比如各地的消费者协会,主妇会等。一些团体还可以发起“共同购买”,用团购的方式为商品的品质提供保证。除此之外,政府也可以为这些力量保驾护航。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这些组织的相互联系、协作越来越多,甚至还有竞争。他们的声音对日本政府的立法显然有着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例如1969年,一部分消费者团体首次提出了制止多余包装和过大包装的口号,1971年,东京都便发表了《垃圾站宣言》。2001年,日本发生“疯牛病”事件,民间反响强烈,于是日本政府颁布了《食品安全基本法》,同一年修改了《农林物资规格化和质量表示标准法规》。可以说,日本的食物尽管不能说没有安全问题,但有着他人难以企及的纠错能力。


日本食品安全背后,解析50年前森永毒奶粉事件


时至今日,日本食品制度的完善,不仅是政府引导下的国家福利,同时也是教育与社会意识提高的产物。


对于冈崎哲夫等食品安全的先行者们来说,这样的局面,可谓庶民的胜利。


2000年,冈崎哲夫病逝,他的临终遗言是:“我的一生没有遗憾。”


日本食品安全背后,解析50年前森永毒奶粉事件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与每个人都脱不了干系,或许我们所缺的,并不是家长的关心、愤怒的曝光以及舆论的压力,最为缺少的可能是类似森永所受的强有力、零容忍的“惩罚性手段”,以及更为细致完善的法律保障!


稚嫩的面庞,一颗颗幼小的心灵,请爱护他们,即小饭桌,大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