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收縮型城市都是哪些?你覺得哪些城市有此特徵?

用戶5523190179306


國家發改委發佈的《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中曾第一次提到了“收縮型城市”,但目前為止關於收縮型城市還沒有明確的官方定義,而國內研究一般把人口持續淨流出3年及3年以上的城市認為是收縮型城市。按照這個定義,從2014~2017中國城市人口情況來看,共有26座“收縮型城市”,分別如下:

影響城市人口外流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環境惡化,地處大都市周邊受到人口虹吸等,但最主要的是經濟因素,一座城市經濟如果發展不好,與發達城市差距很大的話,那麼很多人就會外出打工,這樣人口就會流失。從以上榜單來看,這26座城市大部分都位於東北地區,很多都是資源型城市,面臨資源枯竭的困境,而且近年來東北經濟發展情況不容樂觀,是我國發展最慢的區域,因此人口外流比較嚴重。

那麼還會有哪些城市有可能會成為收縮型城市?小編認為有三類城市,第一類是資源型城市,上面已經提到就不多說;第二類是中西部地區偏遠城市,這些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基本上比較低;第三類是靠近一線、新一線的城市,雖然這類城市會接收經濟輻射,發展可能不差,但同時也會受到大城市但人口虹吸而導致人口外流。


錦繡中源


我國這些年真正在收縮的區域在農村,隨著從城鎮化建設的快速發展,農村人口每年以超過1%(超1300萬/年)的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目前我國正以每天20個行政村消失的速度,即每年接近7000個村莊的消失速度,也佔全國總村莊數70萬個的1%在消失。在未來的20年左右時間裡,還會有接近3億的人口流向城市,村莊的消失還會增加超過20萬個。可大家有目共睹的是農村越來越漂亮了!

城市也是一樣的道理,雖然有很多農村人口流入到城市。可這些農村人口流動和城市內部流動也是不是均勻地進行行政分配,而是自由的人口流動特性。有些城市需要進行瘦身健體尋找自身的競爭力,有些大城市周邊被吸附作用而瘦身,還有一些環境承載和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人口流失等。這些參差不齊的城市收縮現象也是一種趨勢!

從全球的人口轉移特徵來看,高冷地區向北緯20度~30度,也就是我國的廣州到上海的維度區間轉移是全球現象。還有內陸地區向沿海地區的轉移。也就意味著,我國未來的人口會繼續向東部沿海地區轉移,而高冷地區的東北三省和西北地區、西藏、內蒙、新疆等地區的人口還會繼續向外圍轉移。那麼這些城市,尤其是在國家支持力度不大的內地三四線城市、縣城、集鎮會存在收縮型危機。

結構調整型城市

東莞是一個結構調整型城市的最好案例,雖然東莞的產業加工基地,一座未來民工城市。如今現在進行騰籠換鳥轉型升級,逐步成為科技產業基地、科技創新基地和高端服務業基地,城市也是在進行結構性轉型升級。正像我國從中低端產業向高端產業、科技產業轉型升級,而且東莞是一個轉型比較成功的例子。

環境影響和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收縮型城市

鶴崗現象就是一個典型的欠發達地區收縮型城市的情況,從而在人口流失中造成了房地產市場的泡沫破裂。而且在東北三省地區和西北欠發達地區還不是個案,還有許許多多的這種收縮型城市的存在和潛伏,未來幾年裡還會有很多的城市出現城市收縮現象。

都市圈範圍內的區域規劃型收縮

這種一般會出現在以二線城市或省會城市為核心的周邊中心城市中,這些核心城市還j是處於吸附階段。由於城市總體規劃或打造核心競爭力的情況,也有區域總體佈局的需要。類似於都江堰、三河、台山等城市。
上面就是上月發改公佈的我國收縮型城市的名單情況。你的家鄉在其中嗎?


鞅論財道


資源枯竭 產業落後 強省會下的地級市 三四線以下城市 這些城市佔兩天基本就走下坡路了 符合三條的肯定沒戲了……


和諧是我家


從這次新冠病毒爆發來看,城市並不是越大越好。個人覺的今後更加應該多多加強中小城市的建設,中小城市人群沒有那麼密集,同時也可以更加加強人文關懷和空間的建設。大城市,是會產生出來大城市病的。


愛看愛思考


收縮型城市我認為有以下這些特徵:1/時間是檢驗的標準,尤其是改革開放後總是發展緩慢或是倒退的。比如那些老工業和能源產業的城市,極端的例子比比皆是。2/那些遠離經濟發展風口的、遠離人們視線的、勞力輸出的那些城市。


用戶秋末


這都只是中國收縮城市的冰山一角而已!中國收縮城市比比皆是!將來收縮城市將以排山倒海的氣勢出現!省會城市哈爾濱將首當其衝!哈爾濱有可能成為中國省會城市最早被淘汰的城市!房價暴跌或者崩盤也是首當其衝!全國房價暴跌或者崩盤將來勢洶洶!誰也阻擋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