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鹽鈔:以鹽為鈔把控命脈,即是財政來源,又是鞏固統治的利器

宋代鹽鈔:以鹽為鈔把控命脈,即是財政來源,又是鞏固統治的利器

引言:在中國,食鹽是基本的生活用品。作為家家戶戶生活的必需品,我們在大大小小的商鋪中都能隨手買到。但是在古代,食鹽的買賣權被牢牢地掌握在統治者的手中,私下販賣私鹽是犯法的行為。

鹽專賣制度從春秋戰國齊國開始,幾乎伴隨封建社會整個發展過程。縱觀歷史發展,鹽之所以成為朝廷專榷的主要對象之一,其原因有兩點:一是可以為朝廷帶來可觀的收入。二是鹽商的盛行推動了商品經濟的發展,久而久之會成為瓦解封建專制的積極因子。因此,歷朝歷代都對鹽的買賣加以嚴格控制。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的管仲就意識到了鹽對於百姓生活的重要性,在他的提議下,朝廷開始著手於食鹽的管控,施行禁止販賣私鹽的政策。到了漢朝,漢武帝在位時,朝廷連年財政赤字,而民間的富商大多富甲一方。漢武帝這才意識到鹽業對賦稅的重要性,於是果斷採取措施,推行“籠鹽鐵”制度,將鹽業的經營權重新收為國有,漢朝時期的食鹽,完全由政府來進行收購、運輸和銷售。唐朝中期,朝廷實施“榷鹽法”:朝廷出面統一收購鹽,再轉手賣給鹽商,由鹽商進行二次銷售。在這一過程中,朝廷既控制了貨源,大大削弱鹽商的盈利。又掌握了鹽的最終買賣權,為國家的財政增加稅收。到了唐朝後期,鹽業的稅收收入佔據朝廷財政收入的一半。兩宋時期是鹽業發展的輝煌時期。隨著運作體系的不斷完善,朝廷的收入日趨充盈,財政收入中有三分之二來自於鹽稅。

宋代鹽鈔:以鹽為鈔把控命脈,即是財政來源,又是鞏固統治的利器

宋朝鹽業輝煌的象徵,便是宋朝所發行的鹽鈔。鹽鈔是一種鹽販賣的信用票據,是納入錢財的收據和支取定量官鹽的證券。宋朝的鹽鈔制度不僅對宋朝經濟有巨大作用,還延伸到宋朝政治體系中的方方面面。

一、宋代鹽鈔及其功能

上文中提到,鹽鈔是納入錢財的收據和支取定量官鹽的證券。起初,它僅作為信用票據使用。而隨著交易體系的不斷完善,鹽鈔出現了貨幣化趨勢,逐漸具有貨幣的某些基本職能和功能。其最基本的功能是“用鈔請鹽”,商人向官府入中錢貨,官府發放鹽鈔,商人手持鹽鈔到指定的地點領取食鹽,而後進行販賣。到了宋朝後期,鹽鈔突破自身僅作為支鹽票據的原始功能,滯留在商業交易領域內。

在官方的市買活動中,鹽鈔扮演著重要角色。宋朝朝廷在採買活動中,常常不多支價錢,而折給鹽鈔。朝廷還曾強調鹽鈔“令民間變賣”,使得鹽鈔在民間的商業貿易中流通起。

宋代鹽鈔:以鹽為鈔把控命脈,即是財政來源,又是鞏固統治的利器

鹽鈔

除了具有最基本的貨幣功能,鹽鈔還具有飛錢和稱提貨幣的功能。飛錢是唐宋時期出現的一種兌換業務。即持有相關憑證,就可到指定地點提取現金。而“稱提”是宋朝穩定和提高貨幣幣值的一種措施。宋朝初期,私鑄盛行,貨幣貶值厲害。為此,朝廷採用了鹽鈔稱提貶值貨幣的方法:以鹽鈔為本大量回收當時貶值的貨幣,使得舊貨幣不斷回收,流通次數減少,使物價和貨幣幣值趨於穩定。由此看來,鹽鈔除了是以鹽為基礎的交易證券,還在宋朝社會上發揮著信用貨幣和提稱貨幣的作用。

二、鹽鈔作用的延伸

鹽鈔在宋朝所起的作用可以看作是鹽在宋朝社會所具有的影響力。從某種程度上,它的演變也反映著宋朝統治的盛衰存亡。

鹽稅作為朝廷重要的收支來源之一,其分配製度在宋朝的發展是漸變的。鹽稅分配製度的演變,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著朝廷權力的興衰。起初,官搬官賣制度之下,鹽稅主要用於地方財政,國庫豐盈,朝廷所支配費用豐厚,這從側面反映出朝廷經濟實力的強盛。實行鹽鈔制後,國庫連年虧空,分配製度也隨之發生變化,鹽稅的收支主要用於朝廷的開支,是“利權歸中央”的開端。至南宋時期,“國用養給煎鹽者十有八九”,鹽稅收入雖然豐厚,但也難以填補朝廷虧空。在此時期,朝廷的經濟實力和權力也都大為削減。

宋代鹽鈔:以鹽為鈔把控命脈,即是財政來源,又是鞏固統治的利器

古代運送食鹽

除了能夠從側面反映宋朝統治權力的興衰,鹽鈔憑藉其巨大的經濟價值也從許多方面鞏固了宋王朝的統治。

首先,鹽鈔能夠彌補朝廷軍需不足。南北宋時期,鹽鈔的收入都是軍費的主要來源。《宋史·食貨志上三》中記載:“河北又募商人輸芻粟於邊, 以要券取鹽及緡錢、香藥、寶貨於京師或東南州軍, 陝西則受鹽於兩池, 謂之入中。”天聖七年二月六日臣僚上言“諸州軍逐年夏秋例各置場, 和糴入中諸般糧草, 準備軍需。”由此看來,軍需是早期鹽鈔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發展成熟以後便扮演者軍需主要來源的角色。鹽鈔為朝廷補充軍需,使得朝廷能夠在連年征戰的環境之下生存,延續趙宋王朝對中原的統治。

其次,鹽鈔的發行剝奪了鹽商的利益,抑制民間商業的發展和壯大。宋朝時期,鹽鈔的發行和回收都由朝廷決定,商人無法參與到鹽鈔的發行、兌換和回收的任意一環節。在此背景之下,朝廷只要利用鹽鈔的兌換制度,就可輕鬆控制甚至是剝奪鹽商的所得利益。史料中曾記載:“買鈔本錢有限,出鈔過多, 買不盡則鈔價減賤及高抬糴價, 支出實鹽”相應提升了鹽的價格。鹽多鈔少時,朝廷就大量發行鹽鈔,這一做法確保了朝廷利潤的最大化。大量鹽鈔流入市場,商人手裡的鹽鈔必然貶值,商人的利益也就隨之受到損害。除了利用交易制度獲利,朝廷還頻繁改變兌換制度,進而進一步削減商人的利益。南宋後期,鹽稅是國家財政的主要來源之一。每當出現財政赤字時,朝廷會改變鹽鈔的兌換方式,變相剝奪鹽商利益以補充國庫。宋朝政府對民間鹽商的打壓,不僅是經濟利益上的控制,更是統治上的控制。通過抑制民間商業往來,採用強制措施來維持封建王朝自身的統治。

宋代鹽鈔:以鹽為鈔把控命脈,即是財政來源,又是鞏固統治的利器

設置鹽運使

三、結語

在中國歷史上,鹽對於整個社會具有重要影響,這種影響在世界史上都極為罕見。而鹽鈔作為政府掌握鹽買賣權的工具,其重要作用更是不言而喻。起初的鹽鈔是政府參與鹽交易的憑證,而隨著自身制度的不斷完善和發展,鹽鈔所起到的作用遠遠超出其本身功能。

宋朝是鹽鈔發展的輝煌時期,此時的鹽鈔除了是信用憑證,還扮演者飛錢和交子的作用,在官方市買和民間交易中都廣為流傳。鹽鈔在宋朝的發展從側面反映著宋代王朝的興衰更替。它經濟上發揮著重要作用,不僅能夠充盈國庫,還能夠彌補軍需,增強國家實力。除了在經濟上發揮重要作用,鹽鈔還是政府維持自身統治的重要工具。宋朝出臺的一系列嚴格政策,通過控制鹽鈔的發行和改變兌換制度,對商業進行干預和控制,進一步削弱鹽商的收益。宋朝時期的民間資本難以正常累計,而宋朝的封建統治卻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發展。

宋代鹽鈔:以鹽為鈔把控命脈,即是財政來源,又是鞏固統治的利器

延續至清末的鹽票

雖然鹽鈔是封建王朝用於調控經濟和穩固自身統治。但其本身的產生和發展對於我們思考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係具有重大意義。當行政特權過度干預社會經濟時,十分不利於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畸形的經濟發展能夠在強權統治之下延續一段時間,但長期看來,這樣的統治必將走向消亡。一個國家的良好運轉,不能一昧依靠強權政治而忽略民間和市場經濟的發展。調控好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係,給予經濟發展充分的動力,才是國家長治久安之道。

參考文獻:

[1]高國平.試論宋代鹽鈔對社會經濟運行的影響

[2]張學君. 宋代鹽鈔與紙幣

[3] 郭正忠.宋代鹽業經濟史

[4] 林文勳.中國古代專賣制度與商品經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