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歡哪一本書?哪一部電影?哪一首音樂?

男女情感屋


我最愛的書是《浮生六記》,最愛的電影《海上鋼琴師》,最愛的音樂《500 miles》.

1.《浮生六記》是清朝乾嘉之際一無名文人沈復的作品。全書六記,分別為: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後兩記早已亡佚,後來有人在蘇州冷攤上發現其全本,然而後兩記經考證卻系後人偽作。雖然如此,其中仍不乏精彩的描畫與體悟,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閨房記樂》描寫了作者與愛妻陳芸之間的纏綿繾綣,《閒情記趣》記載了作者生活中的愛好雅趣,《坎坷記愁》則描寫了作者與陳芸悲悽曲折的人生經歷,《浪遊記快》描寫了作者遊賞名山大川的豪興與雅意,《中山記歷》描畫了琉球的風土與人情,《養生記道》記述了作者的養生感悟。 全書語言不加雕飾、質樸清新,頗得自然之趣。白話拓展了文言的意境,卻又不失原文的優雅別緻。綜言之,此書的可讀性、文學性都堪稱上流,值得讀者閒暇之時細細咀嚼,慢慢品味。

2.《海上鋼琴師》是朱塞佩·託納多雷執導的同名電影原作,講述了海上鋼琴師"一九〇〇"傳奇的一生。1900年,"弗吉尼亞人"號豪華郵輪上,一個孤兒被遺棄在頭等艙,由船上的水手撫養長大,取名一九○○。一九○○慢慢長大,顯示出無師自通的鋼琴天賦,在船上的樂隊表演鋼琴,聽過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動。爵士樂鼻祖傑立·羅爾·莫頓聽說一九○○技藝高超,專門上船和他比賽,最後黯然離去。這一切都發生在海上,一九○○從來不願踏上陸地,直到有一天,他想在陸地上看看大海,但最終依然沒有下船。後來郵輪被廢棄、引爆,一九○○不願離開生於此長於此的"弗吉尼亞人"號,隨之而去。

3.迄今為止,如果beatles的《yesterday》是被翻唱次數最多的獨唱歌曲的話,這首《500 miles》,則完全有可能是被翻唱次數最多的重唱歌曲。最為出名的就是Peter, Paul & Mary(三重唱組合)和The brothers four(四重唱組合)的演繹,他們和Joan baez(代表作為那首著名的"donna donna")是美國60年代民歌運動的重要代表。他們歌曲的共同風格就是旋律優美,自然清新,同時又富有哲理,幾十年來被人們傳唱,經久不衰


七碗茶1990


最喜歡的書是 雲邊有個小賣部 活著

雲邊有個小賣部 真實 細膩的文字講述平凡而又普通的劉十三

活著 讓我對生命有了重新的認識

最喜歡電影 初戀這件小事 青春是那麼的美麗

最喜歡的音樂 勳章 因為是高三時我們一起聽的歌 他還會給我寫歌詞 雖然現在已經沒有聯繫了 但很感謝 那段時間有他


不知名吖


我覺得《白夜行》這本書挺好看的.我因為對心理學感興趣,

這是東野圭吾推理小說的代表作品,視作東野圭吾作品中的無冕之王。那麼這部作品的魔力究竟在哪?書究竟講了些什麼內容?

這部作品,反映的是日本經濟危機下,底層人民的慘淡與陰暗生活。小說剛開始看時,感覺情節冗長,不斷出現看似無關新人物,這也是我看這部小說花了近兩個月的原因。

好在每一節結束時,都把新出現的人物與小說的兩個主人公聯繫在一起,越往後看越精彩;後來,我們可以逐漸清楚地發現:

小說雖然沒有過多他們在一起的情節,但通過倆個主人公的身邊人,抽絲剝繭地把他們一舉一動漸漸展現給讀者,而兩條看似互不平行的線索最後交織在一起時,才讓我們恍然大悟,也有了很強的閱讀快感。

我個人最喜歡的電影是《2012》

生活總是千篇一律的。有些人會被平庸的生活所湮沒,被生活的洪流裹挾著前進,那不是他們自己在走。他們是被生活的鞭子抽打著的陀螺,只是按照慣性在旋轉。這難道就是真正的生活嗎?不,真正的生活應該是崇高、深刻而富有震撼力的!  《2012》不應該僅作為一部電影而存在。大災難的背景下是人們對生存的渴望,是人們對自然的敬畏。而面對在逃生機會的面前殘忍地對他人生命進行殘害的悲劇,我們需要思考!

  《2012》不應該僅作為一部電影而存在。在大災難面前,我們平常最為熟悉的親情、友情、愛情得到了最崇高的詮釋。當小女孩撕心裂肺地哭喊著“爸爸,爸爸”時,我們的眼眶溼潤了;當年輕的科學家在電話中親耳聽到好友遇難的消息時,我們的心隨之糾結;當片中本已離異的夫妻最終重新走到一起時,我們亦為之感動。我們需要思考!  


要說最喜歡的音樂·就太多太多了·····可能是我本人喜歡聽音樂·····特別喜歡聽古典音樂

武滿徹.貝多芬.莫扎特.巴赫.肖邦...其中我最喜歡的非肖邦《夜曲》莫屬


李子說電影


感謝提問,下面來簡單的說說我最喜歡的書,最喜歡的電影和最愛的一首歌。

最喜歡的一本書是:因為確實喜歡的書有很多,人生這麼多年如果只能說最喜歡的一本書的那就是最近最愛的一本書《浮生六記》。

作者,沈復(1763-1832)

清代布衣文人,畫家,園藝師。字三白,號梅逸。生於蘇州書香世家,一生淡泊名利,以遊幕為生。中年之後家道中落,與愛妻芸娘顛沛流離,歷經坎坷。飢寒交迫中,芸娘不幸病故,沈復悲痛欲絕,後隨友人四處遊幕。46歲之時,他寫下這本自傳體作品《浮生六記》,筆墨紙間,纏綿哀婉,真切感人。借用季羨林先生對這本書的點評:“那一部是貴在心靈之自由的記錄,寫布衣寒窗的風月往事。”“不只是說生命的短促,更是指著生命不繫於任何龐然重物。生命處於自在自為的狀態。自由的渺小,渺小的自由,卻昭示了生命本質上的尊嚴。”


最愛的電影,我大概會說是《阿甘正傳》了吧。

那一年的奧斯卡星光璀璨,有太多太棒的電影扎堆了,放在其他的年份提名的任何一步都應該會是最佳影片,可偏偏老天就是如此慷慨有時也真的叫人無奈。《肖申克的救贖》、《低俗小說》、《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都是太棒的電影了,也應該都會是電影史上標誌性的影片了。

很多人都會把《肖申克的救贖》和《阿甘正傳》做比較,說它們都是勵志電影云云。其實,真的不是,至少阿甘的人生絕對不是勵志。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會得到什麼”,媽媽說。是的,阿甘的人生就是這句話的真是寫照,不是什麼傻人有傻福。而是我們都需要勇敢的去過我們自己想過的人生,打開巧克力的盒子。在我們大概不算長的生命中,灰暗會有,迷茫也會有,但是它們不會一直籠罩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要用盡全力去掙扎,去奮鬥,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就要自己去爭取。

When I got tired, I slept. When I got hungry, I ate. When I had to go, you know, I went.

當我累了,我就去睡覺,當我餓了,我就去吃飯,當我想去,你知道的,我就去。 徘徊、猶豫、躊躇不前不會帶來更好的生活,去做所有你想做的事情,just run。


最愛的一首歌,哈哈。我想應該是萬能青年旅店的《大石碎胸口》吧。

本身就是比較小眾冷門的樂隊,石家莊的本土樂隊。不知道該如何介紹他們的音樂風格,搖滾但是混了很多原本不會出現在搖滾裡的樂器,大提琴、長笛、薩克斯甚至夏威夷吉他都出現過。編曲的水平在國內應該是首屈一指的尤其是《大石碎胸口》,最後的那一段小號和吉他solo(大概是這個詞語吧,音樂水平著實有限),簡直非人間之音,那一種撥開雲霧見光明的滂湃力量感瞬間讓人雞皮疙瘩遍佈全身,通透而瀟灑。

再來說說萬青的歌詞水平吧,其實對於搖滾樂來說歌詞水平不是評價一首歌的重點,但是他們的歌詞真的太出彩了,甚至可以說是抽象派大師的水平,對。我會想用畢加索的畫來形容他們的歌詞。在簡單的這麼一首歌當中用各種簡單的詞語,短句來講述一種複雜扭曲的社會情緒有時候甚至是一個人的一生,一座城市的氣質,這真的只有萬青能做到!!!獨一無二!!!

一說起自己喜歡的東西就停不下來,多謝提問。大家有同好的希望可以多多交流,關注我,讓我們多一些時間靜下來好好審視身邊的世界。


大虎先生2


你好,我是八百里推書,專心讀小說16年的老書蟲,歡迎和我聊小說。


私以為題主問這個問題是想看看大家會被什麼所打動,對什麼感興趣。


那我就從這個角度推薦一本網絡小說,來說說我感興趣的方面。


八百里推書:《戰國大司馬》

戰國時期,諸國混戰、百家爭鳴。


《戰國大司馬》寫的就是在戰國時期,一個宋國的堅毅少年蒙仲,為了國與家的求存,輾轉於戰國七雄之間,不停成長,最後成為文可安邦、武可定國的大司馬的故事。


我喜歡這本書的真實感,

因為這本書在細節處描繪的故事很真實,

在背景上展現的舞臺更真實有趣。


一篇能用細節展現真實感的小說必然代入感爆棚。

《戰國大司馬》中講了一個主角隨莊子出遊的細節:

蒙仲在河邊魚簍裡抓了兩條魚,解釋說這魚簍是幾個朋友一起放在河邊的。

。。。莊子眼眸中的嚴厲之色頓時退散,在點點頭向蒙仲表示了歉意後,拄著柺杖愣神地看著河中的魚簍網,看著網中剩下那三條正在掙扎亂竄的魚,眼中露出深思之色。 而此時,蒙仲正準備到不遠處的林子裡找些柴火烤魚,卻忽然聽到身背後傳來噗通一聲,好似有什麼重物掉到水裡。。。


小說沒有直接說“莊子對著魚簍有了思考,靜靜出神以至於掉到河裡去了”。

顯然,這樣寫一點代入感沒有。

小說把現場細節直接展現在我們面前,讓你自己得出這個結論。

“拄著柺杖”、“三條亂串的魚”、“噗通一聲”,

這些細節的才是讓我帶入到小說中去的真實感。

這樣的代入感在小說中比比皆是,這是讓我“沉”入這本小說的原因之一。


背景宏大更能讓故事顯得不“假”

故事不假,才能好看。

但背景宏大與否並不是作者說得算的,

如果讀者沒有“啊!這個故事背景穿插交錯!感覺宏大真實!”的感覺,

那麼作者就算在文章裡說“我這是一個星球的故事”、“我這是宇宙的故事”也會顯得小而假。

《戰國大司馬》怎麼展現背景的真實呢?

主角輔佐趙國攻打齊國的故事大致是這樣的:

燕趙宋三國伐齊,本來打的好好的,齊國都快不行了,結果不相干的魏國國君病故。
理論上來說魏國又沒有參與這場戰爭,這又有什麼關係呢?
但是放在這個大的背景下,魏國國君病故必然引發一系列政。治環境變化,
而這一系列變化最終導致戰爭草草收場。

社會制度、文化背景、不相干的大事件相互交錯影響,

最終引發小說本身的故事的大轉折,

這才是背景,只有能真正影響故事發展的才叫背景,

如果一個故事裡的配角人物所有的精力都在處理作者描寫的這一件事,

不用吃喝拉撒,不用認識旁人,不用追求愛情和事業,不用考慮外界社會對他的一切影響,

那這不叫配角人物,這就只是一個故事道具而已。

如果一個連故事中的事件本身都只會獨立發展,

而不會被其他因素所制約,

那這個故事就沒有背景,

作者只是唯心的講一件臆想的事而已。

字裡行間的故事發展、劇情演化中透露出來那種被其他因素大幅影響,繼而發生轉折的事,這才叫一個故事的真實背景。

這個因素越深層次,越底層,背景感就越真實、越宏大。


總之,真實感是我看小說的興趣點。

小說不需要真實,但是一定要有真實感。

現實裡的煩悶可以到小說裡尋求慰藉,

但是如果不真實,產生不了代入感,

這個小說就連最基本的需求都達不到了。

《戰國大司馬》

推薦給你,希望對你有幫助。

也歡迎和八百里推書互粉。


八百里所思


一首歌曲 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心情;

一部電影 可以經歷一次別人的人生;

一本好書 可以給心靈一次徹底的洗禮。

書本推薦《罪與罰》

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長篇小說

這是我讀的第一本描寫心理類的小說

一位窮困的大學,殺死了放高利貸的老太婆和她的妹妹,最後懺悔自首。對於的犯罪後內疚和掙扎的心理描寫,非常細膩透徹。

如飢似渴地讀起,之後的好些天都沉浸在故事中難以走出來。

眼睛似乎從來沒有如此的明亮過,我可以看到生活的原態;

頭腦似乎從未如此清醒過,我可以無比冷靜的思考生命,從另一個空間與地點分析一切, 好強大的魔力,它很輕易地就分裂了我的人格。

在哲學的範疇中,我 能夠從另一個角度來審視現實中的我,才算清醒的活著。



影片推薦《天堂電影院》

觀過的電影無數,佳片比比皆是,推薦此片 不僅因為它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在時代和社會背景下,少年的純真童趣,浪漫的畫面和美好的愛情,更是一大看點。主角的成長伴隨著電影院的衰落。

影片裡,意大利男孩多多和電影院放映師成為了好朋友,多多的樂趣就是一邊看電影,一邊看放映師如何操作。每當出現親吻或者擁抱鏡頭的時候,放映師都會把它剪輯掉,而觀眾席總是噓聲一片。

在一次露天電影放映中,一場大火讓放映師的雙眼永遠的失明瞭,多多接替了他的工作。

成年的多多愛上了銀行家的女兒,身份懸殊,女孩上大學,多多參軍,她們的愛情最終無結果,多多離開了小鎮。

數年之後,多多回來了,朋友交給他一卷膠片-那是放映師遺留給他的禮物,膠片裡的內容,正是被放映師剪輯掉的禁忌畫面,多多沉思著……他回憶起了童年的一切。



歌曲推薦《鬼迷心竅》

詞曲都算是上等的佳作,滿臉胡茬 ,已經唱不上高音, 聲帶嘶啞的老男人,他的聲音,居然有那麼大的感染力,或許因為歌詞,或許因為旋律,刺痛了人心,傷感透頂。

經歷再漫長的歲月,麻木再久遠的心靈,還是無法抵抗因為愛勾起的浪潮,情絲永遠斬不斷,容顏永遠忘不了,一切都不重要,奮不顧身地為愛 天荒地老,為愛 天涯海角。

唱歌的人-在自己的故事裡,

聽歌的人-在自己的回憶中。

都是一樣的憂愁……


o旅人音樂日記o


最愛的書 :《人間失格》

是日本小說家太宰治創作的一部半自傳體的小說。

太宰治透過主角的人生遭遇,巧妙地將自己的一生與思想表達出來。小說描述了葉藏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喪失為人資格的道路的,藉由葉藏的獨白,窺探作者的內心世界——“充滿了可恥的一生”。小說於1948年在雜誌《展望》上作為全三回的連載小說發表,同年太宰治自殺身亡。

最愛的電影:玄彬的《共助》

講述了為了抓捕潛藏於朝鮮的犯罪組織,南北展開了首次聯合搜查,由玄彬飾演的拼死要完成任務的朝鮮警察林哲令和接到命令要阻止任務的“生計型”韓國警察姜鎮泰(劉海鎮 飾)之間在協作過程中發生的故事。 你要是也喜歡看電影,歡迎關注 大仙推劇,持續推劇中!!!

最愛毛不易的《借》


大仙推劇


您好,

說說我最喜歡的書,我之前有一段看書高峰時期,那個時候一個多月大概買了40本書。

國內最喜歡是《平凡的世界》,喜歡他通俗易懂,讀起來想象場景很清晰,故事結構和人物描寫也是我非常喜歡的。

國外最喜歡的是《月亮和六便士》,這是一本描繪人堅持理想的書,因為是譯本,譯本不同翻譯故事文字表達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是故事不錯,人可以有理想,哪怕暫時實現不了。那就等到有條件去實現的那一天。

最喜歡的電影就很多了,每個時間有每個時期喜歡的電影,我是個重度非商業片電影愛好者。

高二時期我喜歡《復仇者聯盟》,高三時期我喜歡《這個殺手不太冷》《傲慢與偏見》《鋼琴師》

大一我喜歡《楚門的世界》《大魚海棠》《辛德勒的名單》

大二我喜歡《贖罪》《觸不可及》

大三我喜歡《沉靜如海》《海蒂和爺爺》

還有很多一時半會想不起來的。

音樂喜歡陳奕迅的《一絲不掛》張學友版本的《小城大事》


Gigi說個球


最近我在看一本書,而去這本書我已經成功的吸引到我了。書名是《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這本書是我無意間看到了,也是被他的書名給吸引的,我就想著看一下吧!看著看著我就覺得自己好像就是這樣的,這本書講的是你的善良不要一味的讓人覺得你的善良可以不斷的吸取你的善良踩在腳下,而是讓你的善良變的有點鋒芒,這個鋒芒不是讓你變得不善良而是讓你的善良變得讓自己的更強大,可以幫助別人但得先看看自己是否有能力去幫,你也可以告訴對方自己還沒有能力去幫助你,但我可以在其他方面去支持你,其實當自己沒有能力去幫助他人時可以告訴他,雖然不一定接受,但你的善良可以讓他知道自己可以幫你但需要更多的是是否自己可以幫助到你。這是我近期看的一本書覺得對我的幫助也是很大的。所以推薦這本書。

電影《復聯四》這部電影是我所期待,可以說都是看著漫威電影長大的吧!也陪伴著我們。然而也是最後一部電影了,所以還是比較期待的。而他的預告也發出來了,這部片子將結合之前所有的演員加盟還有近期的驚奇隊長也會在裡面,所有對最後一部更是期待。也算是最後的終結了。

音樂《起風了》這首歌是吳青峰所演唱的,最近的他算是大火了一把啊!以前對他的關注並不是很多,直到他參與我是歌手後,猜對他開始認識到他,他在音樂上可以說是不錯了!在他本人上我覺得他很幽默。說說他的音樂會給我帶來視覺上的享受,能把每一首歌唱出屬於自己的風格。所有我聽到這首歌時我覺得很好聽,而去會讓我一直聽直到我不想聽在過段時間又會聽到這首歌。

所以以上都是我所感受的,也可以推薦給大家。


圓臉的吃吃


最喜“三言二拍”。

“三言二拍”是明代馮夢龍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和淩濛初的《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的合稱。是明代傳奇小說的經典。也是現代喜歡小說故事的人,不可不看的經典。



書中有許多精彩故事,現在都改編成了人們耳熟能詳的戲曲、電影。如《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白娘子永鎮雷峰塔》、《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蘇小妹三難新郎》……這些故事不僅情節曲折,讓人興趣盎然,還耐人尋味,潛移默化教化人心。



今天說其中一個大家不熟悉的故事,藉以讓不熟悉“三言二拍”的讀者簡單瞭解下。這個故事是《喻世明言》第二十六卷——沈小官一鳥害七命。



有個姓沈的年輕人,不務正業,專喜歡養畫眉鳥、鬥鳥。一天在林中遛鳥,不想犯了“小腸疝氣” ,疼得發昏。這時一個箍桶的張公經過,看畫眉鳥漂亮,能賣幾兩銀子,見財起意,就來奪畫眉鳥。沈小官人甦醒,兩人就爭奪。張公急切間就用箍桶的刀,把沈小官人的頭給割下來,然後扔進一顆枯樹洞內。這是一命。然後把畫眉鳥拿到一個客店,遇到三個人,其中有個叫李吉的,非常喜歡這畫眉鳥,就買了去。

再說沈小官人後來被人發現,沈小官人的父親沈昱報案,並懸賞一千貫錢尋找人頭 好全屍安葬。接著就來了兩個黃姓兄弟倆,說在江邊發現人頭。沈昱到江邊一看,果然有顆已經腐爛辨不清面目的人頭,就認為是自己兒子的,賞了黃姓兄弟一千貫錢。

過了沒多久,沈昱到京城辦事,溜達到御用禽鳥房,發現了沈小官失蹤的畫眉鳥,馬上報告京官。京官一查,是李吉獻上來的,就把李吉抓來。因李吉不認識箍桶的張公,說不出賣畫眉鳥人的名字,最後被屈打成招,被判殺頭屈死。這是第二命。

當時和李吉在一起的兩個客人聽說後,非常氣憤,決定為李吉申冤。就又來到沈昱住的縣城,經多方探訪,終於找到張公,並報官抓住了張公。大刑伺候下,張公交代了殺死沈小官的罪行,並告知:頭被扔進枯樹洞。衙役果然在樹洞裡找到了沈小官的人頭。

這時縣官糊塗了,那之前的人頭是誰的?抓來黃姓兄弟,黃姓兄弟交代——是他倆父親的人頭。他倆趁父親喝醉後,砍頭來詐騙賞錢的。結果這兩兄弟又被判殺頭,加上已經死的父親,又是三命,加起來是五命了。

張公是罪有應得,背叛凌遲。他的老婆去看他最後一眼,被現場慘烈畫面驚嚇,失魂落魄,回家途中又摔了一大跤,到家後就死了。又添了兩命。合之前五命,只因一隻鳥,害的七人丟了性命。不能不讓人感嘆!

故事篇後有詩警戒世人:

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舉意早先知。

勸君莫作虧心事,古往今來放過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