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欢哪一本书?哪一部电影?哪一首音乐?

男女情感屋


我最爱的书是《浮生六记》,最爱的电影《海上钢琴师》,最爱的音乐《500 miles》.

1.《浮生六记》是清朝乾嘉之际一无名文人沈复的作品。全书六记,分别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后两记早已亡佚,后来有人在苏州冷摊上发现其全本,然而后两记经考证却系后人伪作。虽然如此,其中仍不乏精彩的描画与体悟,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闺房记乐》描写了作者与爱妻陈芸之间的缠绵缱绻,《闲情记趣》记载了作者生活中的爱好雅趣,《坎坷记愁》则描写了作者与陈芸悲凄曲折的人生经历,《浪游记快》描写了作者游赏名山大川的豪兴与雅意,《中山记历》描画了琉球的风土与人情,《养生记道》记述了作者的养生感悟。 全书语言不加雕饰、质朴清新,颇得自然之趣。白话拓展了文言的意境,却又不失原文的优雅别致。综言之,此书的可读性、文学性都堪称上流,值得读者闲暇之时细细咀嚼,慢慢品味。

2.《海上钢琴师》是朱塞佩·托纳多雷执导的同名电影原作,讲述了海上钢琴师"一九〇〇"传奇的一生。1900年,"弗吉尼亚人"号豪华邮轮上,一个孤儿被遗弃在头等舱,由船上的水手抚养长大,取名一九○○。一九○○慢慢长大,显示出无师自通的钢琴天赋,在船上的乐队表演钢琴,听过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动。爵士乐鼻祖杰立·罗尔·莫顿听说一九○○技艺高超,专门上船和他比赛,最后黯然离去。这一切都发生在海上,一九○○从来不愿踏上陆地,直到有一天,他想在陆地上看看大海,但最终依然没有下船。后来邮轮被废弃、引爆,一九○○不愿离开生于此长于此的"弗吉尼亚人"号,随之而去。

3.迄今为止,如果beatles的《yesterday》是被翻唱次数最多的独唱歌曲的话,这首《500 miles》,则完全有可能是被翻唱次数最多的重唱歌曲。最为出名的就是Peter, Paul & Mary(三重唱组合)和The brothers four(四重唱组合)的演绎,他们和Joan baez(代表作为那首著名的"donna donna")是美国60年代民歌运动的重要代表。他们歌曲的共同风格就是旋律优美,自然清新,同时又富有哲理,几十年来被人们传唱,经久不衰


七碗茶1990


最喜欢的书是 云边有个小卖部 活着

云边有个小卖部 真实 细腻的文字讲述平凡而又普通的刘十三

活着 让我对生命有了重新的认识

最喜欢电影 初恋这件小事 青春是那么的美丽

最喜欢的音乐 勋章 因为是高三时我们一起听的歌 他还会给我写歌词 虽然现在已经没有联系了 但很感谢 那段时间有他


不知名吖


我觉得《白夜行》这本书挺好看的.我因为对心理学感兴趣,

这是东野圭吾推理小说的代表作品,视作东野圭吾作品中的无冕之王。那么这部作品的魔力究竟在哪?书究竟讲了些什么内容?

这部作品,反映的是日本经济危机下,底层人民的惨淡与阴暗生活。小说刚开始看时,感觉情节冗长,不断出现看似无关新人物,这也是我看这部小说花了近两个月的原因。

好在每一节结束时,都把新出现的人物与小说的两个主人公联系在一起,越往后看越精彩;后来,我们可以逐渐清楚地发现:

小说虽然没有过多他们在一起的情节,但通过俩个主人公的身边人,抽丝剥茧地把他们一举一动渐渐展现给读者,而两条看似互不平行的线索最后交织在一起时,才让我们恍然大悟,也有了很强的阅读快感。

我个人最喜欢的电影是《2012》

生活总是千篇一律的。有些人会被平庸的生活所湮没,被生活的洪流裹挟着前进,那不是他们自己在走。他们是被生活的鞭子抽打着的陀螺,只是按照惯性在旋转。这难道就是真正的生活吗?不,真正的生活应该是崇高、深刻而富有震撼力的!  《2012》不应该仅作为一部电影而存在。大灾难的背景下是人们对生存的渴望,是人们对自然的敬畏。而面对在逃生机会的面前残忍地对他人生命进行残害的悲剧,我们需要思考!

  《2012》不应该仅作为一部电影而存在。在大灾难面前,我们平常最为熟悉的亲情、友情、爱情得到了最崇高的诠释。当小女孩撕心裂肺地哭喊着“爸爸,爸爸”时,我们的眼眶湿润了;当年轻的科学家在电话中亲耳听到好友遇难的消息时,我们的心随之纠结;当片中本已离异的夫妻最终重新走到一起时,我们亦为之感动。我们需要思考!  


要说最喜欢的音乐·就太多太多了·····可能是我本人喜欢听音乐·····特别喜欢听古典音乐

武满彻.贝多芬.莫扎特.巴赫.肖邦...其中我最喜欢的非肖邦《夜曲》莫属


李子说电影


感谢提问,下面来简单的说说我最喜欢的书,最喜欢的电影和最爱的一首歌。

最喜欢的一本书是:因为确实喜欢的书有很多,人生这么多年如果只能说最喜欢的一本书的那就是最近最爱的一本书《浮生六记》。

作者,沈复(1763-1832)

清代布衣文人,画家,园艺师。字三白,号梅逸。生于苏州书香世家,一生淡泊名利,以游幕为生。中年之后家道中落,与爱妻芸娘颠沛流离,历经坎坷。饥寒交迫中,芸娘不幸病故,沈复悲痛欲绝,后随友人四处游幕。46岁之时,他写下这本自传体作品《浮生六记》,笔墨纸间,缠绵哀婉,真切感人。借用季羡林先生对这本书的点评:“那一部是贵在心灵之自由的记录,写布衣寒窗的风月往事。”“不只是说生命的短促,更是指着生命不系于任何庞然重物。生命处于自在自为的状态。自由的渺小,渺小的自由,却昭示了生命本质上的尊严。”


最爱的电影,我大概会说是《阿甘正传》了吧。

那一年的奥斯卡星光璀璨,有太多太棒的电影扎堆了,放在其他的年份提名的任何一步都应该会是最佳影片,可偏偏老天就是如此慷慨有时也真的叫人无奈。《肖申克的救赎》、《低俗小说》、《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都是太棒的电影了,也应该都会是电影史上标志性的影片了。

很多人都会把《肖申克的救赎》和《阿甘正传》做比较,说它们都是励志电影云云。其实,真的不是,至少阿甘的人生绝对不是励志。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会得到什么”,妈妈说。是的,阿甘的人生就是这句话的真是写照,不是什么傻人有傻福。而是我们都需要勇敢的去过我们自己想过的人生,打开巧克力的盒子。在我们大概不算长的生命中,灰暗会有,迷茫也会有,但是它们不会一直笼罩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要用尽全力去挣扎,去奋斗,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就要自己去争取。

When I got tired, I slept. When I got hungry, I ate. When I had to go, you know, I went.

当我累了,我就去睡觉,当我饿了,我就去吃饭,当我想去,你知道的,我就去。 徘徊、犹豫、踌躇不前不会带来更好的生活,去做所有你想做的事情,just run。


最爱的一首歌,哈哈。我想应该是万能青年旅店的《大石碎胸口》吧。

本身就是比较小众冷门的乐队,石家庄的本土乐队。不知道该如何介绍他们的音乐风格,摇滚但是混了很多原本不会出现在摇滚里的乐器,大提琴、长笛、萨克斯甚至夏威夷吉他都出现过。编曲的水平在国内应该是首屈一指的尤其是《大石碎胸口》,最后的那一段小号和吉他solo(大概是这个词语吧,音乐水平着实有限),简直非人间之音,那一种拨开云雾见光明的滂湃力量感瞬间让人鸡皮疙瘩遍布全身,通透而潇洒。

再来说说万青的歌词水平吧,其实对于摇滚乐来说歌词水平不是评价一首歌的重点,但是他们的歌词真的太出彩了,甚至可以说是抽象派大师的水平,对。我会想用毕加索的画来形容他们的歌词。在简单的这么一首歌当中用各种简单的词语,短句来讲述一种复杂扭曲的社会情绪有时候甚至是一个人的一生,一座城市的气质,这真的只有万青能做到!!!独一无二!!!

一说起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停不下来,多谢提问。大家有同好的希望可以多多交流,关注我,让我们多一些时间静下来好好审视身边的世界。


大虎先生2


你好,我是八百里推书,专心读小说16年的老书虫,欢迎和我聊小说。


私以为题主问这个问题是想看看大家会被什么所打动,对什么感兴趣。


那我就从这个角度推荐一本网络小说,来说说我感兴趣的方面。


八百里推书:《战国大司马》

战国时期,诸国混战、百家争鸣。


《战国大司马》写的就是在战国时期,一个宋国的坚毅少年蒙仲,为了国与家的求存,辗转于战国七雄之间,不停成长,最后成为文可安邦、武可定国的大司马的故事。


我喜欢这本书的真实感,

因为这本书在细节处描绘的故事很真实,

在背景上展现的舞台更真实有趣。


一篇能用细节展现真实感的小说必然代入感爆棚。

《战国大司马》中讲了一个主角随庄子出游的细节:

蒙仲在河边鱼篓里抓了两条鱼,解释说这鱼篓是几个朋友一起放在河边的。

。。。庄子眼眸中的严厉之色顿时退散,在点点头向蒙仲表示了歉意后,拄着拐杖愣神地看着河中的鱼篓网,看着网中剩下那三条正在挣扎乱窜的鱼,眼中露出深思之色。 而此时,蒙仲正准备到不远处的林子里找些柴火烤鱼,却忽然听到身背后传来噗通一声,好似有什么重物掉到水里。。。


小说没有直接说“庄子对着鱼篓有了思考,静静出神以至于掉到河里去了”。

显然,这样写一点代入感没有。

小说把现场细节直接展现在我们面前,让你自己得出这个结论。

“拄着拐杖”、“三条乱串的鱼”、“噗通一声”,

这些细节的才是让我带入到小说中去的真实感。

这样的代入感在小说中比比皆是,这是让我“沉”入这本小说的原因之一。


背景宏大更能让故事显得不“假”

故事不假,才能好看。

但背景宏大与否并不是作者说得算的,

如果读者没有“啊!这个故事背景穿插交错!感觉宏大真实!”的感觉,

那么作者就算在文章里说“我这是一个星球的故事”、“我这是宇宙的故事”也会显得小而假。

《战国大司马》怎么展现背景的真实呢?

主角辅佐赵国攻打齐国的故事大致是这样的:

燕赵宋三国伐齐,本来打的好好的,齐国都快不行了,结果不相干的魏国国君病故。
理论上来说魏国又没有参与这场战争,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但是放在这个大的背景下,魏国国君病故必然引发一系列政。治环境变化,
而这一系列变化最终导致战争草草收场。

社会制度、文化背景、不相干的大事件相互交错影响,

最终引发小说本身的故事的大转折,

这才是背景,只有能真正影响故事发展的才叫背景,

如果一个故事里的配角人物所有的精力都在处理作者描写的这一件事,

不用吃喝拉撒,不用认识旁人,不用追求爱情和事业,不用考虑外界社会对他的一切影响,

那这不叫配角人物,这就只是一个故事道具而已。

如果一个连故事中的事件本身都只会独立发展,

而不会被其他因素所制约,

那这个故事就没有背景,

作者只是唯心的讲一件臆想的事而已。

字里行间的故事发展、剧情演化中透露出来那种被其他因素大幅影响,继而发生转折的事,这才叫一个故事的真实背景。

这个因素越深层次,越底层,背景感就越真实、越宏大。


总之,真实感是我看小说的兴趣点。

小说不需要真实,但是一定要有真实感。

现实里的烦闷可以到小说里寻求慰藉,

但是如果不真实,产生不了代入感,

这个小说就连最基本的需求都达不到了。

《战国大司马》

推荐给你,希望对你有帮助。

也欢迎和八百里推书互粉。


八百里所思


一首歌曲 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心情;

一部电影 可以经历一次别人的人生;

一本好书 可以给心灵一次彻底的洗礼。

书本推荐《罪与罚》

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

这是我读的第一本描写心理类的小说

一位穷困的大学,杀死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和她的妹妹,最后忏悔自首。对于的犯罪后内疚和挣扎的心理描写,非常细腻透彻。

如饥似渴地读起,之后的好些天都沉浸在故事中难以走出来。

眼睛似乎从来没有如此的明亮过,我可以看到生活的原态;

头脑似乎从未如此清醒过,我可以无比冷静的思考生命,从另一个空间与地点分析一切, 好强大的魔力,它很轻易地就分裂了我的人格。

在哲学的范畴中,我 能够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现实中的我,才算清醒的活着。



影片推荐《天堂电影院》

观过的电影无数,佳片比比皆是,推荐此片 不仅因为它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在时代和社会背景下,少年的纯真童趣,浪漫的画面和美好的爱情,更是一大看点。主角的成长伴随着电影院的衰落。

影片里,意大利男孩多多和电影院放映师成为了好朋友,多多的乐趣就是一边看电影,一边看放映师如何操作。每当出现亲吻或者拥抱镜头的时候,放映师都会把它剪辑掉,而观众席总是嘘声一片。

在一次露天电影放映中,一场大火让放映师的双眼永远的失明了,多多接替了他的工作。

成年的多多爱上了银行家的女儿,身份悬殊,女孩上大学,多多参军,她们的爱情最终无结果,多多离开了小镇。

数年之后,多多回来了,朋友交给他一卷胶片-那是放映师遗留给他的礼物,胶片里的内容,正是被放映师剪辑掉的禁忌画面,多多沉思着……他回忆起了童年的一切。



歌曲推荐《鬼迷心窍》

词曲都算是上等的佳作,满脸胡茬 ,已经唱不上高音, 声带嘶哑的老男人,他的声音,居然有那么大的感染力,或许因为歌词,或许因为旋律,刺痛了人心,伤感透顶。

经历再漫长的岁月,麻木再久远的心灵,还是无法抵抗因为爱勾起的浪潮,情丝永远斩不断,容颜永远忘不了,一切都不重要,奋不顾身地为爱 天荒地老,为爱 天涯海角。

唱歌的人-在自己的故事里,

听歌的人-在自己的回忆中。

都是一样的忧愁……


o旅人音乐日记o


最爱的书 :《人间失格》

是日本小说家太宰治创作的一部半自传体的小说。

太宰治透过主角的人生遭遇,巧妙地将自己的一生与思想表达出来。小说描述了叶藏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丧失为人资格的道路的,藉由叶藏的独白,窥探作者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可耻的一生”。小说于1948年在杂志《展望》上作为全三回的连载小说发表,同年太宰治自杀身亡。

最爱的电影:玄彬的《共助》

讲述了为了抓捕潜藏于朝鲜的犯罪组织,南北展开了首次联合搜查,由玄彬饰演的拼死要完成任务的朝鲜警察林哲令和接到命令要阻止任务的“生计型”韩国警察姜镇泰(刘海镇 饰)之间在协作过程中发生的故事。 你要是也喜欢看电影,欢迎关注 大仙推剧,持续推剧中!!!

最爱毛不易的《借》


大仙推剧


您好,

说说我最喜欢的书,我之前有一段看书高峰时期,那个时候一个多月大概买了40本书。

国内最喜欢是《平凡的世界》,喜欢他通俗易懂,读起来想象场景很清晰,故事结构和人物描写也是我非常喜欢的。

国外最喜欢的是《月亮和六便士》,这是一本描绘人坚持理想的书,因为是译本,译本不同翻译故事文字表达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是故事不错,人可以有理想,哪怕暂时实现不了。那就等到有条件去实现的那一天。

最喜欢的电影就很多了,每个时间有每个时期喜欢的电影,我是个重度非商业片电影爱好者。

高二时期我喜欢《复仇者联盟》,高三时期我喜欢《这个杀手不太冷》《傲慢与偏见》《钢琴师》

大一我喜欢《楚门的世界》《大鱼海棠》《辛德勒的名单》

大二我喜欢《赎罪》《触不可及》

大三我喜欢《沉静如海》《海蒂和爷爷》

还有很多一时半会想不起来的。

音乐喜欢陈奕迅的《一丝不挂》张学友版本的《小城大事》


Gigi说个球


最近我在看一本书,而去这本书我已经成功的吸引到我了。书名是《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这本书是我无意间看到了,也是被他的书名给吸引的,我就想着看一下吧!看着看着我就觉得自己好像就是这样的,这本书讲的是你的善良不要一味的让人觉得你的善良可以不断的吸取你的善良踩在脚下,而是让你的善良变的有点锋芒,这个锋芒不是让你变得不善良而是让你的善良变得让自己的更强大,可以帮助别人但得先看看自己是否有能力去帮,你也可以告诉对方自己还没有能力去帮助你,但我可以在其他方面去支持你,其实当自己没有能力去帮助他人时可以告诉他,虽然不一定接受,但你的善良可以让他知道自己可以帮你但需要更多的是是否自己可以帮助到你。这是我近期看的一本书觉得对我的帮助也是很大的。所以推荐这本书。

电影《复联四》这部电影是我所期待,可以说都是看着漫威电影长大的吧!也陪伴着我们。然而也是最后一部电影了,所以还是比较期待的。而他的预告也发出来了,这部片子将结合之前所有的演员加盟还有近期的惊奇队长也会在里面,所有对最后一部更是期待。也算是最后的终结了。

音乐《起风了》这首歌是吴青峰所演唱的,最近的他算是大火了一把啊!以前对他的关注并不是很多,直到他参与我是歌手后,猜对他开始认识到他,他在音乐上可以说是不错了!在他本人上我觉得他很幽默。说说他的音乐会给我带来视觉上的享受,能把每一首歌唱出属于自己的风格。所有我听到这首歌时我觉得很好听,而去会让我一直听直到我不想听在过段时间又会听到这首歌。

所以以上都是我所感受的,也可以推荐给大家。


圆脸的吃吃


最喜“三言二拍”。

“三言二拍”是明代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是明代传奇小说的经典。也是现代喜欢小说故事的人,不可不看的经典。



书中有许多精彩故事,现在都改编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戏曲、电影。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白娘子永镇雷峰塔》、《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苏小妹三难新郎》……这些故事不仅情节曲折,让人兴趣盎然,还耐人寻味,潜移默化教化人心。



今天说其中一个大家不熟悉的故事,借以让不熟悉“三言二拍”的读者简单了解下。这个故事是《喻世明言》第二十六卷——沈小官一鸟害七命。



有个姓沈的年轻人,不务正业,专喜欢养画眉鸟、斗鸟。一天在林中遛鸟,不想犯了“小肠疝气” ,疼得发昏。这时一个箍桶的张公经过,看画眉鸟漂亮,能卖几两银子,见财起意,就来夺画眉鸟。沈小官人苏醒,两人就争夺。张公急切间就用箍桶的刀,把沈小官人的头给割下来,然后扔进一颗枯树洞内。这是一命。然后把画眉鸟拿到一个客店,遇到三个人,其中有个叫李吉的,非常喜欢这画眉鸟,就买了去。

再说沈小官人后来被人发现,沈小官人的父亲沈昱报案,并悬赏一千贯钱寻找人头 好全尸安葬。接着就来了两个黄姓兄弟俩,说在江边发现人头。沈昱到江边一看,果然有颗已经腐烂辨不清面目的人头,就认为是自己儿子的,赏了黄姓兄弟一千贯钱。

过了没多久,沈昱到京城办事,溜达到御用禽鸟房,发现了沈小官失踪的画眉鸟,马上报告京官。京官一查,是李吉献上来的,就把李吉抓来。因李吉不认识箍桶的张公,说不出卖画眉鸟人的名字,最后被屈打成招,被判杀头屈死。这是第二命。

当时和李吉在一起的两个客人听说后,非常气愤,决定为李吉申冤。就又来到沈昱住的县城,经多方探访,终于找到张公,并报官抓住了张公。大刑伺候下,张公交代了杀死沈小官的罪行,并告知:头被扔进枯树洞。衙役果然在树洞里找到了沈小官的人头。

这时县官糊涂了,那之前的人头是谁的?抓来黄姓兄弟,黄姓兄弟交代——是他俩父亲的人头。他俩趁父亲喝醉后,砍头来诈骗赏钱的。结果这两兄弟又被判杀头,加上已经死的父亲,又是三命,加起来是五命了。

张公是罪有应得,背叛凌迟。他的老婆去看他最后一眼,被现场惨烈画面惊吓,失魂落魄,回家途中又摔了一大跤,到家后就死了。又添了两命。合之前五命,只因一只鸟,害的七人丢了性命。不能不让人感叹!

故事篇后有诗警戒世人:

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举意早先知。

劝君莫作亏心事,古往今来放过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