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殘障女張秀巧手編織脫貧致富路


陽春三月,綿綿春雨過後,在地處沂蒙山區的平邑縣各鄉村到處都呈現出一副“防疫生產兩不誤”的動人景象。在各個村口防疫值班點,義務值守人員正在對過往人員不停歇的進行登記和測量體溫,各村大喇叭不間斷的對農戶進行疫情防護知識宣傳,部分值班人員則揹著噴壺在村中大街小巷上進行防疫消毒;在大田裡,村民們正忙於春耕播種,村裡組織的黨員志願服務隊主動上崗,每天為他們測量體溫,並在田間地頭給村民宣傳防疫知識。


人們在防疫值班、田間耕耘之餘,常常談及一位農家婦女,她憑藉自己一己之力帶動一方鄉親脫貧致富的感人故事。她就是平邑縣仲村鎮張興莊建檔立卡貧困婦女張秀。 她今年49歲,腿部患有殘疾。在過去幾年裡,她用艱苦卓絕的意志、不怕吃苦的精神和開拓創新的魄力,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於2016年底脫貧。
屋漏偏逢連陰雨 緊緊抓住命運拐點
“腿雖然殘疾了,但精神上不能殘疾,我就千方百計想把日子過好。”談起當年的遭遇,張秀仍是一臉的堅毅。張秀的苦難源於兒時的一場疾病。1972年,一歲大的張秀不幸得了小兒麻痺症,因為當時家境貧寒,因後遺症導致雙腿殘疾,從那時起,她再也沒能站起來,只能蹲著靠柺杖支撐著走路。
30歲那年,無情的災難再次降臨到她頭上。丈夫楊成孝得了脈管炎,雙腿不能正常行走,更別提外出幹活了,讓這個本來就十分貧寒的家庭雪上加霜,生活的擔子一下子全都壓在張秀一個人身上,但是她卻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曾經一度陷入束手無措和悲傷絕望的境地。
2015年,村裡開展貧困戶精準識別“三訪五評”大走訪活動,張秀一家被評為貧困戶。一個是無法站立、失去勞動能力的殘疾人,一個是惡疾纏身、勞動能力同樣有限的病人,這一家人怎麼幫、怎麼脫貧?一時讓幫扶幹部犯了難。按照常規的做法,政府兜底保障是最簡單的辦法。但畢竟張秀還年輕,兜底就意味著她的人生就此劃上句號。幫扶幹部一下子猶豫了,幫扶的目的,不僅在於幫,更在於扶。

抱著試一試的心態,鎮婦聯幫扶幹部踏進了張秀的家門。談人生,宣傳黨的精準扶貧政策,張秀聽著聽著,眼裡放出了興奮的光芒,彷彿在黑暗中看到了黎明的曙光。眼見其她貧困戶在產業獎補政策的激勵下,紛紛發展致富產業,張秀終於坐不住了,她向村幹部和包戶幹部申請自己也要搞發展。幫扶幹部聽了她的想法,支持她放開手腳大膽幹,該給的扶持政策一樣也不少。張秀的命運從此開始發生轉折。


山東殘障女張秀巧手編織脫貧致富路



開起家庭加工作坊 產品遠銷海外
近年來,隨著社會各界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度重視,手工編織工藝品市場需求量日益增加,譬如編織筐、編織籃、編織玩具等,為民間手藝人提供了良好的創業機會和渠道。但萬事開頭難,最開始張秀通過網絡視頻學習各種編織工藝,自己慢慢摸索和鑽研,遇到難題也不輕言放棄,經過一遍又一遍的嘗試,手都磨起了繭子;再後來張秀得知周邊村有編織工藝的能人巧匠,張秀便讓她的家人帶著她親自拜訪學習手藝,無論颳風還是下雨,都阻止不了張秀認真學習的上進心; 除此之外,上級扶貧攻堅部門推出了“發放小額貸款,助力脫貧攻堅”的惠農政策,張秀抓住機遇申請了3萬元創業資金,騰出自家房屋的一部分,購置了加工和包裝設備,開起了小型加工作坊,規模日趨擴大。
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張秀的致富之路並不僅僅侷限於學習複製現成的手藝,她還自己進行總結和創新,創造了一整套“平板快速編織法”,在編織工藝方面獨樹一幟,讓很多客戶慕名而來,一段時間裡訂單量持續上漲,為張秀帶來了較為可觀的收益。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近年來。張秀著眼於本村留守婦女、下崗職工和貧困殘疾人員,對她們進行免費培訓,實行訂單收購,先後帶動張興莊村20多人從事編織加工,其中有不少貧困戶和低保戶婦女。目前,張秀的編織工藝品有編織筐、編織籃和編織玩具等10多種樣式,年產10餘萬件,產品遠銷到韓國、日本和東南亞等地區。她帶動了每個從事編制加工的家庭平均年收入4-8萬元,也帶動了村內20多戶農村貧困家庭依靠手工編織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張秀成了村裡響噹噹的脫貧致富能手,

“我有今天,離不開黨和政府對我的幫助,我願盡我所能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希望大家一起過上好日子。”張秀如是說。她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山東殘障女張秀巧手編織脫貧致富路



疫情突襲而至 為父老鄉親“捨命”奔波
時間進入到今年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瞬間席捲全國,在農曆新年之際,讓人們無法盡享歡慶春節的喜悅,內心卻增添了幾分恐慌。此時,張秀恰好接到了廠家一批3000件的訂單。由於鎮村的宣傳和管控,要求人們各自在家隔離防疫,張秀一時手足無措。往年這個時候只要張秀一個電話,本村及外村的20多戶手編加工點會來家取原料,大約有一週的時間便可以完成這批訂單。
“張書記,我現在又來了一批貨,現在加工點上都不能出門來取料,你看看能不能特批一下,我挨家挨戶給他們送去?”抱著試一試的心理,張秀給村支部書記撥通了電話。村支部書記張兆強在接到張秀的電話之後,便立即聯繫鎮疫情防控指揮部,在得到批准後,馬上回復張秀。
3000件編筐的原材料,張秀騎著電動車輾轉幾次,用了一上午的時間分發到了20多戶加工點。在周郭莊村加工點,馬正花看到張秀用瘦弱的雙手支撐著身軀出現在自己家門口時,無比感動地說:“張秀!你為了我們真是連命都不要了!”


第一批貨完工後,張秀又挨家挨戶的把產品回收。在當前的疫情之下,看到訂單能夠如期完成,廠家對張秀更加支持,繼續供應原材料,隨後連續發了兩批貨,讓張秀團隊的加工點能夠在疫情防控期間在家裡有活幹、有創收。
李家莊村李常慶夫婦年齡都已近80歲,他們二人自從跟著張秀學會手編工藝之後,每批貨都會接單加工。此次,由於疫情防控,他們不方便出門購物,張秀每次去收送貨件都會幫著兩位老人購買些生活用品。李常慶老人說:“張秀就像俺的親閨女樣,什麼都替我們想到了!”
據張秀介紹,4年間,她共帶動起了40多戶的手編加工點,除了本村還輻射帶動起周郭莊、李家村等農戶加入手編隊伍。這些年來,她和這些手編戶一起利用日常勞作閒暇之餘通過手編搞創收,人們不僅增加了積蓄,也增進了感情,大家一起就像一家人,誰家有了事情或者有個應急之事她都會幫上一把。
疫情沒發生之前,張秀家就是村裡的一個人群集散點,閒空裡鄰里們都愛到張秀家坐一坐,聊聊天。有時後張秀也會通過網絡直播對自己的手編加工做些宣傳,來家裡的人們也喜歡同張秀一起和網友們互動,在張秀家院子裡時常洋溢著歡聲笑語。
由於疫情的影響,這段時間張秀家沒有了往常的熱鬧。但是,就在這種安靜的時段裡,張秀思索了一個問題,往日裡來家裡玩的姊妹們許多沒有參與手編加工,大多家裡手頭也比較清閒,如果把她們也發動起來學點技術增加創收應該能行。

張秀把這個想法和村裡的婦聯主任溝通了一下,村婦聯主任李兆秀非常支持她的想法,並建議她在家上幾臺手套加工設備,依託仲村鎮手套加工企業拓展自己的創收項目。目前,張秀已經聯繫了鎮上手套加工廠來家,對家裡的南房進行測量,準備安裝手套鎖邊機。在村婦聯主任的幫助下發動了本村12名家庭困難的婦女加入張秀的手套加工點,待到疫情過後開始投產。天氣逐漸回暖了,為了應對夏天到來,張秀還在南房裡安裝上了空調,她想盡
量為姐妹們創造一個舒適的工作環境。

沂蒙是一塊古老神奇的文化沃土,是一塊神聖的紅色土地。沂蒙人吃苦耐勞、自強不息。張秀作為土生土長的沂蒙人,身殘志堅,不屈不撓。在她弱小的身軀裡時刻充滿著對生活以及勞動的熱愛。多年來,張秀家租種了20畝地,每年地裡都會耕種些花生、地瓜、玉米,還有幾畝果園種植了桃樹、核桃等。她和丈夫一起打理農田和果園,自己從沒因為身體原因叫苦叫累過,說起張秀帶動父老鄉親脫貧致富的事,大家都會雙手豎起大拇指!

王樹民 劉善峰

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