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宏观·张瑜团队」保就业或是更稳妥的“目标”——1-2月经济数据解读及政策展望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及配套指引,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不是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执业证号:S0360518090001

联系人:张瑜(微信 deany-zhang)陆银波(微信15210860866)

主要观点

上篇:总基调

一、1-2月数据综述:数据基本反映疫情影响,个别数据仍好于预期

1-2月主要经济数据如下:出口累计增速为-17.2%,固投累计增速为-24.5%。社零累计同比增速为-20.5%,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为-13.5%。

1-2月主要经济数据低于预期吗?我们觉得基本反映疫情影响,个别数据甚至好于预期。观测1-2月经济数据,一个最基本的基准是生产端的复工情况。我们估计生产受限大概影响13.5个工作日,大概占1-2月工作日的1/3左右。因而我们看到像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中游制造领域如汽车、通用设备的生产,同比都在-30%左右。这些数据基本反映了生产受限对生产的影响。

哪些数据好于预期?第一,工业增加值。受电子行业复工偏快(苹果部分商品已经缺货,给苹果增加安全库存)、上游重资本行业开工率基本还算正常(粗钢、乙烯等品种1-2月产量同比依然实现了正增长)等因素带动,工业增加值-13.5%的增速好于预期。第二,餐饮的数据好于预期。今年春节在1月下旬,春节+2月,餐饮基本无营收,1-2月餐饮增速能高于-50%是好于预期的。

二、1季度经济展望:1季度增速大概率为负,乐观情景达到0左右

我们预计1季度经济增速大概率为负,乐观情景才可能到0。尽管1-2月工业生产略好于预期,但遗憾的是,3月以来,复工进度没有出现预期的加快的现象。因而,指望3月通过赶工去弥补2月生产受限的可能性越来越低。根据我们的跟踪,目前截止到上周末,工业实际产能复工率不到80%,建筑业可能在50%-60%左右,服务业中餐饮大概在55%左右。

预计单3月而言,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依然在0以下(特别需要注意的是,2019年由于4月增值税减税落地的预期,三月工业生产存在抢补库的现象,是超高基数)。受此影响,1季度经济增速大概率是负的,乐观情景才能达到0%左右。

三、全年经济展望:经济增速目标重心在稳就业

基于疫情对一季度的经济的冲击叠加海外疫情状况,我们判断,当前更务实的考虑是保就业,这与3月12日国常会总理吹风方向也一致。

稳就业对应的经济增速是多少?我们的测算表明,稳就业对应的增速目标是4.7%-5%左右(4.7%依据新增38万元左右的GDP可以创造1个就业岗位估算,5%依据单位GDP增速带动220万个就业岗位估算)。在当前国内外经济状况下,这是一个可以通过努力而完成的更为务实的目标。具体节奏上,预计全年经济前低后高,1

季度增速在负2至0%左右,2季度回升至5.5%左右,3-4季度回升至6%或者略高一点。全年经济增速努力达到4.7%-5%这一区间。

四、政策展望

财政:预计赤字率上调至3.1%-3.2%,专项债额度上调至3.5-3.6万亿,基建增速8%左右。减税降费可期,烟草税调整和特别国债在备选篮子中。货币:疫情至今,货币政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当前进入第二阶段,警惕脱实向虚,适当管控社会的货币宽松预期,主要侧重点在LPR改革,未来海外仍有诸多不确定性,改革早点完成才有利于后续的货币政策调整的有效性。地产:短期放松政策仍以供给侧为主,后续慢慢过渡到需求侧。房住不炒的预期管理仍在。

下篇:具体数据分析见正文

风险提示:海外疫情失控,内需不振。

报告目录

「华创宏观·张瑜团队」保就业或是更稳妥的“目标”——1-2月经济数据解读及政策展望

经济再评估(一)1-2月数据综述:数据基本反映疫情影响,个别数据仍好于预期

1-2月主要经济数据如下:需求端,出口累计增速为-17.2%,固投累计增速为-24.5%。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速为-16.3%,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为-31.5%,基建投资(宽口径)同比增速为-26.8%。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为-44.9%;竣工面积累计同比为-22.9%;社零1-2月累计同比增速为-20.5%,地产销售面积累计同比为-39.9%。生产端,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为-13.5%。就业方面,1-2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8万人,同比为-37.93%。

1-2月主要经济数据低于预期吗?我们觉得数据基本反映疫情影响,个别数据甚至好于预期。观测1-2月经济数据,一个最基本的基准是生产端的复工情况。1-2月一共39个工作日,其中2月春节假期延长影响6个工作日,2月剩下的三周复工进度偏慢是不争的事实,即使按2月剩余三周平均50%的复工率,那么2月一共有13.5个工作日无法工作。大概占1-2月工作日的1/3左右。因而我们看到像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中游制造领域如汽车、通用设备的生产,同比在-30%左右。这些数据,基本反映了生产受限对生产的影响。从这个角度讲,我们觉得1-2月主要经济数据基本反映疫情影响。

哪些数据好于预期?第一,工业增加值。受电子行业复工偏快(苹果部分商品已经缺货,给苹果增加安全库存)、上游重资本行业开工率基本还算正常(粗钢、乙烯等品种1-2月产量同比依然实现了正增长)等因素带动,工业增加值-13.5%的增速好于预期。第二,餐饮的数据好于预期。今年春节在1月下旬,春节以及2月一整月,餐饮基本应该是颗无收的。而且春节一周的权重是较高的,餐饮同比在-50%以上可能都不算意外。但实际增速为-43%。比预期稍好一些,可能外卖对冲了较大一部分。

(二)1季度经济展望:3月复工低于预期,1季度增速大概率为负,乐观情景达到0左右

我们预计1季度经济增速大概率为负,乐观情景才可能到0。尽管1-2月工业生产略好于预期,但遗憾的是,3月以来,复工进度没有出现预期的加快的现象,因而,指望3月通过赶工去弥补2月生产受限的可能性越来越低。根据我们的跟踪,目前截止到上周末,工业实际产能复工率不到80%,建筑业可能在50%-60%左右,服务业中餐饮大概在55%左右,航班大概恢复到正常位置的40%左右。

预计单3月而言,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依然在0以下(特别需要注意的是,2019年由于4月增值税减税落地的预期,三月工业生产存在抢补库的现象,是超高基数)。受此影响,1季度经济增速大概率是负的,乐观情景才能达到0%左右。

我们的测算依然沿用此前的分析框架,从生产法的角度入手。根据1-2月经济数据,对多数数据的测算予以更新。考虑到3月还剩半个月的时间,诸如工业复工、服务业消费等尚有一定不确定性,我们依然分三种情形测算。

乐观情形下:3月工业生产有一定的赶工,1-2月我们预计工业增加值损失7500亿左右(根据1-2月工业增加值增速测算),假设3月后半月能追回其中的40%(比如后两周每天延长工作时间30%,或者利用周末时间2-3天)。建筑业考虑到当前复工率仅一半左右,假设乐观情形下3月建筑业施工不受冲击,回追2月的损失至少要到2季度了。餐饮零售住宿等假设乐观情形下3月基本不受冲击(实际可能仍受影响)。房地产销售额3月后两周能明显回升,单月实现小幅正增长。我们可以看到,这种乐观情境基本是很难达到的,需要后半周经济是大力度超预期修复才有望实现,即便如此,一季度增速也只是0%左右。

中性情形下:工业生产3月不赶工,也不拖累经济。建筑业、餐饮、零售、住宿等仍会继续受到小幅冲击,拖累经济。房地产销售额3月能基本恢复正常,不拖累经济。

悲观情形下:工业生产3月继续负增长5%左右。建筑业施工负增长10%左右。房地产销售额负增长5%左右。餐饮3月仅为正常月份的20%(依靠外卖),住宿3月无营收,零售3月-10%。

「华创宏观·张瑜团队」保就业或是更稳妥的“目标”——1-2月经济数据解读及政策展望
「华创宏观·张瑜团队」保就业或是更稳妥的“目标”——1-2月经济数据解读及政策展望

(三)全年经济展望:经济增速目标重心在稳就业

当前经济面临的形势:

一是在海外的疫情影响下,全球经济增速下行,出口拖累国内经济。根据IMF、OECD等国际机构的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低于2019年,可能在1.5%至2.4%左右。(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在2.9%左右)。更关键的是,美国的状况不容乐观,几大外资行基本都下调了美国的经济增速预期,不排除美国在2-3季度增速0增长。这样的海外背景下,经济会受到明显拖累。

参考2000-2001年、2008-2009年、2015-2016年这三次全球经济持续回落期,净出口对国内经济的拖累程度可以达到-0.7%以上。

二是在于内需尤其是消费的回落很难通过政策去拉动。政策的直接抓手在于基建与地产,受政府债务、居民杠杆率、房价等因素的制约,这两个抓手可以提供的向上空间不会太大。而受疫情影响,居民部门、企业部门现金流受损带来的支出下行,更是政策较为难以改变的。因而,逆周期政策可以适度提高经济增长,但空间较为有限。

如何看待小康目标?小康目标的内涵较为丰富,经济总量只是观测的指标之一。如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所指出的,“全面小康的内涵很丰富,依我个人的理解,从当下来看,最重要的是:第一,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第二,继续巩固疫情防控的成果,在这个基础上加快生产生活秩序的恢复,努力使经济运行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各方面的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就业政策,都要服务于这些发展的大目标。”

稳就业对应的经济增速是多少?能实现吗?我们的测算表明,稳就业对应的增速目标是4.7%-5%左右

(4.7%依据新增38万元左右的GDP可以创造1个就业岗位估算,5%依据单位GDP增速带动220万个就业岗位估算)。这一目标在当前国内外经济状况下,是一个可以稍加努力而完成的。

全年经济节奏如何判断?具体节奏上,资本市场主要有两种看法,倒V型(强调的是二季度的经济反弹),还有前低后高(强调的是内外需冲击的长尾效应),我们更倾向于后者,由于外需恶化几成定局,倒V型低估了二季度海外需求大幅回落的压力。因此,我们判断全年经济前低后高,1季度增速在负2至0%左右,2季度回升至5.5%左右,3-4季度回升至6%或者略高一点。全年经济增速努力达到4.7%-5%这一区间,即便是这一情景,也需要付出不小的努力。

「华创宏观·张瑜团队」保就业或是更稳妥的“目标”——1-2月经济数据解读及政策展望
「华创宏观·张瑜团队」保就业或是更稳妥的“目标”——1-2月经济数据解读及政策展望

二 政策展望(一)财政:已经很积极,还会更积极

财政目前出台较为重要的政策有这么几个。第一,降增值税,湖北省外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从3%降至1%,湖北省内免征小规模纳税增值税。第二,养老金等三项社保减免,预计为企业减负6000亿左右。第三,医保减半征收。预计为企业减负1500亿左右。第四,住房公积金可以缓缴,或者企业与职工协商降低缴纳比例。第五,进一步提前下达专项债和地方债额度,提前下达额度已经达到人大授权的上限。

还会更加积极的地方体现在哪?第一,赤字率上调,大概率突破3%,可能定在3.1%-3.2%左右。第二,专项债额度上调,预计大概在3.5-3.6万亿左右。(预计专项债额度上调叠加可用资本金范围的扩大增加杠杆撬动,全年能带动基建投资增速达到8%左右)。第三,减税降费可能会进一步推进。根据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的发言,“从财政政策来看,还要进一步减轻企业的负担,减税降费还要进一步推进。这两年减税降费的力度已经很大了,今年还要继续加大这个力度,包括一些费用的减免,用能用气成本的降低等等。”第四,可能调整烟草税作为财政税收的补充,假设四月调整,全年有望带来2000亿左右增量。第五,特别国债也在政策篮子中,但排序仍靠后,如后续经济修复力度过差,造成保就业压力,特别国债或将出山。

「华创宏观·张瑜团队」保就业或是更稳妥的“目标”——1-2月经济数据解读及政策展望

(二)货币:政策取向进入第二阶段

疫情至今,货币政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当前进入第二阶段,警惕脱实向虚,适当管控社会的货币宽松预期,主要侧重点在LPR改革(货币宽松的过度预期会拖累LPR换钩进度),未来海外仍有诸多不确定性,改革早点完成才有利于后续的货币政策调整的有效性。这也就能理解为什么今天MLF没有调整,并非简单的“跟不跟”美国的概念,我国货币政策现在内外掣肘都很低,是全球大国中货币政策最充足最有安全感的国家,可以专心以内为主,“跟不跟”是个伪命题。

第一阶段,疫情初发期,情绪领先经济,资本市场暴跌,“灵活”的意义更偏重强调货币政策领先性和及时性,甚至需要一些超预期性。

当前第二阶段,疫情后修复期,货币政策与经济形势是伴生性,“灵活”的意义更偏重相机抉择,需要一定程度合理引导市场预期,社会的货币宽松预期不宜过强。首先,前期政策已经铺垫了一个比较好的融资环境。目前资金利率处于历史低位,十年国债利率2.67%处于历史低位,AA 级中短期票据发行利率一度跌破 4,温州地区民间融资综合利率在15.6%左右保持平稳。其次,由于实体生产和居民消费尚未修复,需要一定程度上警惕脱实向虚风险。目前两个信号值得关注,一是企业中票发行利率已低于理财收益率,二是 AA 级 5 年公司债发行利率与逆回购利率利差 压缩至 2017 年以来低位,综合期限利差和信用利差的溢价正在快速收窄。并且,当前全球外需冲击尚不明朗,突发降息的“速效救心丸”也不宜作为常态化期待。最后,货币也需要等待经济内生需求的修复效果和财政外生逆周期的发力效果,灵活调整。因此,短期内快速大幅降息概率降低,货币政策价格工具没必要过度急切,需要合理引导社会的货币宽松预期。

具体观点可参见报告《【华创宏观】“精准”的呵护——3月13日央行降准点评》

(三)地产:边际放松先供给后需求

对于地产而言,先供给后需求才是合理的放松路径,如反过来,库存低位的现状下必然会带来房价的大幅上涨,这是决策层不愿看到的情景,整体的地产政策都可在现有框架内做调整,灵活的因城施策是优于过去大开大合的选项。

对于地产:短期内放松政策主要在供给侧,确保房企不会出现大规模的破产(当前住宅广义库存仅12个月,不同于2014年时的24个月)。放松的措施包括加大融资支持(新增信贷达到2017-2018年的规模,同比2019年可增加1万亿左右,拉动地产投资增速8%左右)、放松土地拿地缴款方面的要求(首付款降至50%,余款缴纳期限延长至1年)、加快预售证的发放等。

2季度-3季度,可能政策会偏向于销售端,确保全年地产销售增速不因疫情影响而下滑

,可能的举措包括调整公积金使用规则(加大贷款额度等)、调低各地新增房贷利率(目前离央行最低要求有40个基点以上的空间)、加大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额度的发放(按新增个人住房贷款达到新增贷款的30%计算,可新增5万亿,比2019年高0.6万亿左右,拉动地产销售增速6%左右)、低能级城市放开限购,降低首付比例;高能级城市通过人才新政、放开落户的方式(城区500万以下人口的城市放宽落户限制)对限购予以边际放松。

参见报告《【华创宏观】地产如何带着镣铐跳舞?——从供需十五个约束看地产细节&战”疫“系列十四 》

一 工业增加值:生产受限下,迎来冰点

1-2月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为-13.5%,2019年为5.7%。三大产业看,采矿业累计同比为-6.5%、制造业累计同比为-15.7%、电热气水累计同比为-7.1%;出口交货值累计同比为-19.1%,与1-2月累计出口增速基本一致。产销率累计同比为-0.7%,2019年产销率累计同比为-0.4%,生产端强于需求端,库存有所上升。分所有制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累计同比为-7.9%,受冲击较小。外企及私企累计同比均在-20%以下。

具体分行业数据,如下:

1)采矿业:受冲击力度不大。采矿业权重最大的两个行业分别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可以观察的数据包括煤炭产量、天然气产量与天然原油产量。1-2月采矿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为-6.5%。主要产品产量看,原煤1-2月累计同比为-6.3%,天然原油累计同比为3.7%,天然气产量累计同比为8%。

2)制造业上游:受重资产行业带动,受冲击力度相对也不大。上游已经公布的6个行业整体拉动工业增加值同比-3.68%。主要产品产量看,原油加工量1-2月累计同比为-3.8%,粗钢1-2月累计同比为3.1%,乙烯1-2月累计同比为5.6%,水泥1-2月累计同比为-29.5%。

3)制造业中游:受冲击力度最大。中游已经公布的7个行业整体拉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8.22%。汽车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为-31.8%,通用设备、专用设备、金属制品、交运设备、电气机械1-2月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均在-20%以下,相对而言,电子设备稍好一些,1-2月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为-13.8%。

4)制造业下游,目前公布行业数据较少。农副食品1-2月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为-16%,食品制造为-18.2%,纺织业累计同比为-27.2%。

展望3月及全年,考虑到发电耗煤数据依然偏弱,剔除居民用电后,目前耗煤数据仅相当于过去三年同期(阴历)的80%左右。3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可能依然为负。2季度及下半年会有所回升,回升的力度,取决于国内需求恢复情况(汽车消费、地产销售、地产投资等)以及国外疫情状况。

「华创宏观·张瑜团队」保就业或是更稳妥的“目标”——1-2月经济数据解读及政策展望

二 固定资产投资:施工受限下,迎来冰点

1-2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为-24.5%,2019年为5.4%。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速为-16.3%,2019年为9.9%;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为-31.5%,2019年为3.1%;基建投资(宽口径)同比增速为-26.8%,2019年为3.33%。

固投增速基本反映施工受限的影响(投资主要来自建筑业施工,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受建筑业工人返工进度影响较大)。1-2月合计39个工作日。2月春节假期延长(影响6个工作日)+复工进度缓慢(按剩下15个工作日平均复工进度50%算,影响7.5个工作日),合计影响施工时间大概在13.5个工作日。从工作日的角度看,固投增速在-30%左右。

地产投资增速略高,可能原因有二点。第一,地产投资中36%左右来自其他费用(主要为土地购置费),但土地购置费是一个滞后指标(土地拍卖后,1年内付清全部账款),并不反映1-2月土地成交陡降的现状。2019年全年其他费用同比增速在13.5%。今年1-2月这一分项增速可能依然在10%左右,对地产投资有正向拉动作用。

第二,大部分城市对地产投资依然采用形象进度法记账,可能出现记账投资额比实际发生额高的现象。

销售与新开工等指标看,地产的数据同样较为惨烈。1-2月,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为-44.9%;竣工面积累计同比为-22.9%;销售面积累计同比为-39.9%。预计地产政策的边际放松较为确定,但房住不炒的预期管理仍在,政策的放松节奏先从供给端(当前库存偏低,供给端不能出现大面积的破产),再逐步过渡到销售端。放松方式以因城施策为主。

投资展望:3月受复工进度不及预期影响,增速可能仍为负。根据住建部披露的数据,截止至3月8日,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复工率为58.15%;根据民航局的数据,截止至3月11日,民航机场建设复工率为61.7%;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截止至3月9日,尚有一半农民工尚未返程。

全年看,基建在逆周期政策的作用下(专项债额度上调、赤字率上提),预计全年增速可能在8%左右。房地产在政策托底下,全年投资增速不会太差。相对而言,制造业的状况会糟糕一些,1季度受经济增速下行影响,工业企业利润会大幅下行,对全年制造业的投资形成挤出。且制造业中中小企业偏多,政策很难全面惠及。预计制造业投资全年可能为负。

三 社零:全方面拖累,迎来冰点

1-2月社零累计同比增速为-20.5%,2019年全年累计增速为8%,增速回落将近30个百分点,低于我们预期。

原预期社零的主要冲击在餐饮、汽车以及由于出行减少带来的石油制品消耗的减少。但实际低于预期的地方有两点,第一,网购增速大幅下行。2019年全年网购增速为19.5%,今年1-2月回落至3%。网购回落的原因有一部分来自疫情影响下的交通限制、员工复工限制。根据邮政局数据,2月18日,投递量仅恢复至正常业务的40%,到2月29日,恢复至80%。预计3月快递基本恢复正常,3月网购增速应该会明显反弹。第二,除了汽车、餐饮、网购之外的大部分消费品(线下非汽车餐饮石油),增速都回落的较多。整体来看,将社零减去网购、汽车、餐饮、石油制品后,这部分消费品增速为-20%,2019年这一数字为6%。回落比较多的品类有金银珠宝(同比-41%,口径为限额以上,可能有部分来自网购,下同)、服装鞋帽(同比-30.9%)、家具(同比为-33.5%)、建筑及装潢材料(同比为-30.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为-30%)。相对而言,通讯器材、化妆品、中西药品、日用品等受冲击较小。

展望3月及全年,社零回升的趋势是确定的,但回升的速度可能会偏慢一些。根据现有的高频数据看,汽车目前零售依然只有同期的一半左右。根据美团的数据,截止至3月10日,全国餐饮商户复工率在55%左右,微观感受看,复工的餐饮商户可能也只是以外卖为主。此外,疫情冲击下,失业率有所上升,个体工商户经营困难,居民部门整体现金流有所受损,也会对社零的回升速度和力度形成制约。

「华创宏观·张瑜团队」保就业或是更稳妥的“目标”——1-2月经济数据解读及政策展望「华创宏观·张瑜团队」保就业或是更稳妥的“目标”——1-2月经济数据解读及政策展望

四 失业率有所上升

1-2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8万人,同比为-37.93%。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2%,2019年12月为5.2%,调查失业率上行1个百分点。经济冲击下,短期失业率有所上升不可避免。但全年看,稳就业对应的经济增速大概在5%左右,预计就业问题基本可以稳住。(按政府新增城镇就业目标1100万估算,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以新增城镇就业220万个以上)。

「华创宏观·张瑜团队」保就业或是更稳妥的“目标”——1-2月经济数据解读及政策展望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3月16日

发布的报告《【华创宏观】保就业或是更稳妥的“目标”——1-2月经济数据解读及政策展望》

【战“疫”系列】

经济有近忧,金融无大险,冷春过后自然暖——基于疫情影响的三大评估与两大展望&战疫系列一

股市异常波动与降息的六大看法——战疫系列二

外资机构如何评估疫情的影响?——战疫系列三

怎么看西贝之忧?——从四大行业的现金刚性支出看疫情的冲击&战疫系列四

什么是复工的“马蹄钉”?——从口罩的估算讲起&战疫系列五

经济影响再评估——战疫系列六

还有多少人需要赶路?——战疫系列七

对抗疫情要花多少钱?——基于财政视角&战疫系列八

战“疫”政策三阶段梳理及复工跟踪——战疫系列九

复工的三个概念辨析——战疫系列十

战“疫”费钱,财政的出路在哪里?——战疫系列十

经济政策从“暂停”进入“小跑追赶”——疫情防控和经济工作部署会议点评&战疫系列十

掉进黑天鹅湖里的CPI——战疫系列十三

地产如何带着镣铐起舞?——从供需十五个细节看地产约束&战疫系列十四

M1拆分框架:一个连接经济与市场的核心指标--数论经济系列一

贸易战下的中美CPI:短长期和分项影响全拆解--数论经济系列二

汇率升贬之外的思考与指标应用--数论经济系列三

步随溪水觅溪源--制造业投资预测框架&数论经济系列四

功夫在降息之外:美联储政策框架的十字路口--数论经济系列五

五大视角全面回顾中美贸易摩擦--数论经济系列六

美国经济全景--“双时钟”视角兼论美国经济领先指数构建&数论经济系列七

降息概率何时还会再背离?--详解FedWatch和WIRP计算方法&数论经济系列八

酒饮微醺,过犹不及--论地产不可承受之重&数论经济系列九

越来越近的欧元反弹——再论欧美经济不一样的“差”&数论经济系列十

经济有近忧,金融无大险,冷春过后自然暖——基于疫情的三大评估与两大展望

关注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7个重要数据

中央之“念”,部委如何“回响”?——30部委2020年工作部署梳理

明年1季度还会“开门红”吗?

踏边识界,持盾击矛——2020年策略报告

【大类资产配置框架系列】

从三因素框架看美债利率--大类资产配置系列一

长缨缚苍龙--中资美元债年度报告和大类资产配置系列二

2019年外资行一致预期是什么?--大类资产配置框架系列之三

3万亿外资青睐何处--大类资产配置系列之四

2019年油价:“油”问必答?--大类资产配置框架系列之五

“金”非昔比--大类资产配置框架系列之六

特别的时候,特别的国债--思想汇·第七期

稳增长中“消失”的国开行--思想汇·第六期

国企去杠杆的三问三猜--第五期

宏观调控从大写意到工笔画--第四期&2018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全球债务的椅子游戏--第三期

全球之锚:美国利率曲线的诅咒--第二期

或许存在的六个预期差--第一期

关于贫富差距和个税调整的胡思乱想--系列九

券商股东面临大洗牌?--系列八

汇率的经验和政策工具都有什么?--系列七

汇率破7概率极低--系列六

历史不会简单重演--系列五

协议签署后的后续安排有哪些?贸易摩擦缓和十问十答

第二轮反制措施姗姗来迟,中国企业可以从哪些国家进口?

特朗普第二轮关税威胁,哪些行业首当其冲?

除了出口,关税战潜在影响是重构全球产业链布局

中美贸易谈判,美国“要价”是什么?

一文读懂美国赴华贸易谈判团队

美国顶尖智库眼中的中美贸易争端

中美贸易摩擦将走向何方?

中美贸易博弈将如何映射国内政策?

美国精英阶层如何看待中美关系--华创宏观高端午餐会纪要

华创证券钓鱼台会议第10期:中美关系展望

调整汇率风险准备金率的表意与深意--系列一

人民币汇率的近忧与远虑--系列二

土耳其货币暴跌对中国的“兜圈式”影响

【高频观察·每周经济观察】

国际组织如何评估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

关注欧美不一样的“差”——国庆海外回顾

降息之外的功夫:扩表前置守护名义利率空间——评美联储重启扩表

库存周期上行的阻力在哪?

LPR改革的四个关注要点

当下的美联储和1995-1998年有多像?

总量下行,建安回落---下半年地产投资展望

美、德、中未来产业的竞合分析

【高频观察·中资美元债周报】

海外避险情绪发酵,投资级趁势上涨--中资美元债周报20200223

外债登记管理新规落地,高收益市场收复失地--中资美元债周报20200216

一级发行平淡 二级高收益上涨--中资美元债周报20200209

避险情绪再起,投资级上涨,高收益折戟--中资美元债周报20200202

一级发行延续活跃,二级高收益维持上涨--中资美元债周报20200119

一级房地产发行开闸,二级高收益涨势延续--中资美元债周报20200112

中资美元债迎“开门红” 高收益领涨市场--中资美元债周报20200105

圣诞节平稳收官,一二级市场平淡--中资美元债周报20191229

【高频观察·全球央行双周志】

全球不确定性提高后,各国经济会何去何从?--全球央行双周志第20期

国际机构如何评估全球经济增长?--第19期

全球迎来人口老龄化挑战--第18期

2019年央行对风险事件和财政政策如何评估?--第17期

2019年美欧日货币政策怎么走?影响如何?--第16期

金融危机的反思:我们离下一轮危机还有多远?--第15期

低通胀与攀升的全球债务:只是一个巧合?--第13期

为什么本轮紧缩周期对金融条件的影响弱化?--第12期

如何理解美国经济向好但收益率曲线平坦化?--第11期

【高频观察·中国信贷官调查】

2018年信贷利率将加速上行--2018年1季度中西部城商行隐现资产荒--2018年2季度信贷需求趋降,利率上行减速--2018年3季度银行投贷节奏前倾,资产荒预期浓厚--2019年1季度

“资产荒”从总量走向结构--2019年2季度

“资产荒”边际缓解,四季度信贷向好--2019年4季度

华创证券研究所定位为面向专业投资者的研究团队,本资料仅适用于经认可的专业投资者,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华创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资料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公司的客户。普通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

本资料摘编自华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若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注意的是,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华创证券研究所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华创证券的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可能独立做出与本资料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本资料所指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涨可跌,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资料仅供订阅人参考之用,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订阅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华创证券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