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七下《黃河頌》課後題學習中考閱讀理解答題策略。


從七下《黃河頌》課後題學習中考閱讀理解答題策略。

啊,朋友!

黃河以它英雄的氣魄,

出現在亞洲的原野;

它表現出我們民族的精神:

偉大而又堅強!

這裡,我們向著黃河,

唱出我們的讚歌。

我站在高山之巔,黃河滾滾,奔向東南。

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

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

從崑崙山下奔向黃海之邊,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

啊!黃河!

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五千年的古國文化,

從你這兒發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邊扮演!

啊!黃河!你偉大堅強,

像一個巨人出現在亞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體魄,

築成我們民族的屏障。

啊!黃河!

你一瀉萬丈,浩浩蕩蕩,

向南北兩岸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

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

將要在你的哺育下發揚滋長!

我們祖國的英雄兒女,

將要學習你的榜樣,

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

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

1939年

《黃河頌》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題的現代詩。它是一首頌詩,著眼於“歌頌”,在結構上與組詩第一章《黃河船伕曲》是緊密相承的。

在第二章《黃河頌》中,詩人作為時代的歌手出現,他站在高山之巔,代表祖國英勇的兒女,向著黃河唱出了頌歌,用澎湃的激情熱情地謳歌了黃河的宏偉氣勢、源遠流長,對中華民族的孕育和巨大的保護作用,並表達了學習黃河精神,鑄就像它一樣偉大堅強的決心。全詩以英勇的氣概和堅強的決心表達了保衛黃河,保衛中國的思想感情。

從七下《黃河頌》課後題學習中考閱讀理解答題策略。


1、詩人開篇直稱讀者為“朋友”,有什麼作用?

詩人以呼告的手法,開宗明義地點明瞭“歌頌黃河”的主題;直稱讀者為“朋友”,増強了語句的感染力,拉近了與讀者之間的距離,使讀者讀來倍感親切。

這類題目一般都是問開篇……有什麼作用?這裡題目答題要嚴格按步驟來,“以……開篇點名……主題,運用了……增強了……或者是表達了……。”就可以了。只要你能把“開篇點題”或者“為下文……做鋪墊,”再就是“首尾呼應”這幾個識破就好了。老師批改試卷打分也是按照步驟標準給分的。

2這裡的“望”換成“看”好不好?為什麼?

不好。“望”表示向遠處看,有利於表現黃河奔流潔渺的氣勢,而“看”的距離比較近,無法體現這種表達效果,且與整首詩的意境不符,所以“望”接成“看”不好。

策略分析:這類題目回答一定是“不好,不可以,不行”表明觀點之後說明原因,從“表達方式”或者“表達效果”入手,先說作者此處的好處,再說換了其他詞的壞處,最後總結所以不能換某詞,換了就沒有效果了。

這種題肯定是不能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有位語文成績不錯的同學和我爭論這類題目,跟在後面兩天都是說服我她覺得換了之後可以的理由,我就給她解釋,講到後來變成爭論了,她依然不服,後來考試遇見這類題目,自己按自己想的去答,理由整了四五個,最後試卷發下來,因為觀點不對,理由沒人看直接叛零分。後來總結了一下如果換某詞好的話作者反覆斟酌修改時就換了,對吧?所以說有時候題目就蘊含著答案,同學們千萬別上當,立場一定要堅定不移。

3、詩中多次出現“啊!黃河!”,有何表達效果?

送用了反覆的修辭

手法,把詩歌主體分為三個層次,從“養育”到“保衛”再到“激勵”,由實到應,相扣,逐步深入,營造出一種迴環往復的的律美。

這兒講到:什麼是反覆的修辭手法,它的作用有哪些?

根據表達需要,有意讓ー個句子或詞語重複出現的修辭手法。恰當地運用反覆手法到突出思想、強調感情、分清層次、增強節奏感等作用。


4“伸出幹萬條鐵的臂膀”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何作用?

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黃河當作人來寫,突出了黃河流域的寬廣和氣勢的磅礴。

關於擬人及其作用,舉例說明並區分擬人和比擬。

這種把物當作人來寫,賦予物以人的動作行為或思想感情的修辭手法,就是比擬的一種,我們稱之為擬人。還有一種

比擬,把人當作物來寫,或把甲物當乙物來寫,我們稱之為擬物。例如:

(1)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裡,他們全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老舍《濟南的冬天》)

(2)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親早已迎著出來了,接著便飛出了八歲的侄兒宏兒。(魯迅《故鄉》

(3)還有一問,是:“公理”幾塊錢一斤?(魯迅《“公理”之所在》)

句(1)中“小山”會低聲說話,用的是擬人。句(2)把宏兒寫成小鳥兒,能飛”,是比擬句

(3)把“公理”寫成商品,值“錢”,用的是擬物。

恰當運用比擬,不僅能讓讀者對所描繪的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而且能感受到作者對該事物強烈的感情,從而引起共鳴。

從七下《黃河頌》課後題學習中考閱讀理解答題策略。


技法攻略

如何分析擬人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一、擬人手法可分為三種情況

(1)把非生物擬人化。例如:

“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兒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兒粉色。”(老舍《濟南的冬天》)

“害了羞”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賦予夕陽斜照下粉色的薄雪以人的情態,生動巧妙地描繪了一幅夕陽雪景圖。

(2)把生物擬人化。例如:

“鳥兒將窠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與輕風流水應和著。”(朱自清《春》)

例句把鳥兒這一生物當作人來描寫,賦予它一些人的動作和思想感情,形象生動。

(3)把抽象概念擬人化。例如: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朱自清《春》)

例句賦予春天以人的動作,將春天的來臨具體化,十分生動形象。


答題策略:

品讀句子,分析句子運用擬人修辭手法在文中主要表現了什麼內容。

從七下《黃河頌》課後題學習中考閱讀理解答題策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