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石敬瑭被稱為兒皇帝?

WINtheword


石敬瑭是五代十國時期後晉的開國皇帝,他的一生充滿著諸多的傳奇,既有年輕時披堅執銳縱橫沙場的英豪,也有晚年昏聵導致國內叛亂叢生的低谷,但是其最為被世人所詬病的無疑是向契丹進獻“燕雲十六州”,使得華夏王朝長期暴露在北方遊牧民族鐵蹄之下慘遭蹂躪,並且向契丹稱臣,自稱“兒皇帝”這一行為。尤其是“兒皇帝”這一稱號更被後世之人屢屢作為談資予以嘲諷譏笑。

那麼現在我們回到問題本身,究竟石敬瑭為什麼要自稱“兒皇帝”?

一、首先我們要分析石敬瑭面臨的政治形勢

對於我們來說,石敬瑭首先是一個政治人物。對於政治人物的認知首先必須要從其面臨的政治形勢來分析。那麼當時石敬瑭面臨的政治形勢是怎麼樣的呢?

一是以一隅敵後唐全國。石敬瑭本是後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依靠著李嗣源的一路提攜才逐步嶄露頭角,後來擔任了太原節度使,成為坐鎮後唐北方的重臣。但是在李嗣源去世之後,繼位的李從珂對石敬瑭多番猜忌,最終逼反了石敬瑭。那麼此時石敬瑭實際上是以太原一地抵抗整個後唐的全面圍剿,如果沒有外援必然只有死路一條。

那麼此種情況之下,能夠給予石敬瑭幫助的只有北方的契丹。那麼在生死攸關的情況下,石敬瑭向契丹求援,然後許諾一些報酬,我們看來其實並無可厚非!當時石敬瑭提出的條件是:割讓幽雲十六州給契丹,每年給契丹布帛30萬匹,以兒國自稱。很多人引用劉知遠的話:稱臣可矣,以父事之太過。來指責石敬瑭不知廉恥。那麼這裡小編替石敬瑭辯解一句,一邊是馬上太原城就要破了,自己腦袋都保不住了,這個時候請契丹幫忙不下血本人家能答應嗎?

二是立國之後局面並不安穩。在契丹的幫助之下,石敬瑭總算是滅掉了後唐自己當了皇帝。當上皇帝的石敬瑭嚴格履行了自己的諾言,以“兒皇帝”自居,割讓幽雲十六州於契丹,並每年按時上供。難道石敬瑭就真的安心作他的“兒皇帝”?當然不是,就連當初推動這一切的主要謀臣桑維翰也曾經有想要擺脫契丹控制的建議,何況是石敬瑭本人?

但是,立國不久的後晉根本沒有能力擺脫契丹的控制。首先,國內藩鎮勢力依舊擁兵自重,中央號令難以統一,國力難以得到整合。其次,石敬瑭以藩鎮造反而稱帝實際上給其他藩鎮將領樹立了一個極壞的榜樣,既然你石敬瑭可以這樣幹,我們大家也都可以這樣幹!所以後晉國內藩鎮叛亂的狀況十分頻繁。

三是石重貴的結局說明石敬瑭的判斷是正確的。這一點實際上是第二點的延伸。在石敬瑭去世之後,繼位的石重貴算是一個“有骨氣”的皇帝,敢於用實際行動擺脫契丹的控制。那麼結果呢?其繼位僅僅經過了不到五年時間,後晉便在內部叛亂和契丹攻伐之下滅亡了。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政治是現實而殘酷的,盲目的憑著血氣之勇不過現實情況,武斷決策必然造成敗亡的結果。

那麼反過來,石敬瑭的“委屈求全、積蓄實力”恐怕真的是後晉的唯一出路,想當初李淵入主中原之時不也借了突厥的兵馬嗎?若是他能夠厚積薄發,一面與契丹虛與委蛇,一面逐步一統華夏,然後揮師北上收復幽雲十六州,只怕歷史對他又是另一個評價,只是……上天沒有給他這個機會!

二、其次我們要分析石敬瑭的個人認知

前面我們從政治的角度對石敬瑭的選擇進行了分析,那麼接下來我們站位於石敬瑭個人的角度,來分析一下究竟他對於“兒皇帝”這個稱號是怎麼想的。

一是石敬瑭不是漢人。關於石敬瑭的民族歸屬目前尚存爭議,主流的有兩種說法,一說為沙陀人,一說為羯族後裔。總之不管怎麼說,石敬瑭絕非是正統的華夏漢人,那麼如果我們寄希望一個胡人來守護漢家的土地,不就很可笑嗎?然後人家把“幽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我們又從民族大義上來譴責人家是“漢奸”,這樣的說辭是根本站不住腳的。

既然後世的這種說辭站不住腳,那麼我們就可以反推回當時那個年代,石敬瑭割讓土地的時候當然也不會有什麼心理負擔。他心中不會有什麼“華夷之分”,也不會有什麼“守護漢家疆土”的民族大義。

二是石敬瑭稱“兒皇帝”,按輩分合理。石敬瑭是後唐李嗣源的女婿,而李嗣源又是李克用的義子,當年沙陀和契丹結盟的時候,李克用就和阿保機結拜為兄弟了。那麼我們再往下算,遼主耶律德光是阿保機的兒子,所以算起來耶律洪光剛好是石敬瑭的叔叔輩。那麼石敬瑭向耶律德光稱“兒皇帝”,實際上在輩分上是合理的。當然,我們並非是要為其所受的侮辱“洗白”,而是指出當時這一政治抉擇是有客觀依據的。

三、我們要分析對石敬瑭的評價主體

從政治層面,從個人層面,我們都對石敬瑭這個人進行了分析。最後,我們有一點不能忽視,那就是對於石敬瑭的後世評價主體。也就是說,究竟是誰因為“割讓幽雲十六州”和“兒皇帝”把石敬瑭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呢?

答案當然是宋朝!

一是宋朝對外戰爭屢屢失敗的“鍋”要有人背。我們知道宋朝作為一個大一統王朝,卻始終未能從北方遊牧政權手中奪回幽雲十六州。對於宋王朝來講這無異於真正的“奇恥大辱”!原本宋朝立國,就是依靠趙匡胤的陳橋兵變,在世人看來這就是“得國不正”!歷來“得國不正”者都需要大肆宣揚自己的功績,而隱諱自己的過錯,方能鞏固自身皇權。那麼好,為了掩飾宋朝的恥辱,那麼自然而然就要用別人的恥辱來進行替代。

所以,石敬瑭被釘在“兒皇帝”和“割讓幽雲十六州”的恥辱柱上真正的原因在於,宋朝沒能收回“幽雲十六州”。

二是政治上凝聚民心的需要。這一點是第一點的延伸。不可否認,宋朝確實曾經多次試圖收回“幽雲十六州”,但是結果都是以失敗收場。那麼在這個過程中,宋朝一方面要隱諱自己的失敗,另一方面又要重新振奮人心,以利再戰。那麼怎麼振奮人心呢?既要有一個強大的敵人,又要有一個可恥的“叛徒”!那麼石敬瑭非常恰如其分的扮演了這個角色。

三是宋朝恰好在輿論宣傳層面對後世有極深的影響。宋朝這個國家對外軍事作戰確實不如漢唐,但是在文化層面確實是達到了華夏封建王朝的巔峰。尤其是到了中後期,武勳集團基本退出了政治舞臺,朝堂基本上成了讀書人的天下,所以宋代“著書立說”成為了一種普遍的現象。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後人如何知道前人的事蹟呢?當然要從前朝流傳下來的書籍、學說來認知。現在這一渠道自宋朝開始被文人所壟斷,那麼我們後世所讀到的自然是宋代文人的觀點,如果不加以深入考證分析自然會以前人觀點為主。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石敬瑭的“恥辱”便最終形成了定論!

好,今天我們就聊到這裡,我是華夏問長安,帶給你不一樣的歷史!喜歡我,就關注我!


華夏問長安


清泰三年(936年)九月,契丹國主耶律德光率軍進入大梁,兩個月後,33歲的耶律德光冊封原後唐河東節度使44歲的石敬瑭為兒皇帝,國號晉(史稱後晉)。石敬瑭也奉國書,敬獻幽雲十六州為大遼屬地,稱大遼為上國,奉耶律德光為奉大遼皇帝耶律德光為父皇。

自此,石敬瑭開創了有史以來最為屈辱的時代,這在兩宋時期體現的最為明顯。那麼為什麼石敬瑭會在割讓幽雲十六州之後又自稱兒皇帝?契丹為什麼會容忍在它的大遼之內出現一個國中之國?那為什麼契丹又出兵將後晉滅掉?到底兩人達成了什麼協議迫使割據一方的幽州也臣服於契丹?

其中的緣由還要從後唐末帝李從珂進攻駐守在太原的石敬瑭時說起。

清泰三年四月(936年),後唐末帝李從珂三路大軍圍剿石敬瑭,擺在石敬瑭面前的有三條路。一、棄守河東(今山西)如新州刺史盧文進故事叛入契丹。二、向北方霸主契丹遣使,奉上重金力邀契丹派兵救援而自保。三、藉助契丹武力入主中原,稱帝。

史書記載,石敬瑭在進行抉擇時,是經過大範圍的商討的。

大部分的朝臣的意見是第二種,敬獻重金邀好契丹,求其派兵救援,如果戰事順利則順勢而發,入主中原,進駐大梁,進而滅除後唐李從珂的後唐,建立萬世基業。

石敬瑭當時並沒有表態,而是將心腹桑維翰和劉知遠招來密談,決心割讓疆土幽雲十六州,祈求契丹發大軍直接參戰,滅掉李從珂。

桑維翰和劉知遠的態度是支持的,但是對於石敬瑭講述了自己的看法,覺得石敬瑭的自稱兒皇帝的做法太過,有失體統,但是不反對割讓幽雲十六州。

《舊五代史•晉高祖本紀》:“劉知遠諫曰:'稱臣可矣,以父事之太過。厚以金帛賂之,自足致其兵,不必許以土田,恐異日大為中國之患,悔之無及。'敬瑭不從。”

《舊五代史•漢高祖本紀》:“帝(劉知遠)勸晉高祖舉義,贊成密計,經綸之始,中外賴之。”

於是石敬瑭堅持讓桑維翰秉持這個底線和契丹進行商談。可是這裡面卻存在一個問題,幽雲十六州中,最大也最重要的是如今的北京即幽州,其節度使為趙德鈞。

雖然石敬瑭的職務為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判六軍事,可石敬瑭的勢力範圍僅限於山西。出了山西,其號召力幾近於無。這就意味著,石敬瑭所說的割讓,就是一個口頭支票。

當時,整個華北在名義上隸屬於名義上的皇帝李從珂,他的帝位來自於後唐閔帝李從厚的征討大軍的擁立,李從珂給予的承諾為人人有賞,最少的且沒有絲毫作為的黃門宦官也有10緡錢,官位按口述得以任命。

”應順元年(933年)三月,潞王(李從珂)悉斂城中將吏士民之財以犒軍,至於鼎釜皆估直以給之。“

本來唐朝末期已經是藩鎮自立林立的時代,李從珂的做法更是助長了這一現象的蔓延,瘋長。

"帝(李從珂)乃召將士慰諭,空府庫以勞之,許以平鳳翔,人更賞二百緡,府庫不足,當以宮中服玩繼之。軍士益驕,無所畏忌,負賜物,揚言於路曰:'至鳳翔更請一分。'"

石敬瑭委任桑維翰為專使覲見耶律德光,碰到了幽州節度使趙德鈞。

趙德鈞的目的顯而易見,趁李從珂和石敬瑭互掐,藉助契丹實力,自立門戶。

石敬瑭和趙德鈞的相繼來訪,使得耶律德光感到此次事件非比尋常,有意無意讓雙方注意到彼此的存在。

具體的商談已經不得而知,但史書記載了耶律德光的最後態度。

“清泰三年七月(936年),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為其主(李從珂)所討,遣趙瑩因西南路招討盧不姑求救,……時趙德鈞亦遣使至,河東復遣桑維翰來告急,遂許興師。”

清泰三年九月,耶律德光按照約定一路南下,一舉擊潰了李從珂圍困太原的張敬達和楊光遠軍。(張敬達是令人敬佩的。光遠等勸敬達出降,敬達曰:“吾有死而已。爾欲降,寧斬吾首以降。”楊光遠、安審琦殺敬達以降。上聞敬達至死不變,謂左右曰:“凡為人臣,當如此也!”命以禮葬。)

石敬瑭與耶律德光在太原城下終於會面。

“帝(石敬瑭)出北門見契丹主,契丹主執帝手曰:'恨會面之晚。”

至於石敬瑭,史書是這樣記載的。

舊五代史:“(兩人)因論父子之義。”

新五代史:“敬瑭夜出北門見耶律德光,約為父子。”

十一月,石敬瑭和耶律德光約定的內容大致展現出來。

”帝(石敬瑭)言於契丹主,願以雁門已北及幽州之地為壽,仍約歲輸帛三十萬,契丹主許之。“

石敬瑭的出現,完全將歷史改寫。

不復以往漢唐時期,萬夷來朝的盛況。

石敬瑭為了個人利益出賣了國家、民族、百姓的權益和幸福,造成了中原國家忙於應付來自北方的入侵,直至兩宋蒙元相繼滅亡,大明建立才堪堪將幽雲收回,時間已經過去了420年。

後晉建立後,凡是契丹國內的王公貴族召喚石敬瑭,石敬瑭便立刻遣使進貢,根本不敢錯過,奴顏媚骨已深入其靈魂之中。


唐代丹藥


石敬瑭這個人有一身的好武藝,也讀過不少兵書。他父親還曾是李存勖手下的一員 大將,所以他很受李存勖的賞識,而且在朝廷當上了大官。李從珂和石敬瑭原來都是唐朝的大將,但是關係一直不是很好。

當李存勖死後,李從珂當上了後唐的皇帝,就把石敬瑭調到山東去做官。石敬瑭不服 氣,想以武力對抗朝廷,李從珂立即派兵將他包圍。 石敬瑭一面迎戰,一面派人向北方的契丹國國王耶律德光求援。

耶律德光本來就想進人中原發展勢力,一看這是個好機會,就出兵幫助石敬瑭,打退 了後唐的軍隊。石敬瑭得救以後,帶領部下將領出城來拜見耶律德光。耶律德光拉著石敬瑭的手,跟他敘起父子故情誼來了。雖然石敬瑭比耶律德光還大11歲,但他卻裝得特 別孝順的樣子,處處討好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考慮了好幾天後,對石敬瑭說:“憑你的相貌和氣量,足夠做皇帝了,我要立你為天子。”於是石敬瑭被立為“大晉皇帝”。耶律德光又 說:“是我把你立為皇帝的,從今我把你看做兒子,你要像對待父親一樣對待我。

我們之間就是父子關係了!”石敬瑭高興得不得了,便決定把雁門關以北的幽州、薊州等16個州白白地送給契丹 國,而且每年還贈送大量的布匹、絲綢、錢財。 石敬瑭稱呼比他小得多的耶律德光為“父皇帝”,自稱“兒皇帝”。

自從幽、薊16州被割讓以後,北方几個少數民族先後把這片土地當成根據地,出兵侵 犯中原。前後幾百年裡,給中原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石敬瑭建立的晉朝(為了區別於前朝的東晉與西晉,歷史上把這個晉朝稱為“後 晉”),也只存在了11年就滅亡了。


熱血方圓


誠邀。石敬瑭真可謂是標準的“千古罪人”。

一,算起來,石敬瑭也是唐末的老人了,娶了李嗣源的女兒,標準的駙馬爺。而後又參與了李克用,李存勖的“梁晉爭霸”,後來被封為“趙國公”。

但是,後唐皇帝不信任他,而石敬瑭也不甘心一輩子當打工仔。於是,這位沙陀族的胡人動起了小心思。

他在等機會:等李嗣源死。

二,老天爺很給石敬瑭面子,公元933年,李老闆還真嗝屁了。接下來繼位的李從厚根本搞不定局勢,於是石敬瑭不負眾望的除掉了大舅哥李從厚。投靠了李從珂,但是人家新老闆並不信任石敬瑭。甚至,把石敬瑭當成最大的威脅。

要不是媳婦求情,石敬瑭也就跟著老丈人去另一個世界了,如果這樣也是極好的。

可是,石敬瑭沒死,而且把石敬瑭調離河東,此舉無疑是放虎歸山。

三,於是接下來的故事就簡單了,石敬瑭韜光養晦,臥薪嚐膽終於跟老闆李從珂反目了。可是,自己依然打不過李從珂,怎麼辦呢?

自然是尋找外援,是啊,他想起了契丹人,於是向耶律德光求救,幹了一件臭名千古的事情:割讓燕雲十六州,並認賊作父自稱兒皇帝。

這件事給歷史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從此失去了燕雲十六州的天然防護,使得中原地區洞門大開。北方蠻族進入中原如無人之境。整個宋代也沒能收回燕雲十六州。一直到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才回收。而此時已經是公元1368年。

所以,石敬瑭是整個華夏文明的千古罪人。



鬼谷子智囊團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位皇帝堪稱臭名昭著,他將戰略要地割讓給契丹人,甘做契丹人的“兒皇帝”,許多人提起他便會咬牙切齒,史學家認為他是千古罪人。而這位無數人唾罵的“漢奸”,就是石敬瑭。

石敬瑭本是五代十國時期後唐皇帝的女婿,但他引契丹人滅亡後唐,建立後晉,以兒國自稱,並將幽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人。正是由於石敬瑭這一系列出賣國家民族利益以換取個人利益的行為,讓他被釘在恥辱柱上。不過,歷史上真正的石敬瑭,真的是徹徹底底的“漢奸”嗎?

嚴格意義上來講,石敬瑭其實不是漢人,他出身沙陀族。在五代十國時期,國家陷入分裂,軍閥割據,就連許多漢人都對神州陸沉忽視不見,卻指望一位沙陀人肩負起守衛漢族的責任,確實有些強人所難。

拋開石敬瑭之後所做的事情不談,他的能力其實非常出眾。石敬瑭年少時就成熟穩重,沉默寡言,喜歡讀兵書,非常崇拜名將李牧與周亞夫,並學習他們的用兵之道。時任代州刺史的李嗣源對石敬瑭非常器重,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並將他調到軍中,統領自己的嫡系部隊。

在戰場上石敬瑭驍勇無比,他追隨李嗣源南征北戰,還曾在亂軍當中救出被困的李嗣源。除此以外,石敬瑭還經常在李嗣源面臨政治難題時為他出謀劃策,替他解惑。之後,正是在石敬瑭的擁護下,李嗣源順利登基,是為明宗。在當時北方面臨眾多威脅,契丹、突厥人時常來犯,需要一位大將鎮守,朝廷討論再三,最終決定派遣石敬瑭擔任河東節度使。在臨行前,石敬瑭與明宗都淚流滿面,足以可見此時他們的感情還是十分深厚的。

李嗣源去世以後,李從厚登基,但他最終敗給了李從珂。石敬瑭對於兩人本就沒有什麼感情,不存在支持誰的問題,因此當李從厚失敗以後,石敬瑭將李從厚俘虜,並將他獻給李從珂。李從珂殺掉李從厚以後卻沒有感激石敬瑭,反而覺得石敬瑭是一個巨大的威脅,一直想將他殺掉。石敬瑭在河東寢食難安,當他得知李從珂要先發制人攻打自己以後,他知道自己不是對手,於是便與契丹勾結。

石敬瑭為得到契丹人的支持,甘做“兒皇帝”,並將幽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人。石敬瑭賣國求榮、認賊作父的行為讓許多人痛斥,就連他的親信劉知遠都勸說道:“稱臣可矣,以父事之太過,厚以金帛賂之,自足致兵,不必許其土田,恐異日大為中國之患,悔之無及。”(《新五代史》)然而石敬瑭不聽,為將李從珂滅掉,他已經不擇手段。

最終,後唐被石敬瑭引著契丹人滅掉,石敬瑭建立後晉。稱帝以後的石敬瑭立刻將幽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並自稱兒皇帝。自此,中原王朝徹底暴露在契丹人的馬蹄下,這也為北宋的覆滅埋下了伏筆。其實石敬瑭引契丹人滅後唐有被逼無奈的緣故,不過他出身並非漢人對於中原領土也並沒有什麼故國情結,他當兒皇帝割讓燕雲十六州不過是出於對於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考慮。所以與其說他是漢奸倒不如說他是亂世之中的投機分子。


歷史戰爭


大家好,我是漁公子,我來回答!

一、

石敬瑭原本是後唐皇帝李嗣源的女婿,任職河東節度使,但他與後唐皇帝的兒子李從珂產生不和。唐明宗在位時,尚且能夠壓制的住他們兩個,直到李從珂當上了後唐皇帝后以後,兩人的矛盾變得不可調節。

很快,李叢珂就派軍隊去攻打石敬瑭所在的晉陽城,石敬瑭抵擋不住,此時的晉陽情勢十分危急,於是石敬瑭身邊有個謀士給他出了個主意,就是要他去向契丹人討要救兵。

此時,契丹國的國王是耶律德光,也不知道是不是中原王朝倒黴,偏偏攤上了這麼個有雄才大略的主。從而在此後的數百年裡,給中原王朝帶來的影響是深遠,當然這是後話!

二、

石敬瑭的謀士替他草擬了一封書信給耶律德光,表示願意拜契丹國王為父親,並且答應在打退唐軍後,把雁門關以北的燕雲十六州所有土地獻給契丹。

石敬瑭的這一恥辱的投降舉動遭到了部下的反對,但石敬瑭一心只想保住自己的利益,哪裡聽的進部下的勸阻。他急急忙忙的就派他的謀士送信給耶律德光,正如上面所說,耶律德光是個有雄才大略的人,他早就有了向南擴張的意圖。

當他聽到石敬瑭的優厚條件時,喜出望外,當即派出了五萬精銳去救晉陽,而石敬瑭從晉陽城出兵夾擊,將唐軍打得大敗。

把唐軍打敗後,耶律德光來到了晉陽,石敬瑭親自出城迎接,把比他小十歲的耶律德光稱作父親,模樣十分卑微。耶律德光看到石敬瑭是死心塌地忠心於他的,於是就封了石敬瑭做皇帝,石敬瑭高興之餘就立即按照原來答應的條件,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了契丹。

三、

石敬瑭依靠契丹的支持,攻下洛陽,滅了後唐,正式做起了中原的皇帝,國號為“晉”。當他坐穩帝位後,對契丹十分感恩戴德,在向契丹上奏章時,都把契丹國主稱做“父皇帝”,自己稱自己為“兒皇帝”,不僅每年準時給契丹上貢,還會在逢年過節時派專人向契丹國主、太后、貴族大臣送禮。石敬瑭在契丹人面前完全充當了“孝子”的角色,這就是他“兒皇帝”稱號的由來。


漁公子讀史


五代十國時期,朝代更替頻繁,皇帝也換的頻繁,石敬瑭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登上歷史舞臺的,開始了他的統治。

長期以來人們認為石敬瑭為了當皇帝主動認契丹皇帝為父,割讓幽雲十六州,乞求契丹出兵幫助他對付後唐,因此覺得他是一個卑躬屈膝,賣地求榮的人,不僅自己沒有尊嚴,也讓漢族同胞沒有了尊嚴。

石敬瑭在後梁時期被任命為河東節度使,駐守太原,儘管當時並沒有明確反對篡位的李從珂,但是他從心裡不認同李從珂。在長期不信任下,李從珂首先發難,派遣張敬達,楊光遠率部隊15萬進攻太原,石敬瑭的軍力顯然打不過李從珂,因此不得不向契丹求助,契丹部隊助其解圍。

契丹滅了後唐,協助石敬瑭建立了後晉,主導了後晉取代後唐的過程,契丹從後唐軍隊中拯救了石敬瑭,後晉與契丹的關係是附屬國與宗主國的關係,石敬瑭與契丹皇帝是臣子與君主的關係,儘管後晉名義上是一個國家,實際上是契丹的附屬國,儘管石敬瑭是名義上的皇帝,實際上是臣子。


讀史能明鑑


石敬瑭(892—942年),五代時期後晉開國皇帝。其又名石紹雍, 太原沙陀族人。據史書記載,石敬瑭年輕時樸實穩重,性嚴肅而不苟 言笑,喜歡閱讀兵書,偶像是戰國名將李牧和漢代名將周亞夫,他後 來在晉王李克用的義子李嗣源帳下當兵。

時值亂世,戰亂頻繁,石敬 瑭因為作戰勇猛,屢屢衝鋒陷陣,因此戰功卓著。 一次他還因為作戰 有功而受到當時的晉王李存勖的格外嘉獎,李存勖“拊其背而壯之”, 由此他更是聲威大震,在軍中可謂名噪一時。


他還數次解救其主子李 嗣源於危急之中,從而得到器重,逐漸成為李嗣源之心腹。李嗣源遂 把女兒永寧公主嫁給了他,並讓他統率“左射軍”的親兵

當李存勖死後,李從珂當上了後唐的皇帝,就把石敬瑭調到山東去做官。石敬瑭非常不滿,想通過武力與朝廷對抗,李從珂立即派兵將他包圍。石敬瑭一面迎戰。一面派人向北方的契丹國國王耶律德光求援。

耶律德光本來就想進入中原發展勢力,一看這是個絕好的機會,不容錯過,於是就出兵幫助石敬瑭。將後唐的軍隊擊退。石敬瑭得救以後,帶領部下將領出城來拜見耶律德光。耶律德光拉著石敬瑭的手,跟他敘起父子的情誼來了。雖然耶律德光比石敬瑭要小11歲,但石敬瑭卻裝得特別孝順的樣子,處處討好耶律德光。耶律德光考慮了好幾天後,對石敬瑭說:“你氣度不凡,完全有資格做皇帝,我要立你為天子。”於是石敬瑭被立為“大晉皇帝”。耶律德光又說:“你能夠當上皇帝。全都是因為我的幫助,從今往後我把你看做兒子,你要像對待父親一樣對待我。我們之間就是父子關係了!”



石敬瑭不但不覺得羞恥,反而以此為榮,他決定把雁門關以北的幽州、薊州等16個州白白地送給契丹國,而且每年還贈送大量的布匹、絲綢、錢財。石敬瑭稱呼比他小得多的耶律德光為“父皇帝”。自稱“兒皇帝”。


自從幽、薊16州被割讓以後,北方几個少數民族先後把這片土地當成根據地,出兵侵犯中原。前後幾百年裡,給中原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

石敬瑭建立的後晉,也只存在了11年就滅亡了。


小閒在蘇州


歷史上曾有一個人,他年輕的時候,雄才大略能征善戰、智謀廣遠;前半生跟隨主人四處攻伐征討,立下不少奇功;後半生卻活在屈辱的陰影中,死後仍然要替宋朝背鍋1000年之久。從藩鎮割據勢力,一路做到藩王,最後建立後晉政權。此人便是後晉太祖石敬瑭。

但凡懂點歷史的朋友,或多或少都會聽說過石敬瑭,華夏文明的“漢奸”“走狗”“兒皇帝”“無恥”等等,好像一切卑劣的行為和詞彙,都可以用來形容分石敬瑭。站在客觀的角度來看,“賣國”“無恥”的兩頂帽子,實在有點冤枉石敬瑭。為什麼說石敬瑭冤枉呢?

原因一 人家不是漢族人,哪來“漢奸”的說法

話說石敬瑭是沙陀族人,人家跟漢族人沒有半點關係。與其說石敬瑭是“漢奸”“賣國賊”,不如說石敬瑭更是個外來侵略者。“漢奸”是什麼,它必須以“漢人”為基礎,才有可能成為漢奸。石敬瑭作為沙陀族人,與遼朝契丹人的關係更近,他們屬於同根共源。所以說,石敬瑭聯合遼太宗耶律德光圍剿幽雲十六州的趙德鈞和趙延壽父子,人家屬於族人結伴“打鼓草”搶掠漢地。何況幽雲十六州沒有在石敬瑭手裡,趙德鈞才是幽州節度使,所謂的“漢奸”一詞,實在太不恰當。

原因二 “兒皇帝”輩分上合情合理

很多人罵石敬瑭的無恥,主要是因為石敬瑭認比自己小10歲的耶律德光做爹。誰家裡還缺爹,沒事跑人家門口管人叫爹。認爹是個很重要的事,作為石敬瑭和耶律德光都是當時社會上有頭有臉的人物,肯定不會做出落下口舌的事情。

很巧的是,石敬瑭認耶律德光做爹沒有任何輩分上的爭議。為什麼這麼說呢?後唐莊宗李存勖與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約為兄弟,李存勖的乾兒子李嗣源,李嗣源的女婿是石敬瑭;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兒子是耶律德光。所以,石敬瑭管耶律德光叫聲叔父沒有任何問題,誰讓人家耶律德光“蘿蔔長坑裡,位正”呢。雖然耶律德光小,石敬瑭這聲叔叫定了。

原因三 石敬瑭的無奈與宋朝的無能

就算是正常人也不會無緣無故地想著遺臭萬年、遭人唾棄,何況石敬瑭也不是昏庸的人。石敬瑭他有苦衷,唐末帝李從珂總是對石敬瑭不放心,三天兩頭便要敲打石敬瑭,這讓石敬瑭整體活在恐懼之中。有一次,石敬瑭的老婆回孃家給李從珂祝壽,宴會結束後,李從珂的老婆急著趕回家。李從珂醉醺醺地說道“汝歸甚急,莫欲與石郎反也”。石敬瑭最後忍無可忍,毅然決然走向推翻李從珂的道路。憑藉他自己的力量實在有限,只好尋求耶律德宗的支持。

另外,石敬瑭的頭銜是宋朝人給封的。宋朝300年,所有帝王最大的願望都是拿回幽雲十六州。特別是宋朝建立不久,更是經常發動對遼的作戰。由於宋軍無能,每次出兵失利,眾人為了給自己開脫,就一起罵石敬瑭,都怨他,要不是老兒石敬瑭割讓幽雲十六州,我大宋軍隊也不至於如此狼狽。

最後要說的是,歷史不能隨波逐流地附和,要有自己的見解,要深入地去讀歷史,用客觀公正的文獻,建立自己正確的歷史觀。


讀史匯


唐明宗病死後其子李從厚即位,即唐愍帝。愍帝素與明宗養子李從珂有矛盾。公元934年發生兵變,將士們殺了愍帝,擁戴李從珂做了後唐皇帝,稱唐末帝。

  石敬瑭是唐明宗李思源的女婿,也就是李從厚和李從珂的姐夫,李從珂即位後一直對石敬瑭心有餘悸,兩人互相猜疑。公元936年,石敬瑭據晉陽反叛。李從珂派了幾萬人馬進攻晉陽。石敬瑭抵擋不住,就向契丹人求救,並向契丹國主耶律德光表示,願意拜耶律德光為父,答應在打退唐軍之後,將雁門關以北的燕雲十六州獻給契丹。耶律德光早就想向南擴張土地,聽到石敬瑭的優厚條件,立刻出動5萬精銳騎兵援救晉陽。唐軍腹背受敵,被打得大敗。

 耶律德光來到晉陽,石敬瑭親自出城迎接,卑躬屈膝地把比他小10歲的耶律德光稱作父親。耶律德光正式冊封石敬瑭為大晉皇帝。石敬瑭立刻按照原來答應的條件,把燕雲十六州送給了契丹。

  石敬瑭在契丹的支持下,帶兵南下攻下洛陽。唐末帝在宮裡放起一把火,舉家老少投火自殺,後唐滅亡。石敬瑭在汴京正式做了中原皇帝,國號晉,史稱後晉,他就是後晉高祖。石敬瑭對契丹國主耶律德光感恩戴德,每向契丹上奏章時,把契丹國主稱作“父皇帝”,自己稱“兒皇帝”。其實按輩分來講石敬瑭並不吃虧,因為他是李思源的女婿,李思源是李克用的養子,李克用和耶律阿保機是拜把子的兄弟。而耶律德光是阿保機的兒子。因此耶律德光和石敬瑭也是名義上的叔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