髡刑是把全身的毛剃光,具有侮辱性,朱元璋为何对亲儿子处以髡刑?

夜缘梦


朱元璋当皇帝的时候,为了将国家管理好,让百姓们都过上足够好的生活,他曾制定出非常严苛的刑法。但凡是有人触犯了律法,不管对方身份如何高贵,基本上都要受到刑罚制裁。就连朱元璋自己的亲儿子犯了罪,也照样被他用刑罚给处置了。

虽然他让自己儿子所受之刑并未对其身体造成什么伤害,但是此刑却极具侮辱性,简直比让犯罪之人直接承受那些会给他们的身体造成比较严重的伤害的刑罚还要让他们感到难以接受。那么,朱元璋为什么会对自己的亲生儿子施用此刑呢?

一、有关这种极具侮辱性的刑罚的介绍

这种极具侮辱性的刑罚名字叫做髡刑,它是一种将人的须发都剃光的特殊刑罚。

乍一看上去,好像对人体构不成什么伤害,但是实际上,这种伤害其实主要针对的是人的心理,而并非身体。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古代的男子都非常重视自己的面子。将他们的须发都剃光后,他们的形象就会受到严重的损害。这样即便他们的身体表面并没有出现什么伤痕,也照样会让他们感到痛不欲生。

第二个原因则是,古人非常讲求“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原则。既如此,他们怎敢让身体发肤受到一丁点的损伤呢?

二、朱元璋做出处置儿子之事的来龙去脉

被朱元璋用此刑处置了的儿子是他的第十子,名字叫做朱檀。

他的生母曾是朱元璋非常宠爱的一个妃子,所以在他还很小的时候,便得以享受到被封王的特殊待遇。熟悉明朝历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朱元璋曾经将自己的大部分的儿子都打发到各地去捍卫大明的江山。

这个朱檀的封地在当时的鲁地,因此他也被人们称为鲁王。虽然到了封地后,朱檀失去了朱元璋的精心呵护,但是与此同时,他也得以享受到前所未有过的自由生活。

按理来说,只要这个朱檀不犯什么大的过错,朱元璋都不会再过分干涉他的生活。可实际上,朱檀不但犯下了过错,而且所犯之错简直可以达到人神共愤的级别。

据说他到了自己的封地后,非常痴迷于炼丹之事。在别人的怂恿下,他竟然明目张胆地抓来很多未满八岁的男童,说是要用他们的生殖器做药引来炼制仙丹。而那个怂恿他去做这件事的人也并非别人,而是他的王妃汤氏。百姓们纷纷被他激怒,闹出了非常大的动静来。

正因如此,这件事最后被捅到了朱元璋那里。朱元璋听了事情的经过后大为震怒,下旨要让自己的这个儿子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于是没过多久,朱檀跟他的王妃便都受到了严厉的惩罚——朱檀被施以髡刑,而他的王妃则被直接弄死了。

当然了,其他参与做这件事的人和没有及时将这件事报告给朱元璋知道的人也都受到了相应的惩罚。虽然朱檀并未因此丧命,但是在被施刑后,他感觉受到了极大的侮辱。不仅精神状态变得越来越不好,身体状态也因受到精神状态的影响而出现了诸多问题。

三、朱元璋用此刑处置自己儿子的原因

有人觉得,若朱檀不是朱元璋的儿子的话,那朱元璋理应直接处死他。既然他没有这么做,可见他是徇私枉法了。

其实,朱元璋如此处置自己的儿子也是可以为大家理解的。毕竟对方是他的亲生儿子,他作为父亲,自然舍不得让别人杀了自己的儿子。

此外,这种刑罚在当时并不算是什么小惩大诫,而是一种极具侮辱性的惩罚。所以,也不能说朱元璋徇私枉法了。

除此之外,朱元璋之所以没有直接处死朱檀,还跟朱檀做得那件拿儿童生殖器当药引的事在事态并未变得很严重的时候就被发现了有关。

因为这样一来,朱檀的罪过就没有那么大了。既如此,本就不舍得处死自己亲儿子的朱元璋,又怎么可能会下令直接处死朱檀呢?另外,在朱元璋看来,朱檀之所以会做出这样荒唐的举动来,全都是朱檀的王妃一直极力怂恿的结果。王妃已被处死,这件事自然就可以算作是被平息了。纵使他不处死朱檀,天下人也都没办法说他一句不是。由此可见,朱元璋的身上,真的是既有温柔和仁慈的一面,又有无比狠绝的一面。


汗青正浩


髡型是一种在生理上“不痛不痒”,但心理上却让人感到“备受侮辱”的奇葩刑法。

髡(kun),上半部为“髟”(biao)字,在古代特指头发,下班不为“兀”(wu)字,特指秃头,所谓髡刑就是将受刑者的头发、胡子全部剃光。

哈~??剃光头也算刑法?那理发店岂不是“刑部”?

语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古人之所以不削发、不剃须,正是因为他们对于“孝道与尊严”有着特殊的认知,“骨、肉、血、发”都是由父母赐予,亦不敢随意损毁。

另外,头发乃人之精血所化,是头颅的一部分,古人认为“削发”是折损“尊严”的行为,是对生身父母的侮辱,汉人宁死不削发!

满清入关后,为了贬低汉人的尊严,勒令所有治下的汉人男子削去发髻,“扬州三日,嘉定三屠”很大程度是因为汉人男子不愿削发才酿成屠城的惨剧,可见古人对“头发”是多么看重。

那么朱元璋的儿子究竟犯下了怎样“罪大恶极”罪孽,要遭受髡刑的侮辱呢?

朱元璋除了太子朱标之外,还有一个最为疼爱的皇子叫做朱檀。他是朱元璋第十子。被封鲁王,老婆是开国功臣,朱元璋发小汤和的女儿。

朱元璋为了培养朱檀治理国家的能力,派遣朱檀到山东的兖州去作蕃王,管理一方水土。

起初,朱檀还算勤政,但是后来也不知是受了什么刺激,才二十岁出头的朱檀居然追求长生不老之术,开始痴迷于炼丹,并且炼丹的原材料竟然是36名童男童女身上的血肉!


走火入魔的朱檀,派府上的家丁去偷孩子,不出个半月兖州便丢了十几个五六岁大的童男童女,百姓们纷纷炸开了锅, 朱元璋耳目众多,很快便知道了“丢孩子”的事,所以特别派钦差到兖州调查,

钦差查来查去,最后查到了朱檀的头上。

朱元璋并不相信自己的儿子会去作如此伤天害理的事,但是钦差在朱檀的府上搜出了许多儿童的白骨,朱檀见证据确凿已经无法抵赖,便承认了罪行。

雷霆震怒的朱元璋舍不得杀这个荒唐的儿子,但为了平民愤,下令对朱檀实施髡刑,以发代首,向天下万民谢罪。

髡刑起源于夏朝,建国后仍然有髡刑存在,直到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民思想意识的进步,以及对旧社会那些繁文缛节的抛弃,髡刑已经随着逝去的历史消失在了时间的长河中。


白话历史君


要先来解释下什么是髡刑?髡刑不是死刑,更不是把人弄死,而是把人全身毛发给剃光。这是一种耻辱刑法,古人好面子,特别是那些王公贵族,富家子弟,达官显要,一旦髡刑加身,真是生不如死。

更何况,古人早就有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的说法,一旦让人把全身毛发剃光,那更是对祖宗的不敬,甚至有可能被逐出家谱。所以在中国古代,髡刑对人的伤害甚至要大于肉刑。朱元璋对自己的儿子就动用了髡刑,话又说回来,他的儿子能犯多大的罪过,竟惹得朱元璋如此动怒?

朱元璋一共有26个儿子,在大明王朝建立以后,他把这些儿子都分封到各地,让他们成为当地的藩王。出事的这个儿子是第十子叫朱檀,封地在山东,所以也称他为鲁王。每个儿子外出就藩的时候,朱元璋都会找他谈话,告诉他们在当地要爱民如子,守土有责,切不可率性而为,更不能胡来。

每个儿子都会点头称是,可是真到了藩地,有些儿子就把朱元璋的教诲给扔到了脑后。尤其是鲁王朱檀,他就藩的时候才16岁,一出京城,就像脱离了笼子的金丝鸟一样,再也没有人能约束他了。

如果他只是在藩地吃吃喝喝,小打小闹倒也罢了,可问题是他做了一件极为荒唐的事情。什么事情呢?就是请术士来炼丹,而且炼丹这个事情还得到了鲁王妃汤氏的支持。这个汤氏是明初大将汤和的女儿,汤和为人忠正,却不知道为什么教出了这么个不懂事的女儿。

汤氏跟鲁王建议,要想炼好丹药,需要取100个8岁以下男童的生殖器为引子,并且这件事由自己亲自去办。结果命令一出,导致山东境内顿时人心惶惶。

事情很快就到了朱元璋那里,朱元璋十分震怒,这个朱檀是他最宠爱的郭宁妃所生,出生不满半岁,即被封为王,是朱元璋诸子中最早被封的,可见朱元璋对此子的爱护有加。如今朱檀做出了这么荒唐的事情,朱元璋无法容忍。

同时他认为,鲁王妃汤氏,没有尽到妻子的义务,不仅不加阻止,反而助纣为虐,必须严惩。最后的处理意见就是将朱檀行髡刑,其妻汤氏处决掉。至于为什么没有处死鲁王,一是因为毕竟是自己的儿子,二是这个事情还是处于开始阶段,受害男童并没有那么多。

尽管如此,朱元璋给儿子用的髡刑也是前所未有的重罚,一直以来,中国就有“刑不上大夫”的说法,朱元璋的儿子们也一直认为自己做错了事情,父亲顶多就是骂自己两句,严重点再削减些封地,其它也就没有什么了。

但这次朱檀的遭遇,给诸皇子如当头一棒,朱元璋在原则问题上是不会让步的。他是穷苦人出身,知道水能载舟,更能覆舟,大明初建,就肆意迫害百姓,他还要不要江山社稷了。朱檀不到20岁就死了,不过还好,他没有绝后,鲁王一脉也就这样传下来了。


小小嬴政


如果说,将全身的毛都拔光,在古代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刑罚,或许很多人都会觉得非常诧异,觉得有点大惊小怪了,毕竟现在,理发、腿部脱毛都是常态。然而这个刑罚还真的存在,那就是髡(kun)刑。而今天讲的事情也跟这个刑罚有关,那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对自己的亲儿子处以髡刑,将全身的毛都剃光了。

从明史中记载朱元璋是个杀伐果断,对待功臣都是毫不留情的人,所以当他对儿子处以髡刑,或许很多人都会觉得理所当然,因为朱元璋就是这样无情的一个人。但是这次真的不怪老朱,是这个儿子自己作,朱元璋不得已没办法。所以对儿子无情这口锅,朱元璋还真的背不了。这个儿子就是朱檀,朱元璋宠爱的郭宁妃的儿子,几乎是最早一批被封王的,生下刚满三个月,即被封为鲁王,可见朱元璋多么喜欢这个儿子。

鲁王朱檀,拥有着非常广的人脉及宠爱

洪武16年(1383年),鲁王朱檀14岁的时候,奉命娶了汤和的女儿为妃。汤和,相信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他是非常有军事能力的将领,哪怕后期混的风生水起的蓝玉大将军在他面前都是不够格的。朱檀取了重臣的女儿,相当于背后就有了汤和的支持,所以在当时,很多人都觉得除了朱标太子之外,他在朱元璋心中地位也很高。

16岁时,鲁王朱檀到山东兖州封地,临行前,朱元璋耳提面命,特意交代要好好治理封地的百姓;并且让朱檀的舅舅武定侯郭英亲自护送朱檀去兖州。郭英跟朱元璋宠爱的宁妃是一母同胞,而且郭英本人也是非常的骁勇善战,深受朱元璋信赖。然而也真是这次去封地,在朱元璋眼里脾气非常好的朱檀像是换了一个人。可能是因为他之前在皇宫里所管制得太多,这一下子失去了约束,开始更加随心所欲。

因为郭宁妃在生朱檀之前,夭折了好几次孩子,所以他从小肯定也听到宫里对于夭折孩子的事情,因此受此影响,朱檀从小就懂得惜命。在宫里,朱元璋虽然宠爱朱檀,但是也是坚决不允许养道士炼丹养生的。而到了封地,再也没人能管他,朱檀便放开了这么干,养了很多道士去炼丹,以求长生不老。一个16岁的孩子,就想着长生不老,这个得要多怕死啊。

由于炼丹,朱檀夫妻做出了令人发指的事情

朱檀想炼丹,想长生不老,作为妻子的汤氏是知道的。可是对于他的这个想法,她不但不反对,反而是相当支持的,并且主动给丈夫提供便利,真的是将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表现的淋漓尽致。

有一天,有个炼丹得道士告诉朱檀,想要将丹药炼成,必须要100个处以宫刑的儿童做药引子才行。道士其实知道哪里有长生不老的丹药,用这种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也就是为了堵住朱檀的嘴。可是谁能想到,如此荒唐的想法,朱檀夫妻还真的敢做,他们到处在城内抓8岁的儿童,然而处以宫刑,所以一时间天怒人怨,老百姓都将孩子藏在家里。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件事情弄得非常大,最终朱元璋知晓了,于是下令将朱檀跟汤氏抓回来,好好问问脑子里到底怎么想的,做出这么伤天害理的事。朱檀也是看事情闹大了,于是将所有的罪责都归到汤氏头上。

(朱元璋剧照)

朱元璋内心是知道谁是主犯,但是为了顾及儿子的性命,也是将错就错,将儿媳妇汤氏凌迟处死。而给朱檀处以非常具有侮辱性的髡刑,毕竟在古代永远都讲究儒教,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如果将身上的毛都剃了,那就是古代人说的不孝。其实朱元璋是想保全自己的儿子,但更多的是愤怒以及失望。老朱对待儿子和儿媳确实有区别,儿媳妇死了还有其他女人补充进来,儿子死了就永远没了。

(鲁荒王墓)

被处髡刑的朱檀回到封地,继续沉迷于丹药,最终20岁就死了,自食其果,这也不得不说是一种报应吧。朱元璋更是将谥号“荒”赐给了这个荒唐的儿子,所以世人也称他为鲁荒王,也是想说他是有多么荒唐。


历史每日说


朱元璋对亲儿子朱檀只实施了髡[kūn]刑,毕竟是自己的龙子,但儿媳妇汤氏就惨了,被凌迟处死。所谓的髡刑,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它是将犯人须发剃光,是一种羞辱,因为传统的儒家观念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受儒家观念影响,特别是头发,古人基本认为它是自己生命的象征,所以有了蓄发冠礼,而女子若想表达对一个男子有心,会将自己的头发剪下来一小撮送给对方,代表我是你的人啦。

朱檀为什么会被施以髡刑?汤氏为什么会被凌迟?

马皇后、李淑妃相继去世之后,后宫之事总得有人掌管的,朱元璋便让宠爱的郭宁妃去打理,这朱檀挺会投胎,郭宁妃受宠掌管六宫时,他便出世,两个月大就被封为王。

在他15岁的时候,就藩兖州,并且娶了信国公汤和的女儿汤氏为妻。朱檀与汤氏夫妇俩在兖州日子过得挺滋润,但闲得发慌。

朱檀本身的诗文挺不错,也能礼恭下士,可成天与一班文人雅士吟诗作对,日子久了便觉得泛味。一日,汤氏不知哪里得来消息,说要是服食金丹,能够延年益寿,朱檀一听,颇为兴奋,反正整天吃喝玩乐没有事干,找人炼炼金丹,说不定真到延年益寿。

说干就干,朱檀纠集衮州的方士,命他们炼丹。可方士们深知道,世间哪有什么延年益寿的金丹,平时他们炼的金丹,实际上是些五石散之类的迷幻药,或者是有助于男女之愉悦的丹药。

但既然朱檀下令了,方士们总得去炼丹的,否则会脑袋搬家。方士们无奈之下,只得炼些有助于朱檀、汤氏夫妻俩性趣之类的丹药。

朱檀、汤氏服用了这些丹药,自然倍感有效,因为夫妻俩行周公之礼时,甚是欢乐,以为是丹药有效。可凡药三分毒,时间久了,朱檀服药过度,眼睛看东西感到模糊,而头发越来越少,朱檀非常的愤怒,责问方士们是不是炼错了丹药。

可怜的方士们没有办法啊,因为他们实在炼不出啥延年益寿的丹药。当方士们无言以对的时候,朱檀下了命令,让他们继续炼丹,治好自己的双目与常掉落的头发,否则斩立决。

这下方士们慌了,如何是好?当中有一个叫范怀云的方士,心生一计,反正不可能炼得出丹药治好朱檀的病,干脆对朱檀说,要想治好这病,要想真正延年益寿,得收集一百个童男的“阉割”与丹药一起炼,才能有效。

这范怀云之所以敢这样忽悠朱檀,是因为朱檀不可能收集得了一百个童男的“阉割”,收集不到的话,丹药炼不成,朱檀就没有理由责罚他们。

朱檀一听,这事确实为难,可汤氏爱朱檀心切,听到这事需要一百个童男,觉得衮州大把小孩,小事一桩,便教唆朱檀命人去偷小孩。

藩王偷小孩?这事让朱檀感到有难度,但为了治好他的病,为了延年益寿,他丧失理智,竟然真的命手下去偷百姓的孩子。

一时间衮州百姓的许多孩子神秘失踪,一旦找到时孩子时,都已被阉割。百姓们悲愤地报官,因为涉案的孩子达数十人,而且都是被阉割,衮州的官员不敢怠慢,上报给朱元璋。

朱元璋一听又气又怒,还有此等奇案,何方变态妖贼,干此丧尽天良之事,于是命令拱卫司总管刘怀集秘密调查此案。

刘怀集一查,发现是朱檀、汤氏干的,只能胆颤颤地禀告给了朱元璋,朱元璋得知后,气得脸一阵红一阵白。鉴于案件已传得沸沸扬扬,百姓更能猜测得到是朱檀、汤氏干的,朱元璋只能怀着又恼又怒的心情将朱檀与汤氏绑到朝堂,准备处罚。

满朝的文武重臣俱在,而城外的受害老百姓在等着判决。朱元璋不得不大怒道,来人,罪人朱檀、汤氏罪恶滔天,拉出去斩了!其实他心里哪想斩杀朱檀的,毕竟是自己的龙子,至于汤氏,死不足惜。

朱元璋下完命令,赶紧对旁边的丞相李善长使眼色。李善长一看,立马懂了,于是故作悲伤地哀嚎,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说,皇上,万万不可啊,鲁王仅是受汤氏与方士们的蛊惑,一时分辨不清,方做了错事,依臣之见,实施髡刑即可。实际上李善长看朱檀头发已经稀少,干脆髡刑得了,既有了象征性的惩罚,又免得他头发稀少难看。

朱元璋故作悲伤说,那就实施髡刑,削发以代斩,而汤氏还有那些方士们,通通凌迟处死,以对老百姓有交待!于是朱檀仅被髡刑,而汤氏与方士们则惨叫连天,因为每个人被凌迟,割了两千多刀才死去。

最后,朱檀因已服用丹药太多,不可救药,19岁便死了。朱元璋恨铁不成钢,更气愤朱檀的荒谬,给他的谥号是“荒”。

写头条是一种爱好,更是一种情怀。相识是缘,感恩和您的相遇,更感谢您的关注、留评和点赞。谢谢~~~~


我就是竹韵


明太祖朱元璋将自己的儿子施以髡刑,确有其事,这个皇子就是太祖第十子鲁王朱檀。

髡刑,是把人的头发方法全部剃光,以示羞辱。而中国古代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说法,剃去头发是对父母的大不孝,父母的颜面也因此受损。

为什么太祖要不顾自己的颜面而对朱檀施以髡刑,让天下人都知道这个儿子是一个不孝之人?那是因为朱檀以及他的王妃确实是做了伤天害理、人神共愤的大恶,使得太祖雷霆震怒,赐死其王妃,又公开处罚朱檀,向天下人表明自己绝不护短姑息的决心。

朱檀,是明太祖的第十子,明洪武三年(1370年)出生,生母是郭宁妃。当年四月,太祖第一次册封诸皇子,刚刚满百日的朱檀得以与诸兄一起被封藩,册封为鲁王。

朱檀的生母郭宁妃,当年在太祖还未发迹时就嫁给了他,是太祖最早的姬妾之一。其兄弟巩昌侯郭兴、武定侯郭英,也是很早就追随太祖,鞍前马后,屡立功勋。郭宁妃更是在马皇后去世后摄六宫事,是实际上的皇后,太祖宫中地位最尊贵的妃子。所以爱屋及乌,幼年的朱檀也被太祖所宠爱,在太祖诸子中很高,也凭此被封到鲁地大国,藩地富庶繁华。

洪武十七年(1384年),太祖亲自主持朱檀的婚礼,以信国公汤和之女汤氏为鲁王妃,嫁与朱檀。洪武十八年(1385年),朱檀年满十五,按礼制前往藩地兖州就藩,就此开肇大明鲁藩之基。

朱檀为人,刚开始其实还算平和,“谦恭下士,博学多识,好文礼士,善诗歌”---《明史》。身为尊贵藩王,其所作所为基本上合格。平常处理政事也算勤勉,不横征暴敛,兖州百姓官民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负担,日子还过得去。

如果朱檀就这样一直保持下去,安安静静地在藩地养尊处优、读书写字什么的,再不时召集文士探讨下诗文,画一下画,游山玩水,他富贵一生,平淡安宁走完人生,死后获得个美名,也不难。

但朱檀年幼就离开父母独自来到藩地,身份尊贵,又没有人监督,逍遥自在的日子久了,不觉乏味,少年亲王无所事事,逐渐开始追求起其他的享乐之道来。好死不死,对金石丹药之术兴趣大发,沉迷其中,以致于最后发展到召集术士,开炼“延年益寿丹”。

鲁王妃汤氏知道朱檀迷恋炼丹后,不但没有阻止他的荒唐行径,反而是以自己的私房积蓄为朱檀购买原料,支持丈夫。

所谓仙丹,不过是迷幻、男女之药,对身体有大害。朱檀开始服药后,顿时生出疾病,诸如掉头发、步伐飘忽,心情暴躁等症状一一爆发。身体越来越差后,朱檀喜怒无常,经常大骂炼丹术士们,斥责他们炼丹无功,让自己生病,命令他们必须治好自己,否则处死!

如果事情就此结束,虽然朱檀遭罪不浅,行为也算荒唐,但总算没有危害其他人,无非是鲁王殿下行事荒唐,识人不明,导致身体受损。而王妃则是出对鲁王于感情之深,傻乎乎地支持他而已。这个时候太祖如果得知,怒气是有的,惩罚么大概也会有,但太祖历来对于儿女的爱护关怀之心是极其深切的,朱檀又是自己宠爱的儿子,所以鲁王炼丹的糊涂事如果及早被太祖得知后,至多把鲁王夫妇召回京师当面狠狠训斥一顿,再罚他们一些俸禄,然后收缴炼丹之物,勒令以后不得再犯而已,算不得什么大事。

但是,在朱檀的高压之下,这件事情居然越闹越大:术士们恐惧鲁王惩罚,为了避祸,同时也是为了转移目标,上奏欺骗朱檀说:殿下如果要治好病,得用八岁童男百名,先行“阉割”,然后制成“药引子”,与丹药同炼,然后服用,即可奏效,病体便会好。术士们一派胡言,无非是想以此来拒绝朱檀的要求。

朱檀服药后性情暴躁,但是心性还没疯,自己都知道这事太缺德,不能做,花钱买也不行,损阴德。但是身体越来越差,毒性解不了,忧虑之下,长吁短叹。

鲁王妃汤氏与朱檀感情极好,侍奉朱檀也是百依百顺。眼见朱檀因丹药中毒之事,身体损坏,康复遥遥无期,很是心疼丈夫。

于是,她自私做主,命令鲁王府护卫在兖州城内四处去私下偷小孩,然后送到炼丹处。兖州官民因此算是遭了大难:许多百姓家的孩子,只要是八岁年纪的,大多神秘失踪,等找到时都已被阉割。而且由于事情仓促,条件简陋,在阉割过程中许多幼儿被活活折磨致死。在这一过程中,朱檀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但是知情,也没有明确反对,只装作不知。

兖州在鲁王妃汤氏的混账做法之下鸡飞狗跳,家中有八岁男孩的家庭,一律把小儿藏起来,躲避鲁王府的黑手,就连府县官员也不敢大意,家中有合适年纪的小孩儿,不是远远送走,就是牢牢藏匿,生怕遭毒手。

之后,因为城内失踪小儿人数实在太多,而且鲁王夫妇所为已犯下众怒,民怨冲天,当地官员一是不敢隐瞒,二是感同身受,所以将此事层层上报,最后直达太祖驾前。

太祖得报后,起先不敢相信,在了解到事情前因后果后,气得发昏,令有司彻查!最后,查验官员据实上奏:证据确凿,是鲁王妃指使此事,鲁王本人虽没有参与,但默许王妃行事,事后还帮王妃掩饰,难辞其咎。

太祖收到奏报后,怒不可遏,立刻下诏:“鲁王无理,其妃当凌迟处死!”将鲁王妃汤氏捉拿进京,预备处以极刑。

汤氏被索拿入京后,还不知自己所犯罪过多大,在太祖审问她时,不停喊冤,辩解说是为了安慰丈夫,希望朱檀身体康复,所以才办了蠢事。希望太祖看在与鲁王父子情分上,饶恕她此回,保证以后绝不再犯。

面对混账儿媳的求情,太祖抑制不住怒火:“你向我求情,兖州府众多的小儿及其父母又向谁求情?”坚决维持将汤氏处死的决定。

不过在考虑了皇家脸面、和信国公汤和的颜面后,汤氏得以躲过凌迟之刑,于宗人府内赐死。其余鲁王府涉事术士、护卫等一律凌迟,以此告慰兖州受难百姓。

而罪魁祸首朱檀,按太祖的冲天怒气,亲手掐死他的想法都有。但怎么说也是虎毒不食子,朱檀又是自己最宠爱的郭宁妃之子,而郭宁妃自嫁给他后数次流产,年过三十才生下朱檀,之后便再无生育,朱檀是她的独子。如果不顾一切杀了朱檀,郭宁妃必然伤心欲绝,搞不好有受刺激轻生的后果,所以太祖思虑再三,最后还是决定放过朱檀。

但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执法严明,不行私情,太祖宣布依旧要对朱檀加以重处,以告慰兖州罹难百姓。朱檀行事荒唐,为炼丹私利而阉割男童,罪责重大,按大明律法,私自阉割他人者,自己也得被施以阉割。

但怎么说朱檀也是皇子,真的把他阉割了,皇室脸面就不要了。所以太祖依据千年前古礼法:“公族既犯宫刑,当髨去其发”的记载,用“死罪可免、活罪难逃”的诏令,判处这个荒唐儿子髡刑,剃去其全部头发,以示惩戒。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也,孝之始也”,古代中国的髨刑是直接跟道德和孝义挂钩,是折损尊严的,也是对生身父母的侮辱。而太祖处朱檀髡刑,是给天下人一个交待,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变相惩罚,诿罪于自己“教子无方、律子不严”,惩罚了儿子的同时,也狠狠批评了自己的过失。

朱檀本人,痴迷炼丹导致妻子牵连被杀,自己也被父亲施以“髡刑”,遭到严厉惩处,因此身心完全崩溃,本来就因服食丹药过多而导致极度虚弱的身体再也经受不住这样的折腾,一病不起、双目失明,如同废人,苟延残喘而已。

不过一年后,洪武二十二年十二月(1390年1月),犯下大错的朱檀于悔恨、郁闷、及病痛折磨中薨逝,时年仅仅二十岁。

太祖得知朱檀去世后,恨意难平,依旧不肯原谅他,给这个不争气的儿子赐以“荒”字,作为谥号。所以朱檀死后被称为“鲁荒王”,用以显示其荒唐、混账的一生。


伯虎42


先所说髡刑

需要注意的是髡刑不是罢全身的毛剃光,而是把针对头发的刑罚。准确来讲是要将头发剃到3cm的样子。虽然不是剃光头,但是对于古人来说也是等于剃光头了,几乎是生不如死。正如题主所说的是极大的侮辱,这是因为古人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擅自毁之。

为何处以髡刑?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皇帝也是人,虽然皇帝会因为自己的喜好做一些荒唐事,但是凡是要脸的皇帝都不会太随便。朱元璋要给自己的亲儿子处以髡刑是因为他真的太活该了。

题主说的这个儿子是指“鲁王”,然而死后谥号是“荒”,这个有个细节,大家要注意以下。我们都知道谥号是跟生平的行为有关系的,一般谥号是“圣”“贤”“忠”等等的一般表示百姓爱戴,行为高洁,而荒嘛......就是大家想的那样,十分荒唐!

这个鲁王到底有多荒唐?简直到了人神公愤的程度了,竟然将民间十多岁的小孩子抓来炼丹或者阉割蹭太监。记载里面有说“阉为火者,怒及当境人民”你说荒不荒唐?

可能也是因为沉迷丹药,导致了鲁王神智不清,所以才做出种种荒唐事。所以朱元璋知道之后,大怒说到“鲁,至无礼,其妃当凌迟处死。”而自己的亲儿子嘛,就髡刑。

有人问为什么不处死或者坐牢呢?只能说皇帝也是人,也爱名声,讲到底虽然髡刑具有侮辱性,但还是偏袒自己的孩子啊!

所以大家明白为何朱元璋要这样对自己的儿子了把,因为实在是太荒唐了,不得不罚。

我是明清笔记,更多历史可以关注我哦!

明清笔记


鸡蛋般光滑,不留一丝毛发,这就是髡刑,做为侮辱性刑罚,至少可追溯至先秦时期。

鲁王,该是传承时间最长的爵位,一直到清康熙元年才结束,历时293年。

在古代,孝道和礼仪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通过毛发的剃除让受刑者在一切场合都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继而被人耻笑甚至唾弃,则使受刑者承受无比巨大的心理压力。

刑不上大夫,这是对特殊人群的一种袒护,特权色彩浓重,而朱元璋十子鲁王朱檀身为亲王为何遭此刑罚呢,毕竟皇家子孙会殃累皇室形象,为何老朱就不充分考虑后果呢?

朱檀的母亲郭宁妃(皇宁妃),赠品出身,而且还是赠一搭二那种,朱元璋尚未发迹的时候,路过郭家,其父郭山甫与老朱素昧平生,但相术世家的他惊于老朱的相貌,告之“相贵不可言”,马上把郭氏送给老朱伺候起居,搭上郭兴、郭英二人以为侍应,结果郭氏成了皇宁妃后执掌后宫,郭兴受封巩昌侯,郭英受封武定侯,郭山甫已死,追封营国公,一门显贵。

伴随老朱起于贫贱,开国后的郭宁妃颇受宠爱,所以朱檀刚刚生下来四十多天就被封为鲁王,被朱元璋娇惯的不得了,因是开国后生人,出生较晚,享受了良好的环境和教育,与朱棣这些人也不同,朱檀一生未事征战,纯粹是蜜罐里泡大的货色。

郭宁妃死的挺惨,与李贤妃(不是郭宁妃死后管理六宫的那个李贤妃)、葛丽妃口角,找老朱做主,因言语不敬被烦透了的老朱处死,后来才发现是李、葛二人有意欺辱郭宁妃,所以此二人也一同处死了事,耳根清净一些时日以后,朱元璋冷静下来自问也有不是,所以着人好生安葬三人,但那时的三人被装在同一个筐里时间过长,已经烂得分不出谁是谁了,只能就地再次填埋后立了三块墓碑了事。

母亲死后,疏于管教的朱檀虽然大面上还算说得过去,但个性比较执拗认准的事不易回头,哪怕实在犯错的路上越走越远。初期还无人察觉,都觉得这孩子待人宽和,文化素养也还不错,没想到朱檀就藩后立刻露出了本色。

一是本就喜欢,二是可能出于处死其母亲的愧疚,老朱为了朱檀的封地可是费尽了心思,生怕朱檀占不到便宜,老朱来了一套洗牌式操作,在兖州为其建造王府后,将兖州的上级机构济宁府降级济宁州,空出来的位子呢,把兖州升为兖州府囊括了济宁州,又将济南府砍掉一块,把沂州划归兖州府,一通操作下来,朱檀的封地占了当时山东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治下占山东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至于朱檀的老婆,就藩前已经结婚好几年了,汤河的次女,要说老朱点的鸳鸯谱水平一般,比如王保保的妹妹观音奴,有口皆碑的大美人,无奈,朱樉不喜欢,被另一个老婆,也就是宿将邓禹的女儿进谗言进而苛待,观音奴几乎算是过了二十五年幽禁的日子,最后还被殉葬。

再比如朱檀的老婆大汤妃,本来朱檀的性子就够奇葩的,遇到这么个毒妇,不倒霉就怪了,既然有大汤妃那肯定是有小汤妃喽,不过不是二女共侍一夫,这种形式非当时礼教所能容受,朱元璋也不敢这么娶,《大明会典》中也明令禁止,小汤妃是在大汤妃死后,由老朱再次指婚过门的。

一是安抚老臣,不管怎样,毕竟杀了人家闺女,二是小汤妃的教养比大汤妃好很多,老朱有所耳闻的。大汤妃是被老朱赐死的,夫妻二人同时获罪,自己的儿子当然不能杀掉,瞎都瞎了,髡刑了事,但是大汤妃可没法放过,所做作为人神共愤。

对于这起事件,金庸的先祖査继佐曾经做出如下描述:

王文弱,好诗歌,颇饵金石,病眇。其妃为汤信国女。尝建一苑城外,与妃出宿。上召入宫髡之,赐妃自尽。王薨,上册之如秦,谥曰荒。

朱檀不好武事,身体羸弱,只喜欢诗词歌赋外加金石之物,也就是那些含铅量超高的丹药,这类丹药完全没好处的话,傻瓜才会去吃,大致具备几种效果:

①暂时提高房事能力。

②轻微致幻。

③长生不老的精神寄托。

坏处呢,朱檀就是例子,重金属超标,服用过量,“病眇”-眼睛被毒瞎了。两口子曾经在兖州城外盖过一套别苑,在里面常住不归。老朱急眼,把儿子和儿媳召入宫中,本就瞎了的朱檀被施以髡刑,大汤妃被赐死。

有人说朱元璋爱之深,所以责之切,担心孩子的安危所以才下如此重手整治,也是家规使然,我觉得如果沿着这条路线解释,无论解释的多么透彻也太过牵强。

既然是为了儿子好,为何下此重手,夜不归宿就髡刑还赐死王妃,老朱可不是那种人,他护犊子是出了名的,如果这点小事都要如此处罚,那朱樉早就被他亲手剁了,朱樉所作所为比朱檀恶劣何止百倍。

所以,上文的引用部分最重要的只有

“上册之如秦”,这五个字非常蹊跷,秦就是秦王朱樉,朱樉尚且能给个“愍”,朱檀不过是夜不归宿而已,怎么谥号就赐了个“荒”呢,两个人的罪恶完全没有可比性呀。

这只能证明,此事另有蹊跷,绝非表面这么简单,事实也如推论,老朱指示结集藩王过患的资料泄露了这一事件的真相:

朱檀的藩王生活好到没追求,什么都腻了,所以开始了炼丹长寿的作死之路,朱檀死的时候才二十岁,想得也忒远了。

嘉靖大仙呐,雍正帝也都是这么玩的,找一群神神叨叨的人给自己炼丹,前文讲过,如果这种丹药完全没好处就不会有人吃了,朱檀初期吃着挺好,可是后来中毒迹象明显,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所以要求道士们提高制作工艺,勇攀质量巅峰,正能量再强些,副作用再小些。

这些道士要是有这本事,早就踏碎虚空不知道窜哪儿去了,不能消极怠工,也不敢忤逆朱檀的意思,咋办呢?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问题不在我身上,他们祸水东移把问题推给朱檀,药力更猛、副作用更小不是不行,但需要阉割一百套童男的小丁丁才可以,这招挺好,正遂了道士的心愿,朱檀果然被难住了,一时间踌躇不已。

大汤妃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当时各王府的侍卫少则三千,多则近两万,有的是人,大汤妃就指使人四处偷孩子,而且还都是附近7-10岁的孩子,等到家长好不容易找到孩子的时候纷纷发现,孩子已经被人阉割了,造成当时民怨沸腾。

两口子一看,还是收敛一下吧,再近些,朝军属下手······把军人家的孩子带入王府阉割,有的还能放回,有的则死在了王府,搞得人心惶惶,有王府宦官行走,小孩子见到都吓得钻到床下。

这么大的事,那么多的案件,大家也都基本明白是怎么回事,地方官无法压制,冒死把案子报给明廷,其实不是案子破不了,而是朱檀这人谁也不敢动,类似告家长的意思。

老朱接到案报非常重视,没有直接走正常途径,派亲军都卫府的心腹亲自下到地方调查,很快就调查到朱檀夫妇那里,朱元璋虽然暴怒不能自已,但毕竟是亲儿子,不忍追责,而且当时朱檀的命也只剩半条了,所以只将大汤氏赐死(一说凌迟,存疑。),朱檀被施以髡刑。

大汤氏死后,朱元璋指婚小汤氏,嫁给了失明的朱檀,而朱檀的病情不但没有转好,反而病情愈发严重,没两年就撒手而去,仅留下庶子一人,小汤氏刚与其成婚一年多就守了寡,正统五年去世,享年七十二。

朱元璋给儿子的总结就是“昵比匪人,怠于政事”,当时朱棣还没造反,各王都有相应的工作职责,需要统理一方,朱檀不安心工作,结交了一群“匪人”,其实就是一群道士、方士。

“不知爱身之道,以致夭折”,朱檀就藩不过四年,死的时候也才二十岁,年纪轻轻的寻丹问药,肯定不是求长生,而是追求类似伟哥和致幻的用途,不能自我节制,造成双目被毒瞎,两年后毒发身亡。

朱檀谥号为“荒”,荒唐至极,史称鲁荒王,年纪轻轻的岁数,无与伦比的恩宠和富贵,因为“嗑药”的陋习被自己整死,袭爵的庶子朱肇煇七十九岁薨,人很低调,被嫡母小汤妃教导的很好,估计前车之鉴被灌输了不少,体质倒是不错,留下儿女十多个,开枝散叶,直至清康熙元年朱以海哮喘去世。(和郑成功没关系呦,《明史》描述的是因不合,谋迁离,被郑成功杀害。)


古今通史


朱元璋为什么要对自己的儿子实施髡刑呢,那是因为他的这个儿子做了件非常荒唐的事,把自己的封国弄得是鸡飞狗跳,人心惶惶。朱元璋受髡刑的这个儿子就是鲁荒王朱檀。

朱檀,出生于洪武三年(1370年),母亲是郭宁妃。他还有两个亲舅舅,分别是明朝开国功臣巩昌侯郭兴,武定侯郭英,也是明朝开国功臣中少有的得以善终的开国功臣。

朱檀是朱元璋第十子,出生的当年正好遇上朱元璋要大封开国功臣。朱元璋在封赏功臣之前,先将自己的儿子全都封为了亲王,刚出生才一个多月的朱檀很幸运的受封鲁王。朱檀的母亲郭宁妃非常受宠,在马皇后、李淑妃去世后,摄六宫事,虽无皇后的封号,却居实际的皇后之位。朱檀子凭母贵,自然也受到了朱元璋的宠爱,得到了非常好的照顾。

朱檀年少时,好文能诗,谦恭下士,正好是讨朱太祖喜爱的类型。如果朱檀按这个节奏发展下去,可以安稳的渡过一生,应该是毫无疑问了。可是,洪武十八年(1385年),15岁的朱檀就任封国后,事情却完全改变了。

年纪轻轻的朱檀,突然爱上了金石之术,希望自己可以芳华永驻,长生不老。他找来了道教方士,在王宫中开始大肆炼制丹药,服食金丹。原本,这也无伤大雅,毕竟历史上爱好金石丹药的皇帝、亲王、达官贵人多了去了,大不了把自己吃死了事。

可是,这位鲁王朱檀却干了一件破天荒的事情。一位道士对朱檀说,想要炼制成长生不老丹药,需要百名七岁到十岁男童的阳器。朱檀一听,这个好办呀,那就去找男童,骗进王府,对男童实施阉割不就行了。朱檀的王妃,明朝开国功臣汤和的次女汤王妃,一听不但不加劝阻,竟然也协助朱檀诱骗儿童入府。

按照明朝《太祖皇帝钦录》的记载:“鲁,至无礼,其妃当凌迟处死……如何将民间十岁、七八岁将在宫中玩耍,三五日才方将出。阉为火者……此夫妻二人,死不可逃。又将军家营里小孩儿拿人宫中……吓得军家小孩儿见火者去,都藏在床下……这夫妻两个,死罪绝不可逃合当凌迟信国公女。”

鲁王先是诱骗民间的小孩入宫,然后趁机阉割,发现还是不够,就直接去军营中,抢夺军户家的小儿。惹得鲁王封地的百姓,非常愤怒,却又无可奈何。正好当时天有异象,经人举报,朱元璋得知了鲁王拐骗男童阉割之事,非常的愤怒,这才对鲁王夫妇大加斥责,还要凌迟了鲁王妃汤氏。

朱元璋之所以要凌迟汤氏,是因为负责调查此事的官员,知道朱元璋不会舍得杀自己的儿子,于是就将主要罪责都推给了鲁王妃。汤王妃得知消息后,自缢而亡,朱元璋也就不再深究,毕竟是自己的儿媳,又是功臣信国公汤和之女,要留点脸面的。

鲁王朱檀呢?原本应该受宫刑,就是也要跟那些受害的男童一样被阉割掉。但是,按照自周朝传承下来的传统礼法,王族(周时还没有皇帝之称,要到秦朝了,明朝就是皇族)中犯法当处以宫刑者,则以髡代宫。

所谓的髡刑,在周朝时是断发,就是长发变短发。因为古人讲究孝道为首,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轻易毁损。所以,被断发已经是耻辱了。三国曹操行军时,下了践踏麦田者斩的命令,可是刚说完自己的马匹受惊,践踏了麦田,最后只得断发代首才算平息。

到了秦朝,改变了这一刑罚,加重了,就是要剃光头发、眉毛、胡须等脑袋上的所有毛发。这……大家可以脑补受刑之后,受刑人的脑袋会是个什么样子了,以后洗澡省了洗发水了,只用沐浴露就够了。

朱元璋对自己儿子鲁王朱檀所执行的髡刑,应该就是把脑袋上的毛发全给剃光了。朱元璋惩罚了朱檀,原本是希望朱檀可以悬崖勒马,回头是岸。可是,朱檀还是一如既往, 除了不再去诱骗童男之外,继续迷恋丹药,直到吃的双目失明,还不到二十岁就毒发身亡。

朱元璋面对这个儿子,也是无可奈何,为了告诫其他儿子,加朱檀谥号“荒”。从此,明朝第一代鲁王就成了“鲁荒王”。

好在,鲁荒王虽然在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英年早逝,但在他去世前的一年,即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六月,侧妃戈氏为他生下了独子朱肇煇。永乐元年(1403年),15岁的朱肇煇袭鲁王位,颇得明成祖朱棣喜爱。朱檀早逝,其后人却多数长寿,鲁王的爵位也一直传承到了明朝灭亡。

明太祖朱元璋也的确是中国历史上皇帝中的一个“异类”。原本历朝历代的皇帝,都要遮家丑,而朱太祖却将自己儿子的糗事全给记录了下来,并且辑录成书,用以告诫子孙后代。就凭这一点,就要为朱太祖点个大大的赞。


奕天读历史


被朱元璋下令剃光所有的毛的就是朱元璋的第十个儿子,山东的鲁王朱檀,朱檀被剃光身上的毛主要就是做了一些天怒人怨的事,最后连他老爹都看不下去了要惩罚他。

那么鲁王朱檀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才能不被他老子所容忍呢?

鲁王自从到了封地以后跟他的妻子汤氏(大将汤和的女儿)迷恋上了炼丹,而后受到一个方士的教唆,认为世界上有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的丹药。

但是炼制这个丹药有一位的药引确实十分恶毒的,那就是要使用童男100人的生殖器官作为药引,可谓是十分恶毒。开始朱檀都还是去买小孩,后来买不到了于是就偷偷的去偷人家的小孩阉割掉,以至于一段时间后整个城内人心惶惶。



后来这件事被朱元璋发现以后,朱元璋气的大怒不止,下令将汤氏直接凌迟处死,而儿子当然氏不能杀的,于是鲁王被抓回南京,然后被剃光了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