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唯一的书法真迹

我们都知道书法到了东晋进入了自觉时期,书体基本完备,尤其行书蔚然大行。

下面这是东晋书法家王珣创作的行书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它是王珣给亲友伯远书写的一通信札,其行笔自然流畅,俊丽秀雅,为行书早期的典范之作。全篇随其本字之形,顺其自然之态,而又通篇和悦,自然一体,有如天成。

《伯远帖》是现今学术界公认唯一传世的东晋名家法书真迹,与《快雪时晴帖》、《中秋帖》并称为“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首的“三希帖”, 亦被列为“天下十大行书”之一,排行第四。

东晋唯一的书法真迹

《伯远帖》释文:“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羸患, 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克申。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

卷前引首有乾隆御书:“江左风华”四大字,上有“乾隆御笔”一玺。

卷首上方为乾隆时所钤“内府图书”,下方为“游六艺圃”是乾隆所用闲章。“江左风华”左侧有乾隆“观书为乐”闲章。

正文后隔水上有明董其昌跋:“晋人真迹唯二王尚有存者。然米南宫大令已罕,谓一纸可当右军五帖,况王珣书。视大令不尤难觏也!既幸予得见王珣又幸珣书不尽湮没得见吾也。长安所逢墨迹此为尤物。戊戌冬至日,董其昌题。”

紧接其后有乾隆御绘《枯枝文石》图,并识:“王珣帖与其昌跋皆可宝玩,即装池侧理亦光润堪爱,漫制枯枝文石以配之。乾隆丙寅春正,长春书屋御识”,钤“几暇怡情”一玺。后有“墨云”一玺。

中国书法到东晋时代,书体流变已完全成熟,书法发展进入自觉阶段。王珣此作可谓字字珠玑,一览王氏书风的精绝。《伯远帖》的起笔多顺锋直入,线条中间多按笔,收笔则提按结合。笔画转折处大多方正刚劲,行笔遒劲,停顿自然,较多地保存了楷书用笔的严谨性,笔画还略微带有隶书的韵味,显得潇洒古淡,体现了东晋时代行书艺术走向成熟形态的丰富面貌。通篇看来,此帖书写气势连贯,可以清楚地看出王珣书写时运笔的先后顺序,笔画间的牵丝映带交代清晰,特别是露锋起笔、棱角分明,更显得真切而率真,这是从摹本和刻帖里无法得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