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张作霖已是大元帅,见到退位的溥仪,为何依然选择下跪?

蒋丽琴


张作霖可谓是一个传奇人物,从一个马匪一步步走上东北王的宝座,这不单单是有能力就能办到的,然而张作霖却却做到了。他将东北当成了自己的私产,训练兵士独霸一方,成为当时有名的军阀,也曾经是北洋政府最后一任实际上的元首,他奉军(后来的东北军)实力也很强,几乎能够影响政局。

而东北王张作霖情商也十分高,这样的情商让他能在乱世中屹立不倒,其中就有他见到溥仪的时候依然给溥仪下跪,这一点让人十分奇怪,其实仔细想想这件事其实就明白张作霖的意图了。

首先,张作霖此举是收买人心。

为什么这样说呢?其实十分简单的,溥仪是谁,是清朝最后的一个皇帝,是一个满人,即使他退位了,在那些满清遗老遗少的心中他依然是皇帝。张作霖的根基在东北,东北这个地方简直是太神秘了,因为这里是满清的发源地。在这里满清的根基雄厚,即使溥仪退位了,可是影响力依然在,张作霖这样做就是给那些满人看的,事实证明这一招十分明智。

其次,张作霖有感恩的意思。

老张本来就是马匪出身,清朝多次围剿都没有成功,围剿不成,那就招安呗,于是老张转身从土匪变成了官兵。有了这个身份,他就光明正大了,然后也参与到围剿匪患的行列中去了,在这过程中,他一步步的壮大,有了自己的实力,以至于在乱世中他能进一步扩大势力,成就东北王。所以他能够崛起清朝时期有很大的作用,他这样做未尝没有感谢的意思。

再次,这是等级观念作怪

封建社会存在两千多年,即使到了民国,这种观念依然存在,人人平等绝对不能实现,即使是张作霖也不能幸免。比如他想把自己的一切送给儿子张学良,也有着河中观念作怪。溥仪是皇帝,张作霖曾经是他的臣子,臣子见了皇帝下跪也符合封建登记制度。

最后,做给外人看

江湖不仅是打打杀杀,还有人情世故。这是张作霖的座右铭,他给一个过气、没有权力的皇帝下跪,这说他无知呢还是没有心机呢?当初他见到袁世凯的时候就表现出一副贪财的样子,让袁世凯也放下了对他的戒心,不过事实证明袁世凯看走眼了。而此时张作霖给溥仪下跪,也是这样一种姿态。

当然了也向世人表明他张作霖从来都是念旧情的,对待一个昔日的皇帝都能如此,对待其他人就更不必说了,所以大家都跟着我干吧。

当然这只是小枫的猜测而已,事实上到底如何,恐怕只有张大帅自己知道吧。


天枫说


1925年,此时的清朝已经灭亡13年了,溥仪前往天津的曹家花园接见张作霖,当时张作霖已经是民国时期的大人物。

正当溥仪不知用什么仪式来对待这位大元帅的时候,张作霖毫不迟疑,扑通一声跪在了溥仪面前磕了一个响头,并说道:“皇上好”,溥仪有点受宠若惊,不过赶紧弯腰把张作霖扶起来,说道:“上将军好”。

当时的画面还是有点滑稽的,不过也让很多人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晚年的张作霖已经是大元帅,见到已经退位多年的溥仪,为何依然选择下跪呢?

第一: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我先给大家说几个小故事 ,可能就能体会当时张作霖对溥仪态度的原因了:

一直到共和国时期,溥仪特赦回到北京,在溥仪的家里,还有很多满清遗老和前清官员以及旗人给溥仪行跪拜大礼,到了溥仪跟前就下跪口称皇上。

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以后,跑到天津,住在了昔日湖北提督张彪的家里,这位张大人还每天毕恭毕敬请安,并且这位张大人每天早上拿个大扫把在溥仪院子门口扫地,还美名其曰是执古代臣子侍奉皇帝之礼。

以上说的是清朝遗老,那我们接着说一位领导新文化运动的新派人物胡适,1922年紫禁城装了电话,17岁的溥仪为了好玩,打电话让胡适去皇宫聊聊天,当时胡适进宫前很激动,还事前向很多人询问,见了溥仪要不要磕头,可见就连新派人物胡适都暂时摆脱不了等级观念。

以上人物对溥仪的态度虽然夸张了点,不过说明当时即使溥仪退位多年,已经是民国,但很多人对“皇帝”两千多年的思想文化已经根深蒂固,人的等级观念仍然存在,张作霖给溥仪下跪也显得很合情合理了。

第二:溥仪对张作霖有知遇之恩

张作霖跪拜溥仪,其实不仅仅是等级观念,还因为溥仪对他有知遇提携之恩,张作霖最初还是个小人物的时候,拉起一帮绿林好汉搞政权,活不下去了选择投靠朝廷,接受招抚之后,张作霖多次剿匪,得到了清廷的重用。

溥仪升张作霖为洮南镇守使,才有了后来张作霖的发迹,因此他从内心感念溥仪对他的知遇和提携之恩,这一跪拜表达了自己的感恩。

第三:收买人心

张作霖当时是“东北王”,东方地区很多满人和八旗贵族,张作霖这样做是收买人心,在满清遗老以及其他人心中留下“忠孝”的名声,更有利于在东北地区的统治。

综上所述,已经是大元帅的张作霖不论是从自身原因还是政治因素考虑,都会选择对这位已经退位的皇帝溥仪下跪,


小聪历史客栈


张作霖的作为民国时期数一数二的大军阀,其心里一直都是高高在上的,在他的眼里根本没看上过谁,就连日本人他都不害怕,一个溥仪,还是一个娃娃,手里也没有实权了,张作霖为什么还会给溥仪下跪呢?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溥仪。最初登基的时候,溥仪就是一个孩子,什么都不懂,登基大典的时候还十分的哭闹,面对着大清王朝,他根本不懂治理。

1912年,清帝退位,溥仪不再是皇帝,但是民国政府许诺他们可以在故宫里居住,每年给皇家提供400万大洋的花销,其实,溥仪在故宫里俨然就是一个小朝廷,他依旧是高高在上的皇帝。

1924年,冯玉祥发动政变,溥仪被赶出紫禁城,他也变成了一个普通的公民,再也享受不到什么优待条件,于是溥仪搬去了天津。

其次,我们再来说一下张作霖。众所周知,这位张大帅是土匪头子出身,本来是死罪的他却被当时的清朝收编,摇身一变成了正规军,而张作霖也是在清军里混的风生水起,到了清帝退位之前,张作霖已经做到了奉天国民保安会军事部副部长,可以说,他的崛起与大清王朝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1925年,张作霖第一次见到这个曾经的小皇帝,他不是用民国的礼节,而是选择用古代君臣的礼法,直接跪下了。要知道,当时张大帅已经是东北王了,可以说跺一脚全国都要颤一颤。

其实,张作霖之所以给溥仪下跪,主要还是感念清朝对他的恩情,毕竟老张是一个重感情的人,而清朝对他有恩,面对清朝皇上,他自然要下跪,身为清朝旧臣,老张这样做也无可挑剔。

还有一点,我觉得老张可能还有一点“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想法,虽然这可能是臆测,但是我觉得很有道理,虽然此时溥仪已经退位,但是他的影响力还是有的,否则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人就不会拉着他建立伪满洲国了。

所以说,张作霖给溥仪下跪,既是有感而发,也是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毕竟像张作霖这样老谋深算的军阀,做出什么事来都不为过。


历史还有哪些事


晚年的时候,张作霖在天津见到了退位已久的溥仪。这时候,张作霖已经是呼风唤雨的大人物,而溥仪的手中则没有任何的权力。

在这种情况下,张作霖对溥仪依然十分尊敬,毫不犹豫地跪了下来。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首先,这和时代背景有着莫大的关系。虽然当时倡导的是开放,但就连那些倡导者自身骨子当中还是有对皇权的敬畏。毕竟,中国的封建帝制延续了数千年,想要彻底扭转,还是需要很长时间的。

张作霖的行为一点都不稀奇,像张作霖这样的人其实有很多。比如溥仪在退位后,一直住在张彪的家中,张彪曾是清朝官员,溥仪现在已然没有办法给予他金钱或是荣耀,但是他依然对溥仪毕恭毕敬,每天准时请安。

其次,对于张作霖本人,他对溥仪的感情其实是更为深厚的。当年他之所以能顺利晋升,就是因为溥仪的提拔。

溥仪对他的帮助是十分巨大的,要是没有当时的溥仪,或许就没有今天的张作霖。

张作霖懂得感恩,他的跪拜中有尊敬,还有感激的意思在。张作霖是个非常值得尊敬的人,他虽然张狂,但是他有底线,有良知。

当然了,张作霖的毕恭毕敬也有做给其他人看的意思。

1、做给那些普通人看。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是没有立场的,张作霖为了增加在民间的声望,刻意打造出忠心的形象。

虽然普通百姓对于溥仪没有什么好感,但张作霖能在身居高位的情况下依然尊敬溥仪,这确实能提升他在百姓当中的口碑。

2、做给东北地区的满人看。张作霖作为东北王,他在溥仪被赶出紫禁城之后没有伸出援手,而是选择袖手旁观,这件事已经让很多东北的满人不爽了。

他向溥仪跪安,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出于政治方面的考量。他只需要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溥仪的尊敬,就可以实现笼络人心的目的,降低他在统治东北的时候遇到的阻力,这笔买卖是非常赚的。

张作霖的确高傲,不愿意向其他人臣服,但是跪拜曾经的皇帝溥仪,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他当然果断接受。

3、做给溥仪看。他来天津看望溥仪,可不是单纯为了拜访,他是想要将溥仪给接走。接走溥仪是所有计划当中的起始,也是最核心的步骤。

在这之后,张作霖的运作空间是非常大的,他可以把溥仪当做傀儡,拉拢一批想要复兴清朝的人为自己所用。

张作霖的姿态放得非常低,就是为了消除溥仪的戒心,说明自己没有恶意。

但后来溥仪似乎是意识到了张作霖背后的阴谋,所以果断拒绝了张作霖的邀请。

在这种情况下,张作霖没有办法用强,只能悻悻地离开了。


夏目历史君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先还原一下张作霖见溥仪的场景和背景及时间。时间为1925年,此时大清已经亡了十几

年了,溥仪早就成一个刚刚在上的皇帝变身为一个在天津闲居的散人了,而这个时候的

张作霖已经成为东北王,可谓名震一方的诸侯,手上是要钱有钱,有人有人,要枪有

枪。

但是让人们万万想不到的是,在这个时候,张作霖主动拜访了溥仪,两人相见后,溥仪有点不知所措,他是在不知道用什么礼节和这位已经牛过半边天的大人物应付,之间说话间,张作霖就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咣的就是一个响头,嘴里还念念有词道:皇上万福,皇上好。

这个时候溥仪也惊了,他打死也想不到老张竟然还用这老礼,慌忙的弯腰扶起张作霖,边扶边说,上将军好,上将军好。

晚年张作霖跪溥仪其实是有原因的听说在以前溥仪在位的时候,曾经就夸奖过张作

霖,而且还给予他很高的赞赏,送给他很多东西,其中就送给了他一件非常珍贵的蟒

袍。虽然现在溥仪已经退位了,而且张作霖已经是大帅,但是不管他是不是皇帝,毕竟

在以前赏识过他,所以就对溥仪进行了跪拜,并且在跪拜的时候还高呼万岁万岁!

张作霖这个人是非常有思想一个人,自从他加入绿林之后,他的势力就开始慢慢崛起。

清朝政府对他也是很重用,张作霖也没有让朝廷失望,他能够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实

力也很是强大。鑫海革命结束以后,清朝政府就直接崩溃了,在这段时间,张作霖还一

直在保护溥仪。

所以说,张作霖向溥仪下跪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大概是很特别的情感吧。

在说个事儿,张作霖是个老传统这个不用在多言了,就连当时标榜新文化运动的新派人

物胡适,按理说他要是见到退位的皇帝不应该有什么意外了吧。

但是,真相还真就让你惊掉下巴,那是在1922年,溥仪一个电话邀请胡适来故宫喝茶

(要知道,那个时候已经民国11年了,溥仪早就下台了),胡适接到邀请后,屁颠屁颠

的就来到了故宫。


在去之前,他还曾经打电话问庄士敦,见到皇帝要不要磕头呀?所以你看,这种等级观

念,就连所谓的新派也都无法避免,因为有些事儿,真的深入骨髓,深入膝盖了......

欢迎关注江水趣谈,与您一起去解读经典中的奥秘!


江水趣谈


1959年溥仪被特赦,53岁的他刚在北京落户还没就业,提亲的就上门了,据说还有满族遗老把自己十几岁的孙女辈要嫁给皇上,正式相亲就七八回。


溥仪1922年大婚,自当时的民国大总统徐世昌起,没有不随份子的,东北的张作霖送来了红包。送礼名单里还有黎元洪,吴佩孚,冯玉祥,送亲进宫时,沿途上千军警开路护送,还有军乐队奏乐。


后来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跑到天津,住在昔日湖北提督张彪的家里,张大人每天早上拿个扫把在溥仪院子门口扫地,据说是执古代臣子侍奉天子之礼。而冯玉祥呢?更是被一顿好骂。




1922年紫禁城装了电话,17岁溥仪为了好玩,打电话叫胡适去宫里聊聊,胡适当时是十分的激动,甚至还特地打听了溥仪的喜好,要不要行礼之类的,之后兴致冲冲的赶了过去。



溥仪在天津当寓公的时候,张作霖也曾求见。见到立马就给溥仪跪下,喊皇上万岁。溥仪连声说:上将军请起。这个人是有传统的忠义孝道在里的。


溥仪虽然是一个亡国的皇帝。但是清朝之后也没有再建立一个封建王朝,而皇帝也不曾再有过,尤其是在清王朝还刚灭亡的时候,总有人怀缅前朝,故而对前朝皇帝行大礼,也是不足为奇的,更何况溥仪还是最后一位皇帝。


是阿维啊


张作霖在清末民初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人物,他出生在清末家境贫寒,自幼没有上过学,大老粗一个,土匪出身,就这样的人居然掌管东北几十年,号称东北王,在军阀混战的年代,他在东北发展经济,重视教育,改革军队,当时的东北军是国内最强悍的地方武装,并且创建了自己的空军,其综合实力在军阀中是最强的几次问鼎中原,是北洋军阀中最后的执政党,他在日本和俄国的势力中夹缝生存,拒绝日本不平等的条约,最后在日本的秘密策划下在皇姑屯被炸死,他的一生是被受争议的,那他为什么见到了末帝溥仪还要下跪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其一,张作霖出生在清末,还参加过甲午战争,多年担任清庭的官职,可以说清朝是他发展的平台!从内心来讲他非常的敬重清廷,其二,虽然溥仪退位了,但他的威信还在,尤其在老家东北是满清的发源地!其势力非常的强大,对溥仪的敬重也是为了更好的安抚满清的遗老遗少!其三,当时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把溥仪赶出了紫禁城,在当时的情况下见溥仪,表示自己永远遵守清庭优抚政策,冯玉祥做的是不对的,为自己以后入关,控制北京打下一个基础,来迎合溥仪,得到溥仪的支持,得到各国公使的支持,张作霖见溥仪行跪拜之礼,是综合了各方的考虑,其目的是为了有助于自己日后入关,控制北京政权打下基础,更不会拥戴溥仪复辟,完全是从自身和东北的发展考虑,老谋深算啊,但却把溥仪高兴坏了,认为自己的皇帝还没过时,大错特错,在当时的情况下,溥仪投靠谁都是一枚棋子,不可能恢复大清,张作霖更不会逆潮流而行,溥仪是空欢喜一场!





且爱且珍惜


张作霖跪拜前任皇帝溥仪是奴性十足的表现,哪怕他贵为东三省的大元帅,在皇权面前也腿软。

这事发生在1925年,也就是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把溥仪赶出紫禁城的次年。

当时冯玉祥命令溥仪限时搬出紫禁城,溥仪无奈只好躲进了天津日本人的租界里。

当消息传到张作霖的耳朵里时,他致信溥仪:“你跑到日本租界让日本人保护你,难道我堂堂的「东北王」张作霖就保护不了你吗?这样吧,我去天津拜见你,不过我不去日本人的租界”。



张作霖前往天津,在曹家花园密见到了溥仪。

当时溥仪正为用什么仪式对待这个曾经的手下、现是民国大人物犯难的时候。张作霖却毫不迟疑地走到溥仪的面前,趴在地上磕了一个响头,毕恭毕敬的地问道,“皇上万福”。

溥仪做梦也没想到张作霖会给他磕头,受宠若惊急忙弯腰扶起张作霖,忙不迭地说道“上将军好,上将军万福”。

这就是张作霖给溥仪磕头的经过。



张作霖密见溥仪还另有目的,他顺道到北京想把故宫的宝物偷着运出一些占有。

张作霖密见溥仪后,偷偷调动了数百辆军车,准备把故宫的宝物挑着一些贵重的运往沈阳。

当时交通银行的经理叶恭绰往见张作霖,说:“人们一向造冯玉祥的谣,说冯逼宫是为了盗宝,但无确凿证据,说说而已,如今大帅调用数百辆军车公然进故宫搬运宝物,将来人们就会说盗宝的是张大帅而非冯玉祥。”

张作霖听闻恍然大悟,连声说“我几乎上了大当,快把军车撤去。”

张作霖给退位的溥仪下跪除了奴性之外,还有感恩的意思。

民国时期的人身上,都有被奴役留下来的后遗症,说难听点就是奴性十足,贱骨头。

溥仪在1912年退位,清朝灭亡,民国建立。

当时民国规定必须剪掉辫子,就连溥仪自己都剪了辫子(如图)



然而当时有一部分老百姓誓死不剪辫子,比如前清辫子军首领张勋。他就是标准的保皇派。

不剪辫子不算,还在1917年再次拥立11岁的溥仪复辟。不过到最后溥仪只做了12天的皇帝而再次退位。在段祺瑞护国军的攻打下,张勋仓皇逃走。

当时虽然溥仪再次退位了,但跪拜溥仪的人不在少数。

1924年,冯玉祥在直奉大战期间,为防止溥仪再次死灰复燃,在北京发动了北京政变,老百姓称其为“逼宫”。冯玉祥干脆把溥仪赶出了紫禁城。

这时出于政治目的,张作霖臭骂冯玉祥,表现出了对溥仪的同情。当时有人提醒张作霖,不要和帝制走太近,对其影响不好。



但老张是个守旧人物,一方面支持民国政府,一方面留恋皇权,说来说去还是千万年来皇权对人统治的结果。

张作霖向溥仪磕头有感恩的意思。

张作霖最初是土匪出身,到后来被清廷诏安做了巡防队长,再后来一步步高升,直至做了“东北王”。

张作霖上位时,虽然溥仪还很小,主政的都是他父亲摄政王载沣,但是签署任命书的都是皇帝的大印,也就是最后溥仪拍板,尽管是名义上的。

张作霖能有以后的成就也多多少少沾了溥仪的光,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张作霖向溥仪磕头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张作霖是个老狐狸,磕头归磕头,要想让他像张勋那样辅佐溥仪是不可能的事,张作霖不过是在溥仪面前做样子而已,东三省是他张作霖的一亩三分地,张作霖不傻,不可能找个太上皇压在自己头上。你觉得不是这个理吗?


秉烛读春秋


1912年,历经12位帝王,传了近300年的清朝灭亡了,溥仪作为末代君王后来也被赶出了紫禁城。

1925年,溥仪与当时手握重兵的张作霖见面。此时的溥仪就是一个普通人了,无权无势,溥仪原以为张作霖会很傲慢,没想到张作霖竟然主动向溥仪下跪,叫溥仪皇上。

张作霖原本是土匪出身,后来被清朝收编,和溥仪并没有太多交集,那么为什么张作霖会在清朝灭亡13年后,还向溥仪下跪呢?


张作霖跪的不是溥仪,而是满清贵族,他为的不是别人,正是为了自己。

清朝历经200多年,清朝后期掌权者,大多是满清的八旗贵族,这些人世世代代富贵,在清朝灭亡13年后,依然是有势力的。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满清200多年的积蓄,断断不会在13年之间就荡然无存。

张作霖向溥仪下跪,其实是在告诉满清贵族,在溥仪亡国之后,在满清不复存在之后,他张张作霖心里还是有清朝的,如果还有人心想清朝,那么就应该与他张作霖联合在一起,张作霖这是在拉拢人心,在壮大自己的势力。

当然,拉拢人心,只是张作霖跪拜溥仪的原因之一,其实还有其他原因的。


张作霖的一跪,让他的人品更加高尚了,让更多人信服他了。

张作霖是白手起家,从土匪做起的,他这样的人往往会依赖一些异姓兄弟。比如三国时刘备白手起家,就是依赖自己的两位结义兄弟。张作霖起初也有7位结义兄弟,这些人在张作霖称霸东北的过程中,都有汗马功劳。

异姓兄弟毕竟不是亲兄弟,在权势面前很容易出问题。作为领头人,张作霖需要让他的7位兄弟感觉到自己是个重情重义的人,这样他的兄弟们才会安心替他卖命。

溥仪毕竟曾经是张作霖的君主,张作霖在清朝灭亡13年后,依然叫他皇帝,向他下跪,说明张作霖是个念旧情,重情义的人。张作霖的做法让他在军中威望更加高了,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人品。


不是张作霖愿意跪拜,如果他不跪拜,那么有人就会拿他说事。

溥仪在《我的前半身》一书中写到:“吴佩孚曾向我称臣,张作霖向我磕过头,段祺瑞主动地请我和他见过面。”从这里可以看出,溥仪虽然不是皇帝了,但是当时的军阀表面还是很敬重他的。

此时如果张作霖见了溥仪显得十分傲慢,那么其他人就可以借口张作霖对皇帝无礼来针对张作霖。如果是单个军阀对抗,张作霖不怕,但是如果其他军阀联手,张作霖也是有所忌惮的。

再者,别人跪了,只有他张作霖不跪,这不仅是在羞辱溥仪,也是在羞辱那些对溥仪称臣的人。张作霖是个聪明人,他才不会给自己拉仇恨。

张作霖是个有智慧的军人,他拜溥仪,自然是因为这一拜能带给他,他想要的利益。


斯幽说历史


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后,张作霖的势力扩张到了华北地区,奉军的指挥中心也从沈阳迁移到了北京。

而在张作霖到北京之前,冯玉祥已经派兵将末代皇帝溥仪驱逐出紫禁城。离开紫禁城后的溥仪寄居在天津的张园之中,凭借着末代皇帝的身份,溥仪在天津结交了不少社会名流,仍然具有皇帝的架子。因为张作霖曾经是清朝的大臣,张作霖到达北京后不久,便提出来要见一见溥仪。

如果在清朝灭亡前张作霖去见溥仪,那么张作霖肯定要三拜九叩,高喊几声万岁,万岁,万万岁。然而在张作霖提出要见溥仪的时候,张作霖的身份是奉系军阀首领,北洋政府的实际控制者,相当于北洋政府的总统。而溥仪只是一个被赶出紫禁城的末代皇帝,他的身边除了一群无兵无权的满清遗老外,根本没有任何军队保护。可以说此时的张作霖已经在地位上完全碾压溥仪,即使张作霖不尊敬溥仪,溥仪也只能忍着。

在接到张作霖的邀请后,溥仪自然不敢怠慢。冯玉祥能够把溥仪赶出北京城,张作霖的实力比冯玉祥强的多,如果得罪了张作霖,溥仪恐怕连天津都待不住。在会见张作霖之前,溥仪做了十分充足的准备,就连称呼都想了很久。张作霖和溥仪见面的时候,溥仪早早的就去了约定的地方,等待着张作霖出现。虽然张作霖是清朝的旧臣,但是溥仪之前并没有见过张作霖,清朝灭亡前跟溥仪打交道的都是朝廷大员,张作霖的品级不够,没有获得过进攻面圣的资格。

溥仪等待了一小会,张作霖也来到了约定的地方,张作霖和溥仪正式会面后,溥仪还没有跟张作霖打招呼,张作霖突然对溥仪跪下,用臣子对待皇帝的方式向溥仪问好。溥仪开始的时候大吃一惊,不过溥仪毕竟是做过皇帝的人,应变能力还是非常强的。溥仪称张作霖为“上将军”,同样向张作霖问好答礼。上将军是清朝时期对武将的尊称,溥仪称张作霖为“上将军”,也说明了溥仪对张作霖的肯定。

很多人看到这里都要问,张作霖是一个实权派将领,人们都说人走茶凉,张作霖为什么对溥仪这么恭敬。笔者认为张作霖对溥仪恭敬,一方面是因为张作霖本身就是一个讲义气的人,另一方面是因为溥仪还有一定的势力。张作霖对待朋友十分的义气,只要是对张作霖有恩惠的人,都受到了张作霖的报答,即使是跟张作霖争夺东北失败的冯德麟,后来都受到了张作霖的照顾。

张作霖曾经在清朝为官多年,没有清王朝的招安政策,没有清王朝的一路提拔,就没有张作霖东北王的地位。张作霖作为一个有情有义的人,对故主溥仪下跪也十分正常。而且溥仪虽然已经不是皇帝,但是溥仪的身份和地位仍然非常高。张作霖对溥仪讲礼数,支持溥仪的满清遗老肯定也会喜欢张作霖,这对于张作霖稳固自身的地位也有一定的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