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看懂残疾人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可能感受不到阳光的照耀,他们可能聆听不到鸟儿的鸣叫,他们可能难以自如地轻盈弹跳。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汗水播种希望的种子,他们用生命书写辉煌的传奇,他们用全身心的爱来谱写明天的奏乐。

这样的一群人,叫做乐观的残疾人,叫做身残志坚的残疾人。在很多影片中,都有他们的故事。一起随着镜头,走进他们的世界中吧。

《我的左脚》(1989)

在这里,看懂残疾人

这是一部充满抗争、饱受痛苦的影片,但导演吉姆·谢里丹却没有刻意地去煽情,反而用一种平民式的幽默乐观,来挖掘这个普通家庭中的温暖和关爱。

影片讲述了布朗克服严重的生理缺陷而成为一名著名的画家和作家的故事。电影从童年开始描述,布朗的瘫痪使得周围人除了母亲,都认为他是脑瘫。就这样,在母亲的支持下,他靠左脚和一支笔开始了学习的生活,并由此开始了艰难的成功之路。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残疾。有的人的残疾看的见,有的人的残疾看不见,你的残疾在哪里?而瘫痪的布朗,更像是一个被躯壳禁锢的伟大的灵魂。

《阿甘正传》(1994)

在这里,看懂残疾人

阿甘的智商低于常人,但是他却几乎是人类所有美德的集合,善良、孝顺、诚实,无知无畏地见证着各种历史、参加越战、与摇滚歌星见面、水门事件等等。

阿甘有很多自己的理论,他坐在路边的长椅上和不相识的路人讲述他的传奇,他在每一个理论前面加上三个字:妈妈说。

“妈妈说,人生就象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尝到什么味道。”

“妈妈说,你必须明白,你和你身边的人一样,你和他们并没有什么不同。”

“妈妈说,我只是告诉自己,当我做一件事的时候,我就要尽力去做好它,比如我这辈子做了你的妈妈,这是我无法选择的事,上帝把你给了我,我的孩子,我就必须尽力做好你的母亲,我做到了。”

阿甘是个非常听话的孩子,这些话他都记住了,他知道笨人有笨人的作为。当珍妮叫他快跑的时候,他跌跌撞撞地跑了起来,跑散了他记忆中第一双神奇的鞋子,也发掘出了他的第一项潜质。他一直在跑,开始是逃跑,后来他跑进了橄榄球队,再后来跑进了大学,跑得了学位。在越战战场上,他仍是牢记珍妮的话一路跑来,收获了成功和真爱,也让人们相信,

品格的力量远大于智商。

《一公升的眼泪》(2004)

在这里,看懂残疾人

影片讲述的是日本少女木藤亚也与不治之症(脊髓小脑变性症)顽强抗争10年的故事。少女木藤亚也是一个开朗活泼的花季少女,然而在她15岁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她患上了一种病因不明的脊髓小脑变性症。从发现病情的14岁到死亡的25岁,最美丽的岁月都伴随着病痛,她渐渐明白她不能实现理想、不能工作和帮助他人、不能结婚。

亚也开始思考:“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但她依然想活下去。生命本身的存在,就值得我们每个生者珍惜。纵使背后是一公升的眼泪,看到的依旧是亚也灿烂的微笑。连医生也说:“人生总会伴随着一两个痛苦,不是吗?”

微笑,知足。我们这样健康,更该奋斗、快乐。

《马拉松》(2005)

在这里,看懂残疾人

《漂亮妈妈》(2000)

在这里,看懂残疾人

这是由中国著名影星巩俐主演的一部聋儿题材影片。看过这部电影的人们都说,这是一部“在柏林电影节上让高傲的文德斯心碎的电影”。或许许多人会将荣誉归于巩俐的深情演出,但真正感人的物质就蕴藏于故事本身。难得的精致架构,把一个简单的故事打造得忧伤却不滥情,平凡而不庸俗。

孙丽英(巩俐主演的母亲)为了帮自己的聋哑孩子郑大找回生活的信心,费劲心力。郑大第一次学会念“花”,孙丽英狂喜了好久。阳光底下,任何人都有生存的权利,纵使现实再残酷,却依然希望像花儿一样绽放。

命运给予每个人的都是充满幸福的声响,没有卑劣尊贵之分,没有残障健全之分,只有心中的枷锁才是划分人群的“道具”。

就像影片的英文名:breaking the silence——打破沉默。孙丽英帮儿子找回“声音”的同时,其实也成就了对自己的一次“救赎”,这种救赎的力量是生活本身给予的,是一种强大的期许,一种刻骨的体悟。

这些残疾人也许平凡,也许曾经懦弱,也许饱经坎坷,但是他们的努力,他们的执着总会让了解他们的人热泪盈眶,让了解他们的人对生活充满信心,这就是向上的力量。

他们的步伐,从不因一个挫折而停止前进;生命的华章,从不会因一个磨难而停止书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