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詩人的條件有哪些?詩的意境和押韻工整哪個更重要?

俏漁妹海鮮


今天剛巧和小U談到了詩,說完成為一個詩人這句話之後,我笑了,成為一個詩人這句話怎麼那麼像罵人呢?

小U也笑,她告訴我,只要敏感還在,天賦就不會放棄她。

一時間很多感慨,看到這個題目,就說一說成為詩人需要什麼條件。

一、敏感

有個詞叫做詩人氣質,有的人天生就是帶有詩人氣質的,比如說林黛玉。別人看見花落了,最多說一句,哎呀真可惜啊,但是林黛玉看見花落了,她不僅可惜,還要把花葬了,葬完落花她還會有感而發,寫下一長篇的詩。更多的時候,我認為這種詩人氣質就是敏感,他會對世界萬事萬物都保持著這種敏感,他能敏銳的發現到我們發現不了的,也能寫出埋藏在我們心底我們卻沒有描述出來的。

我上下班的路上種滿了梧桐樹,很有意思的是,春天來了,梧桐樹枯萎的葉子還在樹上,被風一吹,才紛紛揚揚地落下來,搞得清潔工人很煩。這件事我看到了,心裡想了一想也就過去了,後來詩人閻安就把它寫下來,

他是一個眼睛銳利的人

他是最早看到春天落葉的人

他是一個經歷過秋天的枯枝敗葉

也經歷過冬天的枯枝敗葉的人

我讀到的時候很受震動,因為我也看見了,因為我也想了,但是我沒有去寫。以前網上有這麼一個段子,說什麼叫有文化,就是看到夕陽和水鳥的時候能說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不是“臥槽,這野鴨子真TM好看”。

我覺得這也屬於敏感,就好像一個會攝影的人,他的眼睛一直在聚焦,他知道在某一瞬間按快門。

這種敏感並不是每個人都有的,每個人的敏感又不一樣,所以每個人眼裡的一切也全然不同。又或者,我們再把這個詞往通俗了講,那就是學會觀察世界,學會感受世界;學會觀察自己,學會感受自己。

劉禹錫說,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這就是一種與眾不同的敏感。

二、語感

今天正巧看到了一個笑話,與諸君同笑:

看完後我笑了好一會,然後我就笑不出來了。白話文時代,碎片時代,一直在破壞我們的語感。我有時候很煩一些偽古風的東西,這種東西很糟糕,文不文白不白,用一些很矯情很造作的東西形容一些更矯情更造作的感情,偏偏現在很多人甘之如飴,時不時拿出來秀搞得自己好像逼格很高的樣子。如果想寫詩,寫好詩,一定要離這種東西遠一點,不,越遠越好。一個人的語言文字裡,藏著他的學識和過往,淺薄的矯揉造作背後會是什麼?當“文藝”這個詞變得像罵人,當“詩人”這個詞更像是罵人,你就知道是什麼東西在傷害這個詞本來的屬性。

我最近在讀六朝詩歌,有一種截然不同的感受,是和盛唐詩歌完全不同的,盛唐的詩很驚豔,很華麗,很磅礴,很精緻,當你第一次去讀的時候就濃濃地刻在你的心上,你心裡甚至忍不住要暗暗記誦。但六朝的詩歌不是這樣的,它很古樸,甚至有些粗糙,但那是一種混沌的美,沒有任何雕琢的痕跡,那麼自然那麼流暢,一霎時你會覺得盛唐的詩歌顯得那樣的豔麗,那樣的費功夫。精雕細琢的東西固然是好看的,可卻好像失去了什麼。就像天上的一朵白雲,在你的心裡有千萬種模樣,千萬種形狀,但是要有人把白雲真的化成一棟樓,一匹馬,一個孩子,連細節也清清楚楚,那時候你一定會失落。

我讀《滄浪詩話》的時候,嚴羽有一句話我感觸很深:詩之是非不必爭,試以已詩置之古人詩中,與識者觀之而不能辨,則真古人矣。

也就是把你自己的作品和古人的作品放到一起,如果辨不出,那就成功了。楊慎在《升庵詩話》裡就做過類似的事情,他把幾首宋人寫的詩拿出來給人看,因為風格很近唐朝,所以被認為是唐詩。

越說越玄妙了,通俗的講,語感更近於遣詞造句,這是一個需要長期積累,長期嘗試的過程。遠離一些破壞語感的東西,讀好書,讀好詩。

三、情感

我一向是主張詩言志,歌詠言的。在詩歌的選擇上也秉持我自己的一個道理,再說一遍吧:以情為詩則上,以酒為詩則中,以景為詩則下,至於無病呻吟,矯揉做作者,皆無品也。

真正的好詩往往都是有真實的感情在其中,一個人,為什麼要寫詩,為什麼要創作?一定是有什麼要表達出來,不吐不快,憋在心裡很難受。說個有些噁心的比喻,就像是嘔吐,你一定是內裡翻江倒海,然後張口就來。如果你壓根沒什麼想吐的,你站在那裡乾嘔,摳著喉嚨嘔,也嘔不出什麼東西來。你吐是因為你想吐,而不是因為你必須吐點東西。寫詩也一樣,一定是因為你有想說的話,而不是你必須要寫首詩。

至於一首詩的境界,當然也是由敏感、語感、情感一起構成的。押韻工整是錦上添花的東西,是讓你的詩變得更美更好的工具。你寫詩並不是為了押韻和工整的,但你可以讓你的詩押韻工整。

----------丸----------


祁門小謝


人不是天生就是詩人的。記得我在高中上課時,有一節課語文老師叫全班學生每人寫一首詩,題目自擬,詩體不限。到下課的時候,只有二個人交了詩稿,其它人都沒有交上詩卷。老師讀了兩位同學寫的所謂詩,其實不象詩,就象幾句話。為什麼不會寫詩?因為我們從小學到高中只學過詩,沒有寫個詩。

古人擅長寫詩,是由當時的歷史環境、個人遭遇等眾多原因決定的。古代文化以文學盛行,詩歌形式的文化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時期。人們從小受《四書五經》和《詩經》類文章的薰淘。因此寫起詩來得心應手,大凡有些文化基礎的人都能寫詩。

成為詩人的條件有哪些呢?

(一)有一定的文學基礎

沒有文學基礎就連文章都寫不好,寫一段文字要麼語句不通順,要麼錯別字多,怎麼能寫好詩呢?

我在學生時代沒有寫過一首詩,高中畢業後由於受家庭環境影響,所以後來陸續繼續寫了些詩。不管是古代還是近代詩人,成為詩人必須要把文學基礎打牢。

(二)能掌握寫詩的方法和技巧

不管是古體詩、格律詩和現代詩,它都有各自的形式,都有一定的規範和要求。比如律詩,你要了解聲韻、字數、對仗等多種規律才能去寫。要對各種詩的體裁形式充分的瞭解,要多讀、多練和認真體會。

我寫詩之前,認真讀過《唐詩三百首詳析》和一些宋詞方面的書籍。仔細看過對所寫詩的分析,為什麼好?好在哪裡等。有了這些基礎,加上我遇到坎坷的遭遇,所以學古人寫詩以抒發自己的情懷。

(三)有真情實感的抒發

人為什麼寫詩?不是為了寫詩而寫詩,如果這樣,寫出來的詩也沒有味。寫詩分為幾重類型,有寫風景的、有敘事的、有偶興的和感懷的等等。我們看古人的詩,無論寫什麼類型的都含有深意的。即使是寫景詩也是借景抒情、借物感懷。

對一件事物,只要是動了真心,就會情不自禁的有感而發,寫起文章就有話說,就會有發至內心的肺腑之言。這個時候寫詩,就不愁找不到詞語。就象一個人心裡憋了許多事,沒有機會對人說,一旦有了機會,就會很快的釋放壓抑很久的話題一樣。

(四)要有寫詩的天賦和靈感

人的天賦是有差別的,要成為詩人,有這方面的天賦最好,否則就要比別人多下功夫。有的人看到一件事物,能出口成章,有的人就無話可說。

靈感也很重要。詩來源於生活和社會實踐中,靈感來自於對瞬間細節的捕捉。

如果寫律詩,一定要押韻工整,這是起碼的要求。現代詩對於押韻和工整沒有那麼苛刻,當然能夠押韻和工整對整過詩來講更好,讀起來更朗朗上口。

現代詩如果不壓韻工整,可能在朗讀時有缺陷,只要語句通順、用詞準確,中心突出,不一定就不是好詩。

詩的意境重要嗎?意境是表達詩的中心思想。好的詩意境能給人感召力,能讓人受到啟發,能使人積極向上和受鼓舞,能給人傳播正能量。因此,詩的意境比押韻工整更重要。


大山之林


記得上學時學校搞了個寫作比賽,體裁不限……班主任要求每個同學必須要寫一篇,我因為貪玩到了要交的那天才想起,於是想到了寫詩,因為以前從沒寫過也不知道寫,就胡亂劃了幾筆。一個星期後學校公佈的“紅榜”上面我竟然獲得了特等獎。我自己都很納悶,跟我們老師說是亂寫的,自己都不知道寫的什麼……老師告訴我這就對了,看不懂的,亂七八糟的就是好詩,說我以後可以成為一個詩人……


習慣性手滑


成為詩人,首先你要熟悉詩歌語言的組成。無論是寫古典詩詞還是寫現代詩歌,你需要有駕馭這些語言的能力。有了這個能力之後,再把自己心中的喜怒哀樂和志趣用這些語言表達出來,就是詩歌。詩人並非一定要敏感,但詩人是感性的動物。

詩歌的意境更重要一些,押韻只是詩歌的形式之一。比如說秦歡一首詞《踏莎行》: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詩人表達的那種無限淒厲的哀傷完全融化在用各種眼前的春景組成的意境裡,令人讀完之後不知不覺感受的是人內心的傷感和顫抖。


白馬侃詩文


說了這麼多,都有道理,也就都沒道理,湊一個熱鬧吧。

詩人也好,其它自由體文學體載也好,沒有豐富的生活閱歷,觀察亊物的能力,以及豐富的語言想象邏輯組織是不可能的。李白天賦很高吧?你認為他沒有生話基礎,因為他的起點高,完全可以做到一覽眾山小。很多作家沒學歷吧,甚至是鄉巴佬出生,仍能稱大家。你在學院學這學那,我也看不出作品有多成熟,這就是我的感受。

要符合我的五觀,記住了,不是專家學者說的三觀。一句話,要從各個角度來評判作品,思想立意,意境,規則雨既平仄,語言美感樸直,框架豐整或奇巧等,實不止五觀,總之要滿足我的文武觀,我才認可你的作品。別整太多沒用的,放下你們的風花雪夜,不能反映現實社會矛盾雨生活,註定不是現當代詩者,你的東西就不能流傳。

意境和規則誰重要,無休止的爭論了很久,我已在相關說過,你如果還想讓我說過真的話,學院派或唯美者們面子掃地,我寫了一點詩,可是從來不想當詩人,能寫一點,興趣一點就行了。象辛棄疾輩,作文只是他的副業。這個平臺要求不高,當然幾乎沒有真正的詩人,要得到社會認可,要有學者理順,要一定時間的沉澱,才能說你是不是詩人。不敢或懶於懷疑否定權威,從這一點看你不能成家。


用戶曉月915089906200


我覺得詩人應具有某些優秀的特質

1.有豐富的情感,一花一葉總關情,感知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2.熱愛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和一顆感知美的心靈。

3.有豐富的學識,懂韻律。

4.崇尚自由,富有個性及人格魅力。

5.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至於意境和押韻哪個更重要?

我認為意境更重要些,因為許多好詩都是在幽美的意境下作者靈感一現,隨口而出,而非經過長時間的推敲而作的,若是就不是好詩了。象大文豪蘇東坡到杭州西湖遊玩,即景生情寫下:水光瀲灩晴偏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

這是公認的最好的詠西湖詩,詩中蘇東坡把西湖比做戰國時代的美人西施。無論一襲晨袍淡妝或是全副濃妝,她都同樣美麗。西湖在晴天和雨天各有醉人的風韻。這是多好的意境啊,激起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創作靈感,終成名詩。



鄭標龍


寫詩很簡單,想成為詩人太難。首先,佩服你的勇氣,一出手就是詩人的風範。我認為,先寫寫詩,找找感覺,時間長了,所謂的意境和壓韻,或許就無師自通。

當今,寫詩的人不多,能稱之為“詩人”的更是鳳毛麟角,所以先別妄談詩人。古體詩,格律詩太複雜,講究太多,想寫好,非一朝一夕的功夫,沒有特殊情懷,也許始終寫不出佳篇。不如寫點現代詩,自由詩,所思,所想,所感,自由揮灑,落筆成詩,稍注意一下結構和韻腳就可以。何必去墨守成規,束手束腳呢。

寫詩同樣需要生後積累,不是閉上眼睛就能出詩,有生活,有感受,有胸懷,才能有所謂靈感。只要有紮實的基礎,“靈感”一來,出口成詩,一氣呵成,意境,工整,壓韻等,均自然體現出來,然後,稍加修飾,潤色,即刻成詩,信不信由你,有時它就這麼簡單,遠性於刻意造詩。


詩語之旅


命無華蓋猶空路,行有苦吟許不知。

條件只有兩個,滿足任何一個都可以成為詩人:

一、八字裡有兩個以上的文昌星或華蓋星。

二、像杜甫賈島白居易一樣時時修改不休。

第一個就像你一出生就具有王菲級別的嗓子和悟性,根本不用當什麼音樂人,學什麼創作做詞和譜曲以刷存在感,會有無數人人會排著隊求你唱歌,這叫老天爺賞飯吃!羨慕不來。

第二個就是以一生的命運為代價啟動苦吟模式,要麼“兩句三年得”,要麼“語不驚人死不休”。按正常進度計算,你至少需要三十年的時間才能成為真正的詩人。這個真正詩人的真正含義是被後人所認同,被時代所鐫刻,被歷史所銘記,經歷千百年之後,你的名字依然和詩連在一起。

這兩個條件都難於上青天。第一個你自己無法掌控,取決於爹孃和祖墳是否冒青煙。第二個更難,用數十年之力做一件事實在是太虧。在這個詩歌無法生存的時代裡,假詩人會有錢有勢,有名有利,有房有車有女人,而真正的詩人則貧苦,落寞,孤獨,潦倒,人生混得連狗都不如,扯出一頭豬來都比詩人幸福。

詩人的近義詞是不幸,是流離,是痛苦,是傷逝,是絕望,所有的負面都會和詩人緊密地吻在一起。

所以,小可並不贊同題主成為詩人,但是成為假詩人倒不失為一道出路。

我一直在納悶,詩人有什麼好呢?

古代詩人,一個個都是自以為是自命不凡自作多情。

現代詩人,一個個都是吃喝嫖賭坑蒙拐騙奸懶饞滑。

寧做小人,不做詩人。


亦有所思


1感謝您的提問!

大家好以下是我的分享與觀點,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1:首先咱們先弄明白什麼叫詩人。詩人,雖然就一般意義來講,通常是指寫詩的人,但從文學概念上講,則應是在詩歌(詩詞)創作上有一定成就的寫詩的人和詩作家。

能寫詩的人很多,但能稱之為詩人的必須是不光詩寫的好,而且在詩詞創作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詩詞創作領域有著一定的知名度與影響力的人。

2:現代社會,詩的形式也在大變,西方詩文的影響,現代中國白活文的影響,現代詩歌的影響已超過中國古詩文的影響,意境更為重要。而從好詩從來是形式服務於內容的。

那唐代李賀天天苦尋佳句,又把詩寫得過於格式化(用了個現代詞),內容多為空洞,結果不可能成位列唐代一流詩人之中。

3:有個詞叫做詩人氣質,有的人天生就是帶有詩人氣質的,比如說林黛玉。

別人看見花落了,最多說一句,哎呀真可惜啊,但是林黛玉看見花落了,她不僅可惜,還要把花葬了,葬完落花她還會有感而發,寫下一長篇的詩。

4:我認為意境更重要些,因為許多好詩都是在幽美的意境下作者靈感一現,隨口而出,而非經過長時間的推敲而作的,若是就不是好詩了。

象大文豪蘇東坡到杭州西湖遊玩,即景生情寫下:水光瀲灩晴偏好。

5:詩以言志,深刻的思想情感才是詩詞的精髓,格式僅僅是人們總結出來的寫作建議,依照格式,比較容易寫出韻律優美的詩作。

但人的情感卻是無法規範的,如果一味強調格式,等於削足適履,背離了詩詞寫作的初衷。

大家好以上是我的個人分享與觀點,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感謝您的閱讀與觀看!





咔穠


做為一個詩歌愛好者,在此我願意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大家一起討論這個問題。

要想成為一個詩人,我認為首先要具備成為詩人的天賦。所謂天賦,就是與生俱來的先天素質。包括情感細膩(多愁善感就是具體表現之一),聯想豐富,純真浪漫,善良友愛等許多優良品質,詩心與愛心是相通的,沒有愛的詩人成不了真正的詩人。當然,天賦欠缺也可以通過後天的勤奮來彌補。

其次,要善於觀察生活,捕捉靈感。其實寫詩也沒有想象得那麼難,更不需要你必須有多高的學歷(我認識的許多知名詩人文憑就不是很高)。經過一段時間的閱讀和寫作積累之後,靈感往往就在你暮然回首的一瞬間產生:平凡生活中那些讓你怦然心動的東西就是跳躍的詩情!

最後,你還必須通過不斷學習掌握一些詩技,也就是詩歌寫作的知識和技法。包括如何立意、取象、抒情、昇華、分行等諸多內容。

只要具備以上三點,通過不懈努力,相信你也一定會成為一位優秀的詩人。

至於詩的意境和押韻工整,當然是意境更重要。意境是詩歌的靈魂,沒有了靈魂的詩歌何以為立?新詩是沒有固定的韻腳的,如果你想學古體詩就要研究一下韻律的問題了。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膚淺觀點和看法,歡迎大家關注與討論。

2020.3.16夜鄭冠清寫于山居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