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揹負“罵名”的高考女狀元:國家培養其成才,卻出國不回

清華揹負“罵名”的高考女狀元:國家培養其成才,卻出國不回

清華,北大,我國這兩所最著名的學府,是多少人滿心期待與執著奮鬥的目標和方向。或許在所有人眼中,只要考上了這兩所大學的任意一個,那必然是前途無量,風光無限啊。當然現實也確實如此。很多人在此畢業後都成為了國家的棟樑之才。

而有一些學霸在畢業後選擇出國深造,並留在了國外,這種做法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認為這是人才的流失,甚至是不愛國的表現。這種選擇背後究竟意味著什麼呢?

(一)別人家的孩子

何碧玉,高考滿分,美女學神,這樣的一個孩子,也許是所有人眼中都羨慕滿滿的對象。縱觀她的人生經歷,1985年出生,10歲考入了河南省超常教育“少年班”,用四年的時間自學了小學六年級到高中所有的課程,14歲參加了高考,並以750分的成績考入了清華大學生物科學專業,成為了2000年的河南省理科狀元。年紀小分數卻如此之高,何碧玉開始聲名大振,在整個河南省乃至全國各地名聲鵲起,成為了大家心目中學神一般的人物。

清華揹負“罵名”的高考女狀元:國家培養其成才,卻出國不回

對於她的高考滿分記錄,至今也是無人能破。尤其是語文也能達到滿分更是讓人為之驚歎。在大學期間,她一直成績優異,到2004年大學畢業後 ,她又去了美國留學,用5年時間直到獲得神經科學博士學位,在這之後,她開始在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任神經學系的助理教授一職。無論是作為神童的存在,還是清華的畢業生,她都是一路的佼佼者,值得無數人爭相學習和稱讚。她的努力和天賦,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肯定。

(二)出國不回引人爭議

但一切的轉折點或許在她畢業之後。她一直留在了美國,這讓很多人對此議論紛紛。人們覺得她沒良心,國家培養了她,她卻不回來為祖國效力,認為她沒有感恩之心,不懂報國......因為她的這個決定,使人們由原來的寄予厚望到憤然不解,充滿失望。人們曾期待著這樣一個優秀的人能同樣有無私的情懷,為人民服務的責任心,學成之後歸國,成為一個享譽盛名的骨幹精英,懷揣著一顆感恩之心為祖國奉獻一切......而她的學成不歸明顯讓所有設想都落了空。

有人拿她和韓寒作比較,認為曾經不被家長看好的韓寒,卻懂得回饋社會,多次為社會捐款,而她在國家有難時卻杳無音信,毫無作為,而不是在醫學上有所建樹,為國爭光。她的不作為,甚至留在美國這個令人傷心的舉動,引來了許多人的爭議以及“罵名”。而她的理由是她認為美國的科研環境能更好的滿足她做實驗的條件,她要留在美國做科研。

清華揹負“罵名”的高考女狀元:國家培養其成才,卻出國不回

而且她也已經習慣了美國的生活,所以她最終選擇留在了美國。個人覺得,何碧玉的出國不回應該是為了最大化的實現自身的價值,畢竟單從發展醫療事業而言,美國的條件顯然更好。

在那些優秀的人心中,美國或許就象徵著一個金字塔的頂端,因為那裡有全世界最優越的條件和先進的設備,那裡的科研環境也要比其他地方高出一大截,所以喜歡那裡也無可厚非,尤其是像何碧玉這樣一個醉心於科研的人來說,她的行為應該是一種對喜愛的事業的一種極致的追求。

而人們對她的這種要求,既對又不對。對是因為它符合中國的國情,在中國社會里是適用的,國家確實需要我們每個人作出貢獻,尤其是一些有能力的人才。我們是國家的一份子,這確實是我們應該做的,也責無旁貸。但從另一方面講,每個個體又是獨立的,我們最主要的還是為自己負責。而不應完全接受一種道德的綁架。

作為個體,國家有難,需要我們時,我們是應該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的,

但是也不能要求不顧個人意願和條件,完全忘我奉獻,或者說,可以要求奉獻,但不能強求。尊重,順其自然或許是對每個人最好的情感表達。

對我們自身而言,在實現自身價值的同時,也不要忘記自己對祖國的責任。身為一箇中國人,我們當然可以在任何自己喜歡的地方生活,但是我們應心中始終牽掛著我們的祖國母親,在它需要我們的時候做出力所能及的努力。

清華揹負“罵名”的高考女狀元:國家培養其成才,卻出國不回

(三)全球化趨勢下的包容的眼光

而另一個角度來說,出了國就不能為祖國做貢獻了嗎?答案或許是不盡然的。現在全球化經濟迅猛發展,很多國家都會相互扶持,溝通交流,作為一個優秀的中國人在美國,也是對我們國家的一種代表和展現,也在傳播交流著我們國家先進的文化和思想。而她能做出貢獻的不僅僅在美國,也在全球,當然也會包括中國。

我們和別的國家,不僅僅是競爭關係,也在合作中求共贏。只要有合作,我們之間就仍然有聯繫,對於她的出國很多人認為是一種流失,但是我想說的是,地球是圓的,美國的技術發展也在促使中國向前奮進,通過互相交流和學習,吸取有利的部分,合作共贏。而且就像我們歡迎所有的外國友人建設中國,而我們中國人到外國去,我也希望她是優秀的。所以何碧玉的出國,從長遠來看,也許並不是一件壞事。

清華揹負“罵名”的高考女狀元:國家培養其成才,卻出國不回

電影《中國合夥人》裡,孟曉駿說他要去美國,實現他自己的夢想。說這句話時,他眼裡閃現無與倫比的堅定和驕傲,這或許是那時的他認為優秀的一種表現方式。他實現了願望,去了美國。他自己以為這輩子都不會回來了。

可是幾年後,他卻選擇了回國,和成冬青一起創辦了“新夢想”。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生活永遠都有許許多多的轉折,沒到最後一分鐘,或許每個人都不知道結果如何,所以對於別人的生活,我們也不應過多的去評判,任何時候,我們看到的都只是一面,生活不知何處或許就會有轉折,只是我們還沒有看到。而何碧玉,是回國還是留在國外,我們都應擁有足夠的胸懷去包容和尊重。也許有一天,我們會看到一個優秀的何碧玉的迴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