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晋”是怎样来分,平分,还是权力实际控制进行疆域划分?

大马哈鱼12


首先是哪三家?

赵、魏、韩。

然后是分前是啥状况?

晋作为春秋霸主,在晋献公时逐杀诸公子,晋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史称“晋无公族”;到晋成公时将各家异姓大夫代为公族,晋公室的力量由此衰微,晋公的权利越来越小,到晋末期,晋内部由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制衡,赵先出手,拿下范和中行氏。这个时候只剩下韩、赵、魏、智,智最牛,势力最强,是大哥。

分的原因是啥?

智作为大哥,发话说为了使我们晋强大,我建议我们每人出一点土地和人口献给晋公,我先出1万户,你们自己看着办。韩最小,胆也小,也跟着划出土地和人口;魏一看情况我也给吧;赵比较刚,不给还嘴硬。智作为大哥向晋公汇报,晋公便让大哥带队攻打赵。结果2小弟韩、魏最关键时刻倒戈了,智把自己填进去了。这就是为啥要分的原因。

三家分晋是如何划分的?可以说是按照3步骤走的。

一步骤:韩赵魏灭了智,就把智的土地给平分了;

二步骤:晋公一看智被灭了,气不过,借兵攻打3家,兵败气死了。然后韩赵魏把刚继位的晋哀公撤了,瓜分了剩下的土地;

三步骤:韩赵魏派使者见周王,讨封诸侯,周王做个顺水人情就答应了。

三家分晋是春秋的结束,战国7雄的开端。


炽热的小丑


如何分的?

事情发生在春秋末期,勾践成了最后一位霸主。

智伯瑶执政后,为了使晋国强大起来要求赵康子,魏桓子,韩康子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户口来归公家,自家首先拿出了一个万户邑献给晋公。

但是到嘴里的肥肉如何能够吐出来,但是由于三家心不齐,韩康子首先把土地和户口割让给了晋公;魏桓子也因为惧怕智伯瑶,也给了。

但是赵襄子不肯给。

不给便开打,晋公命令智家,韩,魏两家一起攻打赵家。

赵家被围困在晋阳。但是晋阳城凭借着弓箭死守了两年多。

最后智伯瑶下令水淹晋阳,以求民变,但是老百姓恨透了智伯瑶不肯投降。

韩康子,魏桓子心想,智伯瑶能够水淹晋阳,自然也能水淹安邑和平阳。便起了警惕之心。

后来赵襄子命令张孟谈挑拨离间果然成功。智伯瑶被杀。晋公后向齐鲁借兵讨伐三卿,后来打不过死了。

公元前403年上表周威烈王封他们为诸侯。

至于如何分,肯定是各凭实力


王建国xxy


晋国后期国君的权力越来越弱,晋国的实际控制权都被六个家族所掌控,分别是赵氏、魏氏、韩氏、智氏、中行氏以及范氏。当时晋国的这些家族实力十分庞大,拥有大量的封邑,形成了国中之国的局面。

晋出公十七年(公元前458年),智伯联合了韩、赵、魏三家一起灭掉了范氏和中行氏两个家族,并且瓜分了他们的全部封地。晋国的六卿只剩下四卿,其中以智伯为首领的智氏家族最为强大,而智伯又担任晋国的首席执政大臣,可谓是权势熏天,为下一次晋国内部斗争埋下了伏笔。

三年之后的晋出公二十年(公元前455年),智伯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家族的势力,以武力威胁并迫使韩、魏两家各自献出了一万户人口和土地,而赵氏拒绝了智伯的无理要求。于是智伯带领韩、魏把赵氏领袖赵襄子围困在了晋阳,一打就是整整三年。在赵氏的最后关头,韩、魏两家反水一举击败了智氏,紧接着还是老一套立刻瓜分了智氏的地盘。

至此,韩、赵、魏三家分晋的形势已经十分明朗,以代表晋国国君势力的公室彻底的名存实亡。到了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又进一步承认了韩虔﹑赵籍﹑魏斯诸侯的地位,晋国国君实际能够控制的地盘只有绛和曲沃两个地方。公元前376年,韩、赵、魏又废了晋国最后一个国君晋静公,将晋公室剩余的土地也一点不剩的全部瓜分掉了。


浮沉的历史


如果只看电视连续剧,会觉得三家分晋只是一场晋阳之战而已。赵襄子击败智伯,与韩魏两家分了智氏领地。

真实的历史却是“三家分晋”是一个长达数十年的过程,而若要从根源上探讨晋国的分裂,更要从春秋早期开始说起。

一 以小代大,公室衰落

前745年,晋国第十二位国君晋昭侯将他的叔叔姬成师封于曲沃,称为曲沃桓叔。

前678年,曲沃桓叔的孙子姬称杀死晋国国君姬缗,并以珍宝贿赂周釐王。周釐王便封姬称为晋国国君——曲沃小宗自此取代晋国公室大宗,史称“曲沃代晋”,姬称即晋武公。

前677年,晋武公之子姬诡诸继位,即晋献公。献公在位时期,为防止大宗反扑,将晋国的公室子弟诛杀殆尽,起用士蒍、荀息、等一大批异姓人才为卿大夫——为晋国日后的分裂埋下伏笔。

二 世族竞争,强者生存

前633年,晋献公之子晋文公姬重耳设立六卿,以其分担晋国朝政。此时晋国公室早已凋零,六卿就在狐氏、先氏、栾氏、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等十几个异姓世族中挑选担任,两百多年的残酷淘汰就此开始。

前621年,狐射姑在迎立新君问题上与赵氏起冲突,逃亡北狄和潞国。狐氏衰败,出局。

前596年,先榖被排挤逃奔狄国,策划反攻未成。先氏族灭,出局。

前583年,晋景公欲遏制世族,加强公室实力,号召其他世族攻击已经连续两代执政的赵氏。赵氏被灭门,只剩下赵武活下来,赵氏孤儿的故事即来与此。后在韩氏的帮助,赵武重新继承赵氏。

前552年,栾盈被范氏驱逐,两年后借齐国军队回攻晋国,兵败身死。栾氏族灭,出局。

前497年,赵氏、智氏、魏氏、韩氏联合驱逐范氏、中行氏。四年后,范氏、中行氏借助齐国力量反攻,战败,退出晋国政坛。

前458年,知氏、赵氏、韩氏、魏氏尽分范氏、中行氏的土地。至此,晋文公时代的十几个世族只剩下他们四大家。

三 晋阳之战,奠定格局

前455年,智氏以赵氏拒绝献地归还晋国公室为由,联合韩氏、魏氏围攻赵氏的晋阳城。赵氏说服韩魏两家临阵反水,智伯战败被杀,智氏族灭。

前452年,晋出公姬凿向齐、鲁两国借兵讨伐韩赵魏三卿,战败后病死。此后,三家又把晋国留下的其他土地也逐渐瓜分了。

前403年,韩、赵、魏三家派使者上洛邑去见周威烈王,请求周天子把他们三家封为诸侯。周天子同意,三家正式立国,但仍给晋国公室保留极小的领地。

前376年,赵、韩、魏瓜分了晋国公室仅存的土地,晋国最终灭亡。此时距离晋阳之战已经过去整整79年,距离晋文公设立六卿整整257年。

三国建立之初,领土交错,这是因为最开始晋国国君给他们的封地就是分散的,他们在吞并其他世家土地的时候,也是一块块分散着吞并(从文章第二部分配图可以看出)。所以韩赵魏三家在从春秋中期到战国初期,多次交换过彼此领地。


庄苏谷


春秋时候,臣之之臣下非我臣,晋国君主实际控制顶多就一首都,还要时不时听从中军将的“指导”,晋国其他地盘都被三军军将瓜分。之后智伯想废晋侯自立,但他首先要夺取其他赵韩魏三家的土地,智伯就仗着自己势大,联合韩魏围攻赵家(这时候还不能称赵国),赵家死守晋阳,最后策反韩魏两家,掀翻了智伯。三家分晋其实主要是分了智伯的土地,晋国君主还是被三家继续尊奉了好久,直到周王室承认三家,列为诸侯之后,晋国君主才丢失了作为三家君主的权利


尤利安2


三家分晋主要原因就是卿族实力太过强大,而智伯家实力过小,以至于无法对下面的人进行强有力的管理导致了内部分裂。

在晋献公在位期间,发生过这么一件大事,这件事当时涉及到的可能仅仅是自家事,但对后来当晋国确实在是生死攸关。晋献公在位26年,杀完了晋文侯子孙,其最终目的就是巩固君位。值晋献公此举巩固了自己的君位,却也失去了最大的助力。

于是,王族实力弱小,最终被三家分晋。

总的来说,公元前453年,赵氏联合韩氏﹑魏氏灭掉了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亡。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瓜分了晋国公室,历史进入到战国七雄时代。


风尘滚滚


打仗呗,诸侯打仗跟大夫打仗没什么差别,可以联合一方打另一方,有联合也有背叛,各大夫就像赌徒,以自家领地为筹码,希望可以赢得更多的筹码,以进行下一个赌局。



长岛男爵


当时魏家掌握晋国大权,分取利益时能占到更多便宜,魏家得到了最好的土地与人口,这在当时是富国强兵,争雄天下的资源。三家中也是魏国最先崛起的,文侯武候时代吊打秦国,这么迅速的强盛与一开始分晋时所占据的优势是密不可分的。

赵国与韩国,领土几乎被分成两块。赵国本来在北方,土地没有魏国的肥沃,人口也少,大部分国土在山区,只是晋阳附近有些许土地,自保可以,称雄很难。赵国也不是关起门过日子的主,最终迁都邯郸平原地带,将国家置于四战之地,开始争雄天下。

三国中韩国最弱可能跟历史有关,魏赵两家在晋国上百年,根基太深。在拼实力的时代,实力不济肯定会吃亏些,韩国也有自知之明。


从来去留


三家分晋,其实分的是智伯的地方,在韩魏赵原来的土地基础上,协商分了智家。具体面积和划分就不清楚了。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三家分晋,平分!

三家归晋,统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