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还记得儿时吃的那块不吹牛皮的牛皮糖吗?

儿时,一颗甜蜜的糖便能让我们本能的快乐无比,而现在我们长大了,生活的零星琐事,可能就使我们焦头烂额,而儿时的"快乐只需一颗糖"仿佛也逐渐消失地无影无踪,我们也好久没因为一颗糖而开心不已,这单纯的小美好,你还想再重新拾起吗?

小年:还记得儿时吃的那块不吹牛皮的牛皮糖吗?

一次去扬州出差,回程之时,我想买些特产带给亲朋好友,在挑选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包装袋上印着一个熟悉又遥远的名字——牛皮糖。心想:这牛皮糖不是到处都有吗?怎么就成了扬州的特产。

小年:还记得儿时吃的那块不吹牛皮的牛皮糖吗?

我仔细想来,真的已经好像好久没有尝到过儿时的那抹香甜的记忆了。

小年:还记得儿时吃的那块不吹牛皮的牛皮糖吗?

还记得儿时吃的牛皮糖,嚼起来特别香,Q弹带劲,一块就能吃很久呢,很有嚼劲却也是很粘牙,吃完后,会黏不少糖在牙上,那时候人还小,就直接用手指将黏在牙齿上的牛皮糖抠下来,总抱怨牛皮糖粘牙,却总是经不住诱惑,忍不住地伸手去拿来吃。

小年:还记得儿时吃的那块不吹牛皮的牛皮糖吗?

而这牛皮糖对于牙口不好的人来说,吃牛皮糖也算是种受罪。而且那个时候的牛皮糖,夏天会软塌塌的,而到了冬天,就会硬得和石头一样。

"牛皮糖可以试吃哦。"导购的话将我已经飘远了的思绪又拉了回来。只见她拿了一盘被剪成小块的牛皮糖来,一块块牛皮糖的外层粘裹着喷喷香密密实实的白芝麻,切面呈现出晶莹诱人的透明金黄的色泽。

小年:还记得儿时吃的那块不吹牛皮的牛皮糖吗?

我迟疑地伸手去拿了块牛皮糖,怕它粘牙,但转头一想,已经过了那么多年,制糖的工艺应该也会有所提升吧,便放入嘴中细细咀嚼,

小年:还记得儿时吃的那块不吹牛皮的牛皮糖吗?

虽是冬季,这牛皮糖的口感也竟是软糯细腻,却又不失嚼劲,醇香浓郁的芝麻伴随着甜蜜的糖在唇齿之间融合,随着咀嚼时间的延长,越来越浓香的滋味在舌尖绽放,满口生香,那滋味让我不由地想起童年的那段无忧无虑的光阴,最值得一提的便是,吃进口中的牛皮糖不再像儿时那样粘牙了。

小年:还记得儿时吃的那块不吹牛皮的牛皮糖吗?

没多久朋友送了罐麦芽糖给我,我苦于思索这麦芽糖该怎么吃时,突然想到前阵子买的牛皮糖,便决定尝试下做一下牛皮糖,自己做的牛皮糖无添加,健康美味又放心,没想到竟然还挺成功的,在此便将方法分享给大家。

小年:还记得儿时吃的那块不吹牛皮的牛皮糖吗?

先准备好原料,100g白砂糖、120g麦芽糖、50g面粉、20g植物油(也可以按照个人喜好选用别的油脂,如:猪油、黄油)、180g清水和适量的熟芝麻。先将面粉放入碗中,分少量多次将150g的清水倒入,不时得用筷子搅拌,直到面浆完全均匀没有结块,放一旁备用,因为面粉的吸水度不同,可按实际情况增减分量,面粉的多少是决定牛皮糖软硬程度的关键之一。把白砂糖全部倒入锅中,加入剩下的清水和6g植物油煮沸,将搅拌好的面浆全部倒入,开中小火不停地搅拌至稀薄的面糊状,然后倒入麦芽糖继续熬煮,整个熬煮的过程中要不停地朝着一个方向搅拌,以防糊底,

小年:还记得儿时吃的那块不吹牛皮的牛皮糖吗?

加入麦芽糖的面糊会越来越浓稠,然后在倒入剩下的植物油,直到麦芽糖面糊变得不易流动,而且不时冒泡后,便可关火。将麦芽糖面糊倒入事先铺好芝麻的容器中,

小年:还记得儿时吃的那块不吹牛皮的牛皮糖吗?

用铲子将其均匀铺平后,再撒上一层芝麻,放置一旁冷却,用抹有油的刀将牛皮糖取出,用擀面杖将其擀薄至合适咀嚼的厚度后,

小年:还记得儿时吃的那块不吹牛皮的牛皮糖吗?

切成长条,这样牛皮糖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小年:还记得儿时吃的那块不吹牛皮的牛皮糖吗?

拿起一块撕开来,延展开的糖片晶莹透明,很是诱人,

小年:还记得儿时吃的那块不吹牛皮的牛皮糖吗?

尝上一口,最先感受到的就是那弹性细软,接着就是清甜的糖香和芝麻的香味在嘴中弥散开来,甜度适中又不腻,虽然自己做的也有些粘牙,但甜润的口感让人意犹未尽,也忍不住多尝上几块。

据传牛皮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当时就名扬四海,曾经作为贡品进献皇宫,也是是达官显贵、风雅才子的心头之爱,被称之为"扬州一绝"。后因战争频繁,牛皮糖便失传于世,好在上世纪70年代,科技人员和制糖技师为了能使得这传统的糖能重新问世,便对前人的制糖工艺进行不断地挖掘整理和大量地深究,才使得我们能吃上这牛皮糖。

小年:还记得儿时吃的那块不吹牛皮的牛皮糖吗?

中国的饴糖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诗经中间有提到:"周原膴膴,堇荼如饴。"不过时下,从西方引进的糖占据了一大半的市场,巧克力等俘虏了一众吃货们的心,相较之下,中式传统的糖,就有些黯然失色了,但暮然回首,沿着旧时光的脚步,我们还是能发现那些蕴含着中国传统风味的糖也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光芒,牛皮糖也正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